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精选16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1教学目的

i.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que)宦化huan

萋萋(qi

柯ke

2.熟读这五首诗歌。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

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

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

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

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三、正课

(一)《进社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作家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

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

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

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

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

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3.评点:

城阈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从

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

——既然五律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

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官而离乡背井,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

何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安

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一反送别时哭哭

啼啼、缠绵排恻的老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作者旷达的胸

襟。

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首句人韵。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二、

四、六、八句末字押韵。

(二)《黄鹤搂》

1.朗读《黄鹤楼》(注意节奏、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有人评价,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传

说李白到黄鹤楼要想赋诗,忽见崔颢之诗,日有此诗在此,何必我写,遂

罢笔。作者崔额,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土,官司朦员外郎。黄

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矾头。

3.评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如今

人去楼空令人惆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飘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

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

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

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

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江水滚

滚,烟波浩渺,使人顿生思乡之愁。

这首诗把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写,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中实写楼上所见的景物,虚写仙人乘

鹤的形象,实虚相生,意味无穷。

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

四、小结

从形式上看,这两首诗都属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律,《黄

鹤楼》是七律。律诗的共同特点是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

押韵。当然还有其他如平仄方面的要求,我们可暂不管它。五言律诗朗

诵的节奏可以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律诗朗诵的

节奏可以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以不念

破词为准。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从内容上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于送别诗,写得开阔雄浑,表

现作者旷达的胸襟。《黄鹤楼》属于思乡诗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它

们确是唐诗中的精品。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1、2。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

(二)请给下面的诗句对一个下句,使它们成为对仗。

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

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夜雨寄北》

二、正课

(一)《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现河

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

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

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

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

是对刺史的称呼。

3.评点: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它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

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

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

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

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

《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

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

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

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

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

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

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

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

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

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风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泊秦淮》

1.朗读《泊秦淮》,注意朗读节奏,读出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世称

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

别于杜甫。秦泊,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

南京市)流入长江。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

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

3,评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写作者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皎洁的月光洒在烟雾迷蒙的水

面上,栖在水边的白沙上,显得那么旖丽、凄迷。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乐*。《后庭花》又名《玉树后庭花人陈后主

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终朝与押客、妃嫔们饮酒作

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世人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诗人在人

们习以为常的歌声中听出了亡国之音,并加以艺术概括,具有典型意

义,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描写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淡烟寒水,夜幕朦胧;一幅是歌楼

酒树,灯红酒绿。迷惆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三)《夜雨寄北》

1.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

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

进士,因受到牛党令狐1的排斥,失势被贬,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

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

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

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

3.点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意思是妻子寄信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而我因事耽搁不知

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时已入秋,年关将近。夜里只听雨声淋漓,池水定

涨了不少。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今我只身独处边远异乡,什么时候回到长安,夜晚与妻剪烛夜谈

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思乡的愁情。这两句是虚写,想象回家后与妻子团聚

时的情景。

这首诗把秋雨夜景与思妇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

四、小结

这三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七言律诗。后两首是七

言绝句。《酬》是酬答诗,表现作者长期遭贬的愤慨不平的心境。啪秦

淮》是讽喻诗,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夜雨寄北》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城阈辅三秦

2.风烟望五津

3.暂凭杯酒长精神

4.烟笼寒水月笼沙

(二)默写后三首诗。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i.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教学重点:(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二、正课(一)《进社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作家作品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3.评点:城阈辅三秦,风烟望五律。“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既然五律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官而离乡背井,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何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一反送别时哭哭啼啼、缠绵排恻的老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首句人韵。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韵。(二)《黄鹤搂》1.朗读《黄鹤楼》(注意节奏、感情)2.作者作品简介:《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有人评价,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传说李白到黄鹤楼要想赋诗,忽见崔颢之诗,日有此诗在此,何必我写,遂罢笔。作者崔额,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土,官司朦员外郎。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矾头。3.评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飘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江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顿生思乡之愁。这首诗把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中实写楼上所见的景物,虚写仙人乘鹤的形象,实虚相生,意味无穷。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三、小结从形式上看,这两首诗都属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律,《黄鹤楼》是七律。律诗的共同特点是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当然还有其他如平仄方面的要求,我们可暂不管它。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从内容上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于送别诗,写得开阔雄浑,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黄鹤楼》属于思乡诗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它们确是唐诗中的精品。四、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1、2。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一、预习1.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夜雨寄北》二、正课(一)《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评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它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附: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风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二)《泊秦淮》1.朗读《泊秦淮》,注意朗读节奏,读出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秦泊,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流入长江。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3,评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首句写作者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皎洁的月光洒在烟雾迷蒙的水面上,栖在水边的白沙上,显得那么旖丽、凄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乐*。《后庭花》又名《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终朝与押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世人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诗人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歌声中听出了亡国之音,并加以艺术概括,具有典型意义,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首诗描写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淡烟寒水,夜幕朦胧;一幅是歌楼酒树,灯红酒绿。迷惆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取得了和谐的统一。这首诗是五言绝句。(三)《夜雨寄北》1.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牛党令狐1的排斥,失势被贬,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3.点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妻子寄信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而我因事耽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时已入秋,年关将近。夜里只听雨声淋漓,池水定涨了不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而今我只身独处边远异乡,什么时候回到长安,夜晚与妻剪烛夜谈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思乡的愁情。这两句是虚写,想象回家后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这首诗把秋雨夜景与思妇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四、小结这三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七言律诗。后两首是七言绝句。《酬》是酬答诗,表现作者长期遭贬的愤慨不平的心境。《泊秦淮》是讽喻诗,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夜雨寄北》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3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过故人庄《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认识,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朋友邀我做客。“具鸡黍”“至田家”,朴朴实实的叙述,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山村风光。绿树环抱着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把酒闲话。窗子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光简直令人陶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过故人庄》很能表现他的这一风格。值得强调的是,孟浩然的田园情趣毕竟是封建文人的闲适恬淡之情,与劳动者的田园情趣有本质区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则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这里怎样可爱,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更是难能可贵。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对于他的政绩,历史对他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他的文学成就无不交口称赞。他的许多诗文都写得别具一格,既具有高超的文学色彩,又具有很深的思想性,深得人们的喜爱。他的许多诗文讲究章法和格律,遣辞造句颇费推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此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护田”“排闼”等等,既是很深的典故,修辞手法也十分高超。此诗共有二首,这是第一首。这首七绝,从院内写到院外,写庭院,也是对主人的称赞,这样再写院外,才能把山水写得充满深情。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茅檐”代指庭院,可见主人屋舍的简朴,然而主人非常爱干净,人又非常勤快,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静”就是“净”,连青苔都扫得一干二净,别的不必说,该是多么整洁。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各种各色,一畦一畦的,整整齐齐,万紫千红,都是主人亲手栽培的。诗人称赞主人,他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用自己的双手把整个庭院摆弄得干干净净,美不胜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挥写出千古传诵的名句。游山西村《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理,至今被人传诵。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虽无好酒,但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这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句写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塑造了一个游客形象。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出诗人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4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使至塞上1、作者简介2、题解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3、课文分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少数民族区。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小结: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简介。2、题解: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3、课文分析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

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4、小结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诗五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五首中的前两首。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后三首诗。春望1、作者介绍。2、题解: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春望,是作者亿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3、课文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即写春望所见:京都沦落,长安一残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长安城内又是春天了,草木满地苍苍。此间包藏着诗人沉重的慨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事,国都残破,与亲人分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之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值万金啊!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写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于长安,白发更见稀少。用手去搔,越来越短,短的几乎连发簪都插不住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愁,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支又叹年老力衰,则更增一层悲哀。4、小结这首五律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而生动,爱国、思家、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不愧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1、作者简介2、题解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表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远大抱负。3、课文分析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第一句点明了登高的地点,是在杭州灵隐山飞来峰的千寻塔。第二句中的\'鸡鸣\'、\'日升\'一方面是写实,一方面也是作者对变法改革前景的向往,用\'闻说\'二字轻轻托出,表现了作者对前途满怀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作者的抒怀言志。是根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这里表示,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最高层。他坚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是正确的,利国利民的,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和反对是不足畏惧的

。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

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从而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4、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诗只有句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论诗1、作者简介2、题解论诗是作者以诗歌形式写了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3、课文分析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具有时代特点,应该有诗人自己的独创。即使像千古流传的李白、杜甫的诗篇,也不能代替后人的创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者认为每个朝代都应有才能的人出现,成为数百年后的诗坛领袖人物。4、小结作者运用诗歌形式阐述了诗歌应有时代感、创造性的看法。总结:这几首诗都

是唐以来的名篇。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形式上看《使至塞上》《春望》是五言律诗。律诗分首、颔、颈、尾四联8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论诗》是七言绝句。作业:完成课后一、二、三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过故人庄《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认识,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朋友邀我做客。“具鸡黍”“至田家”,朴朴实实的叙述,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山村风光。绿树环抱着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把酒闲话。窗子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光简直令人陶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过故人庄》很能表现他的这一风格。值得强调的是,孟浩然的田园情趣毕竟是封建文人的闲适恬淡之情,与劳动者的田园情趣有本质区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则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这里怎样可爱,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更是难能可贵。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对于他的政绩,历史对他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他的文学成就无不交口称赞。他的许多诗文都写得别具一格,既具有高超的文学色彩,又具有很深的思想性,深得人们的喜爱。他的许多诗文讲究章法和格律,遣辞造句颇费推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此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护田”“排闼”等等,既是很深的典故,修辞手法也十分高超。此诗共有二首,这是第一首。这首七绝,从院内写到院外,写庭院,也是对主人的称赞,这样再写院外,才能把山水写得充满深情。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茅檐”代指庭院,可见主人屋舍的简朴,然而主人非常爱干净,人又非常勤快,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静”就是“净”,连青苔都扫得一干二净,别的不必说,该是多么整洁。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各种各色,一畦一畦的,整整齐齐,万紫千红,都是主人亲手栽培的。诗人称赞主人,他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用自己的双手把整个庭院摆弄得干干净净,美不胜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挥写出千古传诵的名句。游山西村《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理,至今被人传诵。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虽无好酒,但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这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句写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塑造了一个游客形象。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出诗人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6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7陆机在《文赋》中说过:“谢朝华之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这是要求诗文贵在创造,求得自然。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看看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心的情趣了。孟浩然擅长于自然描写,与王维齐名。从《过故人庄》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怀,感受到农村大自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温暖,因而能以朴质的语言抒发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写的环境,令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中的一些情节,但又各有特色,各有天地,而非艺术上的重复。《过故人庄》能传诵下来,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致。由此看来,好诗能去掉陈词滥调,写得自然,不涂饰,不堆砌,正如谢写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样,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8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重点、难点重点:(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阈(

宦化(

萋萋(

柯(

2.文学常识。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乐天”就是。3.《夜雨寄北》作者

朝诗人。4.原文填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三、学习第一首《杂诗》1.朗读《杂诗》2.作家作品简介:小组讨论交流四、【合作探究】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是一种什么意思?相当于什么?2、“应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五、品味感悟:思考: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六、课堂小结《杂诗》表现作者(

),(

)的精神。《夜雨寄北》(又称《

》),是爱情诗,表达诗人(

)感情。第二课时一、预习反馈1.背诵《杂诗》、《夜雨寄北》。2.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淮上与友人别》合作探究二、《淮上与友人别》1、诗人简介,见课文。2、齐读全诗。3、品析诗句:4、思考: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2、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4、主题讨论:四、《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3、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①、这是一首七言

诗,“酬”的意思是

。②、解释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思:⑴二十三年弃置身(弃:

)⑵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4、诗中“万”、“千”是实数还是虚数,该如何理解?再举出这样的例子两例。5、诗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6、颈联使诗的情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五、【诗文赏析】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本课小结】总结反思我的收获与体会: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9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其中,五律的成就更高一些,此篇又恰是五律中的佳作。不过,他的作品乍一看去,好处往往不太显眼。如果说诗应该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或许可以说像清泉,要品尝它的色和香,还需要多用一些吟咏的功夫。其所以这样,跟孟浩然风格上的特点“淡”有密切关系。《过故人庄》在孟诗中不一定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那么,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意。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这种“鸡黍”宴,直至今天,仍然是中国农村中一种最亲切的招待。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

,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元人马致远也许是从这里翻出了一段散曲:“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曲子贵露,往往把它的内容挑在竹竿尖上让人看,但我们却可以借助于这种露,去进一步挖掘孟浩然这两句诗的内涵,因为它有点像是用电影“分镜头”的办法,来展现孟诗那种浑括的意境。不过,孟浩然和马致远所处的时代毕竟不一样,马致远是处在“闹嚷嚷蚁争血”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元代,他通过所描绘的境界,表现了对外间的“红尘”的厌烦和逃避的态度;而孟诗并不把“不惹红尘”看得重要,反倒把城郭引来作为“故人庄”的陪衬。这是由于处在盛唐那样一个升平时代,周围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显得亲切美好的缘故。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格外畅快。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顾无杂言”,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季节的特征。有了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所创造的艺术美,似乎和生活距离更近,联系更紧,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是因为求仕失望才不得已归隐的。虽然置身于“岩扉松径长寂寥”的环境,但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在思想中纠缠着,现在“故人庄”的这种农家生活似乎使他暂时得到了解脱,并且有几分皈依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皈依的表现,就是这样在临走时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宣告他不久还要再来。这种直率的表示,是从一个受到健康生活的洗礼,几乎恢复了童真的灵魂中迸发出来的动人的语言。诗人之来是出于故人的邀请,去时却不顾虑主人将要赔上鸡黍饭而预约重来。前后对照,这个天地对他的吸引,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消息吧。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清新的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纯熟的表现。王士祯把它说玄了,认为是“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带经堂诗话》)其实就是孟浩然不在形式和字句上过分刻意雕琢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还是有它的“迹”可求的。他的与此篇相类似的一些诗,能领着你进入一种诗境,让你看到形象,感受到韵味,但要把它的诗境、形象、韵味归结为某一两个句子写得好,或者说是由于某种单一技巧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孟浩然的作品标志着唐诗经过四杰、沈宋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已经形成了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艺术风格。再往前发展,就是李白、王维、杜甫那种在浑融完整的前提下,既有文采,又有深刻的意境乃至宏伟气魄的诗篇了。李杜等人并不照搬孟浩然形式上的“淡”,但孟诗在“淡”中所包含的深厚、隽永、朴实、自然等素质,却被他们汲取并且向前发展了。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教案篇10教学目标:i.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评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3.了解五言古诗、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和绝句三类诗歌体裁,体会它们的区别。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这五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陶诗中的率性自然、李诗中浪漫的济世情怀、杜甫的家国兴亡之叹、岑诗的雄奇瑰丽、龚诗浓浓的爱国情怀,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悉心体会。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欣赏五首古诗,感受“这边风景独好”!二.诵读感知:(一)诵读《饮酒》1、示范朗读(同时播放终南山美景:夕阳西斜,终南山中暮霭缭绕,日光斜斜拂照,山中归鸟啁啾,一片安谧宁静。)2、学生大声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及韵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诗应读得舒缓、悠然。(二)诵读《行路难》1、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循声低和。2、朗读节奏提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这首诗七字句均为“二二三”式)3、学生自由练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三)诵读《己亥杂诗》(四)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体裁介绍: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古乐府诗中的一类。专指汉魏以后乐府中题名为“歌”“行”的诗歌。“行”是乐曲的意思。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歌行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李白的《长歌行》《秋浦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属于这一类。2.朗读指导:⑴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诗意。强调一些字的读音:罥(juàn)衾(qīn)庇(bì)坳(ào)重:chóng(三重茅)

长:zhǎng(成长)

丧:sāng(丧乱)zhòng(重量)

cháng(长林梢)

sàng(丧失)见:jiàn(看见)

xiàn(现此屋)

⑵学生大声读诗歌,注意掌握歌行体的朗读节奏。(五)诵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三.词句理解:(一)《饮酒》词句:①《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②人境:指朴素的田园;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③尔:作如此、如是讲,概指前面两句。④菊: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东篱:东边的篱笆,后多象征远离尘俗。⑤真,指人的自然本性,萧统《陶渊明传》言其“任真自得”,陶在田园中保全了一份质性自然的“真我”。真意,即真趣。(二)《行路难》词句:①茫然:迷惘的样子。②歧路:岔路。《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今安在: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呢?(三)《己亥杂诗》词句:⑴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⑵吟鞭:诗人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⑶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⑷花:比喻国家。(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词句:1.解题。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2.质疑字词。(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呜呼:感叹词,哎。(2)实词(活用)。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词句: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四.意旨品读:(一)《饮酒》意旨:《饮酒》通过写诗人隐居南山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从哲理的高度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一、二句写自己在人世间结庐而居,却无车马喧闹的烦恼。三、四句自问自答,正是因为心境高远,心情闲适,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即心静境自静。后六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哲理的启迪。诗人采菊,南山归鸟,尽显自然和谐之美。九、十句深刻地指出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只能用心体味,却难以言传(二)《行路难》意旨:写作背景简介:“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金杯里盛着上等酒,这种酒一斗就值十千钱;玉盘里盛的精美菜肴更是昂贵,这菜一盘就值一万钱。李白对着这样珍贵的杯盘和酒菜,却停住了杯子,放下了筷子,一口也吃不下去。他拔出剑来向四周看看,心里茫茫然,不知如何是好。他心里说:“我要渡过黄河,河上却冰块堵塞。我要爬上太行山,却遇上漫天大雪。”闲来无事,他只好像吕尚一样,坐在溪边垂钓,一会儿又像伊尹一样,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他不禁连连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又愤慨地责问上苍:“都说人生的道路很广阔,我现的路在哪儿呢?”他无路可走,但并不悲观失望,反以言明志。“施展壮志雄心的机会,将来总会有的。到了那时候,我要挂起高耸入云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一直驶过大海。”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将来总会实现的。《行路难》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郁抑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待了诗人惆怅的原因。七、八句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想隐退闲居,可又幻想随时能受君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