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_第1页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_第2页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_第3页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_第4页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概述十七世纪文学的基本情况2、了解十七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一、概述1、文学思潮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古典主义文学。它缘起于法国,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流行了二百多年,直到19世纪初期才逐步退出欧洲文坛。此外,还有形成并盛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巴洛克文学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2、17世纪欧洲的社会特点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却遇到了挫折,英法两国则异军突起。1)英国社会特点: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英国在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1688年,资产阶级将威廉三世捧上了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被称为“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确立,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从此成为世界强国。与此同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文学。2)法国社会特点: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国家。国王路易十四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既拉拢天主教僧侣和世袭贵族,又给予资产阶级开放部分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重商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羽毛未丰的资产阶级,也需要依靠王权与贵族分庭抗礼,于是便与王权实行了妥协。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正是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产物。太阳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视察皇家科学院二、文学成就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变革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英国诗坛出现了以弥尔顿为代表的革命诗人。1)弥尔顿(1608-1674)生平:生于伦敦,父亲是新教徒。弥尔顿先后在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早期创作以短篇诗歌为主,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和清教徒思想相互交织。他一生投身于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晚年失明,口授完成三大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弥尔顿2)《失乐园》简析:素材来源:取材于《旧约·创世纪》。思想内容:《失乐园》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思想特点:威武不屈,坚持斗争,反对上帝的撒旦颇像革命时期的弥尔顿。因为弥尔顿和撒旦一样,都是挑战权威的叛逆者,而这两个叛逆者似乎都以失败告终。作品中的撒旦是一个敢于反抗上帝权威和专制统治的叛逆者,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长诗同时探讨了英国革命失败和人类不幸的根源。艺术成就:《失乐园》结构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史诗传统,描写了天堂和地狱、混沌和人间多种壮阔的场景。比如,描写天国的战争时,撒旦发明了火药,动用了排炮,打得天兵天将狼狈不堪,场面十分雄伟奇特。诗歌的用典设喻,内外古今,无所不包。《失乐园》格调高亢,壮怀激越,气魄宏大,形象雄伟。它是17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部杰作,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伟史诗。《失乐园》插图2、巴洛克文学17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政治分裂,经济凋敝,资产阶级软弱,王权不振,封建教会猖獗,文学上则盛行巴洛克主义。“巴洛克”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巴洛克文学在西欧许多国家都有发展。

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凡尔赛宫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形成以及发展过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始者是马雷伯(1555-1628)。1635年创立的法兰西学院对古典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该院的创办人沙普兰是古典主义诗学的创立者。法国古典主义在30-40年代兴起,60-70年代达到鼎盛,19世纪初消亡。2)得名的由来

古典主义盛行达两个世纪之久,对于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古典主义主张向古典作家(古希腊罗马作家)学习创作经验,从古典文学中寻找创作素材,甚至强调模仿古人。这是古典主义名称的由来,也是其基本特点之一。3)思想特点及哲学基础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虽然王权本质上是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但强大的王权消灭了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当时是进步的因素。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唯理主义哲学。4)艺术特点古典主义重视艺术形式,对各种体裁作了严格的界定,并把它们分为高级的体裁(如史诗、悲剧)和低级的体裁(如喜剧),禁止混淆,并制定了种种清规戒律,如“三一律”。5)名词概念:“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了“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剧中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性。“三一律”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迅速展开到达高潮。6)代表作家作品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者。代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作。作品取材于西班牙历史上民族英雄熙德的故事,以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爱情为线索,展开了维护封建家族荣誉和成全男女爱情的矛盾冲突,最后理智战胜情感,并让贤明君主作为“英明的仲裁人”,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拉辛(1639-1699)法国古典主义兴盛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悲剧虽表现的仍是理性战胜感情的主题,但是已从歌颂英雄变为谴责贵族社会的人欲横流和道德堕落,风格上较完美地体现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特色。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拉辛-《安德洛玛克》莫里哀(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也是欧洲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之后的又一个戏剧大师。莫里哀出生于宫廷陈设商家庭,从小喜欢戏剧,1645年,他在巴黎组织“盛名剧团”,演出流行悲剧失败后,决定到外省巡回演出,从此有机会深入社会,接触民间戏剧,磨砺技巧。1658年,在卢浮宫演出滑稽剧《风流医生》,得到路易十四赏识,从此立足巴黎。《可笑的女才子》(1659)、《丈夫学堂》(1661)和《妇人学堂》(1662)等都创作于这一时期。作品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涉及爱情、婚姻、教育等问题,矛头指向传统封建道德。

莫里哀-《伪君子》7)《伪君子》简析A、结构《达尔杜夫》(又译《伪君子》)五幕诗体喜剧,是莫里哀的代表作。B、思想主题作品通过教徒达尔杜夫的虚伪和奸诈,揭露了教会的虚伪、欺骗、反动和危害。C、人物形象达尔杜夫:是个宗教圣职人员,他的性格特征是“伪”。他明明是个好色之徒,却把自己打扮成正人君子;明明是个贪婪的角色,却要装成乐善好施的样子;他还善于颠倒是非,为自己的阴险和奸诈作掩护,并巧施手段,让奥尔贡乖乖进入圈套。达尔杜夫的恶行反映了宗教的虚伪和当时教会势力的猖狂。奥尔贡:巴黎富商,他的性格特征则是“愚”。作家集中写了他做了三件蠢事:企图把女儿嫁给伪君子,剥夺儿子财产继承权和把生命攸关的文件箱交给达尔杜夫保管。奥尔贡刚愎自用、顽固暴躁、狭隘保守,在他身上体现了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从他身上又可以看到宗教欺骗的危害性。作者批判了他的“愚”,但又同情他受骗后的不幸。桃丽娜:女仆。是作品中最有生气的人物,她勇敢、泼辣、机智,是下层人民的代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莫里哀的民主思想。桃丽娜是跟达尔杜夫斗争的主要力量。她不仅敢于揭露达尔杜夫的“伪”,还善于批判奥尔贡的“愚”。面对达尔杜夫的假正经,她毫不畏惧。她不仅自己勇敢地跟达尔杜夫、奥尔贡斗争,还善于调动其他人的积极因素,联合起来对付他们。D、作品特点作品生动地刻画了分别体现“伪”、“愚”和“智”的三个人物,并通过他们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主题。其中,重点又是达尔杜夫的“伪”。作者写“愚”是为了让“伪”暴露得更充分,写“智”是为了更有力地揭露“伪”,增强反教会的民主色彩。E、作品成就《达尔杜夫》基本按照古典主义“三一律”进行创作。故事发生地点始终在奥尔贡家,剧情在一天内展开,剧本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