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第二专题:晚清改良_第1页
第一板块第二专题:晚清改良_第2页
第一板块第二专题:晚清改良_第3页
第一板块第二专题:晚清改良_第4页
第一板块第二专题:晚清改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良之殇:

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新政”第一板块:专题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性质、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甲午战争后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与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

中华书局1954年,第133页。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圆明园之变,再经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学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债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二)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变革政治制度晚清政局的两种政治走向改良:戊戌维新、清末“新政”革命:1894年成立兴中会→1911年辛亥革命(三)“强敌成为榜样”:效法日本改良维新

日本崛起于岛夷,最后跨海而来,燃起一场巨大的战火。这个变化过程就发生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比之西洋诸国的历史,无疑要具体得多。因此,战争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2页。(四)1895年公车上书:戊戌维新运动开始的标志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第113-114页。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自己的要求。一部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借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1.主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四)戊戌维新运动前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具体行动。教材第52-53页。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师从康有为,并称“康梁”创办《时务报》,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梁启超《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撰写《仁学》,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起来冲决封建专制之罗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创办《国闻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力求变法图强。翻译西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介绍进化论。严复《论世变之亟》:“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然强而名之曰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

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资产阶级思想与

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主要的问题(详见教材第53-54页):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讨论:维新派在哪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是如何与守旧派展开论战的?在维新派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各地的维新变法活动迅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政治性学会33个(例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光绪皇帝为救亡图存并掌握政府实权,接纳维新主张。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五)戊戌维新运动高潮:“百日维新”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位)政治方面:改革官制等。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等。军事方面:训练新军等。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中小学堂等。“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教材第54-55页)思考:维新派在宣传变法时的重要主张全部落实到百日维新的政令中了么?1.爱国救亡运动(肯定戊戌维新运动的最主要原因)2.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思想启蒙运动(主要影响在此)(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教材第56页)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主观原因:维新派的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群众。(七)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分析(教材第57-58页)讨论:维新派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这样能减轻变法的阻力么?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第178页。103天中,共发出改革谕旨286件,平均每天约3件。其中七八月的17天内,下达了132道谕旨,平均每天约8件。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的每个方面。阅读史料:“企图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面貌”一个西方观察家说,皇帝主持的改革“不顾中国的吸收能力,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分析、判断:维新派急于求成、缺乏经验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新政”面临的形势2.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资料来源:左为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0页。右为周育民《清末财政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4页。项目1903年(万两)1910年(万两)收入1049229696支出1349233865亏空30004169项目白银《辛丑条约》战争赔款及利息4.5亿两,加利息每年偿还2200余万两1900-1911年清政府所举外债3.4亿两3.清廷统治权威大堕落

“自庚子(1900年)之役,朝廷威信实大堕落,遂不复能如大彼得之变法而有风动之效。”(见薶照:《立宪私议》,《东方杂志》1904年第11期)

4.立宪的呼声高涨张謇:“日本的胜利和俄国的失败是立宪主义的胜利和专制主义的失败。”(二)“新政”的过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的改革(教材第61页)政治:调整机构,行政改革。军事: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经济:设立商部,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文化教育: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废科举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1906年:慈禧太后颁布谕旨“预备仿行宪政”“预备立宪公会”在上海成立1906年: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国民集会庆贺立宪1907-1908年立宪派、地方士绅、商界四次大规模的要求“开国会”的国会请愿运动。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13名大臣中,满族9名(其中皇族又占7名)。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讨论:是辛亥革命打断了清末的改良进程吗?清廷统治权威大堕落

“自庚子(1900年)之役,朝廷威信实大堕落,遂不复能如大彼得之变法而有风动之效。”(见薶照:《立宪私议》,《东方杂志》1904年第11期)

改良日渐失去基本前提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1906年:慈禧太后颁布谕旨“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责任内阁的13名大臣中,满族9名(其中皇族又占7名)改良的主导者被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