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酮类化合物
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分布广泛,多分布于高等植物中,集中在被子植物。以唇形科、玄参科、爵麻科、菊科等存在较多。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在花、叶、果中多为苷;在木质部多为苷元,生理活性多种多样,作用强,毒性不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生物合成研究表明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B环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主要的生理活性1.对心血管的作用,如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puerarin)、银杏叶总黄酮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芦丁(rutin)、橙皮苷(hesperidin)、d-儿茶素(d-catechin)等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异常通透性作用,可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2.抗菌、抗病毒作用,如黄芩苷,木犀草素苷等。3.止咳祛痰作用,如杜鹃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主要的生理活性4.肝保护作用,如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临床上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等疾病。5.雌性激素样作用,如大豆素等异黄酮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能是由于其结构与己烯雌酚结构相似的缘故。6.泻下作用,如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下:第一节结构与分类(一)黄酮类(flavones)
黄酮类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3位无含氧取代的一类化合物。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而B环常在4’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黄酮类常见的黄酮及其苷类有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等。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二)黄酮醇类(flavonol)
黄酮醇类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黄酮醇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芦丁等。山柰酚杨梅素槲皮素R=H芦丁R=芸香糖(三)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二氢黄酮类结构可看作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
二氢黄酮类
如橙皮中的橙皮素和橙皮苷;甘草中的甘草素和甘草苷。橙皮素R=H橙皮苷R=芸香糖甘草素R=H甘草苷R=glc(四)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二氢黄酮醇是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一植物中。
二氢黄酮醇类
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色素共存。二氢槲皮素二氢桑色素黄柏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黄柏素-7-O-葡萄糖苷也属于二氢黄酮醇类。黄柏素-7-O-葡萄糖苷(五)异黄酮类(Isoflavanone)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异黄酮类
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苷均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素R1=R2=R3=H大豆苷R1=R3=HR2=glc葛根素R2=R3=HR1=glc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R1=HR2=R3=glc葛根素木糖苷R1=glcR2=xylR3=H(六)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二氢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
二氢异黄酮类(七)查耳酮(Chalcones)结构特点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查耳酮类在酸的作用下,查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2’-羟基查耳酮二氢黄酮如红花的花中含有的红花苷红花苷(八)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nes)二氢查耳酮为查耳酮α,β双键氢化而成。
二氢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苷。梨根苷(九)橙酮类结构特点为C环为含氧五元环。母核碳原子的编号也与其他黄酮类不同。橙酮类此类化合物较少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菊科、苦苣苔科以及单子叶植物沙草科中,如在黄花波斯菊花中含有的硫磺菊素属于此类。硫磺菊素(十)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结构特点是基本母核的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烊盐形式存在。
花色素类
花色素在中药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花色素是使植物的花、果、叶、茎等呈现蓝、紫、红等颜色的色素,如矢车菊苷元、飞燕草苷元和天竺葵苷元以及它们所组成的苷最为常见。矢车菊苷元R1=OHR2=H飞燕草苷元R1=R2=OH天竺葵苷元R1=R2=H(十一)黄烷醇类根据C环上的3,4位存在羟基的情况分为黄烷-3-醇和黄烷-3,4-二醇。1.黄烷-3-醇类,又称儿茶素类
黄烷三醇类主要存在于含鞣质的木本植物中。如儿茶素为中药儿茶中的主要成分,有四个光学异构体,但在植物中主要有异构体两个,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2.黄烷-3,4-二醇类又称为无色花色素类黄烷-3,4-二醇类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在含鞣质的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中更为多见,如:无色矢车菊素。无色矢车菊素(十二)双黄酮类是由二分子黄酮衍生物聚合而成的二聚物.常见的是由两个分子的芹菜素或其甲醚衍生物构成,根据其结合方式分为三类:
1.3’,8”-双芹菜素型
2.8”-双芹菜素型3.双苯醚型(十三)其他黄酮类
双苯吡酮类又称为苯骈色原酮,母核由苯环和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常分布在龙胆科、藤黄科、百合科植物当中,如:存在于石苇、芒果叶和知母叶中,具有止咳去痰作用的异芒果素。异芒果素榕碱水飞蓟素另外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如: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和糖形成苷而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单糖、双糖类、三糖类和酰化糖类。
ⅰ.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ⅱ.双糖类:槐糖(glc1→2glc)、龙胆二糖(glc1→6glc)、芸香糖(rh1→6glc)、新橙皮糖(rh1→2glc)、刺槐二糖(rh1→6gal)等。
ⅲ.三糖类:龙胆三糖(glc1→6glc1→2fru)、槐三糖(glc1→2glc1→2glc)等。ⅳ.酰化糖类: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第二节理化性质
一、性状
1、性状:苷元为结晶性固体,苷为无定形粉末。
2、颜色:
与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羟基、甲氧基)等的数目、类型以及位置有关。在4’-或7-位引入供电子基,因形成P-π共轭,具有推电子作用,促进电子转移,使化合物颜色加深。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灰黄~黄色;
查尔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不显色;异黄酮:微黄色;花色苷及苷元:为紫色、蓝色,兰紫色。
黄酮(灰黄~黄色)二氢黄酮黄酮醇(灰黄~黄色)二氢黄酮醇查耳酮(黄~橙黄色)二氢查耳酮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异黄酮(无或微黄色)花色素类(颜色随pH而改变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pH>8.5)交叉共轭体系
旋光性取决于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有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游离黄酮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黄烷醇类橙酮花色素类等
3.旋光性:二.溶解性
1、游离苷元易溶于甲、乙醇,乙酸乙酯,乙醚及稀碱液中,不溶或难溶于水。其中在水中的溶解度,花色苷>二氢黄酮(醇)>黄酮(醇)>查耳酮.原因:平面型分子,分子中存在着交叉共轭体系。花色苷为离子型化合物,易溶于水。
(1)分子的立体结构
平面型分子非平面型分子
黄酮二氢类(C-环半椅式结构)黄酮醇异黄酮(羰基与B-环立体障碍)查耳酮
交叉共轭分子间排列不紧密,水分子易于进入水溶度小水溶度大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R=OH二氢黄酮醇R=H二氢黄酮游离苷元的母核上引入羟基,水溶性增加,且与羟基数目成正比。引入甲氧基或异戊烯基后,脂溶性增加,水溶性降低。2、黄酮苷类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难溶或不溶亲脂性有机溶剂中。(1)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2)3-O-糖苷>7-O-糖苷(平面性分子)(3)花色素(平面性分子,离子型)>非平面性分子>平面性分子三.酸碱性
(一)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酸性强弱顺序: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可分别用5%碳酸氢钠、5%碳酸钠、0.2%NaOH、4%NaOH。a、7,4‘-OH酸性强于其他位置羟基的酸性(处于羰基对位,羰基的共轭诱导)。b、5-OH酸性最弱(处于羰基邻位,形成分子内氢键)。c、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二)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为分子中的γ-吡喃酮环上的1-氧原子,有未共用电子对,可接受质子而显弱碱性,与强酸结合生成烊盐,极不稳定,加水分解。不同的黄酮溶于浓硫酸时,常表现出特殊的颜色。2.碱性:
γ-吡喃酮环1-氧原子
微弱碱性(孤对电子,接受质子)
仅溶于强的、浓酸+水(浓硫酸)
烊盐(呈色) 应用 初步鉴别黄酮母核类型:黄酮、黄酮醇——黄~橙色,并有荧光二氢黄酮——橙红(冷)、紫红(热)查耳酮——橙红~洋红异黄酮(二氢)——黄色橙酮——红~洋红四.显色反应
与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有关。
1、还原反应
(1)HCl-Mg:
方法:将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液,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滴加几滴浓盐酸,泡沫处呈红色。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显橙红或紫红色。B环上有-OH或取代。颜色加深。花青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等在浓盐酸下会发生色变,故预先需对照排除。
(2)四氢硼钠反应:
样品的甲醇液,加等量2%NaBH4的甲醇液,加浓盐酸或硫酸,生成紫色或紫红色,为二氢黄酮类专属反应。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分子中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1)三氯化铝显色:定性及定量分析显鲜黄色荧光(4’-OH或7,4’-OH显天蓝色荧光)。
(2)锆盐-枸橼酸反应:区分3-OH或5-OH黄酮,加2%ZrOCl2/MeOH样品的甲醇液,形成黄色锆络合物,仍呈鲜黄色(3-OH),加2%枸橼酸黄色溶液显著褪去(5-OH)。
(3)醋酸镁显色:区别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在纸片上滴加样品液,喷醋酸镁甲醇液,加热干燥,UV观察,二氢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显黄至橙黄乃至褐色。
(4)氨性氯化锶:检识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氯化锶的甲醇溶液和氨气饱和的甲醇液。产生绿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3、硼酸显色:具有5-羟基黄酮和6‘-羟基查耳酮结构。在草酸条件下,与硼酸反应,呈黄色并有绿色荧光。枸橼酸-丙酮黄色无荧光。4、与碱的反应:黄酮类化合物溶于碱水中显黄色、橙色或红色,化合物类型不同,显色情况不同。显色反应总结
1.还原显色反应反应类型鉴别特征鉴别意义备注
盐酸-镁粉黄酮、二氢黄酮、红~紫红黄酮类特征性假阳性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红鉴别反应(花色素)(最常用)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异黄酮(-)
四氢硼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红~紫红二氢黄酮类特有还原反应其它黄酮类(-)2.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反应类型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备注
锆盐枸橼酸
锆盐-枸橼酸
3-OH或3,5-二OH黄色黄色不褪PPC(ZrOCl2)5-OH黄色褪去
示
氨性氯化锶(SrCl2)邻二酚羟基绿、棕乃至黑色沉淀
三氯化铁(FeCl3)酚羟基紫、蓝、绿三氯化铝3-OH,4-C=O黄色(AlCl3)5-OH,4-C=O鲜黄色荧光PPC\TLC邻二酚羟基(4‘或7,4’黄酮醇,天蓝色荧光)3.硼酸显色反应
硼酸5-羟基,4-羰基黄酮黄色,绿色荧光(草酸液)
(H3BO3)6′-羟基,4-羰基查耳酮黄色,无荧光(枸橼酸)2´-羟基查耳酮在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c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黄烷-3-醇E异黄酮下列哪类物质无旋光性?aA异黄酮B二氢异黄酮C二氢黄酮醇D二氢黄酮E黄烷醇下列那种物质的酸性最强?aA7,4´-二羟基黄酮B5,4´-二羟基黄酮C3,5-二羟基黄酮D3,7-二羟基黄酮E3,4´-二羟基黄酮某中药提取液不加镁粉,只加盐酸即产生红色,则其可能含有:cA黄酮B黄酮醇C花色素D二氢黄酮E异黄酮比较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大小A、R1=R2=HB、R1=H,R2=RhamC、R1=Glc,R2=HD、R1=Glc,R2=Rham一.提取方法——溶剂法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溶剂法关键:溶剂的选择溶剂选择依据: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苷)及溶解性提取方法选择依据:溶剂的溶解性能
(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等)
溶剂提取原理游离黄酮黄酮苷备注
乙醇溶解范围广++(甲醇)苷、苷元均可溶(90~95%)(60%)甲醇毒性大沸水多糖苷易于水+成本低、安全,水溶性杂质多碱性水或稀氢氧化钠溶出能力强碱性乙醇酚羟基的酸性 ++石灰水除杂质效果好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二.分离方法(一)溶剂萃取法黄酮与杂质分离依据:成分之间苷与苷元之间的极性(分配系数K)差异 苷元与苷元
分离工艺:原料的提取浓缩液(水溶液)
依次以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
石油醚液乙醚液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母液(脂溶性杂质)回收
回收
减压回收(水溶性杂质)苷元单糖苷多糖苷(二)pH梯度萃取法
分离依据: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差异 分离工艺:总游离黄酮的乙醚液
依次以5%NaHCO3、5%Na2CO3、0.2%NaOH、4%NaOH萃取
5%NaHCO3液
5%Na2CO3液0.2%NaOH液4%NaOH液母液
酸化(脂溶性杂质)7,4′-OH黄酮7或4′-OH黄酮
一般-OH黄酮
5-OH黄酮(三)柱色谱法
吸附原理异黄酮、二氢黄酮(醇)、氯仿-甲醇不同比例(105℃,活化)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黄酮(醇)混合溶剂洗脱 (极性小)分配原理多羟基黄酮醇或黄酮苷类氯仿-甲醇-水
(加水失活或不活化)(极性大)(80:20:1)等比例1.硅胶柱色谱2.氧化铝柱色谱(少)具有3-OH或5-OH、4-羰基及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络和而被牢固吸附,难于洗脱。2.聚酰胺色谱吸附规律:与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的数目、位置及介质有关。(1)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2)酚羟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能力减弱。3-OH或5-OH黄酮的吸附力小于其他位置-OH黄酮;邻二酚羟基黄酮的吸附力弱于间位或对位酚羟基黄酮(3)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吸附力越强。查耳酮>二氢黄酮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4)与介质的关系:吸附力水(中)>甲醇、乙醇(浓度由低到高)>碱性溶剂(氢键吸附)洗脱规律:与吸附规律正好相反,即吸附能力越强,越难洗脱聚酰胺“双重色谱”原理正相色谱反相色谱聚酰胺:极性固定相(极性酰胺基团)非极性固定相(非极性脂肪链)洗脱剂:有机溶剂(氯仿-甲醇,极性小)含水溶剂(甲醇-水,极性大)先洗脱:游离黄酮(苷元,极性小)苷(极性大)(柱色谱分离)Rf值:苷元>苷苷元<苷(TLC色谱鉴别)***上述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上的行为。苷与苷元聚酰胺色谱
SephadexG型:亲水性凝胶Sephadex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水及极性有机溶剂
分子筛作用吸附原理(按分子大小分离)(按极性大小分离)
黄酮苷及苷元的分离苷元的分离洗脱顺序:分子由大到小被洗脱极性由小到大被洗脱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1-OH>2-OH>3-OH>4-OH>5-OH黄酮
4.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双重色谱”原理常用洗脱剂:碱水(0.1mol/LNH3.H2O)盐水(0.5mol/LNaCl)醇或醇水不同比例。应用:适用于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原理:反相柱色谱(黄酮类化合物极性大)
固定相:ODS
流动相:水-乙晴,水与甲醇不同比例6.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一.理化检识
1.颜色:多呈黄色2.母核检识:盐酸-镁粉反应-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醇)类(+)五氯化锑-查耳酮类(+)3.取代基团检识:锆盐-枸橼酸反应-3-OH(+)5-OH(-)黄酮鉴别氨性氯化锶反应-邻二酚羟基(+)二.色谱检识
(一)纸色谱(PPC)原理:分配原理适用范围:游离黄酮(苷元)及黄酮苷的分离鉴别双相色谱
第I向醇性展开剂第II向水性展开剂(BAW、TBA、水饱和正丁醇)(2~8%HAc、3%NaCl、1%HCl)
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固定相(水)极性>流动相(**有认为是吸附原理)??
Rf规律:极性小的化合物Rf大极性大的化合物Rf大
苷元(0.7以上)>单糖苷>双糖苷(0.7以下)苷元中,平面型分子>非平面型分子Rf规律与左边相反母核相同,2-OH>3-OH>4-OH>5-OH黄酮苷元的分离鉴别黄酮苷及花色素类PPC色谱1.硅胶薄层色谱—极性较小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元)2.聚酰胺薄层色谱—可用于黄酮苷及游离黄酮的分离鉴别,其色谱行为可参考聚酰胺柱色谱。3.纤维素薄层色谱—分配原理,其色谱行为可参考纸色谱。
(二)薄层色谱(TLC)
各种色谱的检识:
日光下观察—多数黄酮有黄色斑点紫外光下观察—多数黄酮呈黄绿色荧光斑点氨蒸气熏—多数黄酮有颜色变化喷显色剂(2%AlCl3甲醇液)—多数黄酮黄色变深,荧光加强第五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一.紫外可见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一般鉴定程序:1、先测定在甲醇中的光谱。2、再测定在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的紫外光谱。3、如为苷类,则可水解或甲基化后再水解,并测定苷元或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4、将以上各种光谱数据(或光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获得有关结构信息。
黄酮(醇):带II、带I均强母核光谱特征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带II强、带I弱
母核的推断(甲醇)查耳酮、橙酮:带II弱、带I强取代基:OH等,为助色团
依红移规律推断取代基团
甲醇钠:强碱,所有酚羟基解离
醋酸钠:碱性弱,酸性强的酚羟基解离
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硼酸:邻二酚羟基络和
相应吸收峰红移
三氯化铝:3-OH,4-羰基5-OH,4-羰基络和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紫外光谱特征
苯甲酰系统桂皮酰系统(带II220~280nm)(带1300~400nm)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交叉共轭体系
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
(由B环产生的桂皮酰系统不存在,带I弱,带II强)
″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紫外光谱特征黄酮类化合物母核UV吸收特征
母核类型带II(nm)带I(nm)备注黄酮250~280(强)304~350(强)典型的交叉共轭系统黄酮醇(3-OH取代)″328~357(强)3-OH供电减弱,使黄酮黄酮醇(3-OH游离)″358~385(强)3-OH供电共轭↑,带1红移异黄酮245~278(强)(sh)桂皮酰系统破坏二氢黄酮(醇)270~295(强)(sh)查耳酮220~270(弱)340~390(强)橙酮230~270(弱)370~430(强)花青素(苷)270~280465~560(可见区)
(2)取代基团对共轭吸收的影响黄酮类核中引入-OH(酚羟基)等供电基团,使共轭程度增强,相应的吸收峰红移。一般,A环引入–OH,带II红移,B环引入–OH带I红移。羟基甲基化或苷化后,原酚羟基的供电能力下降,引起相应的吸收峰紫移。3-OH甲基化或苷化,带I紫移,5-OH(与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甲基化,带I、带II均紫移5~15nm,4′-OH甲基化,带I紫移3~10nm。羟基乙酰化后,乙酰基的吸电作用,使原来酚羟基对共轭系统的供电能力消失,对光谱的影响亦将完全消失。
黄酮、黄酮醇加入诊断试剂后吸收峰(带I、带II)的位移规律诊断试剂位移规律归属
NaOMe带I红移40~60nm,强度不降示有4′-OH带I红移50~60nm,强度下降示有3-OH、但无4′-OHNaOAc带II红移5~20nm示有7-OH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NaOAc/H3BO3带I红移12~30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带II红移5~10nm示A环有邻二酚羟基(不包括5,6-邻二酚羟基)
诊断试剂位移规律归属AlCl3及AlCl3/HClAlCl3/HCl谱图=AlCl3谱图示无邻二酚羟基AlCl3/HCl谱图≠AlCl3谱图示有邻二酚羟基AlCl3/HCl谱较AlCl3谱带I紫移30~40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若紫移20nm示B环有邻三酚羟基带I紫移50~65nm示A、B环均可能有邻二酚羟基AlCl3/HCl谱图=MeOH谱图示无3-及/或5-OH无邻二酚羟基AlCl3/HCl谱图≠MeOH谱图示可能有3-及/或5-OH
带I红移35~55nm示只有5-OH无3-OH仅红移17~20nm示除5-OH外,尚有6-含氧取代红移50~60nm示可能有3-OH及5-OH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的吸收峰(带II)位移规律NaOAc异黄酮带II红移6~20nm示有7-OH二氢黄酮(醇)带II红移34~37nm示有5,7-二OH
带II红移51~58nm示有7-二OH
AlCl3/HClAlCl3/HCl谱图与甲醇中的谱图比较
异黄酮带II红移10~14nm示有5-OH二氢黄酮(醇)带II红移20~26nm示有5-OH
诊断试剂位移规律归属查耳酮、橙酮的吸收峰(
带I)位移规律
NaOMe
查耳酮带I红移60~100nm,强度增加示有4-OH
带I红移60~100nm,强度不增加示有2-或4′-OH橙酮带I红移70~95nm,示有或6-OH
AlCl3及AlCl3/HCl查耳酮、橙酮(AlCl3较AlCl3/HCl谱图)带I红移40~70nm示有B-环邻二酚羟基查耳酮(AlCl3/HCl谱图较MeOH谱图)带I红移40~60nm示有2′-OH诊断试剂位移规律归属用UV法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中有无7-羟基,采用的诊断试剂是:bA甲醇B醋酸钠C硼酸D三氯化铝E三氯化铝/盐酸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A)中。A、水B、95%乙醇C、15%乙醇D、酸水E、甲酰胺2.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C)。A、无4’—OHB、有3—OHC、有4’—OH,无3—OHD、有4’—OH和3—OH3.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A、分配B、氢键缔合C、分子筛D、离子交换
二.1H-NMR谱在黄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测定溶剂:CCl4-样品需制备成三甲基硅醚化衍生物,不能显示羟基质子特征,目前已基本不被采用。DMSO-d6-样品(苷、苷元)不需制备成衍生物,可以显示各酚羟基质子特征。
A环质子B环质子C环质子糖上质子取代基团质子
芳环质子芳环质子与类型有关端基质子-OH、-CH3、其它质子-OCH3、-OCOCH3
黄酮类化合物各质子的信号特征(δ、峰形状、J、峰面积)δ6`~8ppm,B-H位于较低场δ5-H最大8.0ppm(羰基去屏蔽)δA-H5.7~7.95-OHδ12.40(12.99)δB-H6.5~7.97-OHδ10.93
1H-NMR谱在黄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邻6~9Hz3-OHδ9.70J间2~3Hz4’-OHδ(10.01)J对0~1Hz(不计)3’-OHδ(9.42)峰形状及J与取代有关-OCH3δ3.5~4.10(3Hs)
6-CH3δ2.04~2.27(3Hs)
8-CH3δ2.14~2.45(3Hs)A-环B-环-OCOCH3(羟基乙酰化)5,7-二OH4′-氧取代糖上δ1.65~2.10(3Hs)7-OH取代3′,4′-氧取代 苷元δ2.30~2.50(3Hs)
3′,4′,5′-氧取代
glu
H-1″位于低场δ较大4.8~5.70ppm
依δ、峰形(d、dd)、J苷元-3-O-gluδ5.80左右(1H.d.)J与构型有关Jaa=6~9Hz,Jae=2~3A、B-环取代方式推断苷元-5、7、4′-O-gluδ5.0左右rhaC-CH3δ0.8~1.20(d/m)黄酮H-3δ6.30(1H,s)黄酮醇C-环无质子异黄酮H-27.6~7.80(1H,s)受1-氧原子和4-羰基吸电影响,δ较大二氢黄酮H-2δ中心5.2(1H,dd.Jaa=11.0Hz,Jae=5.0Hz)两个H-3δ中心2.8(1H,dd.J偕=17.0Hz,Jaa=11.0Hz)(1H,dd.J偕=17.0Hz,Jae=5.0Hz)
二氢黄酮醇H-2δ4.8~5.0(1H,d.Jaa=11.0Hz)H-3δ4.1~4.3(1H,d.Jaa=11.0Hz)查耳酮H-aδ6.7~7.40(1H,d.J反=17.0Hz)H-βδ7.0~7.70(1H,d.J反=17.0Hz)橙酮=CHδ6.5~6.70(1H,s)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橙酮a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
1H-NMR谱在黄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δB-H6.5~7.9ppm,位于较低场
2′6′-Hδ大(2H,d.8.0Hz)3′5′-Hδ小(2H,d.8.0Hz)
2′-Hδ7.20(1H,d.2.0Hz)(1)(2)5′-Hδ6.7~7.1(d.8.0Hz)(1)δA-H6.3~7.1ppm(一-OH供电)6′-Hδ7.9(dd.2.0;8.0Hz)5-Hδ8.0(1H,d.J=8.0Hz)**3′、4′-OR取代不同,6-Hδ(1H,dd,J=8.0;2.0Hz)δ-2′、6′可能颠倒8-Hδ(1H,d,J=2.0Hz)(2)δ
A-H5.7~6.9ppm(二-OH供电)2′6′-Hδ6.5~7.5(2H,s)6-Hδ较小(1H,d.J=2.5Hz)或分别以双峰(J=2.0Hz)8-Hδ较大(1H,d.J=2.5Hz)出现取代基团三.13C-NMR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一)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的判断利用13C-NMR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中央三个碳核信号的位置以及它们在偏共振去偶谱中的裂分情况13C-NMR谱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中央三碳核的信号特征
C=OC-2(或C-β)C-3(或C-a)归属
174.5~184.0(s)160.5~163.2(s)104.7~111.8(d)黄酮类149.8~155.4(d)122.3~125.9(s)异黄酮类147.9(s)136.0(s)黄酮醇类182.5~182.7(s)146.1~147.7(s)111.6~111.9(d)橙酮类(=CH-)188.0~197.0(s)136.9~145.4(d)116.6~128.1(d)查耳酮类75.0~80.3(d)42.8~44.6(t)二氢黄酮类82.7(d)71.2(d)二氢黄酮醇类(二)黄酮类化合物取代图式的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销售代理合同模板
- 联盟合作合同精要版解析
- 机械制造技术培训服务合同
- 外墙保温装饰劳务合同
- 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合同
- 卫生纸购销合约模板
- 房屋买卖合同的房产交易还款计划
- 公司借款合同范本填写模板
- 绿化项目合同协议
- 商务秘书宣传推广合同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专题03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原卷版+解析)
- 护理英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医药学院
- 药品批发企业风险评估档案
- 传统医学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探索
- 2024年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保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教学设计
-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 妙手传译手语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