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双子叶农作物中的单子叶杂草B.用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沾蘸法处理插条C.施用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药物残留等D.生长素均匀地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中,且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参考答案:C由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A错误;用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沾蘸法处理插条,用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浸泡法处理插条,B错误;施用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药物残留等无关变量的影响,C正确;生长素集中分布于植物体的生长旺盛的部位,D错误。【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作用(Ⅱ)、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由第Ⅰ代至第Ⅲ代的生育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如果Ⅲ1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8,下列哪一条件不需要A.该病致病基因为核基因B.Ⅱ3为表现型正常的男子C.Ⅱ3将X染色体传给Ⅲ1D.Ⅰ1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参考答案:C该病要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定要是细胞核基因控制的,A正确。如果Ⅲ1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8,而Ⅱ2不可能是1/4的携带者,所以Ⅱ3为表现型正常的男子,B正确。Ⅱ3是男性,如果Ⅲ1患有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8,该病应是伴X隐性遗传病,且Ⅲ1是男孩,所以是将Y染色体传给Ⅲ1,C错误。因为I代双亲都无病,而其儿子有病,所以Ⅰ1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正确。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物种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D.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参考答案:B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淀粉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95%乙醇可用于根尖细胞的解离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C.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参考答案:D【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A错误;B、正常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B错误;C、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6.某生物小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直径1cm)各20片放入富含CO2的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上浮的叶片数目,结果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条件下叶片不可进行光合作用

B.A点、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左移动

D.光照前,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叶片放黑暗处清水中待用参考答案:A7.“达菲”(又名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该药能对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质——神经胺酶起抑制作用,从而使流感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繁殖B.“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间扩散C.“达菲”能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丧失对人体细胞的识别能力D.“达菲”能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控制神经胺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参考答案: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达菲”的作用是作用于神经胺酶,抑制神经胺酶的作用,使流感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进而抑制流感病毒继续感染其他细胞.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间是扩散,不能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繁殖,A错误;B、由A分析可知,B正确;C、由A分析可知,C错误;D、由题意可知,“达菲”的作用是抑制神经胺酶的作用,不是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控制神经胺酶的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题干信息,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参考答案:A9.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参考答案:C10.关于物质具有专一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相应的抗原结合B.一种运载体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目的基因C.一种tRNA只能运送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参考答案:B11.下列物质运输的实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红细胞吸收胆固醇和葡萄糖都不消耗ATP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也要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D.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参考答案:B12.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解

B.合成ATP的能量可以来自热能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量都不太多参考答案:答案:B13.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作装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B.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完全相同C.NaOH溶液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D.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所有分子都可以随意运动参考答案:C14.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且不考虑温度引起的体积膨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的关系可能为hC>hB>hAB.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TC最高C.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值D.A、B两试管有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不一样参考答案:C15.如图表示一个面积为140hm2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鹰与狐狸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若狐狸突然灭绝,短时间内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原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原田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某研究小组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则该草原上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该值比实际值偏大,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信息;狐狸依据松鼠的气味去猎捕,松鼠同样也能依据狐狸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表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捕食和竞争

(2).增加

(3).鹰从原来的第三、第四营养级变成第三营养级,短时间内获得的能量多,其数量增多

(4).100只/hm2

(5).第一次被捕捉到的草原田鼠很难再被捕捉到

(6).物理

(7).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有7条食物链,其中优良牧草、杂草、毒草处于第一营养级,人、鹰处于最高营养极。(1)据图分析,图中鹰以狐狸为食,且两者都以鼠为食,因此两者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若狐狸突然灭绝,鹰从原来的第三、第四营养级变成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浪费,所以短时间内获得的能量多,则其数量增多。(2)根据题意分析,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100,重捕总数为280,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2,则N:100=280:2,则N=14000个,因此该草原上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hm2;由于第一次被捕捉到的草原田鼠很难再被捕捉到,因此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小,根据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则调查的结果将会偏大。(3)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的“绿色”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狐狸依据松鼠的气味去猎捕,松鼠同样也能依据狐狸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标志重捕法的过程,能够利用公式计算田鼠种群密度、并利用公式分析获得的值与真实值的大小关系。16.如图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B.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mRNA上碱基改变有可能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D.会发生A与U的互补配对参考答案:B【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多肽链是翻译形成的产物.【解答】解:A、图中核糖体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而图示为翻译过程,B错误;C、mRNA上碱基改变会导致密码子发生改变,而密码子决定氨基酸,因此有可能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C正确;D、图示为翻译过程,其中mRNA与tRNA配对,由于RNA分子中含有的碱基是A、U、G、C,所以mRNA与tRNA之间会发生A与U的互补配对,D正确.故选:B.17.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ab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阶段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bc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略有升高,说明该段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且开始出现无氧呼吸;cd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变,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说明该段无氧呼吸加强.【解答】解:A、ab段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等于O2消耗量,B错误;C、由图可知,运动强度大于c后,血液中的乳酸水平快速上升,因此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C正确;D、无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者乳酸中未被释放出来,D错误.故选:C.

18.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参考答案:C19.如图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同一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以不同B.不同物质进出细胞膜可以共用同一载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均为被动运输参考答案:D据图可知,Na+顺浓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逆浓度排除细胞,属于主动运输,A项正确,D项错误;Na+和葡萄糖共用同一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项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项正确。20.下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做较彻底的灭菌处理B.过程②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C.过程③发生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用X细胞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烟草人工种子参考答案:B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进行消毒处理,如果采用灭菌技术,会使根组织块失去活力,无法进行组织培养,A错误;过程②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过程③发生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用胚状体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烟草人工种子,D错误。21.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散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C.从30℃的环境中进人0℃的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的环境中进人0℃的环境中,人体会不自主的颤栗,这属于非条件反射参考答案:A解析:A错误,人是恒温动物,0 ℃和30℃的环境中都是产热为≈散热,在0℃比30℃环境中,散热多,因此a1>a2,b1>b2;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C正确,从30℃的环境中进人0℃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寒冷环境中,人体会不由主的颤栗,这属于非条件反射。22.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a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②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③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④甲、乙、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①正确;有丝分裂形成的乙和丙染色体组成相同,②错误;丁与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组成相同,③错误;甲、乙、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④正确;所以选C。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3.(08广东卷)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采用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缺少抗病基因,仍不适宜。24.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克隆鱼时,将鱼的体细胞核植入雌鱼去核的卵细胞中,这个卵细胞可培育为克隆鱼,根据此例,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克隆技术原理的是参考答案:C25.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A.抗原

B.溶菌酶

C.抗体

D.淋巴因子参考答案:A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故选A26.(07广西柳州高中、南宁二中联考)右下图表示一个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细胞分裂图象中不属于BC段范围内的是

参考答案:答案:C27.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德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

B.3/8

C.1/16

D.3/16参考答案:B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aabb)+1/4(aabb)=3/8。故选B。28.人体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水

B.脂肪

C.蛋白质

D.糖元参考答案:A29.下列方法中哪些可以用于目的基因检测和鉴定

①DNA-DNA杂交②DNA-RNA杂交③RNA-蛋白质杂交④抗原-抗体杂交

⑤细胞-细胞杂交⑥个体-个体杂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参考答案:A30.下列关于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B.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属于体液免疫

C.过敏原就是抗原

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参考答案:A3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膜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参考答案:D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并不是镶嵌在细胞膜内外表面。32.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4y一3z一x)/6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A.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2小时C.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D.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

参考答案:B32.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C.2中不可能有抗体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电位变化参考答案:D34.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单位:mg),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A.在18时和6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假设该植物在24h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mg·h-1,最大光合速率为85mg·h-1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D.中午12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参考答案:D35.下图表示菠菜体细胞内的四个重要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丁A.细胞核内能完成甲、乙、丙、丁生理过程B.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完成甲、乙、丙、丁生理过程C.根细胞核糖体内进行乙、丙过程D.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能进行甲、乙、丙生理过程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生理过程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可知,甲为DNA的复制,乙为转录,丙为翻译,丁为有氧呼吸的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可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完成,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A错;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完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以及将丙酮酸分解,完成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B错;根细胞核糖体上只能进行翻译过程,C错;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正确。36.野生型祜草杆菌与某一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质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能0突变型

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核糖体S12蛋白质结构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而抑制基因的转录功能C.突变型枯草杆菌的产生是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参考答案:A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据表可知突变型只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不同,由此推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改变所致,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诱发枯草杆菌产生抗性突变,D错误,所以选A。37.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中列出的(l)(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A.①①④③B.①③④①C.④②④①D.②③①①参考答案:B38.(03上海卷)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是A.1组

B.2组

C.3组

D.4组参考答案:答案:B39.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雌∶雄=1∶1

B.雌∶雄=1∶2C.雌∶雄=3∶1

D.雌∶雄=4∶1参考答案:D4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霉菌、水绵和衣原体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线粒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

C.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植物的抗旱、抗寒特性也有重要作用

D.分化后的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使不同细胞的mRNA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__________法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加入下图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_________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下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__________培养基振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侵染液。(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完成__________。参考答案:

(1).PCR

(2).ClaI(限制酶)和DNA连接

(3).A、D

(4).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

(5).四环素

(6).液体

(7).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

(8).逆转录

(9).融合基因

(10).转录试题分析:本题以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关键能够掌握目的基因获取的方法,能够结合图解中限制酶切点选择合成的工具酶获得融合基因,同时掌握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方法等,再结合题意,就能准确解答该题。(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加入如图甲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Cla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A、D端相连的融合基因。(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依据融合基因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完成转录。42.(20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请回答下列(1)两个不产氰亲本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如何从F2中选育出稳定遗传的产氰个体?(2)从氰化物的产生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①

;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