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复习课_第1页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复习课_第2页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复习课_第3页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复习课_第4页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复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复习课【备选答案】①第一次工业革命②海上马车夫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④商业革命⑤日不落帝国⑥“电气时代”⑦垄断组织⑧世界工厂④②⑤①⑧③⑥⑦

一、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的原因:

(1)资本所具有的扩张性。

(2)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等。

3.形成的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2)基本形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整体。4.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壮大。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④冲击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消极影响: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典题训练1】(2012·济南模拟)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形成的主要方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整体,①正确;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②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正确;④符合史实。故选A项。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前提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市场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前提条件劳动力自然科学社会环境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国际环境相对稳定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工业成就工业动力动力机器工业结构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电力和内燃机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程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巨大影响工业布局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力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蒸汽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电气时代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巨大影响经济格局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欧美资产阶级基本确立对世界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巨大影响社会结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典题训练2】(2012·合肥模拟)《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材料中的描述应该出现在()A.18世纪晚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中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从科学与工厂的相互关系变化来看,科学的重要性增加了,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从时间推断来看,A、B、D三项与材料所述的时间不符。故选C项。1.(2012·上海单科·T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解析】选C。“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按照哥伦布缩短的距离,他到达的目的地是美洲,而哥伦布自己认为到了亚洲。2.(2012·上海单科·T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解析】选C。“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反映了流水化生产方式出现,这主要是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普遍应用的。3.(2012·天津文综·T8)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4.(2012·安徽文综·T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解析】选A。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英国殖民地对英国廉价商品的需求,成为英国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爆发工业革命的动力正确B工业革命开始的领域,不符合材料不正确C表述错误,当时西方商品物美价廉不正确D只是局部结论和信息不正确5.(2012·福建文综·T21)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选B。图示信息中的两项指标可以整合为英国19世纪40-70年代出口数值的显著增长,结合所学英国19世纪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其出口显著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对外贸易推行了自由化。据此可以判断B项最符合题意,A、D两项与时代特征不符,C项仅限于生产技术革新与题意不符。6.(2012·山东文综·T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析】选C。具体分析如下:7.(2012·上海单科·T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解析】选B。抓住时间“1900年”,“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反映了电力的应用,“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是钢铁技术发展的结晶。8.(2011·北京文综·T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故③④正确。①实现于18世纪,②开始于18世纪下半期,故①②与材料时间矛盾,故选D。9.(2011·海南单科·T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英国此时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人们因此谋取与之对等的政治地位,因此C项是出现材料这一状况的原因。贵族阶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就不断没落,且不是出现题干中状况的原因,A项错误;B项阶级斗争说法错误;D项产业革命尚未开始。10.(2011·海南单科·T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解析】选D。1870年在英德法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进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A、B、C三项是对外扩张的具体手段。11.(2011·山东文综·T15)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解答本题实际上抓住一个时间点“1913年”即可判断,此时美英等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因此①为美国,②为英国,可再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进一步验证这一判断。12.(2011·海南单科·T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选C。从材料的时间看,德国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时代来临。这种变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A项军国主义政策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可排除;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是工业革命,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3.(2010·天津文综·T5)右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提取图片重要信息“1851年伦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故①③④符合题干要求,而②与题干无关。故正确选项为C项。14.(2010·安徽文综·T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表1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国家百分比国家百分比英国0俄罗斯38德国13意大利18法国20美国(1913)30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解析】选A。材料所给“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B、C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A项。15.(2010·海南单科·T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解析】选C。材料中“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由此可以判断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都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16.(2012·广东文综·T38)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题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分析影响。第(2)题,抓住“清末”这一关键时间信息,结合当时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回答。第(3)题,首先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原因;然后结合改革开放等知识点,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原因。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7.(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解析】第(1)题看准“1868年”这个时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第(2)题要联系所学知识并依托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归纳概括三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就对信号灯的改进有重大影响。第(3)题就是要学生叙述技术进步对城市生活的改进,可以从交通、环境、管理水平、城市化进程等多个角度叙述。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18.(2010·山东文综·T27)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第(1)题可有多种选择,但最佳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第(2)题“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3)题考查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答案:(1)答案一:学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学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人文主义倡导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学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一半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评分标准要项目求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达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