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安全疏散11.1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11.2允许疏散时间及安全疏散距离11.3安全出口11.4疏散楼梯和楼梯间11.5避难层与屋顶直升机停机坪11.6消防电梯
普通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11.1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建筑内部人员因火烧、烟气中毒及建筑构件倒塌破坏而造成伤害,为了给消防指战员迅速扑救火灾及抢救遇人员提供方便条件,在建筑设计时需要认真考虑安全疏散问题。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纳人数、面积大小及人们在火灾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特点,合理地设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建筑物内的任意一个部位,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疏散路线应力求短捷通畅,安全可靠,避免出现各种人流、物流相互交叉,杜绝出现逆流。在建筑物的屋顶及外墙上宜设置可供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屋顶平台、室外疏散楼梯和阳台、凹廊等,因为这些部位与大气连通,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不会在这里停留,这些部位可以基本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必须保持自动关闭状态,防止高温烟气通过敞开的防火门向相邻防火分区(或防火空间)蔓延,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员在火灾条件下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11.2允许疏散时间及安全疏散距离允许疏散时间安全疏散距离允许疏散时间允许疏散时间:指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使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撤离火场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的时间。对高层民用建筑,允许疏散时间通常只有5~7min;对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允许疏散时间通常只有6min;对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允许疏散时间只有2~4min。允许疏散时间轰燃;高温烟气及缺氧对人员的威胁;建筑构件的倒塌破坏。影响允许疏散时间的因素火灾发展过程中出现轰然现象,标志着室内火灾已由局部燃烧迅速扩展为全面燃烧,有火灾威胁的人员必须在出现轰然之前全部撤离火场,否则是不安全的。根据火场伤亡统计,火灾条件下人员伤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烟气中毒、高温或缺氧造成的。而火场上出现有毒的烟气、高温或严重缺氧的时间,由于种种条件的不同而有早、有晚,少则5~6min,多则10~20min。这是影响安全疏散,决定允许疏散时间的重要因素。建筑物的倒塌主要是由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决定的。耐火性能好,则倒塌的可能性较小,允许人员全部从容离开建筑物的疏散时间长。影剧院的观众厅,由于建筑材料的条件决定了吊顶的耐火极限只有15min,它限定了允许疏散时间不能超过这个极限。由此可见,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也是决定允许疏散时间的重要因素。安全疏散距离从房间内的最远点到房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
(1)为了保障房间内的人员允许迅速疏散,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15m。(2)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营业大厅、附设在高层建筑内的影剧院、餐厅、大型会议室等,考虑其特殊使用要求,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通常不宜超过30m。安全疏散距离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1)影响安全疏散距离的各种因素(1)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气对人的影响。据火场实测,人在烟雾中通过的极限距离一般不超过30m,故从房门(或住宅户内)到最近的安全出口距离不宜超过30m。(2)使用建筑物的人员素质情况。如医院病房楼、托幼建筑等,使用这类建筑的人不是病人就是小孩,都缺乏独立疏散能力,故此类建筑应从严要求。安全疏散距离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1)影响安全疏散距离的各种因素
(3)人员密集程度。人员密集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容易出现拥挤、混乱等情况,此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宜短不宜长,短则便于疏散,长则易发生伤亡事故。(4)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程度。一般来说,发生火灾时熟悉疏散路线的人不易受阻,不熟悉疏散路线的人容易惊慌,且不易找到出口,影响疏散时间。安全疏散距离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2)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1)对一般民用建筑来说,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11-1的要求。名称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门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校3530—2220—其他民用建筑403525222015安全疏散距离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2)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2)高层民用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见表11-2的要求高层建筑房门或住宅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2412其他部分3015旅馆、展览、教学楼3015其他402011.3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宽度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都是安全出口。11.3.1
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的疏散路线。(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发生火灾时,人们习惯于利用经常走的路线进行疏散,而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靠近电梯设置疏散楼梯,可将常用疏散路线与紧急疏散路线相结合,有利于人们快速进行疏散。疏散楼梯1)平面布置(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疏散楼梯1)平面布置2)竖向布置(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通畅。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以便向下疏散的道路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等待消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11.3.1
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11.3.1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疏散楼梯2)竖向布置(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分(指裙房)的交通大厅、楼梯间、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突,引起堵塞和意外伤亡。(3)设置可供临时避难使用的安全区域。对于二、三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来说,宜在各设备层中(或每隔十层左右)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2.50h的墙体及甲级防火门,划分出一定面积的空间,并使其与疏散楼梯相连,其空调系统须单独设置,此外尚应设有排烟、照明、通讯及灭火设施。在发生火灾时,当楼梯间内的人流发生拥挤或堵塞时,该空间可以起到缓冲和暂时避难的作用。11.3.1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1)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房间内人数不多时(如60人以下,而且通过每樘门的人数不超过30人),因疏散条件比较缓和,也可不严格限制。(2)供人员疏散使用的门,不应采用悬吊门、推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3)当门开启时,门扇不应影响人员的紧急疏散。(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观众厅的太平门宜安装自内向外开启的自动门闩。11.3.2
安全出口的数量
(1)民用建筑一般均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起火时,一旦其中一个出口被火封死,另外一个出口仍可使用,不致使人陷入绝境。(2)对于人员密度超过1.2人/m2的建筑物,如剧场、电影院、多功能餐厅等,应按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250人计算确定。当容纳人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可按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400人计算。11.3.2安全出口的数量
(3)对层数不多(指三层及三层以下)、占地面积不大、使用人数又很少(均有疏散能力)的小型建筑,可设一个安全出口;除医院、托儿所、幼儿园以外的二、三层建筑物,当上层容纳人数不多、占地面积又不大时,也可只设一部疏散楼梯;住宅: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11.3.2安全出口的数量(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m2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15m。(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m2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多单元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m2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11.3.3安全出口的宽度百人宽度指标: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如果不足,会延长疏散时间,影响安全疏散。安全出口的宽度可通过使用人数和百人宽度指标计算确定。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百人宽度指标,是根据上式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后,通过计算、调整得出的。百人宽度指标安全出口的宽度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1)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的底层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11-3的要求计算确定。耐火等级宽度指标(m/百人)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层0.650.751.00三层0.751.00—大于等于四层1.001.25—安全出口的宽度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2)剧院、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式场所,其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11-4的要求计算确定。对于人员更密集的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观众厅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11-5的要求计算确定。观众座位数(个)≦2500≦1200耐火等级宽宽度指标(m/百人)一、二级三级门和走道平坡地面0.650.85阶梯地面0.751.00楼梯1.751.00观众座位数(个)3000-50005001-1000010001-20000耐火等级宽度指标(m/百人)一、二级一、二级一、二级门和走道平坡地面0.430.370.32阶梯地面0.500.430.37楼梯0.500.430.37安全出口的宽度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3)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门外、走道和楼梯的个子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4)厂房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对于单层及两层的厂房。应按0.6m/百人计算;对于三层厂房,应按0.8m/百人计算确定;对于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厂房按1m/百人计算确定。(5)当建筑物使用人数不多,其安全出口的宽度经计算数值又很小时,为便于人员疏散、首层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尚应满足最小宽度的要求。(6)普通民用建筑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一侧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7)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不应小于3m。安全出口的宽度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8)高层民用建筑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小于表11-6的要求。高层建筑每个外门的净宽/m走道净宽/m单面布房双面布房医院1.301.401.50居住建筑1.101.201.30其他1.201.301.40安全出口的宽度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9)电影院、剧场、礼堂、体育馆等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宽度及座席排列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百人不小于0.6m计算确定,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应小于0.8m。②在布置座席时,为了疏散方便,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席不宜超过18个,如果前后排座席的距离大于或等于900mm时,每排的座席数可增至50个,因为这样的宽度(含座席所占空间)可作为疏散通道使用。11.4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楼梯楼梯间具有一定防火、防烟能力,且能作为竖向紧急疏散使用的楼梯,称为疏散楼梯。设置室内楼梯的专用房间称为楼梯间。楼梯间对楼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应具有一定的防火、防烟能力。为此,疏散楼梯应设有楼梯间(室外楼梯除外),且楼梯间应设有采光、通风及防排烟设施。除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外,疏散楼梯应上下直通,较高的建筑物疏散楼梯应至平屋顶,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在首层与地下室之间应设有分隔设施,在首层应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疏散楼梯的基本防火要求为方便疏散,室外疏散楼梯宜设置在建筑物走道的端部,因为发生火灾时这里一般不会受到烟、火威胁,它既可供室内人员紧急疏散使用,又可供消防人员扑救火灾使用。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在楼梯周围2m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不宜小于80cm,其倾斜角不宜大于60°,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基本防火要求疏散楼梯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烟能力,为此,剪刀楼梯宜在防烟楼梯间内,其具体要求与普通疏散楼梯及防烟楼梯间相同。为确保剪刀楼梯的使用安全,其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非燃烧体实心墙分隔。高层民用建筑的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应分别设置前室,对于高层塔式住宅,如分别设置前室。在面积的使用上确有困难时,可设一个前室,但两部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以确保前室的楼梯间是无烟区。为便于疏散,消防电梯不宜与剪刀楼梯共用一个前室。疏散楼梯剪刀楼梯防火要求楼梯间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普通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楼梯间
普通楼梯间为不封闭的开敞式楼梯间,这种楼梯间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因此安全可靠程度不大。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普通楼梯间适用于建筑高度不超过21m的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普通多层公共建筑及丁、戊类厂房。楼梯间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系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因为这种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故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因只设有一道门,当疏散人员连续进入楼梯间时在门扇开启处会留有缝隙,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对这种楼梯间的使用范围仍应加限制。适用范围:(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建筑的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楼梯间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可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且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因为这种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的排烟设施,所以在这三种楼梯间中它是最安全的。适用范围:(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时,以及地下室内地面高度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封闭楼梯间楼梯间的基本类型—防烟楼梯间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的基本类型—防烟楼梯间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的基本类型—防烟楼梯间外墙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楼梯间的基本类型—防烟楼梯间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楼梯间的防火要求-防烟楼梯间为缓冲疏散人流,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或利用阳台,凹廊开敞部位来代替前室。为满足缓冲疏散人流及防排烟要求,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当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m2。为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前室应设置防排烟设施。如前室靠外墙布置,或利用阳台、凹廊作为开敞前室时,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如前室不靠外墙布置,并呈封闭状态时,可采用机械防排烟方式。楼梯间楼梯间的防火要求-防烟楼梯间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再开设其它孔洞。楼梯间及前室内不应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易燃和可燃液体管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楼梯间楼梯间的防火要求-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布置,并能直接进行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厂房的封闭楼梯间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为保证封闭楼梯间的防烟效果,应避免在楼梯间的内墙上随意开窗、挖洞。在楼梯间内不应设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各种可燃气体管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亦不应从楼梯间穿越。当楼梯间的底层紧连主要出口时,可利用乙级防火门将走道隔开,形成包括门厅及部分走道在内的扩大的封闭楼梯间。11.5避难层与屋顶自升飞机停机坪避难层屋顶自升飞机停机坪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如果作为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则这几个房间称为避难间。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是发生火灾时供直升机抢救疏散到屋顶平台上的避难人员的停靠设施。这种消防设施多设在超高层建筑的屋顶之上。敞开式避难层敞开式避难层不设围护结构,为全敞开式,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之上。这种避难层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方式,结构处理比较简单,但不能绝对保证本身不受烟气侵害,也不能防止雨雪的侵袭。为此,这种避难层只适用于温暖地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不适用。半敞开式避难层半敞开式避难层,四周设有防护墙(一般不低于1.2m),上半部设有窗口,窗口多用铁百页窗封闭。这种避难层通常也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方式,四周设置的防护墙和铁百页窗可以起到防止烟火侵害的作用。但它仍具有敞开式避难层的不足,故也只适用于非寒冷地区。封闭式避难层封闭式避难层,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如在外墙上开设窗口时,应采用防火窗。这种避难层设有可靠的消防设施,足以防止烟气和火焰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避免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而适用于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避难层的设置条件、
面积指标与设置数量凡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写字楼、旅馆、综合楼等均应设置避难层。在不致过分拥挤的前提下,考虑我国人员的体型特点,人均避难面积应保证不小于0.2m2/人。(每平米5人)自建筑物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50m。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层集中布置。避难层的安全疏散为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其上下层应错位布置,这样处理无论何时穿越避难层,都要经过避难层,且水平行走一段路程后才能上楼或下楼,从而提高了利用避难层临时避难的可靠程度。同时,使上、下层楼梯间不能相互贯通,减弱了楼梯间的“烟囱”效应。避难层的安全疏散为了保障人员安全,消除或减轻人们的恐惧心理,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避难层的通风与防排烟避难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为了扑救超高层建筑及避难层的火灾,在避难层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避难层在火灾时停留为数众多的避难者,为了及时和放在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避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避难间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病房楼,应在2层及2层以上各楼层设置避难间。避难间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的使用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m2确定。(2)当电梯前室内有1部及1部以上病床梯兼做消防电梯时,可利用电梯前室作为避难间。直升机的有关技术数据对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建筑中部需设置避难层,当建筑某楼层着火导致人员难以向下疏散时,往往需到达上一层避难层或屋面等待救援。紧靠消防队员利用云梯车或地面等到施救条件有限,利用直升机营救被困于屋顶的避难者就比较快捷。建筑高度大于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屋顶直升机停机坪防火设计要求起降区(直升机可以在其上起飞或着陆的场地)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可能投入使用的最大直升机的全长。为了直升机的安全降落,屋顶场地面积为直升机全长的1.5-2.0倍的平方值。在这一范围内不应设有高出平屋顶的塔楼、烟囱、旗杆、航标灯杆、金属天线等障碍物。起降区场地的耐压强度一般由直升机机轮的动荷载和静荷载以及起落架的构造来确定。设在高层建筑屋顶上的起降区的场地强度,必须考虑各种荷载的冲击作用,并保证直升机在降落时不致使场地遭到破坏。屋顶直升机停机坪防火设计要求在起降区内应划出一定范围的地盘作为直升机着陆的区域。接地区宜漆以实线,并设明显标志。标志可为黄色或白色。为保证直升机在夜间也能顺利起降,应设置着陆灯、导般灯及泛光灯等标志。屋顶直升机停机坪防火设计要求设置待救区,以容纳疏散到屋顶停机坪的避难人员。用钢制栅栏等与直升机起降区分隔,防止避难人员涌至直升机处,延误营救时间或造成事故。待救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通向停机坪的出口,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其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以保障夜间的起降。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用于扑救避难人员携带来的火种,以及直升机可能发生的火灾。直升机进行屋顶救援的缺点下冲气流的影响:直升机的下冲气流使大量的烟气和热量通过敞开的窗户返回建筑中,造成呼吸困难和能见度降低。增强火灾的可能性:下冲气流撞击邻近的建筑物产生了风流的管道效应和空气旋流。大量的新鲜空气可能被驱到受影响的楼内,并为火灾提供了氧气。直升机进行屋顶救援的缺点妨碍云梯的救援工作:直升机的下冲气流影响云梯的稳定性,对在云梯顶部工作的消防队员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引发松动的物体从高处坠落:下冲气流引起了松动物体的下落和脱落。这对消防队员构成了危险。云梯顶部的操作和云梯操作员最易受到攻击,因为他们不能离开他们的位置,也不能在操作中进行遮挡。直升机进行屋顶救援的缺点螺旋的噪音打断了火灾地面信息:直升机螺旋桨的巨大噪音明显妨碍了所有火灾地面信息。NFPA关于1980年发生在洛衫矶MGM大酒店的火灾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螺旋桨噪音对火灾地面信息的破坏性影响。直升机进行屋顶救援的优点直升机反应迅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火场。在直升机上,驾驶员可以对下面的情况有一个鸟瞰。因此他可以对火灾的扩大和发展作出更加准确的估计,如果需要可实现紧急救援。当受害者在云梯达不到的高度,且内部救援不可行时,直升机进行救援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直升机进行屋顶救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计件制劳动合同书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膨胀挂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隐蔽式入侵探测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血竭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花梨木特大龙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电池修复机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物料输送导料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在线浊度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基因检测项目运营规划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手机测试流程课件
- 灭火器的规格与使用培训
- 《麦肯锡沟通》课件
- 建筑专题摄影培训课件
- 急诊科的工作风险与安全防范措施
- 《家禽用药特点》课件
- 《行政许可法培训》课件
- 武汉理工大学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
- 医疗健康管理项目推广运营方案
- 肝部分切除护理查房课件
- 服装主题直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