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主体三、财政政策目标四、财政政策工具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一、什么是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二、财政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改革前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中央政府处于财政政策制订者的地位,地方政府则处于财政政策执行者的地位。改革后,地方政府已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其不仅是中央财政政策的执行者,还是地方财政政策的制订者,从而具有“双重”身份和地位。三、财政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没有失业现象,而是把失业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2.物价稳定就是将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非均衡性给经济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又要避免通货紧缩给经济带来的严重挫伤,降低经济效率。三、财政政策目标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4.收入的合理分配5.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税收公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财政构成收入支出问题:公债利息不也是支出吗?国家财政的构成回答:公债利息是转移支付的一部分。四、财政政策工具(一)税收(二)公共支出(三)政府投资(四)国债(一)税收1、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2、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一)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按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累退税:累退税是指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不符合税收分配原则,一般不宜被采用英国的物业税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所得税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一)税收税收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定量税变动税收总量,刺激总需求比例税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时降低税率,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提高税率,引起社会总需求降低(二)公共支出1、购买性支出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消费支出2、转移性支出社会救助与保险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消费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二)公共支出1.政府购买性支出由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所形成的支出三种情况: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国防服务、公共安全、维持市场交易秩序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行政事业费,如办公用品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基础设施:铁路、港口、机场等民生项目:饮水工程、环保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计划(二)公共支出1.政府购买性支出特点:实质性支出: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在总需求水平过低时提高购买性支出水平在总需求水平过高时减少购买性支出水平(二)公共支出2.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如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特点货币性支出:无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不直接形成社会需求(二)公共支出2.政府转移性支付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当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时增加转移支付,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当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时减少转移支付,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需求减少(三)政府投资SW1E1SW2E2U1U20V1V2YX图15-1基础产业投资“乘数效应”显示图(四)国债(1)挤出效应(2)收入效应(3)货币效应(四)国债发行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特点:灵活、有偿、自愿分为:短期:1年以下国库券,弥补当年财政赤字或解决临时资金周转不灵问题中期:1年以上,5年以下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经济建设资金长期:5年以上逐年支付利息,筹措经济建设资金(四)国债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减少,总需求减少影响货币供给量公债发行量大,货币供给量减少较多,利率上升较大,总需求减少较多公债发行量小,货币供给量减少较少,利率上升较小,总需求减少较少公债既是财政政策,又具有货币政策作用例:09年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发行2000亿元国债,中央代理发行国债后,列入地方的预算、地方的赤字,作为地方配套资金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汲水政策(2)补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它的功能表现在:当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出现萧条时自动减轻萧条,而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措施。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主要表现:(1)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累进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制(2)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一般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呈逆相关。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收入增加需求上升通货膨胀税收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抑制需求过度上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结论:经济高涨时期,政府税收的自动增加,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收入减少需求下降衰退税收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降速减缓抑制需求过度下降结论:经济萧条时,政府税收的自动减少,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小结(1)经济高涨期比例税和累进税下,收入增加,符合高税率标准的人增多,税收收入增加,税收的增加起到抑制经济过度增长的作用(2)经济衰退期比例税和累进税下,收入减少,符合高税率标准的人减少,税收收入减少,税收的减少起到抑制经济过度衰退的作用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收入增加需求上升通货膨胀转移支付减少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抑制需求过度上升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结论:经济高涨时,转移支付的自动减少,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收入减少需求下降经济萧条转移支付增加可支配收入降速减缓抑制需求过度下降结论:经济萧条时,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加,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小结经济高涨时符合救济标准的人数减少,转移支付减少,起到抑制经济过度增长的作用经济衰退时符合救济标准的人数增加,转移支付增加,起到抑制经济过度衰退的作用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汲水政策:公共投资政策(规模、方向;诱导)(2)补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汲水政策汲水政策指的是在经济萧条时增加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自动恢复活力。汲水政策的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第四,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经济萧条的消失而取消。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补偿政策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
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
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不扩张,不紧缩减税(包括退税、免税)-这时减税,居民将留下较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消费增加;减税以及居民户消费增加的结果,将使企业乐于增加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上升,有助于克服萧条。增税-这时增税,居民留下的可支配收入较少,从而消费将减少;增税以及居民户消费减少的结果,将使企业削减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下降,有助于克服通货膨胀。增加财政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等,以增加居民户消费和促使企业增加投资,其结果将是总需求水平提高,有助于克服萧条。减少财政支出-包括减少公共工程支出、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等,以压缩居民户消费和限制企业投资,其结果将是降低总需求水平,有助于克服通货膨胀。萧条时期通货膨胀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二、财政政策效应
三、财政政策乘数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1.财政政策工具与收入分配2.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供给3.财政政策工具与价格的关系1.财政政策工具与收入分配1.“紧”财政:增税减支→企业、个人收入减少→投资和消费下降⇒物价稳定2.“松”财政:减税增支→企业、个人收入增加→投资和消费扩大⇒经济增长2.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社会需求的载体,任何一笔财政收支的增减都必须通过货币供给量作为媒介作用于总需求。增支或减税→财政赤字→向央行借款或透支;对央行发行国债→减少货币供给量⇒经济增长(通胀)3.财政政策工具与价格的关系1、增税→价格提高(税负加重)→需求下降(供给下降)⇒结构平衡2、财政补贴→价格回归→供给增加⇒结构平衡二、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应: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对一种财政政策进行评价非常困难,而且财政政策往往发生偏差。要求政府在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时应进行充分的考虑。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财政政策效应做出判断和估测,其基本思想就是以较小的政策成本实现较大的政策效益。
二、财政政策效应政策成本:政策研究费用、政策执行费用和政策补偿费用(或效率损失);政策效益:任何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和执行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或效益(即政策目标值的实现程度)。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政策目标产生的效果)/(政策研究费用+政策执行费用+补偿费用)二、财政政策效应
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就可以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的比较分析来进行,即当政策效益大于政策成本时,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程度就有所提高,反之则下降。三、财政政策乘数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一种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是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三、财政政策乘数(一)税收乘数=-b÷(1-b)1、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税收增减与国民产出呈反方向变动;2、政府减税时,国民产出增加,增加量为税收减少量的b/(1-b)倍。当边际消费倾向b为0.8时,税收乘数为-4。三、财政政策乘数(二)购买性支出乘数=1÷(1-b)1、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购买性支出的增减与国民产出呈正方向变动;2、政府增支时,国民产出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b)倍。当边际消费倾向b为0.8时,支出乘数为5;3、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三、财政政策乘数(三)平衡预算乘数=-b÷(1-b)+1÷(1-b)=1增税减少国民产出,但同时等额增支,国民产出也会等额增加从乘数角度讲,所谓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变动支出变量G或税收变量T来达到调控经济总产出的政策目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就越明显。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简介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一、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通过利息率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一致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⑴商业银行(charteredbank)主要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放贷(makingloans)和投资中间业务:委托支付等事项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①国有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农行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厦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以及烟台、蚌埠储蓄银行。③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④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青岛国际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⑤外资银行⑵中央银行(centralbank)——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三个职能:①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②作为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③作为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资金,代表政府与国外发生金融业务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等等。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中央银行具有如下特征:1、不以盈利为目的;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只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往来,不办理厂商和居民的存贷款业务;3、具有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双重性质,有执行金融监管、扶持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4、处于超脱地位,在一些国家中甚至独立于中央政府,免受政治周期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特点: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如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如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1)再贴现: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扣除自再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操作:萧条时期,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央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商行向央行的借款减少,货币供给下降。货币政策总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2、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总之,萧条时期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繁荣时期要泼水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买进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的支票进入市场,并被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增加存款后,通过货币创造乘数,商业银行可扩大放款,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息率水平下降,促进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卖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得到商业银行的支票。意味着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减少,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反作用,商业银行减少放款,减少货币供应量,促使利息率水平上升,减少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贴现率-促使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商业银行不但可以不抽回对私人企业的放款,而且可以扩大放款,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降低了利息率水平,促进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提高贴现率-限制和减少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商业银行收缩放款,放款的收缩减少了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水平,减少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萧条时期通货膨胀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以便商业银行能够在活期存款不变的条件下扩大放款,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降低了利息率水平,促进企业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收缩放款,减少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利息率水平,减少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改变法定准备金率萧条时期通货膨胀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把财政政策视作政府经济调控的“左翼”,那么货币政策无疑就是的“右翼”。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于两个不同的资金运行系统或资源配置渠道,若不相同协同配合,就起不到预期有政策调节效果,甚至会产生相互“打架”“抵消”的政策调节效应。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一)共性: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对AD和AS进行调节。(配合的可能)(二)差异:(配合的必要--功能互补)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银行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形成。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银行无能为力;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并通过储蓄存款直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3、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三、政策组合的主要类型和实施背景财政政策松中紧货币政策松双松中松紧松中松中双中紧中紧松紧中紧双紧财政政策的效力0Y财政政策效力强财政政策效力弱LMIS(平缓)iii0Yi0YLMiLM(平缓)ISIS(陡峭)LM(陡峭)ISYI0财政政策效力弱财政政策效力强图15-2财政政策效力的强弱货币政策的效力
LMIS(平缓)YOIIOLM(平缓)ISYIOYLM(陡峭)ISIOYIS(陡峭)LM图15-3货币政策效力的强弱第四节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实践一、1997年以前的财政政策二、积极财政政策三、稳健财政政策四、我国财政政策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实践1、1979-94年:总体扩张,松紧交替2、95-97年: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3、98-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4、03-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5、07-08年:稳健财政和紧缩货币政策6、09-10年: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7、11-1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二、1998-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稳健货币政策(一)政策的提出1、1998~2002年经济形势:通货紧缩
2、通缩的表现和特征(1)物价持续低迷;(2)经济负增长或持续下滑;(3)失业率居高不下。3、通缩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1)消费者捂紧钱袋,不愿消费(2)投资由“热”变“冷”(3)外需减少人民币坚挺4、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二、1998-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稳健货币政策(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1、增发国债2、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及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3、调整税收政策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二、1998-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稳健货币政策(三)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就1、加大基本建设支出,推动经济增长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3、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5、推动了社保制度的完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6、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1998-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稳健货币政策(四)积极财政政策下的税收政策1、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停征方向税;提高出口退税率;开征利息税;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2、为什么不实行减税政策:(1)财政困难,宏观税负低;(2)减负主要是要减费;(3)减税未必能刺激投资和消费(投资预期;收支预期);(4)减税政策作用小于支出政策。3、如何看待税收增长的“排挤”效应二、1998-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稳健货币政策(五)稳健的货币政策1、取消贷款限额;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调低利率;4、扩大个人消费信贷;5、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6、支持西部大开发等。(六)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一)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调整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二)政策操作突出主要目标,兼顾协同目标,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1、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2、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3、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4、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5、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手段(六)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三)实施过程审慎操作,目标明确,步骤和方法稳妥。(四)增支不减税。(五)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松中有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三、2003年-20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一)稳健财政政策1、必要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清醒的审时度势与科学的经济调控,就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说,这一态度是积极的。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但是,当经济走出通缩阴影,出现通胀压力时,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三、2003年-20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另一方面,经济又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前述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出现高通胀,因此,不宜转为紧缩财政政策。另外,目前国内投资规模仍然较大,社会资金比较充裕;国际经济复苏,将带动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增加等。这些都为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三、2003年-20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
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是: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既防通胀,又防通缩,体现宏观调控要求。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保、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三、2003年-20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三、2003年-20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二)稳健货币政策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货币信贷保持稳定增长,信贷结构有所改善。货币总量增长适度;金融机构贷款稳定增加,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流动资金贷款比例提高。三、2003年-2006年:稳健财政/货币政策当前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快,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进出口贸易不平衡扩大,贸易摩擦增多;外汇储备增加使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挑战。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一)当前经济形势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1、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搞建设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绝不能降低工程质量,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要支持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引导结构调整。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启动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
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3、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要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相协调的机制,改善金融结构和服务,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
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垄断行业分类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增加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加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4、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四、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标准,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三)2009年我国财政政策五大取向
1、扩大政府赤字和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政府将适当增加财政赤字规模,适当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的投资,使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比2008年有较大增加。中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民生工程、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公共交通、技术改造等方面,以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薄弱环节,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财政增收能力。
(三)2009年我国财政政策五大取向2、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完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三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支持做好农民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清理房地产各个环节的税费,支持和鼓励居民购买首套普通商品房。五是扩大家电下乡补贴的品种和地域范围,促进农村消费。六是推进电力、成品油等基础产品价格改革是长期趋势,财政政策将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和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和补贴,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管制价格逐步放开的冲击。(三)2009年我国财政政策五大取向3、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一是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比2008年有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是水、路、电、气、房等方面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设施。二是进一步加大支农补贴力度,并改进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三是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出台振兴奶业、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五是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六是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范围。(三)2009年我国财政政策五大取向4、加大财政政策结构调节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工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合同3篇
- 展会媒体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环保项目财务代理与审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发电场电工劳务及环保设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等学府外国专家讲学合同参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屋租赁合同范本:租赁押金无息退还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机械加工行业信息安全保护合同2篇
- 2025年度标识标牌照明系统升级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机票预订代理及境外旅游套餐合同5篇
- 心电图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疏散楼梯安全要求全解析
- 汽车扰流板产品原材料供应与需求分析
- 临床医学院毕业实习管理-new-new课件
- 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建模
- PLC控制系统合同(2024版)
- CJT 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ISO15189培训测试卷及答案
- JJG(交通) 171-2021 超声式成孔质量检测仪检定规程
- 气象卫星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 配电工作组配电网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