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四讲_第1页
财政学第四讲_第2页
财政学第四讲_第3页
财政学第四讲_第4页
财政学第四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第二节科教文卫支出第三节社会保险支出第四章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二、行政管理费三、国防费第一节行政和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1.行政管理和国防费是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支出。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具有连续性。3.从用途看,这两类费用纯属社会财富的“虚耗”,但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国防保护了社会的安全,行政活动维持了社会秩序,因而这两类费用又不是“虚耗”财富。4.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社会消费的组织部分,会影响总需求、经济增长和就业。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官民比例1:79341:39271:22991:50汉朝唐朝明朝1:911清朝1:294建国初期1978年1:301997年专栏:机构改革与我国的行政支出改革二、行政管理费(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1.行政支出:党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及其他行政费等。2.公安支出:各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及其他公安经费等。3.国家安全支出: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经费等。4.司法检查支出:司法检查机关经费、司法检查业务费、司法学校与司法检查干部训练经费及其他司法检查费等。5.外交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和国际组织会议费等。

1.具有支出的连续性和不可逆性。2.绝对规模会增加,但其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会相对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高低回收到财政支出占GDP高低的影响)。(1)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复杂化,公共事务增多,行政管理支出增加;(2)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复杂,维持社会秩序任务加重,公检法相关支出增加;(3)经济发展,外事活动增多,外交支出增加。1.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现状2.我国行政管理费与国际社会的比较(三)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考察表4-1我国行政管理总支出结构表表4-2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4-3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资料:各国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趋势图1.影响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因素:经济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2.我国政府层级多,上下对口设置,导致行政人员减少困难。3.我国公用经费缺乏限制,越算约束软化。4.政府职能多,转轨时期尤为明显。

三、国防支出的内容及其管理

(一)国防支出的内容

国防支出是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二)国防支出的性质

国防支出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是一种纯社会消费性支出。(三)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国家制度与对内对外的政策

国家经济力量

国际环境

国防军事现代化的压力

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1)人员生活费;(2)训练维持费;(3)装备费

合理的国防支出标准:

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量的规定性):

(1)确保国家安全(2)不损害经济发展——要大炮,还是要黄油?国防支出结构的合理化(质的规定性)——既定国防支出能产生最大的国防效益(三)我国国防支出的现实考察我国的国防支出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整理而得。

据1994年数据,中国国防费为550.7亿人民币,折合美元63.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防费的2.3%,英国的18.3%,法国的18.6%,日本的13.9%,人均国防经费仅为5.3美元,列世界第87位.图4-2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国防支出效率:成本收益分析法

作战目标是炸毁敌方的一座大桥。两种作战方案。一、动用传统的强击机编队,用常规炸弹进行密集轰炸。以往战斗的经验表明:平均需出动100架次飞机。投掷400枚炸弹,而我方飞机的损毁概率5%,飞机成本10000000元/架,飞行员的训练费100000元/人,每架飞机需飞行员1人,炸弹为10000元/枚。二、使用高科技隐形歼击机并配备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攻击,需隐形歼击机2架,并投掷精确制导炸弹2枚,攻击中飞机的损毁概率为0.01%,飞机成本200000000元/架,精确制导炸弹为100000元/枚,飞行员训练费用1500000元/人。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theeconomicnatureofexpendituresforculture,scienceandhealth)

二、教育支出(expendituresforeducation)三、科学研究费支出(expendituresforscience)四、卫生支出(expendituresforsanitation)第二节教科文卫支出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十二五”目标和主要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2011年的重点工作

一、科教文卫事业的属性

1.含义

科教文卫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事业的总称。

2.属性

(1)科教文卫支出仍然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但又不同于国防与行政支出。

(2)科教文卫事业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于具有外部性的混合产品。

(3)科教文卫事业所提供的服务,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4)科教文卫事业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5)科教文卫事业具有一定的私人性特征,但科教文卫事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事业单位与事业支出

事业的分类二、教育事业支出的内容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指培养新一代劳动者的整个过程,包括学校教育、岗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等。1.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及层次性

教育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属于具有外部性的混合产品。

(1)初等教育的基本特性是效益的强外部性,事实上具有纯公共品特征。

(2)高等教育的外部性要小得多。

(3)中等教育收益的内部化倾向及外部性特征介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

(4)职业教育基本上符合私人产品性质。※讨论内容:义务教育究竟是纯公共品,还是准公共品?说出你的理由。(三)财政教育支出的范围与重点

首先,政府公共支出的重点应在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上,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制度,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制度。

其次,政府应根据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学科、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学科、应用性研究区别对待。

第三,职业教育,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资助,倡导市场竞争性的办学模式。

第四,教育支出还要着力解决教育的公平化问题,努力帮助贫困者接受各种层次的教育。※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依据: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重大;(2)促进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失灵。

1.自2000年以来各国教育经费投入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实行教育财政优先。(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3)实行财政责任制,增加经费透明度。

2.2005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区划分,北美和西欧平均达到5.7%,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0%,中东欧4.9%,东亚和太平洋4.7%,阿拉伯国家4.5%,南亚和西亚3.6%,中亚3.2%。

3.

世界各国按收入水平划分,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分别为高收入国家5.5%,中上收入国家5.6%,中下收入国家4.7%,低收入国家3.9%。

4.教育支出占全部政府支出的份额,是测量政府对教育承诺的一个更为直接的指标。据报告统计,2005年教育占全部政府支出的比例,撒哈拉以南非洲为17.5%,阿拉伯国家25.7%,中亚18%,东亚/太平洋国家15%,南亚和西亚国家14.6%,拉美和加勒比国家13.4%,北美和西欧国家12.7%,中欧和东欧国家12.8%。

(四)我国教育支出(含规模与结构)的现实考察表4-6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比重(%)年份表4-7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资料: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的情况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项。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3.48%,年平均提高0.17个百分点。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既取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取决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2009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20.4%,这低于各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实现4%的目标,需要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

1:2.6:21.61:2.0:17.11:1.6:10.0中国(全部教育经费)1996年2001年2004年

1

:2.7

:3.01:2.7:12.81:1.2:2.91:1.5:2.2世界平均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初级:中级:高级国家类型表4-8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的对比(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教育的人均教育经费之比共同特征为:逐级升高,但级差则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方向关系,即经济越发达,差距越小。

三、科学技术支出的内容(一)政府在科技投入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性科学研究,其成果亦分为基础性科技成果和应用性科技成果。

基础性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政府科学研究支出的主要内容。应用性研究则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政府对应用性研究大多采取市场化的策略,让市场竞争主体自由地竞争,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除科学研究本身之外,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帮助其实现产业化。另外,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尽管其属于应用性研究,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二)政府投入科研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三)我国财政科研支出的规模

我国财政科研投入的渠道:财政科研拨款、科技三项费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四)科研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年份表4-10科技经费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图4-4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值(%)意大利(2003年)中国(2003年)加拿大(2003年)德国(2003年)韩国(2003年)日本(2003年)瑞典(2001年)

四、文化事业支出的内容

1.文化事业中的电影,电影制作发行业的公共财政支出相对较小。2.戏剧方面,我国拥有悠久的戏剧历史,政府有必要安排适当的财政资金以支持戏剧业的发展。3.文学艺术、广播出版、体育运动等部门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收益外部性特点,政府的资金支持应重点放在外部性较强的事业上。建设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china/20111025/118538.shtml资料:哲学层面文化的含义及功能1.狭义的文化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由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构成的领域,2.文化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观念3.文化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即传递社会经验、维持社会历史的连续性;

教化、培育、塑造功能,即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认识功能。五、卫生支出(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与范围

1.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论依据

(1)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性效应的纯公共品,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性疾病的防范、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卫生防疫等。

(2)促进公平收入分配:卫生医疗——健康——人力资本——起点公平——收入水平

(3)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

2.卫生医疗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

(1)提供卫生医疗领域的纯公共品和部分准公共品

(2)纠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

(3)补助穷人,使他们能够负担必要保险。获得基本医疗服务。总之,政府在卫生医疗方面的服务集中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上。表4-11我国卫生总费用表4-12

2003年一些国家卫生支出规模的比较我国卫生费用投入情况:《金融与发展》(1993.9)反映,1992年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卫生总费用为130亿元,占世界1%,占我国GDP3.5%,人均11美元,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绩效评估表明,中国政府卫生系统的综合绩效评级列为144位,二政府卫生支出的公平性评级排在第188位。(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1.缺陷:

(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2)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

(3)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4)医疗医药费用上涨居民个人负担加重。2.对策:

(1)改革的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医疗保障制度和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保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基本模式。(3)建立“三重”保障制度:基本卫生医疗保障制度——政府举办——适度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提供;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立法强制——解决大病风险问题;提倡商业医疗保险——公民自愿参保——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要。(4)进行卫生医疗和药品公共定价、药品购销制度和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5)建立统一、精简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证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

在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出现失灵的地方,我国政府没有有效调节平抑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1998年,政府对全国卫生费用投入587.2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92.5亿元,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8%。而从1991年到2000年的十年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只有14%投入到农村,2000年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仅为城市的27.6%。农村卫生投入经费与全国卫生经费相比,农村个人的卫生费用占到很大比重,全国个人支付的卫生费用占60%,而农村个人支付占到90%,社会和政府投入加起来才占到10%。

(杨静,头筹城乡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专栏:SARS危机凸显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体系的脆弱防治

SARS

中央动用:预备费20亿+地方财政动用80亿=100(亿)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expendituresonsocialsecurityandthesocialsecuritysystem)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thesocialsecuritysystemindevelopedcountry)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thesocialsecurityitemsinChina)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improvementsinsocialsecuritysysteminChina)第三节社会保险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社会保障支出含义: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

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保障是政府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强制性地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福利提供保障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1.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2.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

1.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和“免费搭车”问题;3.难以抗拒系统性风险;4.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保障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而产生和发展的。

(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和共同特点(三)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当时出现了最原始的社会救助。

中世纪以后,人类互助共济的习俗与宗教的泛爱精神紧密结合,社会保障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当时的社会保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地主的品行和当年收成的好坏,这种保障具有很大的主管任意性和不可预测性,以施舍的方式给予受保障人,是教区或贵族地主的自我保护,没有任何法律约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从欧洲社会发展历程上看,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标志是法国的福利改革和英国《济贫法》的出台。

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

以社会保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是19世纪末在德国首先发展起来的。1883年到1889年,德意志帝国议会相继通过几项法令,1883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从而完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份比较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着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早在全国实施保险制度前,美国部分地区如新泽西州和亚利桑那州就分别于1896年和1914年先后出台了《教员年金法》和《老年退休计划》。

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社会保障法》,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生效。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是失业保障、老年保障和各种津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第一、在性质上,它从传统社会济贫的恩赐性质转变为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责任和义务。第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项目上从过去的分散、零星项目转向现代社会全面、系统的保障。

第三,在社会保障对象上,从传统社会中的贫民转向全体雇佣劳动者,再转向全体国民,实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保障。第四、在资金筹集方式上,不仅要求多方出资,而且实现了由国家出面强制执行。表6-1

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

1.社会保险型

2.普遍津贴型

3.节俭基金型

4.社会救济型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社会保险型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又称俾斯麦模式,它起源于德国,随后为西欧、美国和日本效仿。

主要特点是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双方负担的比例,视险种的不同有所区别。养老保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工伤保险完全由雇主负担;疾病保险顾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这样有助于把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享受的基金与市场竞争的责任心联系起来。享受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缴费年限,并根据个人过去的平均收入作为基数计发待遇,以政府必须通过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

2.普遍津贴型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又称贝弗里奇模式,起源于英国,继而在丹麦、荷兰、芬兰、瑞典、瑞士等北欧国家推广开来,其中以号称“福利国家橱窗”的瑞典为代表。

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如何,都被覆盖以防社会风险;

统一性原则(Unity):建立唯一的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所有基金与津贴的发放;

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获得资助,而不是根据其收入。3.节俭基金型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是新加坡、智利。

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积累额。依据基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可将强制储蓄模式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新加坡为代表,其核心是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另一种以智利为代表,其核心是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竞争运营基金。

4.社会救济型

社会救助制度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典型。(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障税)(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补充: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类的资金筹集

其资金直接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而支出项目则列入政府的一般经费预算,并通过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将补助金转移到受助人手中。(三)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基金制现收现付制混合制

是采用预筹积累方式来筹集资金,在若干年里,按规定的一定比例逐年逐月缴纳而积累形成的。1.基金制养老金=社会保险税(费)+利息=资本金+收益原则:事先提留、逐年积累、到期使用。优点:激励效果明显(缴费率高、对应性强、能形成预筹资金)、不存在支付危机缺点:面临通胀危机和保值增值压力、管理成本高适用对象:一般养老保险。

即当年筹集的保险资金只用于满足当年支出的需要,而不为以后年度的社会保险储备基金。2.现收现付制第t-1代人得到的总受益额=第t代人的缴款额

优点:费率调整灵活、社会互济性强、易于操作、不受通胀影响

缺点:每年重新计算保险费、费率不稳定、代际转移

适用对象:医疗、生育、失业等短期项目

思考:现收现付的资金筹措模式如何应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支付危机产生的原因:人口增长率下降生产率提高的下降退休年龄下降寿命的延长支付危机:解决途径:★资料;按照国家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据《瞭望周刊》报道,2000年中国农村和城镇该比率分别为7.36%和6.29%,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17.39%和13.1%.(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养老保险(三)失业保险(四)医疗保险(五)辅助社会保险项目(六)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依据:1951年政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内容:

集体所有制:资金来源——公积金和公益金保障对象——集体成员保障范围——窄、水平低

国有企业:资金来源——国有经济单位保障对象——国有企业单位人员保障范围——宽、层次较低

城乡无差别保障:国家面向全体国民提供:抚恤、社会福利救助、自然灾害救济

城市:逐步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的社会保险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逐渐丧失,社会保障陷入困境表6-2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亿元)1.保险覆盖范围2.保险费用筹集3.运行模式4.养老金待遇5.养老基金管理1.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帮工,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也可参加.)2、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

在职职工的缴费率为8%,企业缴费率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需超过的需经过劳动部和财政部批准。职工和企业合计缴费率为28%。

纳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11%。其中,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比率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的8%。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的3%从企业缴费中划入。统筹帐户主要是企业缴费扣除拨付给职工个人账户的余额组成★注:我国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种对储蓄的影响负效应:

财富替代效应——工人因参加社会保障而积累的财富取代其他形式的私人财富而减少储蓄。正效应退休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会促使人们提早退休(使退休时期变长),从而也会促使人们在工作时期增加个人储蓄。遗产效应——希望留给子女资产作为弥补他们因社会保障税负担而遭受损失的老年人将增加储蓄。

由于三种效应作用方向不同,仅靠理论无法弄清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储蓄,这有赖于经验分析。影响途径

负效应:征税(或缴费)→收入减少→降低当期消费→抑制劳动供给(社会保险税的替代效应)

正效应:征税(或缴费)→收入减少→增加劳动供给,以使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社会保险税的收入效应)影响程度与筹资模式和给付结构密切相关个人不同时期收入的再分配完全积累制——效应明显现收现付制——效应较间接代际间收入再分配现收现付制——明显;基金制——不明显同代间收入再分配体现为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