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限制的理论基础任何作品都是在前人的智慧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和完成的,同样又将成为后人为创作更优秀的成果而吸收和借鉴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作品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促进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和提高,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控制权和权利的独占都不是绝对的和无限制的。对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法在保护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和传播者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权利被滥用而妨碍和束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因此,著作权制度从一问世就对著作权作了必要的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是对著作财产权的限制。这些限制由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所决定,另外,从广大公众的利益考虑,保障有关作品的利用和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限制均是在智力作品所涉及的三种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即在作者的利益、利用该作品的使用者以及广大公众的总体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公正或合理的妥协。限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允许自由和免费使用,一类是自由使用和支付报酬。后一类许可就是非自愿许可,即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在法定许可中,应支付给作者的报酬由法律或主管当局确定。在强制许可中,使用也是自由的,但作者有权谈判使用条件,而且通常是通过有关权利的集体管理机关进行,在各方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由主管机关确定。这些限制都受一定范围的约束,且不影响作者的精神权利。如合理使用必须尊重作者的著作人身权,这就是所谓的“对权利限制的限制”第一节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这种制度表现为在他人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不侵犯著作权人依法所享有的其他权利的条件下,可以不经作者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合理使用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不得损害作者的人身权利。使用他人作品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且注名出处作品名称。第二、使用的作品已经发表;第三、“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侵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了教学、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合理使用的理论基础: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的利益关系,通过均衡保护的途径,促进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合理使用是公民实现言论自由的基本条件,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对信息的掌握与交流。版权法合理使用制度的功用在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而无偿地使用、接受信息。二、合理使用的种类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日常生活中,个人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情况很多,比如,为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而翻译他人的作品。为培养自己的技能而临摹他人的书法、绘画。为自我娱乐而歌唱、弹奏他人的音乐作品。为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而转录录音带、录像带。由于个人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况极为普遍,利用作品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因此,要求每个人在每次使用他人作品时均要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第一,个人使用要付酬,很难执行;第二,个人使用还要著作权人许可,作品就难以被利用、被传播,创作活动本身也就失去意义了。因此,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都把在某种情况下个人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列人合理使用的范围。合理使用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复制,但不仅仅限于复制,朗诵、改编、翻译、表演他人的作品等。我国著作权法也不例外,在本条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符合这项规定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使用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能用于出版、营业性表演,制作发行录音录像带,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展览、摄制电影、电视等。第二,使用的作品是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如果作品尚未公之于众,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即使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而使用作品,也不能认为是合理使用。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是指将别人的作品作为自己作品的根据,以创造新作品,说明新观点。对原作品进行引用,在文字作品中极为常见。比如,为对他人著作进行评论,而摘引一段原书的文字,在其他创作形式中,也有引用他人作品的情况。比如为介绍某人的书法、绘画,在电视片中播放他的几幅书法、绘画作品。由于引用他人作品,对某些作品的创作来说是必须的,不引用,新作中的某些问题就难以说清,甚至新作难以产生。适当引用的内容:引用他人作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其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2)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引用的比例必须适当。一般说来,引用不应当比评论、介绍或者说明还长。3)引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4)引用他人的作品,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用于宣传为目的的合理使用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时事新闻是人们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报道发生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我们的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几乎每天都要广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刊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报道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消息,引用张艺谋摄制的申奥宣传片中的几个景头等。怎样引用他人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合理使用?著作权法在本条中规定了四个条件:第一,引用作品的目的是为了报道时事新闻;第二,引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第三,引用他人作品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出处,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第四,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是为报道时事新闻而不可避免地引用。第四个条件是2001年修改著作权法新增加的。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一般说来,时事性文章是为了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重大事件的方针、政策而创作的。这种文章时事性强,政策性强,目的性强。这些文章通常需要以多种不同的宣传渠道,使之更广泛深人的传播。因此,著作权法将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时事性文章,纳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用于宣传为目的的合理使用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公众集会是指在公共场所举行的政治集会和公众自由参加的群众庆祝会,该讲话只涉及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讲话,不涉及即兴表演和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公众集会,是指为一定目的在公共场所(如广场、体育场)举行的集会。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本身具有公开宣传的性质,刊登或播放这些讲话,是扩大它的影响和宣传范围,因此,著作权法在本条中规定,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有些时候,作者出于历史、政治或其他原因不愿将其讲话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刊登或者播放,那么,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就要尊重作者的意愿,不得刊登或播放。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科学研究是在总结、吸取前人经验或者知识的基础上,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对知识的积累和探求。知识本身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离不开对已有作品的利用,限制这种利用,就会阻碍整个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以及国际条约都把为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的目的而少量复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纳人合理使用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第一,本项中所讲的“课堂教学”一词是有严格限制的,考研辅导班、托福,GRE培训班等以营利为目的的教学不属于“课堂教学”。第二,“少量复制”,一般说来,不应超出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翻译可以是已有作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部。译多译少,根据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的需要而定。第四,翻译或者少量复制的目的是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使用,不能用于出版发行。第五,翻译或者复制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2004年某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某应邀到该市某考研辅导班讲授政治课,该考研辅导班为了那些有事未能及时参加听课的同学能听到张某讲授的课程,在征得张某的同意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后,将其讲课内容录制到磁带上。由于张某讲授的内容针对性强,内容充实,所以很多学生都想要。为此,该考研辅导班自行决定根据磁带录制《2004考研经典讲义》,向本市考研学生销售,在扣除成本后,收支基本平衡,没有获利。张某发觉后,提出异议。
试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该考研辅导班为教学目的、没有获利地发行《2004考研经典讲义》的行为是合理使用还是侵权行为?本案中,考研辅导班擅自编制《2004考研经典讲义》,虽然没有获利,但是并未构成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而是侵犯教授张某著作权的行为。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用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情况。其中第六种是关于教学使用的合理使用情况。但要构成此种合理使用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目的是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第二,方式是翻译或者少量复制,但不得出版发行;第三,作品性质是已经发表的作品。结合本案可以看到,辅导班的行为并未同时满足以上要件,因此不构成合理使用,而是侵权行为。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案例:北影录音录像公司诉北京电影学院案原告:北影录音录像公司被告:北京电影学院原告与作家汪曾祺于1992年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汪”将《受戒》等作品在3年内的影视改编权及拍摄权的专有权授予原告。1994年双方将合同有效期延长到1998年终止。电影学院学生吴琼于1992年将《受戒》改编为电影剧本,作为课堂作业交给学校。电影学院选定该剧本为毕业生作品进行拍摄,于1993年暑假前完成拍摄,并在电影学院剧场放映两次,观众为学校教师及学生。1994年,电影学院经有关部门批准携《受戒》一片参加法国郎格鲁瓦学生电影节。电影节上,影片放映两次,观众只要为参加电影节的各国学生及教师,电影节组委会曾对外公开销售过少量门票,故不能排除当地观众观看了此电影。故原告知道上述情况后,诉至法院。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原告诉称:合理使用只限于课堂教学,使用方式为少量复制或翻译。电影学院拍摄《受戒》、在校内放映该片及携该片参加国外电影节的行为超出了法律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侵犯了北影公司的专有使用权要求电影学院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电影学院辩称:电影学院以教学为目的拍摄电影《受戒》及在校内放映属于合理使用。参加郎格卢瓦学生电影节纯属学术活动,不属出版发行,未超出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处理:一审判决:1、判决生效后10日内,电影学院向原告以书面形式赔礼道歉;2、电影学院制作的电影《受戒》拷贝及录像带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只能在校内供教学使用,不得投入公知领域;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3、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电影学院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后判决认定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法理分析:电影学院的行为可分为四个阶段,我们主要考虑行为的违法性问题,即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阻却性事由。1、吴琼改编《受戒》成电影剧本的行为。2、电影学院将《受戒》拍摄成电影行为。这是焦点问题。3、在校内剧场放映《受戒》的行为。由于电影学院教学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和学生观摩影片应属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行为,这里不受“翻译或复制”方式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的规定,目的在于许可学校为课堂教学在一定范围内无偿使用他人作品,以保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被上诉人系培养电影人才的艺术院校,其教学方式具有相对的特殊性,练习拍摄电影应属于该校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上诉人组织应届毕业生改编小说《受戒》拍摄电影,其目的是为学生完成毕业作业及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内放映该片也是为了教学观摩及评定,均为课堂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被上诉人在上述范围内的行为系对小说《受戒》的合理使用,不构成对上诉人专有使用权的侵犯。
为教育目的进行的使用4、将影片送到学生电影节的行为。被上诉人携《受戒》一片参加朗格鲁瓦国际电影节,且电影节上放映《受戒》时的观众除参加电影节的各国学生、教师外,也有当地公民,电影节组委会还对外公开销售了少量门票。对此,有法庭对参加电影节的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王传国、《受戒》一片导演邱怀阳的询问笔录证实。被上诉人携影片《受戒》参加电影节,使之进入公知领域,超出了为本校课堂教学而使用的范围,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侵犯了上诉人所享有的对小说《受戒》的专有使用权,给上诉人以同样方式使用该作品的潜在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构成侵权。对此,被上诉人应承担责任。用于司法程序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国家机关:——立法行政、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使用:公务行为范围:合理使用范围。
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军事机关。国家机关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况很多,例如,立法机关为制定法律,复印或者摘编某些法学论文。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为办案需要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字作品、摄影作品等。行政机关为行政管理的需要复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军事机关为演习、作战复制地图等等。国家机关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是为了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实施管理,即是为了执行公务,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如果国家机关使用他人作品并非公务活动的需要,比如要出版一本《计划生育论文选编》的图书,那么就要取得著作权人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另外,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例如,某人民法院为审判的需要,只需复制著作权人汇编作品中的一篇文章就可以查清事实,就不能复制若干篇文章,否则就不是合理使用。白秀娥诉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印刷局案2001年6月,白秀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印刷局未经许可,使用其采用民间传统剪纸形式创作的蛇年生肖设计图作为邮票,侵犯了她的著作权。白秀娥诉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印刷局案国家邮政局辩称,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在执行邮票发行公务中,使用原告提供的剪纸作为参考,属于执行公务的行为,且向原告支付了资料费,并为原告署名。其行为属于合理使用行为。对此,北京高院的终审判决称: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印刷发行涉案邮票,乃是依国家授权行使邮政专营权范围内的一种赢利行为,并非国家机关实施管理行为。白秀娥独立创作完成的剪纸图案系属于美术作品,应当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现有证据无法证明白秀娥已许可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使用其作品,也不能证明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已向白秀娥支付了作品使用费,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对此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擅自修改白秀娥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将该作品公之于众,违背了作者意愿,且未支付报酬,并不属于“国家机关执行公务”,不能以“合理使用”而免责。涉案邮票使用的剪纸尚未发表,发行量大,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从印制、发行涉案邮票中获利,实际上也与涉案作品的正常使用相冲突,并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即使是执行公务,也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构成侵权。因此,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已构成对白秀娥的发表权、使用权、获得报酬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犯。对因侵权行为给白秀娥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辛巳蛇年生肖邮票的发行数量、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侵权后果等因素酌定赔偿数额。故判决由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当面向白秀娥致歉并赔偿其经济损失24万元。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8、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复制作品的情况很多,比如,图书馆复印、影印某些图书;档案馆将某些历史资料用缩微技术制成胶片存留;纪念馆将某人的手稿、日记摄制成照片展览;博物馆将某些历史照片翻拍后陈列;美术馆水印绘画作品等等。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复制他人作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属于合理使用:第一,复制他人作品的目的是为了陈列或者保存作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着现代乃至古代各式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因年代久远已陈旧、破损,有的是绝版图书或仅有一份真迹。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求我们很好地保存历代优秀的、有意义的作品。因此,著作权法将为保存或者陈列版本需要复制他人作品纳人合理使用范围。第二,复制的作品必须是本馆收藏的,不能允许其他馆复制本馆所收藏的作品,也不能去复制其他馆所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费,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表演的对象仅指直接可以用于表演的作品,若改编才能付诸于表演则仍需要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未发表的任何作品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表演。免费表演,指非营业性的演出。比如,学校、企业等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等组织本校学生、教师或者企业职工进行的演出。免费演出主要是为了丰富和活跃基层的文化生活,表演者并没有因此获得收入,因此,免费表演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构成合理使用必须符合如下条件:第一,免费演出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如果作品没有发表,即使演出是免费的,也要经著作权人许可。第二,免费向公众表演时,应当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任意修改、歪曲、篡改作品。第三,免费表演应当是既不能向公众(听众或观众)收取费用,也不能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如果由组织演出的单位付费给表演者费用,该演出虽然没有售票,但也不是免费表演。为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免费表演,著作权法修正案在1990年著作权法规定的“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基础上增加规定:“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免费表演”不包括某些文艺团体和演员为赞助大型体育比赛,为扶助残疾人等所进行的义务演出。因为义务演出要向公众收费,这些费用,既包括演员的演出费,也包括作品的使用费。义务演出只不过是演员把自己应得的演出费奉献给有关单位或个人,义演收入中还要拿出一部分向作者付酬,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奉献给有关单位或个人。10、对设置或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拍摄、录像。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主要指设置在广场、街道、路口、公园、旅游风景点及建筑物上的绘画、雕塑,书法等。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刻及四周的浮雕;北京工人体育场四周的人物雕像;音乐学院教学楼墙体上的壁画。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付酬而使用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受两方面限制,第一,艺术作品必须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第二,使用作品的方式只限于临摹、绘画、摄影、录像。著作权法之所以规定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主要是因为这些陈列或者设置于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本身就具有长期公共及公益的性质,既然陈列或设置在室外公共场所,就难免有人临摹、绘画或者以此为背景拍照、录像,如果让使用者去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实际上做不到。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自然应属于合理使用范围。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的发展,可以将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字作品,而可以不征得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著作权法对这种翻译作了以下限制:第一,翻译的汉族文字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翻译尚未发表的作品需经著作权人许可。第二,翻译的汉族文字作品必须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创作的。第三,将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的出版发行范围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不能将汉族文字作品译成少数民族文字作品后,拿到国外传播。如要向国外出版发行,应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第四,翻译时应注明作者姓名,并且不得擅自修改或者歪曲、篡改作品。回族青年马某将著名作家林某创作的在《成都新生活》上发表的中篇小说《我在银川的岁月》翻译成伊斯兰文在《穆斯林小说》上发表,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马某的行为应()。
A.需征得林某同意,并支付报酬
B.不需征得林某同意,但应支付报酬
C.不需征得林某同意,也不用支付报酬
D.需征得林某同意,但不用支付报酬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发表。盲人是残疾人,只能凭借触摸阅读。帮助残疾人,使他们减少负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广大作者的心愿。因此,著作权法规定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任意修改或者歪曲、篡改作品。某大学中文系英籍留学生马克用汉语创作了一篇小说,发表在《文学新星》杂志上,发表时未作任何声明。以下哪些行为是侵犯马克著作权的行为?A.甲未经马克同意将该小说翻译成英文在中国发表B.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翻译成藏语在中国出版发行C.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改变成盲文出版D.丁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收录进某网站供人点击阅读著作权法不仅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以上十二方面的限制,同时规定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也适用上述有关限制。即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的约定享有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出版者对某一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期间,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但是,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盲文出版社要将已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就可以不受出版者享有的专有出版权的限制,可以不经出版者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出版该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表演者有许可他人对其表演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但如果有人对表演者的表演进行录音录像是为了个人欣赏,就可以不经表演者许可,也不必付酬。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但如果复制录音、录像带是为了课堂教学,比如舞蹈院校为传授舞蹈,复制某种舞蹈的录像带,就可以不经录音录像制作者的许可,不必向其付酬,同时也可以不向表演者付酬。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的行为。但如果个人为学习、研究和欣赏,将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就可以不经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许可,也不必向其付酬。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以下利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是()。
A.李某因为很喜欢歌手张某的歌曲,于是在某网站上下载了张某作词作曲由幸赢唱片公司录制发行的单曲《我喜欢》,供自己个人欣赏
B.某市市图书馆为保存收藏民国时期的《红楼梦》版本,将其复制。
C.歌手林某在歌迷为其举办的生日聚会上,为了感谢歌迷的热情演唱了其所在演艺公司的歌手张某尚未发表的一首歌《爱你深深》
D.中央电视台为报道四川禽流感的最新消息,在《午间新闻》节目中不可避免地引用了四川电视台已经制作播放的当天《早间快递》中的新闻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A.某电视台为了报道油画展览的盛况,在电视新闻中播放了展览的油画
B.某教授在世纪论坛上的演讲词被电台全文报道
C.法院为了查证将张某发表的文章复制了3篇
D.出版杜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发行第二节法定许可使用一、概述指依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利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二、法定许可编写教材为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三、法定许可转载或摘编使用作品在刊登之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符合下列条件:
1、只有报刊才能使用有关作品。2、被使用的只能是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而不包括以其他方式发表的作品。例如:单行出版的作品3、应该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原作者首次发表的报刊名称和日期。四、法定许可录音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1、只能是音乐作品,被使用的音乐作品已有其他人在先制作了录音制品。2、根据法定许可制作录音制品的人应该独立录制,而不可翻录他人在先完成的录音制品。五、法定许可播放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制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符合条件:1、主体只能是广播电台、电视台2、被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影视作品以外的作品。法定许可的目的为鼓励作品的广泛传播由于许可的对象都是已发表的作品,因此,首先推定这种做法是符合著作权人的意愿;为了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还按规定支付报酬。同时,还设置了著作权人权利保留制度,允许著作权人通过声明不许他人使用其作品法定许可与合理使用的异同点:相同之处:1)其目的都是侧重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2)都只能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3)使用他人作品都无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4)都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法定许可与合理使用的异同点:不同之处:1)法定许可的使用者只能是表演者、录音制作者、广播组织、报刊社,合理使用无使用主体限制2)法定许可使用需要支付报酬,而合理使用不需支付报酬;3)法定许可不能使用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作品,而合理使用无附加此条件。强制许可使用指在一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正当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经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即可使用该作品,无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当支付报酬的制度。强制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区别强制许可使用必须先由使用人以合理条件和理由请求著作权人许可,如著作权人无理拒绝或不作答复,还须向著作权主管部门申请,由该机关授权使用,并须支付报酬。而合理使用无此要求。强制许可使用与法定许可的区别法定许可使用只要著作权人未作不许他人使用的声明,均可使用,但要支付报酬;强制许可使用的程序烦琐,要通过强制许可证的形式获得作品使用权,并支付报酬。我国著作权法无此规定,但要履行《伯尔尼公约》及《世界版权公约》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有:(DE)
A.在美术书中汇编他人已经发表的美术作品B.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C.作品在报纸上发表后,其他报刊作为文摘刊登
D.为个人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E.为报道时事新闻,不可避免地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李某2000年5月2日在《新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足球的未来》,没有任何版权声明,读者张某看后深受感动,遂于2000年5月10日将其推荐自己在《大家论坛》文摘杂志的好朋友刘编辑,刘编辑阅后认为文章很有思想,于是欲将这篇文章转载于《大家论坛》2000年第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年租赁合同(写字间)
- 2024年度市场推广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在其市场营销和推广
- 内表面磨床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文化演艺经纪合同
- 蒸汽压路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用于骨折治疗的药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房产交易过户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成都市二手住宅买卖合同范本
- 电脑专用包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实验室场地经营管理合同
- 学校体育馆应急疏散预案
- Unit3lesson2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4年6月2日《证券投资顾问》真题卷(79题)
- 金融知识进万家
- 招商专员培训资料
-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正式版)SH∕T 3006-2024 石油化工控制室设计规范
- 市场营销策划(本)-形考任务二(第五~七章)-国开(CQ)-参考资料
-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职业生涯规划
- 村级集体经济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