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_第1页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_第2页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_第3页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_第4页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学习任务群重构了语文课程内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下简称“思辨性任务群”)是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思辨性任务群的确立,可谓意义重大。正如哲学家黎鸣先生所说:“逻辑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琴弦。”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意识与能力,并不只是教育工程,更涉及国民性的改造和人的现代化。思辨性任务群的教学研究,于2018年才真正兴起,之前仅有对思辨性阅读的零星探索。2018年至今,褚树荣、陆志平等一批学者,对思辨性任务群的内涵、课程价值、实施策略、教学案例等进行了一些探讨,但目前学界对思辨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相关研究也主要限于高中阶段,义教阶段的探讨几乎是空白。新课标已经实施,如何界定思辨性任务群的内涵,如何建构思辨性任务群教材单元,如何开展思辨性任务群教学等,都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辨析(一)思辨思辨性任务群的“思辨”,不等于一般的思维,而是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发现。按照杜威的说法,思辨是有“尊严、逻辑和道理”,能产生“知识、学术和思想”的思维,指向信仰的形成。直觉与灵感、想象与虚构都不属于思辨范畴,它们归根结底只是感觉的绽放,缺乏理性的推理过程。思辨要求主体自觉地进行分析与论证、权衡与判断,基于证据与理性形成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课文,与同学讨论名家是如何做到观点明确的;三是分析教师提供的病文,指出病因,并用红笔进行修改,与同桌交流修改的理由。有了这样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就能逐步达成目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辨是相对高级的思维。思辨也不完全等同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反思性的判断,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合理考察,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批判性思维是思辨的重要形式,但思辨性任务群的思辨要求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学习阐述和论证,运用思维方法解决在阅读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相较于批判性思维更为宽泛。(二)思辨性阅读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思辨性阅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类:论说性文本(生活哲理的论说文、领袖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科学探究文章,文艺评论(随笔)三大类。也就是说,其内容主要指向但不仅限于论说性文本,如《被压扁的沙子》等科普作品,也属思辨性阅读的范畴。思辨性任务群的学习,需要凸显当代性。虽然新课标并未提及时事评论,但教师可适度补充一些时事材料,引发学生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思辨性阅读是一种工具性的阅读方法,其他任务群阅读也内嵌思辨性阅读。体悟文本的主旨、鉴赏文本的形象、评价文本信息的质量与信度、反思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都离不开思辨的参与。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邪?”庄子回答:“我知之濠上也J完全答非所问。惠子提出的命题极具价值:人类对世界的判断怎样才能与客观世界的真实相符,而不仅仅是主观想象?但庄子的无赖应对,让这场本该极有意义的哲学辩论,变成了艺术想象对科学思维的嘲弄。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邪?”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J惠子的应对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思辨力量,可以说,在这场辩论中惠子完胜庄子。可见,没有思辨的参与,阅读只能是一场感性的狂欢。(三)思辨性表达关于思辨性表达,新课标要求:“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运用文艺评论中的观点评析作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参与讨论:其形式包括讨论、评点、演讲、写作等,涵盖书面表达与口头交流。思辨性任务群对接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的“逻辑思维”,其阅读与表达的目标指向方法、能力、习惯、精神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二是思辨能力,辩证地思考及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思考习惯,乐于探索、勒于思考等;四是理性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材单元建构(一)基于“双重逻辑”组织单元文本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学习任务群在教材中的呈现,应遵循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重逻辑,构建起完整的学习单元。单元的人文主题应聚焦,要尽可能围绕一个主题,选择有思想的深度、有思维的含量,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文本。现行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或论人生,或议社会,或谈教养,内容分散,不利于学生思辨性阅读。建议聚焦有价值、可讨论的主题:公平与正义、文明与教养、精神的丰盈、生命的光辉、劳动是美德、平庸之恶等,如“文明与教养”,可选择毕淑敏《谈教养》、利哈乔夫《论教养》、叶圣陶《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阿兰《礼貌二题》等文本来组建单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论说知识,也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积淀与提升思想。止匕外,还要考虑文本中的语文要素。文本须能承载语文知识(含阅读策略知识),达成语文能力。如“文明与教养”单元,《谈教养》《论教养》可承载“观点要明确”“论证要思路清晰”的知识,《两种习惯养成不得》可承载论证方法的知识。这样的文本组织,能够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二)基于语文实践设计单元任务单元的主任务设计,是单元课程的关键部分。语文实践是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路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整体上推进育人方式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型,确立学科实践在学科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科实践成为学科教学的新常态。单元设计要“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二单元每一项任务的达成都让学生经历深入的语文实践过程。基于语文实践的任务设计要注意三方面:一是要承载核心的语文知识。“所有教学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学校教育的‘阿基米德支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同样也是通过知识教学来实现的J应避免碎片化、散点化的知识传授,而应着力于那些能建构起学科结构,实现学科理解的语文学科大概念。要指向“善于从事实中抽象出观点,且在文本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要言之有据,证据要能强有力地支撑起观点”这一类知识。在一项任务中可统整多项、多类知识,要避免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观照意识,提醒语文教育同人要基于典型的言语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各种学习任务,达成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如组织“文明与教养”的讨论活动,就包括了思想认识、观点提炼、证据列举、有逻辑地表达、活动组织等多项知识与能力。写作任务的设计,建议以链接的方式清晰呈现单元的写作知识要点,以此作为写作教学的抓手。二是实践活动形式要多样。单元学习任务,需要涵盖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将阅读探究、搜集资料、编写册子、组织辩论赛、举办演讲会、评论时事热点等纳入其中,实现读、写、做的一体化。三是任务要形成序列。多个任务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形成结构化的体系,或依据言语实践的差异,或依据能力层级的高低,或依据局部到整体的递进。基于以上原则,“文明与教养”单元,可设置以下任务:任务一「'文明与教养”,是人走向高雅与高贵的必备要素。学习本单元,完成下列任务。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教养有关,其中涉及了多个概念一一教养、风度、习惯、礼貌等,阅读时要注意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梳理并摘录有关教养的格言警句。几篇文章都阐述了关于教养的看法,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新的收获?请与同学进行父流。任务二:本单元的文章以说理为主,说理需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阅读本单元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养的。论说文观点要明确,请梳理概括每篇文章的论点,并分析提出观点的角度。《谈教养》和《论教养》两篇文章在题目上高度相似,论述却大不相同。请具体分析二者在论述思路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意图。任务三:拓展阅读周国平《每一个稍有教养的人应该有的经验》、胡适《教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利哈乔夫《择善而从最重要》等有关文明与教养的文章,以及梁晓声、余秋雨关于文化与教养的论述,做一份手抄报,或在班上组织一场“文明与教养”的讨论会。任务四:校园里、生活中还有诸多不文明、缺乏教养的行为。请联系你身边的人和事,写一篇有关文明与教养的论说文章,向校刊投稿。(活动分解略)写作知识链接:论说性文章基于对问题的思考,清晰表达自己的主张;要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知识短文略)(三)彰显单篇经典的价值,做好辅助问题的设计教材所选文本,大多为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有着丰富的意蕴与价值。温儒敏先生曾说:“如果把经典课文降格为完成某个任务的‘材料'和‘支架',有可能窄化了对经典课文丰富内涵的理解,造成阅读的表面化、肤浅化。”基于此,建议进行单元任务与篇章问题的功能区分:放在单元末尾的任务属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放在单篇之后的任务属辅助任务,篇章后设“思考探究”和“读读写写”两个板块,“思考探究”设置二至三个小问题,包括内容分析、文意理解、语言赏析等,以弥补单元任务的缺失。单元任务着力于中观、共性、专题问题的解决,单篇课后的“思考探究”则着力于微观、个性问题的探讨,二者有机互补。如利哈乔夫《论教养》一文后,可设置如下问题:一是文中认为教养有其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且首先体现在家里,请对此进行评论;二是在论证“不要互相妨碍”时,本文列举了多个事例,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则重点列举了一个事例,请分析这两者各自的优劣。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一)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打破传统的单篇独立教学的范式,将单元视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梳理与整合,以语文大概念为核心,以结构化的任务、项目、问题为牵引,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连续的课时,进行单元整体性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语文学习任务群具备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开放性、整合性的课程特点,与大单元教学有高契合度。学习任务群引领教学的变革,集中表现在以大单元整体设计,以大主题统率各项教育内容,以大情境打通语文与生活,以大任务统领各项学习活动。下面以“文明与教养”单元为例来阐释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一是学段统筹,即以任务来划分学段课时。如单元总共为10课时,阅读6课时(概念理解、内容概览,思路梳理、观点把握),活动2课时(拓展资源、开讨论会),写作2课时(写作、交流、评点)。二是任务融通。如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就引导生成相关的写作知识一一如何确立并呈现观点、如何展开论证思路,这些知识就为“写一篇有关文明与教养的论说文章”作好了铺垫,实现了读写融通。三是单篇与群文交互。阅读不再是一篇篇地教,而呈现多种样态:有时单篇精读,如以《论教养》来分析观点的呈现、论证的展开;有时多篇群读,如单元概览,可通过群文阅读梳理作者对“教养”的不同看法。(二)赋予任务以真实情境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知识的理解和创造都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和实践中生成的,认知的过程要摆脱过多的普遍抽象的概念化知识和符号的传输,更多地让认知者“亲知”和“共情”具体的人事物。要让儿童经历知识的归纳、分析和概括等抽象的过程,给概念和原理赋予生命与意义。在进行任务教学时,需要为任务赋予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情境性活动、解决情境性问题中实现知识的生成、内化和迁移。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教师要根据时代、地域(环境)、学情,给任务赋予合适的情境。如“文明与教养”单元,为学生提供《谈教养》《论教养》等多个文本,这些文本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情境,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此外,还要注意关联生活情境。如引导学生针对人们生活中缺乏教养的种种表现,给校园广播站写一篇投稿;或在社区发布一份文明与教养的倡议书;或给政府精神文明办公室提交一份调查报告等。以此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一个大情境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也可以一个小情境包裹一项任务。(三)注重任务分解与活动展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较之传统的单篇教学,挑战性更大。如果我们直接将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