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_第1页
某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_第2页
某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_第3页
某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_第4页
某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xx二○○九年四月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项目负责:说明书编写:审核:公司总工: 总经理: 编制单位: xx提交单位: xx证书编号: 提交时间: 二○○九年四月目录TOC\o"1-3"\h\zHYPERLINK\l"_Toc197347085"1前言1HYPERLINK\l"_Toc197347086"1.1任务由来、目的任务3HYPERLINK\l"_Toc197347087"1.2评估依据3HYPERLINK\l"_Toc197347088"2评估工作概述4HYPERLINK\l"_Toc197347089"2.1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4HYPERLINK\l"_Toc197347090"2.2以往工作程度4HYPERLINK\l"_Toc197347091"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5HYPERLINK\l"_Toc197347092"2.4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8HYPERLINK\l"_Toc197347093"评估范围8HYPERLINK\l"_Toc197347094"评估级别的确定8HYPERLINK\l"_Toc197347095"3地质环境条件10HYPERLINK\l"_Toc197347096"3.1气象水文10HYPERLINK\l"_Toc197347097"3.2地形地貌11HYPERLINK\l"_Toc197347098"3.3地层岩性12HYPERLINK\l"_Toc197347099"3.4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13HYPERLINK\l"_Toc197347100"3.5水文地质特征13HYPERLINK\l"_Toc19734710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组划分13HYPERLINK\l"_Toc197347102"地下水动态13HYPERLINK\l"_Toc197347103"3.6工程地质条件15HYPERLINK\l"_Toc197347104"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21HYPERLINK\l"_Toc197347105"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1HYPERLINK\l"_Toc197347106"4.1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21HYPERLINK\l"_Toc197347107"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状22HYPERLINK\l"_Toc197347108"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分析23HYPERLINK\l"_Toc197347109"4.2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4HYPERLINK\l"_Toc197347110"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26HYPERLINK\l"_Toc197347111"5.1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26HYPERLINK\l"_Toc197347112"5.2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26HYPERLINK\l"_Toc197347113"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28HYPERLINK\l"_Toc197347114"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30HYPERLINK\l"_Toc197347115"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30HYPERLINK\l"_Toc197347116"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30HYPERLINK\l"_Toc197347117"6.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31HYPERLINK\l"_Toc197347118"6.4防治措施32HYPERLINK\l"_Toc197347119"7结论与建议33HYPERLINK\l"_Toc197347120"7.1结论33HYPERLINK\l"_Toc197347121"7.2建议34附图:1、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1:1600)1前言1.1任务由来、目的任务受xx委托,xx承担了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xx新址位于xx南面,用地面积13333.3平方米(合20.00亩)。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在xx新址征地范围及工程影响范围内,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和现状地质灾害的调查,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进行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预测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价征地范围作为工程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提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用地的审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2评估依据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有: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国务院394号令);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号令《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30号];5、《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4]30号)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6、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任务委托书及与xx签订的合同。2评估工作概述2.1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xx新址拟建设工程主要以文化设施用房为主,及少量辅助用房,建筑容积率约为1.3,建筑物层数一般2~6层,框架结构。xx新址位于xx南面,新华南路东侧,胜利路南面,曹兑路北侧,交通较为便利(详见评估区交通位置图)。拟建工程征地范围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1°00′37.0″,北纬30°40′28.8″,共13333.3平方米(合20.00亩)。图1:评估区交通位置图2.2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位置及周边主要为农耕田地,以往地质工作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为主。评估区内开展过大量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评估区及周边已做过工程勘察,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为本次评估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次评估工作搜集参考的资料见下表:收集利用前人资料一览表表1序号资料名称完成单位完成日期1《浙江省水文地质质志》浙江省水文地质工工程地质大队队(浙江省工程勘察院院)1995年2《浙江省区域地质质志》浙江省地质矿产局局1982年3《长江三角洲浙江江省域水文地地质工程地质质综合评价报报告》浙江省水文地质工工程地质大队队1986年4《浙江省杭嘉湖平平原地下水资资源开发利用用及其环境效效应论证》浙江省地质环境监监测总站2001年5《浙江省地下水资资源调查评价价与开发利用用规划》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2003年6xx市、xx地下下水位长期监监测资料、地地面沉降监测测资料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1964~2006年7《浙江省地质环境境公报》(2007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2007年8《浙江省xx区域域水文地质调调查报告》浙江省地质环境监监测总站1997年9《地面沉降防治规规划》(2006--2010年)xx市人民政府2007年10《xx行政中心行政政主楼岩土工工程勘察报告告》xx2006年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4月10日接受任务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建项目组,及时编制了《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查访问,了解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同时又充分收集了评估区及附近已有的反映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工程特性的基础资料。4月12日转入室内工作,综合分析研究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建设工程分析,编制本评估说明书。工作中充分收集了评估区及附近反映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等前人有关资料,尤其是xx市、xx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野外现场调查访问工作,自4月10日至4月11日,历时2天,采用以实地地质调查与社会调查、访问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野外底图采用1:5000地形图作为野外手图进行定点、实地综合调查,最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比例尺为1:1600。野外调查访问工作由缪连红、汪玉代等完成,资料收集与说明书编制等工作由缪连红、汪玉代等完成,倪吉林高工对《评估说明书》进行了审核。通过调查访问,结合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查明了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现状,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判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类型及危害程度,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及措施,对建设用地适宜性作出了评价。本次评估完成工作量见表2。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2500地质编图km20.283征地面积km20.013评估面积km20.046调查面积km20.36调查观测路线km1.95观测点个16收集资料份10收集水文地质钻孔孔资料个2收集工程地质钻孔孔资料个7照片张12访问人次7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量表表2整个评估工作均按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程序操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程序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图2。接受评估委托,签定合同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提交成果(送审稿)评审专家组成果审查及修改提交正式成果图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框图2.4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评估范围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地质环境条件,评估范围原则上确定为工程征地范围外推50米左右,面积45592.6平方米(合68.35亩)。评估区拐点坐标(北京54坐标系)见表3:评估区拐点坐标表表3拐点号XY界13395277..3596765.3界23395427..0596668.5界33395542..5596862.9界43395373..0596963.6评估级别的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根据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进行。1、建设项目重要性xx新址征地面积约13333.3平方米(合20.00亩),工程建设拟投资3400万元人民币左右,建设工程主要以文化设施用房为主,及少量辅助用房,建筑物层数一般2~6层,框架结构,按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重要性明细分类表》规定,属一般建设项目。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区位于杭嘉湖冲湖积平原,地形平缓,地貌类型单一,为第四纪冲湖相平原区沉积类型。评估区地质构造简单,岩性为冲湖相沉积粘性土、淤泥质土及粉砂等,岩性变化较大,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主要表现为区域地面沉降;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表现为各类建筑工程如道路、桥梁、住宅等的兴建,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类型。3、评估级别的确定由于工程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5),综合确定xx新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5复杂程度评估分级项目重要性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3地质环境条件3.1气象水文评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降水充沛,风向风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以晴冷天气为主,气温较低,盛行西北风;春季天气开始转暖,降水增多,形成春雨;春末夏初,产生连绵降水天气,俗称“梅雨”,常造成涝灾;夏季,天气炎热,降水较少;夏秋之交,除局部地区有雷阵雨外,一般以晴热为主;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天气凉爽。根据xx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5.7℃(2000年~2004年),极端最高气温38.1℃(1957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10.6℃(1967年1月),全年大于0℃、无霜期平均225天,年日照平均为2075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180.3毫米,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4月,占年降雨量的74.16%,年平均雨日为135天,年蒸发量为1323.5mm,年相对湿度为82%。评估区环境地表水源丰富,河塘密布,交织成网,河床比降小,河水流动缓慢。评估区内主要地表水体有场地中部近南北向贯穿的河浜(照片1),河流体量较小,深度一般1.0~2.5m,一般宽8.0~12.0m,水流流速平缓。评估区内联系主河道的支流、河浜交织成网,一般宽10.0~15.0m,深度一般2.0~3.0m。评估区周遍有多条桥梁横跨于河流及河浜上,评估区周边许多民房建设濒临河道支流、河浜,有建筑的河岸一般均有浆砌块石护坡(照片2),无民居的河岸则为自然土质岸坡,岸坡上植被发育。河流水位主要受降水影响,降雨时,由于地表浅层透水性差,渗入量小,大部分降水以地表迳流方式沿河道排出,降水集中时,水位上涨。根据水文资料记录,xx多年平均水位为0.84m,历史最高洪水位2.80m(1998年6月,黄海高程)。照片1场地中部河浜照片2评估区周边岸坡建筑3.2地形地貌评估区地处杭嘉湖冲湖积平原区,地势低平,地貌类型为第四纪冲湖相平原区沉积地貌单元。目前场地及周边大部分场地为农耕田地(照片3),自然地面标高一般在2.5m左右,局部地段地面标高可达3.2m以上。照片3:拟建场地现状地貌3.3地层岩性本区(编图区,下同)为第四纪沉降区,全区为第四系(Q42)冲湖积相粉性土及粘性土土层所覆盖。根据《长江三角洲浙江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参考《浙江省区域地质志》结合场地内《xx行政中心行政主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评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齐全,从下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沉积,成因类型复杂,按地层岩性特征分,其岩性以粘性土为主,其次为海、湖、滨海相砂质粉土、粉砂层、细砂层,总厚度约275m。具体如表5所示:评估区第四纪地层简表表5统组代号成因类型层底埋深(m)厚度(m)岩性性特征简述全新新统中组al-l2~32~3灰黄色粉质粘土::可塑,见铁铁锰质结核。m5~172~14灰色淤泥质粉质粘粘土:流塑,具具层理。下组al-l21~257~21黄灰色粘质粉土::稍~中密,具层层理。m36~3912~15灰色粘土:软塑,含含少量有机质质。上更新统上组al-m39~421~4灰色粉质粘土:软软塑。al-l48~497~19灰黄砂质粉土:中中密,夹薄层层状粘性土。al-m69~7120~23粉质粘土:灰色,软软塑。下组al-l77~807~11黄褐色粉质粘土::硬塑,含铁铁锰质结核。al-m92~9513~14亚砂土:浅灰,密密实,与粘性性土互层。中更新统上组al-l120~12329~30灰绿色粉质粘土,硬硬塑。al123~1263~4灰黄色粉砂,夹粘粘性土薄层,中中密~密实。下组al-l146~14922~23灰绿、灰黄色亚粘粘土,硬塑。al159~16214~15灰黄色中细砂、底底部为砂砾石石,中密~密实。下更新统上组al-l165~1684~5杂色粉质粘土,硬硬塑。al183~18415~16黄灰色中细砂,中中密~密实。中组Q12al190~1917~8褐黄色含砾粉质粘粘土,硬塑,与粘性土互互层。al-pl222~22532~33黄灰色含砾中粗砂砂,中密~密实。下组Q11pl231~2359~10黄褐色含粘性土,硬硬塑,与粘性土互互层。al-pl270~27539~40黄褐色含粘性土砾砾石,密实。注:地层简表系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及xx的《xx行政中心行政主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进行汇总。3.4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1、地质构造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扬子准地台(Ⅰ1)东部的钱塘台褶带(Ⅱ2)、余杭~嘉兴陷褶带(Ⅲ6),印支运动以褶皱构造为主,形成本区区域构造雏形,燕山运动以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伴有岩浆活动,奠定了本区区域构造基本轮廓;喜山期以差异沉降运动为特征;对本区域有影响的较大规模断裂有:北东向的海宁-共建断裂,北西向的西塘-黄姑断裂等。2、区域地壳稳定性据《1:50万浙江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评估区属上海—上饶地震副带,据历史记载,xx地区曾发生过地震,其中震级大于3.0级31次,震级大于4.0级7次,虽然地震活动频繁,但震级小,强度低。根据国家地震局发布资料,本区基本烈度为=6\*ROMANVI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属区域地壳稳定区。3.5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及含水组划分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评估区内的第四系孔隙水可分为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深部的孔隙承压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性土中,全区分布,含水层厚度3.0~5.0m,水位埋深0.5~1.0m,水量贫乏,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一般年变幅为1.0~2.0m。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影响而变化,排泄方式主要以蒸发和居民抽水为主。2、深部孔隙承压水孔隙承压水具体可分为三个含水组:①上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组(I组):第I孔隙承压含水组区域上可分为I1、I2二层,I1层呈带状分布,含水层顶板埋深在评估区位置为39.2~42.4m。I2层分布广泛,以冲海积亚砂土为主,含水层顶板埋深在评估区位置为78.0~80.0m,其富水性较为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500m3/d,原始水位接近地表,水质微咸。②中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组(Ⅱ组):第II孔隙承压含水组可划分为II1及II2两层,评估区内II1层含水层顶板埋深在评估区位置为118.0m左右,厚度在3.0~4.0m之间,往东北厚度渐增大;II2层含水层由河流相的中细砂组成,顶板埋深在评估区位置为145.0m左右,厚度15.0m,单井涌水量3000~5000m3/d,水质淡,固型物400~500mg/L,为区内的主要开采层之一。③下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组(Ⅲ组):第III孔隙承压含水组可划分为III1、III2和III3三层,评估区内III1层含水层由河流相及漫滩相的中细砂组成,富水性中等,顶板埋深在评估区位置为165.0m左右,厚度15.0~16.0m;III2层含水层由河流相及漫滩相的中细砂及砂砾石组成,其顶板埋深为190.0m,厚度可达32.0m,单井涌水量可达3000~5000m3/d;III3层含水层由漫滩相的砂砾石夹粘性土组成,其顶板埋深为230.0m,最大厚度可达40.0m。地下水动态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表明,评估区内地下水位动态不仅与区内地下水的开采有关,而且与区域性地下水的开采有关。xx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始于六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地表水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水环境质量逐渐降低,可供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不断减少,自八十年代初大量开挖深井,地下水开采开始大规模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地下水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评估区位于xx,据调查目前评估区周边尚有6口生产井在开采,主要开采层现状II2层地下水位为-50m,年开采地下水量约210×104m3。3.6工程地质条件评估区周边已进行部分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通过收集了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参考评估区内工程勘察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综合分析评估区浅部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如下:第1-1层素填土,灰~灰褐色,松散。含较多砖石碎块、植物根茎及有机质,南部荒田地段为耕土,土质疏松,孔隙较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层厚1.20~0.50米左右,全场分布,素填土厚度较大。第1-2层淤填土,灰黑色,流塑。含较多有机质,为上部素填土与浜底淤泥的混合物,土质疏软,孔隙较多,物理力学性质差。层厚1.80~0.70米左右,分布场地西部填浜及推断暗浜地段。第2层粉质粘土(al-lQ42),褐黄~灰黄色,可塑~软可塑,中偏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上部土质较好,下部孔洞中充填淤质,土质变软,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物理力学性质尚好。土层水平渗透系数Kh平均1.46×10-6cm/s,垂直渗透系数Kv平均2.10×10-6cm/s,属弱透水性土。层顶埋深:高程(黄海高程,以下同)2.06~0.35米,层厚2.20~0.40米,西侧填浜及推断暗浜地段缺失或变薄,其余地段均有分布。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42),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及云母碎屑,粉质含量较高,偶夹薄层粉土,土质疏软,局部含较多残植质,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土层水平渗透系数Kh平均9.85×10-6cm/s,垂直渗透系数Kv平均1.09×10-5cm/s,属弱~中等透水性土。层顶埋深:高程0.06~-1.01米,层厚15.30~2.70米,厚度变化较大,总体上场地东部厚度较大,全场分布。第4-1层粉质粘土(al-mQ32),暗绿、灰黄~褐黄色,可塑,中等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较多云母碎屑,粉质含量较高,局部夹粉土团块,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缓慢,土面稍有光泽,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土层垂直渗透系数Kv平均1.37×10-6cm/s,属弱透水性土。层顶埋深:高程-3.04~-15.40米,层厚4.60~1.30米,局部缺失,全场广泛分布。第4-2层砂质粉土(al-lQ32),灰黄~褐黄色,中密,中等压缩性。含多量铁锰质氧化物及多量云母碎屑,土质欠均匀,砂性重夹多量粉砂,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土面无光泽,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层顶埋深:高程-6.05~-16.70米,层厚16.30~5.00米,除场地东部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第5-1层粘质质粉土夹粉质质粘土(al-lQ32),灰色,稍稍密、软塑,中中等压缩性。含含有机腐植质质及多量云母母碎屑,干强强度低,低韧韧性,摇震反反应迅速,无无光泽,物理理力学性质尚尚好。层顶埋埋深:高程--17.30~-22.35米,层厚7.70~1.50米,全场分分布。第5-2层粉质质粘土(al-mQ32),灰色,软软塑,中等压压缩性。含有有机腐植质及及较多云母碎碎屑,粉质含含量较高,偶偶夹少量薄层层粉土,干强强度中等,中中等韧性,摇摇震反应无,稍稍有光泽,物物理力学性质质一般。层顶顶埋深:高程程-21.14~-26.02米,层厚15.50~5.70米,全场分分布。第7层粉质粘土(al--mQ32),灰、兰灰灰色,可塑,中中等压缩性。含含有机腐植质质及云母碎屑屑,粉质含量量较高,局部部夹粘质粉土土,干强度中中等,韧性中中等,摇震反反应慢,土面面稍有光泽,物物理力学性质质一般~尚可可。层顶埋深深:高程-29.34~-37.001米,层厚11.40~0.90米,厚度变变化较大,总总体上场地东东部厚度较大大,全场分布布。第8-1层砂质粉土夹粘质粉粉土(al-lQ32),暗绿、灰灰兰色,中密密~密实,中偏偏低压缩性。含含少量铁锰质质氧化物及较较多云母碎屑屑,夹较多粘粘质粉土及少少量粉砂,物物理力学性质质好。层顶埋埋深:高程--36.35~-40.26米,层厚5.20~1.50米,除场地地东南角第7层土较厚地地段缺失外,其其余地段均有有分布。第8-2层粉质质粘土(al-lQ31),灰兰~灰灰黄色,可塑塑~硬可塑,中中等压缩性。含含较多云母碎碎屑及铁锰质质氧化物,局局部夹较多粘粘质粉土团块块,干强度中中等,中等韧韧性,摇震反反应缓慢,土土面稍有光泽泽,物理力学学性质较好。层层顶埋深:高高程-39.70~-42.70米,层厚4.00~0.70米,除场地地东南角第7层土较厚地地段缺失外,其其余地段均有有分布。第8-3层粘质粉土(al--mQ32),灰兰、青青灰色,中密密,中偏低压压缩性。含少少量铁锰质氧氧化物及多量量云母碎屑,局局部夹少量粉粉砂,物理力力学性质较好好。层顶埋深深:高程-42.65~-44.79米,层厚3.80~1.00米,全场分分布。第9层粉质粘土(al--mQ32),灰色,软软可塑~可塑塑,中等压缩缩性。含有机机腐植质及云云母碎屑,粉粉质含量高夹夹粘质粉土,干干强度中等,韧韧性中等,摇摇震反应慢,土土面稍有光泽泽,物理力学学性质一般。层层顶埋深:高高程-44.12~-47.440米,层厚12.90~4.70米,全场分分布。第10-1层粘粘土(al-lQ22),暗绿、灰灰兰色,可塑塑~硬可塑,中中等压缩性。含含少量铁锰质质氧化物,干干强度高,韧韧性强,摇震震反应无,土土面光滑有光光泽,物理力力学性质较好好。层顶埋深深:高程-51.64~-55.92米,层厚5.50~1.10米,分布于于场地西部,东东部缺失。第10-2层粘粘质粉土夹砂砂质粉土(al-mQ22),青灰、灰灰兰色,中密密,中等压缩性性。含较多云云母碎屑,土土层水平及垂垂直向土质欠欠均匀,干强度低,韧韧性弱,摇震震反应快,土土面粗糙无光光泽,整层土土物理力学性性质较好。层层顶埋深:高高程-54.74~-59.42米,控制层层厚11.30~3.40米,全场分分布。具体土层分布详见见地质剖面图图(图4),土层物物理力学指标标见表7。图4:工程地质地质剖面面图资料引自《行政岩土工工程勘察报告告》(xx,2006年)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表6层序岩土名称含水量土的重度度孔隙比土的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固快法建议值凝聚力摩擦擦角标准贯入击数压缩模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值钻孔灌注桩特征值桩周土摩擦力桩端土摩擦力ω0γe0GsωlωpIPILα1-2cφNEs1-2fakQsaQpa(%)(kN/m3)(%)(%)(%)(MPa-1)(KPa)(°)(击/30cm)(MPa)(KPa)(KPa)(KPa)2粉质粘土30.319.00.8762.7337.721.516.10.5430.4219.811.84.090123淤泥质粉质粘土38.018.11.0892.7336.020.915.11.1300.7412.07.82.86064-1粉质粘土27.319.40.7932.7234.921.513.40.4410.3222.016.46.5160203504-2砂质粉土28.719.10.8252.700.2112.821.414.08.0150185005-1粘质粉土夹粉质粘粘土30.918.80.8872.7127.017.89.21.5260.4113.018.012.07.0130164005-2粉质粘土31.319.00.8882.7232.819.813.00.9120.4117.312.04.5100127粉质粘土26.419.80.7442.7233.420.013.50.4840.2527.714.76.0140184008-1砂质粉土夹粘质粉粉土24.219.90.7062.7126.217.68.60.8750.1912.623.027.49.0170207008-2粉质粘土28.519.20.8472.7438.522.116.40.4290.3422.215.212.0180247008-3粘质粉土29.519.30.8232.7126.117.68.51.4480.2512.423.421.015.0170217009粉质粘土31.818.90.9012.7231.919.212.71.0180.3718.013.611.01301810-1粘土29.419.10.8562.7439.421.817.50.4430.2726.116.713.01802680010-2粘质粉土夹砂质粉粉土26.919.40.7712.7126.517.88.71.0550.2312.522.523.718.0180221000资料引自《行政岩土工工程勘察报告告》(xx,2006年)3.7人类工程活活动对地质环环境的影响评估区人类工程活活动主要表现现为各类民房房的兴建和道道路、桥梁的的修筑以及河河道的开挖、地地下水的开发发利用等,由由于评估区外外围及区域范范围大量抽吸吸地下水,引引起了区域地地面沉降,对对评估区产生生了一定影响响。据现场调查访问,结结合收集资料料分析,评估估区人类工程程活动对地质质环境的破坏坏影响一般。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现状评估根据《地质灾害危危险性评估技技术要求(试试行)》,地地质灾害是指指包括自然因因素或人为活活动引发的危危害人民生命命和财产安全全的山体崩塌塌、滑坡、泥泥石流、地面面塌陷、地裂裂缝、地面沉沉降等与地质质作用有关的的灾害。4.1现状地质质灾害类型及及特征拟建工程处于杭嘉嘉湖平原,地地形地貌简单单,地势平坦,目目前评估区主主要以农耕田地为主,并并有一道河浜贯穿穿其间。据现现场考察,评评估区不存在在发生山区崩崩塌、滑坡、泥泥石流等突发发性地质灾害害的地质条件件。野外实地调查及收收集资料表明明,场地内河河流水位距自自然地面约为为1.0m,历史最高水水位距自然地地面约为0.2m,水位变幅一一般小于1.0m,水流平稳,外外动力地质作作用不明显,对对河岸的稳定定性影响不大大;场地及周边河流深度度一般1.0~3.0m,河岸坡度度较缓,植被发育,邻近民房边边坡一般有砌砌石驳岸加固固措施或经填填土夯实加固固处理,未发发现有河岸坍坍塌现象,岸岸坡稳定性较较好。评估区内原有建筑筑以民居(照片4)为主,一般般采用天然地地基,评估区区内及周边有有多座公路桥桥梁,桥墩一一般采用钻孔孔灌注桩桩基基础,通过野外实实地调查,未未发现墙面开开裂、路基塌塌陷、桥梁倾倾斜等现象。评估内现状地质灾灾害主要灾种种为区域地面面沉降。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现状八十年代以来,xxx因大规模模开采地下水水资源,造成成了地下水位位急剧下降,从从而诱发了地地面沉降。此此后,随着环环境地表水污污染的加重,地地下水的开采采量逐年增加加,地面沉降降进一步加剧剧。但由于近近年来对地面面沉降的危害害认识程度的的提高,xxx地区采取了了有效的地下下水开采限制制措施,使地地面沉降趋势势有所控制。评估区地处xx,目目前评估区周周边尚有6口生产井在开开采,年开采采地下水量约约210×104m3,现状地下水水位为-50m,对评估区区地面沉降影影响较大。评评估区截至2009年累计地面沉沉降量在400~500mm之间,年沉降降速率在20~30mm//a之间(详见图5、图6)。图5:评估区2007年地面累计计沉降量等值值线图图6:评估区20077年地面沉降降速率等值线线图资料引自浙江省22007年地地质环境公报报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征及成因分析析根据多年地下水动动态监测与地地面沉降水准准测量成果,充充分证明区域域地面沉降的的主要原因是是地下水超量量开采,其形形成、发展与与地下水开采采规模、开采采强度、地下下水位下降幅幅度的时间进进程,以及地地层结构有关关,并造成地地面累计沉降降量和沉降速速率的时空差差异。(1)地面沉降降漏斗与地下下水位降落漏漏斗展布形态态基本吻合杭嘉湖平原地面沉沉降漏斗位于于水位降落漏漏斗范围内,沉沉降中心与降降落漏斗中心心基本吻合,两两都均自中心心向外扩展,并并在地下水集集中开采的城城镇形成次级级水位降落漏漏斗。(2)地面沉降降随地下水开开采持续发展展经对监测资料的统统计计算分析析,地面沉降降随着地下水水的开采,累累计沉降量不不断增加,沉沉降范围不断断扩展。某一一时段的沉降降幅度或沉降降速率中心最最大,向周围围递减,中心心地带梯度大大,向外迅速速减缓。(3)地面沉降降速率受地下下水位控制随着地下水的开采采水位进一步步下降,地面面沉降速率也也随之增加。在地下水开采前期期,地面沉降降主要受高峰峰开采期开采采量的影响,开开采量越大,地地下水位下降降越快,沉降降速率也越大大。而开采后后期,由于开开采量基本控控制在一定的的范围内,地地下水位变化化不大。(4)地面沉沉降与地下水水开采层次有有关地面沉降明显受地地下水开采层层次的控制,同同样的地下水水位或同样的的开采量,开开采浅层的含含水层比开采采深层的含水水层对地面沉沉降的影响要要大得多。(5)地面沉降与地层层结构有关地面沉降主要由过过量开采地下下水引起。过过量开采地下下水造成地下下水位大幅度度下降,进而而导致相邻粘粘土层孔隙水水向含水层释释水,使其孔孔隙水压力降降低,土体有有效应力增加加而产生压缩缩变形,同时时含水层颗粒粒排列更趋紧紧密,导致地地面沉降。4.2现状地质灾灾害危险性评评估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查,评估区地地势平整,地地形标高在2.50~3.20m,最大高差0.7m左右,没有有自然陡坡和和人工切坡。评估区内大部分地区为抛荒田地,原有建筑以民居、厂房为主,通过调查未发现评估区内有建筑物墙面开裂等现象。评估区内及周边主主要河流靠近近民居的河岸岸均有浆砌块块石护坡或填填土夯实加固固处理,其余河流岸岸坡则多为自自然岸坡,水水位变幅一般般小于1.0m,水流平稳,外外动力地质作作用不明显,对对河岸的稳定定性影响不大大,河流深度一一般1.0~3.0m,河岸岸坡度较缓,植被发育,自然岸坡较较为稳定,未未发现有河岸岸坍塌现象,岸岸坡稳定性较较好,地质灾害危危险性小。评估区内现状地质质灾害主要为为区域地面沉沉降。地面沉沉降是区域性性的缓变型地地质灾害,具具有累进性、范围广且不可逆性的特点,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其地面沉降总体较均匀,无明显的突变性不均匀沉降,主要危害有:①现有的地面高程失失真,造成设设计失误,影影响工程建设设;=2\*GB3②地面沉降造成高程程损失,实际际高程不能满满足洪水位设设计高程,削削弱防洪排涝涝工程效能,加加重洪涝灾害害的损失,影影响工程质量量和正常安全全使用。评估区地处xx南南面,区内及周边边地下水开采采强度相对较较强,现状地地下水位标高高为-50米左右。截至2009年评估区累计计地面沉降量量在400~500mm之间,年沉降降速率在20~30mm//a之间。根据《技术要求》,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分级综合合考虑以下三三个因素:地地质灾害点的的稳定状态、危危害对象、损损失情况。危危险性分级分分为危险性大大、危险性中中等和危险性性小三个等级级,详见表7: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分级表表7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对于地面沉降的危危险性划分,按按《技术要求求》的有关地地面沉降危险险性分级标准准确定(见表表8):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分级标准表表8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等级地面累计沉降量(mm)沉降速率(mm/a)备注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小<300<10在评价过程中,现现状评估以地地面沉降累计计沉降量为主主,预测评估估以地面沉降降速率为主。地质灾害危险性中中等300~80010~30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大>800>30根据地面沉降危险险性分级标准准(表8),以地面面沉降量为主主、结合地面面沉降速率标标准衡量,评评估区现状地地面沉降可确确定为地质灾灾害危险性中中等。综上所述,评估区区现状地质灾灾害主要为区区域地面沉降降,其现状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中等。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预测评估5.1地质灾害危危险性预测评评估方法及内内容评估区内对建设工工程影响较大大的地质灾害害灾种主要的的有地面沉降降、软土变形形、河岸边坡坡失稳、基坑坑侧壁坍塌等等,预测评估估采用地质分分析法、类比比法,根据现现状地质灾害害的特征,结结合有关资料料及建设工程程的特点进行行趋势预测,对对用地范围内内工程建设可可能引发或加加剧地质灾害害的危险性及及工程建设可可能遭受的地地质灾害进行行预测评估。5.2工程建设引引发或加剧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的预测xx新址主要建筑筑为文化设施施建筑,根据据类似工程的的特点及本地地区的建筑经经验,其基础础形式一般可可采用天然地地基或桩基础础,均不会加加剧地面沉降降。通过对评估区野外外实地调查和和评估区及周周边类似的工工程经验分析析研究结果,在在工程建设过过程中和建设设后,不会造造成陡立边坡坡,不存在山山区滑坡、崩崩塌、泥石流流等不稳定因因素,可能引引发或加剧的的地质灾害主主要为:地基过量沉降和不不均匀沉降根据场地工程地质质条件及邻近近建(构)筑筑物经验分析析,工程建设可可能引发软土土沉降变形灾灾害,主要为为地基过量沉沉降和不均匀匀沉降。拟建建场地地基属属软土地基,场场地范围内发发育有明浜以以及可能发育育的隐伏暗浜浜,一般河浜浜内发育有厚厚度不均物理理力学性能极极差的淤填软软土,且根据据xx的整体规规划,场地一般需需增设地面高高程约0.6米。由于软土土具有天然含含水量高、天天然孔隙比大大、高压缩性性等特点,在在附加建(构构)筑物荷载载及填土自重重荷载的作用用下,固结的的时间较长,固固结沉降量较较大,在建设设过程中和建建设完成后可可能会引发地地基过量沉降降,当附加荷荷载分布或软软弱土层厚度度及变形性能能不均匀时,可可能会引发地地基的不均匀匀沉降。特别别是对于可能能采用天然地地基的荷载较较大的建(构构)筑物而言言,若处置不不当,将导致致建(构)筑筑物变形破坏坏,影响正常常使用。根据邻近建筑经验验结合场地工工程地质条件件分析结果,判判定工程建设设引发危及工工程的地基过过量沉降及不不均匀沉降的的可能性小,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小。2、基坑边坡失稳由于规划阶段建筑筑物和基础埋埋深均没有确确定,在预测测时根据场地地条件,参考考评估区邻近近建筑经验进进行预测。拟建建筑基坑工程程一般为地下下一层,开挖挖深度约为4.0米,基坑开挖挖的土层穿透透第(2)层可塑状粉粉质粘土进入入深部第(3)层流塑状淤淤泥质粉质粘粘土,由于第第(3)层淤泥质粉粉质粘土抗剪剪强度低,土土体孔隙水含含量大,一般夹薄层层粉性土,抗渗性能较较差;基坑开开挖深度较大大,侧壁主动动土压力较大大;地下水水水位较高,开开挖深度位于于浅层孔隙水水位(最高水水位黄海标高高约1.6米)以下,对对基坑侧壁土土体稳定性产产生的危害较较严重。根据据区域地质经经验结合场地地条件分析,若若进行无支护护开挖,一般般易产生基坑坑侧壁失稳,因因此工程建设设引发基坑侧侧壁滑塌地质质灾害的可能能性中等,危危险性中等。3、河岸岸坡失稳根据实地调查,目目前场地中部河浜均为为自然岸坡,河河流外动力作作用不明显,岸岸坡坡度较缓缓,植被发育,自然边坡现现状稳定性较较好。评估区区内一般河流流岸坡高度较较小,坡度较较缓,类比邻邻近建设工程程经验,分析析判定工程建建设可能引发发河岸坍塌的的可能性小,危危险性小。综上所述,工程建建设可能引发发或加剧的地地质灾害为地地基过量沉降降和不均匀沉沉降、基坑边边坡失稳、河河岸岸坡失稳稳等。根据工工程建设的实实际状况与特特点,其中建建筑工程地基基过量沉降和和不均匀沉降降地质灾害危危险性小;基基坑开挖引发发侧壁滑塌等等地质灾害的的危险性中等等;河岸岸坡坡失稳地质灾灾害危险性小小。5.3工程建设设可能遭受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的预测通过对评估区野外外实地调查和和收集的区域域地质资料进进行分析研究究表明,工程程建设可能遭遭受地质灾害害危险性主要要为区域地面面沉降。评估区位于xx,截至2009年累计沉降量量在400~500mm之间,年沉降降速率在20~30mm//a之间,目前评估区区周边尚有66口生产井在开开采,年开采采地下水量约约210×104m3,因此地面面沉降也将继继续发生。根据2004年《浙江江省人民政府府办公厅转发发省水利厅关关于划定杭嘉嘉湖地区地下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区及明确控制制目标意见的的通知》、xx政府《xx地下水禁禁采、限采计计划》,xxx在2010年前对地下下水开采采取取禁采、限采采措施,到2010年底底,xx全市将实行城城乡供水一体体化,抽水井井除留作监测测、回灌、战战备井以外全全部封井。另另据浙江省人人民政府发〔2006〕30号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规定,我省把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纳入生态省建设之中,采取坚决措施,力争到2010年,除特殊用途外,禁止工业用地下水,在地表水供水管网到达地区停止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采补达到基本平衡,地面沉降得到基本控制。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2020年后地表水环境将得到有效综合整治,地面沉降将得到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速率将进一步减小。由于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有滞后效应,因此地下水停采后地面沉降仍将继续发生,但地面沉降速率将趋于减小,到一定时期,地面沉降将趋于稳定。据有关地面沉降速速率变化规律律,结合评估区区地下水动态态趋势,预测认为::2009~2014年时段,由由于2010年前评估区区周边仍在开开采地下水,地地面沉降将保保持现状,按按年平均沉降降速率30mm/a预测测,时段累计计地面沉降量量为150mm;2015~2019年时段,地地面平均沉降降速率将有所所下降,按年年平均沉降速速率为25mm/aa预测,时段段累计地面沉沉降量为1225mm;2020~2024年时段,可可按年平均沉沉降速率为220mm/a预测,时段段累计地面沉沉降量为1000mm;2025~2029年时段,可可按年平均沉沉降速率为115mm/a预测,时段段累计地面沉沉降量为755mm。综上所述,评估区区在20099~2029年阶段累计计地面沉降量量预测为4550mm,年年平均沉降速速率约为233mm/a,工工程建设遭受受区域地面沉沉降地灾危害害危险性中等等。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综合评估及防防治措施6.1地质灾害害危险性综合合评估原则与与量化指标的的确定依据前述地质灾害害危险性现状状评估及预测测评估的结果果,充分考虑虑评估区的地地质环境条件件的差异及地地质灾害的分分布特征、危危险程度,根根据“区内相似、区区际相异”的原则,采采用定性、半半定量分析法法,进行工程程建设区的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综合评估估。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分级标准,根根据《技术要要求》的地面面沉降危险性性分级标准确确定。对于工工程建设可能能引起或诱发发的地质灾害害,主要利用用有关勘察资资料,根据地地基土层的工工程地质特征征,结合已有有工程建设经经验,进行类类比分析。同同时依据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防治难度度和防治效益益,对建设场场地的适宜性性做出评估,提提出防治地质质灾害的措施施和建议。6.2地质灾害害危险性综合合评估现状评价表明:评评估区内地势势平整,大部部分地区为农农耕田地,原有建筑以以民房为主,没有自然陡坡和人工切坡,通过调查未发现评估区内有建筑物墙面开裂、路基塌陷、桥梁倾斜和河岸坍塌等现象。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区域性地面沉降。截至2009年评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在400~500mm之间,年沉降速率在20~30mm/a之间,属现状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预测评估表明:工工程建设可能能引发或加剧剧的地质灾害害为地基过量量沉降和不均均匀沉降、基基坑边坡失稳稳、河岸岸坡坡失稳等。根根据工程建设设的实际状况况与特点,其其中建筑工程程地基过量沉沉降和不均匀匀沉降地质灾灾害危险性小小;基坑开挖挖引发侧壁滑滑塌等地质灾灾害的危险性性中等;河岸岸岸坡失稳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小。地面沉降预计在22009~2025年阶阶段,评估区区累计地面沉沉降量为4550mm,时时段地面平均均沉降速率约约为23mmm/a,工程程可能遭受区区域地面沉降降地灾危害危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认为:评评估区现状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中等,除除地面沉降外外无其它地质质灾害的历史史记载。本次次调查全区未未发现民居有有墙面开裂、路路基塌陷、桥桥梁倾斜和河河岸坍塌等现现象。工程建建设可能引发发或加剧的地地质灾害为大大面积填土产产生地面附加加沉降、地基基过量沉降和和不均匀沉降降、基坑边坡坡失稳、河岸岸岸坡失稳、河河岸边坡失稳稳等,分析结结果可综合确确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