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问题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_第1页
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问题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_第2页
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问题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_第3页
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问题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_第4页
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问题研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问题研究摘要突发性事件因其恒常性的突变以及无法掌控的影响,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媒介报道的重点。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有着较高的媒介公信力,加之其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使得其具有了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辽宁电视台突发性事件报道机制的分析,运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辽宁电视台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危机意识不强,二是应对机制不完善,三是专业素养报道有待提高,四是与政府部门沟通不畅,借鉴国内外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主要包括建立专门的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形成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计划、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培养媒体的危机意识、构建突发事件反应与舆论引导联动机制、注重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提高报道能力和质量、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能力等对策建议。关键词:突发事件;电视媒体;新闻报道;辽宁电视台

StudyontheincidentofLiaoningTVstationAbstractEmergenciesduetoitsconstancymutationsandtheimpactcannotbecontrolled,andthushasahighnewsvalue,oftenbecomethefocusofmediacoverage.Televisionmediacoverageofbreakingevents,themediahasahighcredibility,coupledwithitsmodeoftransmissionofbothaudiosothatithastheothermediaincomparableadvantages.ThispaperanalyzestheLiaoningTVemergenciesreportedmechanismsandtypicalcases,exploreLiaoningTVEmergenciesreportedtheproblems,andlearnfromtheexperienceoftelevisionmediaemergenciesproposedtelevisionmediacoverageofbreakingeventsSuggestions.Thisarticlehaschaptersthroughoutthetext,thefirstchapterintroductionpartexplainstheresearchbackground,researchsignificanceandresearchmethodsandinnovationofthepaper;Thesecondchapterisanoverviewofrelatedconceptsandliteraturereview;thethirdisthemediaLiaoningTVBasicemergencypreparednessanalysisreports;chapterbytypicalcasesandquestionnaireanalysiscapabilitiesLiaoningTVreportedincidentsandfindLiaoningTVtorespondtoemergenciesSomeexistingproblems;Thefifthchapterexperienceindomesticandinternationaltelevisionmediareportedincidentsofreference;thesixthchapterofthetelevisionmediareportedfourincidents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recommendationsforimprovement;andfinallytheconclusion.Keywords:unexpectedevents;TVmedia;Newsreport;LiaoningTVstation

目录第1章导论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1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4创新之处 2第2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42.1相关概念 42.2电视媒体的特性及突发事件的报道形式 72.3文献综述 11第3章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情况 173.1辽宁电视台基本情况 173.2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机制 17第4章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234.1案例分析 234.2问卷调查 244.3存在问题 28第5章国内外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借鉴 315.1国外相关电视台案例分析 315.2国外典型事件分析 335.3国内相关电视台案例分析 355.4相关经验总结 37第6章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对策和建议 406.1培养媒体的危机意识 406.2构建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与舆论引导联动机制 416.3注重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提高报道能力和质量 426.4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能力 43第7章结论与展望 44附录 45参考文献 50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我国陆上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各种灾害事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纠纷冲突不断出现,使得我国不得不面临解决更多突发事件的问题。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给社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于社会意识也是极大的考验。毋庸置疑,这些突发事件也不断挑战着大众传媒,如何提高突发事件的电视媒体应对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辽宁省电视台创建于1945年,前身是东北人民电台。半个多世纪以来,其受到战火的洗礼和多次重大的时代变革,不断发展壮大,现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是由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和辽宁教育电视台合并重组而成的一家集广播电视于一体的综合媒体单位,目前共有10套省内模拟电视频道(其中辽宁卫视已实现高清播出)、9个广播信号、18套省内数字视频点播电视节目、10套数字音乐节目以及5套向全国传送的数字付费电视节目,是辽宁省内最重要的媒体。在将突发事件展示在公众面前时,电视传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可信度。同其他传播方式相比,电视传媒的有点突出,因为其可以同时采用视觉和听觉的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但从近几年辽宁省电视台应对策略来看,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较,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电视直播,这也是电视仍受到大众青睐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采取共时性同步报道,不但能即时呈现事件现场,满足受众的知情欲,而且在媒体掌握话语权、引导舆论、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本文试图依靠探究考察我国发生的突发性社会事故以及在应对这类型事故中大众传媒的作用,重点突出对于社会群众的心态研究,力求实现辽宁省电视台在这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本研究主要从目前的不足之处入手,依靠研究社会公众的心态与社会舆论的发展过程,对此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和解决,但愿可以对辽宁省电视台的媒体应对实务起到一定积极影响。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法。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和文献,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国外电视台的案例使研究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二是调查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除注重理论资料的搜集外,还要做大量的访谈交流和问卷调查。对辽宁电视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问卷收集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当前现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三是案例法。选取国内外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1.3.2技术路线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界定相关概念;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对策建议。技术路线图,见下页图1-1所示。1.4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是基于对电视媒体优势的认识,总结各类突发事件,试图找出事件发生的规律性,并为其他媒体的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我曾亲自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经历,对于媒体同题竞争下的突发事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本文中,本人试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采写经验融于论文的论述中,将讨论全球化的新闻背景下和中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参考中国和外国媒体的采写经验,总结突发事件的报告的报道,不仅大大扩展了学术视野,同时也把自己的论述置于一个更坚实的实践依据上。

第2章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2.1相关概念2.1.1突发事件的定义关于突发事件的概念,学术界的认识基本相差不大,但其外延的定义,由于标准的划分,差别较大。根据事件的性质分为自然紧急情况和社会突发事件,一些事件将被分为主要事件和事件,一些地区根据事件的发生分为国内突发事件和国外紧急。紧急情况,研究指的是所有的国内外应急,但在这个事件报告是我国紧急讨论。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公共紧急状态的性质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笔者认为,有“突然”和“重大”事件的两个基本条件可以被称为“突发事件”。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能够纳入大众媒体中大部分的事件都是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主要指的是自然因素和改变造成的灾难的发生。如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火山爆发等。以及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典型案例,1998年中国的洪水过后,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事故灾难:主要指导各种恶性事故的人为因素。如车祸事故,桥梁坍塌,煤矿洪水,工厂爆炸和生态破坏,等。此外,大连“57”飞机失事,广西南丹•煤矿、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和典型案例,如湘西凤凰桥倒塌。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事件。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然后是SARS爆发的典型案例,从辽宁海城豆奶事件,到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是指对造成市民生活环境安全的巨大不利影响的事件。如军事侵略、暴力、恐怖和大的大规模暴力,等等,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的典型案例,美国9.11事件,3.14拉萨骚乱事件,影响党和政府组织的事件:如湘西非法融资的群体性事件。2.1.2突发事件的分类各种突发事件分类有很多种,研究者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的成果也各有千秋。危机管理学者罗森塔尔将危机的种类形象的比喻成为龙卷风、腹汚、长投影和煨火,用它们各自代表的场景来描述他们各自的属性特征。以危机发生的突然性、时期的长短和规模作为依据来划分突发事件的属性。在我国,从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领域来划分可分为政治类、经济类、社会类、生产类、自然灾害和其他的不同类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为标准来划分紧急事件的方法被赵师霖等学者广泛使用。总之,紧急突发性、负面危害性等特征为突发事件的分类标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频频在媒体上亮相,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趋于丰富和继续发展中,扩大了突发事件内涵和外延的边界。2.1.3“突发事件”的特征根据突发事件的定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分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紧急特性包括突然、不确定性、复杂性、危害和灾难,大量的信息和关注不足损坏,等等。第一,突发性。突然事故,事件的基本特征是指发生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以什么方式,爆发的程度,这是意想不到的,很难准确;意想不到的原因,规模和情况的变化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描述和提前确定,很难预测。这反映了事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是由于突然的事件,它可以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第二,不确定性。一般来说,突发事件都是在没有任何预知,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件等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正是因为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使很多事件都有可能朝着很多方向恶性发展下去,致使很多相关部门都无法制定一个相应得模型和处理策略。例如,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对于交通事故、洪涝、火灾等等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可以看出,这些事件的发生基本上都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一旦爆发,将很难控制,甚至会快速全面的蔓延开来。第三,复杂性。事件常常升级的结果,总是表现出相互接触,因为以上的情况。事故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主要分为几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来自于地震、台风、沙尘暴等等因素;二是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恶性的流行疾病以及交通事故等等;三是自然与人为共同引起的突发事件,这类一般都是人为因素在前,自然因素在后。比如说,由于人类大量的砍伐森林,致使很多地区造成泥石流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带来很大的损害。同时,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还反映在它的可变性。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而突发事件也具有这样的可变性,很多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都有可能不但的发展和变化,这样的发展和变化将要持续一段时间,即经历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缓解期等过程,在这些阶段中,事件的发展都有可能引起其他事件的出现。所以说,如果在这些阶段中没有给予很好的处理,都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比如说,当地紧急情况应急事件可能变成一个地区,甚至国际紧急事件的发展,渗透,如果有一些外国势力可能演变成政治事件的政治事件。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事件演变成社交活动。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更有可能发生。第四,危害性和灾难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紧急救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部分的紧急情况对双方都有害(方)的利益和灾难性的。无论是事件的性质和规模,不同级别的国家和人民在政治、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赔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政局的稳定,经济建设,危及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公众的心理恐慌,“恐慌心理使得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信息影响人们的生活关注的强劲需求。更严重的事故,大多数事件的负面事件,更严重损害范围和破坏力是人们不希望它发生。例如,在2003年“非典”疫情和干旱事件2005年在哈尔滨。第五,信息量大和“关注度”。紧急的时间单位是爆发的最重要的特征,,特别是在爆发的开始,所以新闻报道的事件经常有“先入为主”的特点,也就是说,谁能抓住观众的第一个问题,谁就能够引导公众舆论和人民议程“认知”。与此同时,由于事件本身包含的突然变化和不确定性,有许多因素使紧急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突发事件往往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因为它有很多的新闻价值,可以带来广泛的关注,这是最为明显的商业媒体。除了一些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媒体或时期的布局基本上是在一些重要的紧急情况。第六,处置不当会造成形象杀伤力。有些人将直接事件称为负面事件,认为相关的新闻报道是坏消息。这样的“负面新闻”的意思不准确,产生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影响是消极的,负面的。了解事实,报告的内容为负,但由于误传,导致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事件,会给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和损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是人们不想面对,不愿意接受,不想让他们发生。事实上,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一事件是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必须是对紧急情况坏消息。事实上,在突发事件和应急新闻报道没有自然性质和所谓的“负面”。与中国当前的公共管理的现状,“坏消息”通常是指那些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损害了党和政府,或可能危及部门和集团利益的新闻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可告人的动机和利益相关的一种猜测,甚至成为他们控制和封锁新闻的借口和理由。2.2电视媒体的特性及突发事件的报道形式2.2.1电视媒体的特性电视媒体是电视独特的品质特征,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体的规定性,其中包括声画合一、实时现场通信、蒙太奇形象思维、易受性和收视操作的便捷性。

声画合一传播:从传播角度的信息看,电视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传输输出。图像信息通过直接记录事物的视觉特征,可以传达颜色、亮度、形状特征、空间深度和直观的视觉信息。虽然有一个视觉新闻报纸、广播现场录音,但他们必须转换,传达给观众,与视觉形象的电视屏幕不再需要将抽象意义上讲,“眼见为实”看新闻来源的真实性。通过间接信息电视声音,图片在一起,消除认知的不确定性。它不同于报纸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广播和电视作为信息领域,声音和图像语言符号不再独立存在,但相互依存,相互沟通信息市场提供一个组合。尽管图像往往受限于新闻现场,无法发展状态的事件,但他的声音可以弥补这个缺点。有时是由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单独的显示,但在结构的意义可以达到统一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时现场传播:但从传播的及时性,广播可以做到第一次广播消息,但由于缺乏图片,削弱了新闻现场的真实感。从角度传输方面考说更具有真实性,新闻可以取得积极的消息,但条件阻碍了新闻的及时性。只有电视实时传输的特点,很多电视台不仅配备了先进的货车和记者的电信设备,还开发了一个雇佣特殊卫星通信通道,以便实时新闻网站成为一个正常的电视。电视即时功能,可以,直播,等等。这样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这是启动其他媒体的想法在过去的发展。生活的画面,除了静态空间新闻,但是他们主要是启动时间。图片上的东西直接跳过,过程和受众的信息接收运动是“普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观众在心理动态身份。观众的一些新闻信息,为了提供最直接的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的事情。蒙太奇形象思维:单个独立电视屏幕仅仅是一个自然真实的表现,可以传达的意思也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延长电视屏幕的含义,除了凭借语音的逻辑意义,电视也可以蒙太奇思维在图像的特定对象。这一思想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移动的限制,并且图像的结构被放置在一个更广泛变化的形式,以便形成的电视一个特殊的信息的上下文。其结果是,它可以是通过一些透镜组装成一个段落来表示蒙太奇组合不同的空间的图像,并在不同的时间相位簇的事件。在丰富的电视画面,更好地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叙事逻辑。新闻内容的易受性:公众是非常可靠的面部信息,从人际关系上来看,因为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发送和接收可以更顺利。电视画面和声音的传播不仅意味着市场提供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各种各样的采访中,现场报告和创建一个家庭密切关注或者其他阵营类似于人际环境,创建信息通信条件下的光滑,增加新闻内容的脆弱性。普遍性的符号元素,另一方面,也决定内容的方便。电视与所有媒体内容和形式,以及许多先进的电子技术几乎兼容。如标题和副标题使用纸张吸收的特点,让观众在新闻和看新闻,还看到新闻内容,加深对新闻和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屏幕上的文本,你不能打断电视剧传播,报道最新的新闻和公告。因此,集成了各种符号元素的电视,表现出多样性,更重要的是降低评级的难度。电视的内容,因为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容易的,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群体,但社会团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关注,这有助于电视的角色强大的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收视操作的便捷性:电视收视率的操作,比报纸、广播、互联网和其他的有优势。很难形成,尽管报纸重复和扩展的版本,但它可以携带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且很难在第一次报告应对最快速的信息,无线电信号传输不光滑,有时听疲劳,可以简单地听新闻,信息获得的时间内单元是最小的,所以很多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可以选择其他媒体扩大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优势,但基金,技术力量、通信条件不受欢迎,与此同时,更复杂,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的操作吸引观众和浏览习惯。电视上的信息,由于信息资源的项目,有很多渠道可供选择)合适的家庭环境,观众的操作带来了方便,被广泛不同的年龄。2.2.2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主要形式对待突发事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是对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综合素质的大考验。一般说来,电视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即时性报道。这份报告是在紧急的情况下,记者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访问信息和报告以最快的速度。这就表现出了时效性强的特点,追求“先发制人”的战略。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对洪水的报道——从1998年,开始进入长江的预警水平,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记者一行。水资源部长牛茂盛的发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说:“我们总是说“狼”来了。这一次“狼”真的来了。”这句话,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定了一项计划设立“防汛指挥机构”,并开始处理空中的有关事项。正式有充分的准备,让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在报告中报告的规模和速度。二是系列追踪报道。对于突发事件,电视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报告,让观看电视的每一个观众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知晓。但由于电视媒体也仅仅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事件、进展以及所带来的危害给予简单的报道,但对事件的详细情况仍是不能满足观众对事件的求知需求。对此,电视媒体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追踪报道,尽量全面的将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报道清楚,并配上人物和拍摄情节,使整个的报道更加的生动,满足观众对事件的了解。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系列追踪报道这一方式已经慢慢的被其他方式取代,对此,如果让系列追踪报道方式一直存在,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即实现及时性和广播效果的相结合,同时还要保证时效性。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有关伊拉克战争的事件中,做得就非常的到位。在报道之前,中央电视台就针对伊拉克战争的一些局势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一定的预测。当美国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时刻,中央电视台(CCTV-4)就立即对伊拉克战争的实时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并通过央视1台进行同声传译。并且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对伊拉克战争的跟踪报道,央视1甚至取消了公司的午间新闻报道,使报告系列,形成了一定的传播。三是终结式报道。事件报告并不是当时的事件,在一些特定的社会稳定或其他客观原因,一段时间后的时间或事件被报道。这报告是最后的事件很明显的发展,往往会有“如何”的效果。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准备时间很长,不过是所谓的为我,伤害我,”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媒体对这一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或连续的报道,如果你想超越前者除了深度探索新方法的性能也必须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形式,否则将很难实现“如何”的目标,很难吸引观众。例如“东方时空”——1998年9月,中国东方航空586航班的正常飞行到北京,飞机起飞后,船员们发现了起落架舱口盖无法打开,只能登陆。当机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救援准备工作后,麦道110架飞机着陆时的模型燃料即将耗尽在上海虹桥机场。因为有三个小时的准备,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完全的整个过程了着陆。“东方时空”不仅在实时报告,但制作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降落的过程中忽略了许多媒体控制器,在空中飞行员的处理,和命令的乘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报告,如何处理等细节让受众更全面的对事件的理解。

2.3文献综述2.3.1国外研究外国媒体在对于新闻的体制和理念的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不可否认的是,在新闻的长期实践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机制来处理并报道重大公共事件。在梳理国内外文献中,笔者发现,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报告,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业务、实践经验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第一,研究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管理与发布。学者们主要集中关注政府在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公开问题上,政府如何与媒体合作,履行自己的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指导。毛群安等通过对信息管理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公共事件发表中表明,他们在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遵循原则,如在第一时间发布,发布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发布最核心信息等。徐坚美在英国政府和媒体合作中特别强调:英国对于突发性时间有明确准则:相关单位必须立即客观的配合媒体开展应对。政府机关和每个大众传媒机构都有明确的契约,假如发生严重社会事故,政府可以利用公权力制止应对,发布相关公告,同时创造便利条件使得社会人民了解事件进展。并作出相关的详细指导,比如说,如何举办各种新闻发布会的细节:如新闻发布现场通讯设备、人们的选择发布、服装形象、发布策略和发布方式等。第二,考察大众传媒针对事故的应对。通过新闻学的角度不难看出,突如其来的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报道意义,任何媒体组织都希望获得第一手资料。学者主要研究和总结的关于公共事件的特点和报道的原则和报道的思路,是国外媒体报道的规律。田夫通过新闻写作材料和灾情报到后的西方权威的研究文本,总结了西方的灾难报到的规则:报道及时;效率第一,追求“精”,力求客观全面;增强了报告的准确性,提高了人的因素,采访是关键;用真实的统计数据说话。汪鹏锦认为,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媒体报道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反应积极快速,主流媒体的报道都比较理性,坚持公众利益第一的原则;不渲染血腥恐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机制和应急预案。赵菁通过对美国和美国的各大电视台,分析发现,卡特里娜飓风的报道,他们报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脉络清晰;多点位报告,多层次规划,全方位联动;打破常规的报道方式,用个性化的故事取胜;使用大量的图片和图标。同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确保了解公众的知情权,掌握平衡汇报,重点突出人文关怀的原则。日本的有关部门在国家的每个地方都建立了自然灾害实时监测点,一有灾害出现,有关机构立马将监测点传输过来的咨询通过警报信号传输给NHK和NTT,相关的传媒体系马上将信号发散出去,配备有接收设备的电视机等立刻重启,原本的电视频道被打断,出现的是警报信号。如今,日本国内有一半以上的大众传媒机构都采用了NHK的特殊警铃。

第三,媒体的报道预案研究。国外大众传媒的发展运作特别科学合理,一般都具有监控报告的机制和传输融合的媒体应急系统。以日本为例,其传媒机构针对自然灾害等一系列事故,设置了科学完备的媒体应对系统。在此,通过资料分析可知,日本国内的每一家电视台都会仿效NHK对于事故的应对系统,设置属于自己的应急应对系统。其中主要有“传播媒体的操作过程”和“合成制作”这两方面。媒体工作者经常都能收到单位领导统一下发的工作指南,制定了完备详尽的应对偶发事故之时应当遵循的职业规定与法律法章制度,还有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流程。同时媒体定期对负责报道这类型事故的相关人员举行特别学习,使其能够更好的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

第四,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应对与组织研究。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许多国家开始付出越来越多重视,来关注专门组织在面对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这些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其中有媒体处理这类事件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门组织的具体功能和运行机制。赵杉杉通过对美国应对紧急应对的特殊组织-FEMA(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的研究发现,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作为美国应急管理机构,与紧急信息和公共事务办公室,与关系媒体,主要目的就是使社会民众明白FEMA的具体运作流程。主要有:整理并公告FEMA的相关资讯;联系有关传媒机构;处理汇总咨询的相关事务物。全国媒介突发事件论坛之类的机构每年都会好找公权力机关和传媒组织,还有相关的社会性团体负责人,一起开会讨论如何更好的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在这类事故中的资讯流通传输。鉴于这类性的活动的有效成果,英国国家媒体机构已经和政府实现了突发事故中保护群众安稳的一致意见。第五,突发事件应对法律研究。自1966年开始,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列保障咨询顺畅流通和政府行政的法律法规,他们所做的媒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的相应规定。此外,万鹏飞介绍了FEMA新闻媒体采访救灾专为联邦反应计划(FRP)等指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政策声明、规则,建议和媒体的媒体设备清单开发等突发事件签字同意声明,以便为我国提供借鉴的经验。日本早在1947年制定了“救灾法”。自1985年9月1日,日本NHK电视台首次设立了“紧急地震速报系统”(预警,称EEW),其他电视机构也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已经成立了一个应急体系。英国政府于2004年颁布了“国内紧急行动”也清楚地表明,在应对部门在预防和应对的职能作用,以及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该信息自由法案,正式成立于2005年1月实施,规定除特定的例外情况,公众有权获得由政府公共机构或有权访问他们的服务的任何个人提供的信息的权利。

2.3.2国内研究我国电视传媒应对突发事件的发展历程对媒体进行社会定义,必须需要回顾我国电视传媒应对突发事件的发展历程。通过回顾过去,可以比较研究如今我国电视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问题。要想探究回顾我国的公共危机应对发展历程,尚未有成文化著作,对于这部分历史的研究和体系划分也不甚明朗,但是相关专家已经开始着手这个工作。谢耕耘所著的《突发事件报道》,按照时间顺序对于这部分历史进行了划分,可以从三个阶段研究:第一阶段为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是采用原有的模式以及苏联的模式,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度紧凑。其应对主要是以“报喜不报忧”和“内紧外松”作为参考标准依据。1950年4月2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各机关颁布《关于救灾应即转入成绩与经验方面报道的指示》,规定“全国每个新闻单位在报道抢险救灾时,应当着重介绍成果和教训,淡化对于基本灾害情况的介绍。”此时的公共危机报道就是,“重成绩和经验,轻灾情和民情。”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对于全国自然灾害的报道屈指可数,手指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还都是积极正确的报道,创造出了“灾情民情简单化”+“国家关注重点化”+“受灾群众表立场”的应对形式。1969年到1979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对于突发性社会事故的应对更加匪夷所思。以历史上著名的唐山大地震为突出。所有的传媒事物都必须紧紧围绕阶级斗争的总纲,完全不在乎最基本的新闻客观性和传输规则。第二阶段为1980年到2003年。我国新闻机关开始放宽媒体对社会事故的应对限制。当然都必须重视新闻的实效性和客观性,但必须服从于政治效果,所选取的视角不甚准确,而且新闻报道审查机制仍然严苛甚至死板,所以,新闻媒体依然不能大展拳脚。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对于社会事故报道的系统化规范化。“2003年的非典事件对于整个国家的冲击,使得政府开始注重民众的知情权,积极直面突发性重大社会事故,不断加快整个国家新闻应对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赵士林所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主要是从整个国家的新闻应对社会事故的历史结合党报对于同一时间的应对而进行的划分。“1949年之后,党报依然坚持优良的批评作风,同时对于抗击腐败意义重大,后来发生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还有文革开始出现畸形错误的发展;1978年之后,党报重新焕发活力,不断突破阶级斗争的藩篱,开创新闻报道新时期。学超时间之后,我国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段停滞期,之后开始了漫长沉重的反省。以邓小平南巡为契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扭转了整个中国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政治改革的不断加强,我国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也更加深入。非典事故的爆发,使得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民众知情权与资讯及时客观的重要性,这对于整个大众传媒突发事件报道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还有,作者毫不避讳的指出了我国现有新闻应对危机事故的既有弊端。传媒机构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我国欠缺完备的法律保障,多是依赖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业规范和习惯进行。过分重视政治性的观念、报喜不报忧的主流形态、缺乏对于新闻舆论的监管还有固有习惯对于创新的限制等都不利于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事件。贺文发所著的《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提到,着眼于向外的视野,把握我国总体的社会情况,将1949年之后发生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进行了四个时期的分类。第一时期:1978年之前的公共危机应对主要是沿用了旧社会对于公共危机应对的思想,比如“救国高于一切”,“一切必须遵从阶级斗争的原则”。第二时期:1978年之后到20世纪末期。上个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不少的公共危机应对事故对于咨询透明和领导负责形式。此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有关制度规范肇始于千岛湖事件,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的新闻传播机制直到十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第三时期:1994年到非典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然报道不够及时客观。大众传媒对于应对公共危机事故开始进行争抢,开始对宝岛的内涵性做文章。新闻应对不再受制于政治路线,力求公正、简洁、真实。第四时期:非典事故之后至今。对于非点事故的新闻报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此后再进行的对外报道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从此之后,我国更加重视政府决策和咨询的透明化。从上面所列述的观点,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我国每个阶段的突发事故报道进行了归纳总结。由此可见,一直以来我国的大众传媒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缺乏主动权,受限于固有的机制、传媒思想以及新闻习惯等,逐步偏离其原本的价值理念。还有,着眼于宏观,不断出现的社会事故对于陈思反省并且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机制健康进步具有促进意义。今日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必须对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含义进行定位,这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完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新闻媒体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具有独立性,充分展现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我国已经逐步放开了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规范。面对新时期新问题,势必还会出现更多的突发性社会事件。处于如此环境之中,新闻媒体应当怎样定位自己的社会属性,已经发展为处理突发性社会事件的重中之重。我国电视台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现状叶皓的《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书,从政府新闻学的角度出发,讲了政府如何应对突发性社会事件。当前大众传媒日新月异,特别是电视的作用更是处处都有,政府一旦没有注意到公共危机事故的某个细节,必将遭到舆论的责难,导致社会民众的口诛笔伐,少则损及政府公信力和权威,多则影响社会安宁。《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案例与启示》一文,面对这个问题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和制约因子,同时研究了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新闻媒体报道公共危机事件上的突破性发展。主要是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论述,对于国内外公权力机关危机公关层面的例子进行反复论证,其目的主要是指导国内的相关机构面对类似情景如何行动。对于本文题目的选定还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如近来刘刚发表的题为《网络新闻专题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编辑与策划研究》。这篇文章提到社会危机四伏,新世纪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发生了不少公共危机事故,世界范围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事故,大众传媒的作用势必是不可忽视的。大众传媒依靠背景监控、扩展层次以及引起话题,提高整体意识、增强民众能力以及引领社会风向,因此使得公共危机事故和平稳定的化解。《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则从社会民众的心态角度出发,完整的阐述了典型事故中社会群众的心态历程,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了实地考察,全面完整的剖析社会大众的心态意识。《社会问题报道与受众心理引导研究》一书中,侧重心理学与传播学的融合,着眼于新闻报道产生的社会学意义,同时直面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最终引出解决之道。《大众传媒心理学》立足于海内外的相关资料探究考察,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交叉论证,比如人的心理行为和新闻媒体的关系考察、意识形态研究和新闻传播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科学发展观和新闻媒体的发展、传播学进步的历史演变历程、青少年行为心理研究等等。通过上述论证,当下探讨的新闻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故主要是广义的,具体实施的运作体系等都没有提及。且前人研究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媒体报道研究较多,而对于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研究较少。仅仅是播报的提升,很大使整个媒体的应对有质的飞越。因此对于整体的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第3章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情况3.1辽宁电视台基本情况辽宁电视台位于沈阳市,成立于1959年10月1日,是国内最早五个电视站之一,成立了6套模拟电视节目,18套数字视频点播电视节目,10套数字音乐节目和1套付费的国家电视节目。此外,它是在2003年7月由广电总局批准的,与北斗星网站注册的域名,给我台6套模拟频道视频节目通过互联网上传送的数字电视节目。辽宁电视台六个频道播出119小时。自己创办了44档节目。现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是由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和辽宁教育电视台合并重组而成的一家集广播电视于一体的综合媒体单位,目前共有10套省内模拟电视频道(其中辽宁卫视已实现高清播出)、9个广播信号、18套省内数字视频点播电视节目、10套数字音乐节目以及5套向全国传送的数字付费电视节目。辽宁电视台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部门分别是预警监测部门、报道决策协调部门、技术人力保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部门。辽宁电视台现有职工1283人。具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1194人,占全台职工的93%,其中研究生学历53人,本科学历645人;全台人员平均年龄36岁;专业技术人员932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65人。设有13个综合部门和14个业务部门。到2014年底,辽宁电视台资产总额已超11亿元,经营收入达到3.72亿元。3.2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机制3.2.1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反应机制的部门结构预警监测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对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对重点监控和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早期预警;并且做好后期的监督和反馈工作,为以后能更好的预防突发事件奠定基础。但是对于辽宁电视台的预警监测部门来说,对一些突发事件的监督和预警工作还有待完善,舆论分析方面也非常的薄弱,不能很好的做出分析。一般来说,建立和完善反应机理,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安全预警机制,但这若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加大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和沟通,通过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平台获取第一手的消息,然后由辽宁电视台给予及时的跟踪报道;二是加强和大众的互动。在做好和当地政府沟通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和当地大众的互动,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新闻热线和新闻来源的管理,使一些新闻报道更加的充实、真实和生动。除此之外,监测部门还可以通过动态预警分析和公众舆论、引导舆论方向的及时反馈,调整计划,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的问题。报道决策协调部门反应机制可以正确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决定是否枪事件发布敏感的快速反应,如何发送整个事件报告使其快速和准确,整个报告计划和指导,在第一次做决定。通过协调决策部门,以确保需要住在每个程序打破原来的计划。任何报道事件涉及复杂的调度,人员和设备部门发挥的作用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一个统一指挥和协调,对象的头。由于指挥协调的重要地位,和反应机制,必须在政治和新闻方面是优秀的领导。处理突发事件时,一方面,据国家政策规划、法律、法规和舆论引导;另一方面,领导应该深深认识到紧急报告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报道的优势,根据其丰富的经验指导新闻记者。技术人力保障部门技术人力保障部门的任务就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后勤工作,只有充足的人力以及完好的设备,才能保障突发事件报道的及时和完整。对于辽宁电视台来说,所报道的突发事件大多是辽宁省本地的一些事件,再加上人力方面的不足,使辽宁电视台不能很好的和国内一些优秀电视台相抗衡。大家都知道,很多电视台在突发事件报道时,都会有很多个现场记者和摄影师不断的根据事件的发展再实时追踪,然后通过一些设备转播到本台的节目中,这样能让观众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由现场记者通过电话连线发来的现场报道,并通过转播看到现场的一些情景。对此,辽宁电视台就应该加大对人力和设备方面的引进,以此来满足现场跟踪报道的需要。并且,辽宁电视台作为省级的电视台,为提高突发事件的报道,电视台方还可以在一些重点地区和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配备卫星转播设备,让观众尽可能多的通过电视看到突发事件的现场。另外,辽宁电视台可以考虑按区域设立记者站,通过所设立的区域记者站,来更好的了解当地的一些舆论,做好预警监测,同时,这样的方式还可以缩短记者赶往现场的时间,使其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上报上级。信息资源整合部门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收集,处理和优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电视媒体中,新闻材料,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不同的新闻资源,应重视和挖掘,完善的服务和有针对性,加强电视画面和声音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还应该有不同的类型分类和专业人员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在报告中列出数据库事件数据库,为了使用。突然事件往往会影响到各种媒体的报道,会导致大量的公开辩论,信息收集和集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部门工作。3.2.2突发事件不同阶段反应机制的运行方法电视媒体的反应机制能否做到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是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的,这就需要电视台的各个部门针对突发事件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工和配合,从而更好的将各个阶段的反应机制练成一个整体。突发事件潜伏期—树立意识,未雨绸缪(预警)“冰冻三尺非一日”,紧急情况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警告,通常是一系列事件触发,或者是一系列关键量变的表现。在电视中,早期可以决定反应机理,使计划及时新闻报道的可能性。在紧急情况下,你可以做一切都处于良好状态,并妥善安排。记者赶到现场,迅速进入角色,那么应该知道自己的观点。当报道新闻和事件,记者可以决定事件的结果,并获得各种典型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协调和操作,这样无疑极大地加速了新闻报道,手稿的速度提高及时性,也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比如2014年7月,气象部门预计台风“麦德姆”将会北上,给包括辽宁省在内的东北地区带来强降水。辽宁电视台集中骨干力量,分兵三路,一路在辽宁省气象中心及时为广大群众带来最新的气象资讯,提醒广大群众及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一路在辽宁省防汛指挥部进行报道,配合辽宁省防汛指挥部及时向海上作业船只发布信息,督促海上作业船只及时回港避风,以免发生以外。另外还报道了辽宁省海事局为了应对台风,启用了二级预警元,组织专业救助飞机、专业救助船舶和海巡船艇等,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应对海上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还有一路奔赴渤海湾现场,实地播报当地政府和群众防汛的主要措施,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台风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及时的部署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台风“麦德姆”的事态发展做出必要的分析和预测,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先策划,组织报道,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突发事件爆发期—及时报道,稳定民心(告知)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时间较短,但危害却较大。对于突发事件的这个阶段,辽宁电视台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就需要做到快速准确无误,争取在第一时间告知观众最新的动态,通过现场报道让观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谣言,稳定观众的恐慌心理。同时,通过和当地政府以及事件突发地的政府人员进行及时和沟通,采取紧急的处理措施,将危害和负面信息降到最低,维护社会的稳定。除此之外,加强各个地区的联动机制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辽宁电视台在突发事件报道时,能更好的在采访或编辑事件文字时,缩短事故的发生。努力快速和全面的反应第一次,新闻的价值更全面,更有效,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稳定。比如在2011年3月10日,抚顺老虎台煤矿透水事故中,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就对抚顺老虎台煤矿透水事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对相关伤亡人数和失踪人数进行了报道,使得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相关情况,避免群众产生猜疑,防止小道消息漫天飞而造成舆论混乱,引起群众不必要的恐慌。突发事件扩散期—全面报道,疏导民意(协调)在这个阶段,公众对事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开发传播或已经初步控制或静态的。因此,电视媒体的焦点应该是深度报道和舆论指导。继续向公众提供的最新发展情况,新闻事件的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集成的信息披露真相,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估计。进一步报告的条件下的电视媒体,一方面,应该透明,使信息沟通的问题,传播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引导舆论和监督。信息集成的思想,收集和分析如何紧急状态,通过计划的决定,就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或通过采访各领域专家、学者、权威的语气,传达媒体的态度。可以说,新闻报道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任务是如何完成的新闻评论。因此,独家评论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创造一个独特的品牌。电视媒体应该注意全面、从事件的报道的角度。突发事件记者应该是报道结果,据报道事件的过程和完成一个真实的准确的,以便它可以为观众提供全面的信息。在全民覆盖的前提下,注意角度,报告内容的选择和选择屏幕,坚持法律标准和道德约束,处理私人权利和隐私隐藏好。比如在2015年7月份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突发炭疽疫情,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辽宁电视台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及时派驻新闻人员第一时间赶到西丰县,对西丰县突发炭疽疫情的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疫区的划定和目前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不仅发现表面的原因,还深入挖掘西丰县突发炭疽疫情的前因后果,指出西丰县突发炭疽疫爆发的实质原因,并在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新北方》、生活频道《生活导报》等节目进行播放,使广大群众及时全面的了解到西丰县突发炭疽疫情的进展情况。同时还聘请医疗卫生部门的相关专家对炭疽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预防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免群众不明真相,夸大炭疽病的危害,造成社会上的恐慌。同时派驻新闻人员联合卫生防疫部门,对市场上的牛肉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之于众,使群众放心,积极引导正面舆论。突发事件消退期—心理援助,恢复秩序(反思)这是紧急处理的最后阶段,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一方面,继续跟进,总结经验,警告人们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或引导人们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的反思,可以肯定的是,反思不仅是电视名人,是一种整体的反映社会,电视媒体平台的反射,电视是社会的反映。电视媒体,另一方面,负责国家、社会,一般情况一样重,消除不良影响,正常跟踪和指导,向公众提供心理援助。在报告中,记者和电视媒体应该了解观众的感受和态度平等与观众沟通,帮助他们找到情绪的出口,让他们出去,尽快出事件的影响回归正常心理和正常的生活。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发生5.1级地震,省内多个城市有强烈的震感。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辽宁省相关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疏散。虽然震感只维持了短短的20多秒,但是仍有很多的群众心有余悸,不敢回家。甚至对辽宁省地震局产生了埋怨的情绪,为何没有事先预报。针对这种情况,辽宁电视台联合辽宁省地震局对当天地震的详细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了详细报道,并且向群众普及一些地震知识,介绍一些地震常识,说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仪器能够准确的预测地震的发生。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加强地震安全预防教育,掌握自救知识,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使得群众当地震来临是可以更加冷静的应对。从而消除群众的紧张情绪,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第4章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4.1案例分析2014年11月26日,坐落于辽宁省阜新市的恒大煤业公司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共造成该区域作业人员26人死亡、52受伤。这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下发生了1.6级矿震,导致煤尘集中涌出,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与火源相遇,导致最终的爆炸。由于伤亡惨重,因为这起矿难事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国家安监总局立即组织相关专家组奔赴阜新,调查矿难的相关原因,追求事故责任人。辽宁电视台在2014年“阜新矿难”中的表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而后深度解析了事件原因。4.1.1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在得到“阜新矿难”的消息后,辽宁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进入紧急报道状态,同时召开紧急会议,确定采访方案和采访路线,各档新闻全部采取直播的形式,全方位滚动播出有关于“阜新矿难”的相关进展情况,使广大群众及时、全面的了解到“阜新矿难”的相关信息。采访方案和采访路线确定后,辽宁电视台随即抽调台里骨干力量共计40多人奔赴阜新,配合相关调查组进行事故原因的勘查以及相关的善后工作。第一时间报道“阜新矿难”救援的相关工作,以及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同时及时回传新闻中心最新的伤亡情况,及时、全面的反映出“阜新矿难”的真实情景。同时扩大宣传力度,在《辽宁新闻联播》中采用电话连线、现场直播的方式播报“阜新矿难”的最新消息,同时在《新北方》、《第一时间》等新闻栏目开始了专题报道,全面、大篇幅地报道“阜新矿难”灾情和组织救援的最新情况。同时与中央电视台进行协同报道,使得“阜新矿难”的相关信息更加的公开和透明。4.1.2深度解析事件原因在11月27日下午,阜新恒大煤业公司和辽宁省相关领导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辽宁电视台在第一时间针对“阜新矿难”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向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针对现场爆炸初步调查的原因、相关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井下是否存在明火,以及对煤尘二次爆炸的预防措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深入深度解析事件原因。同时对于近期矿难频繁发生的情况,从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遵守、抢险救援能力、安全防范措施、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因的深度剖析。4.2问卷调查通过对辽宁电视台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调查,找出了辽宁电视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调查问卷整理成以下内容,希望对辽宁电视台以后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一定的帮助。此次调查问卷发放156份,共计收回156份,156份有效。图4-1被调查者所经历过的突发事件图4-2被调查者对突发事件种类的了解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3被调查者在电视台工作时长图4-4被调查者对电视报道形式的认知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5被调查者认为电视台对突发事件反应机制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6被调查者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机构的认知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7被调查者对电视台如何及时有效的报道突发事件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8被调查者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了解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9被调查者对媒体应对危机事件的态度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10被调查者对电视台应对机制的认识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11被调查者对电视台专业素养报道水平的了解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4-12被调查者对媒体与政府沟通不畅问题的态度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中一般都是在电视台工作3年-20年的员工,在他们经历或报道过突发事件中自然灾害和交通事件是最多的;大部分人会认为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是经常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对电视报道的主要形式的调查时有82人认为是系列追踪报道、有37人认为是即时性报道、有36人认为是终结式报道。对于电视台突发事件反应机制的组织结构这个问题100%的人都认为应该有预警监测部门、报道决策协调部门、信息资源整合部门和技术人力保障部门。在如何准确及时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这个问题中有62人认为应该建立专门公共突发事件管理机构、16人认为应该建立决策智囊机构、40人认为应该建立干部处置危机临时机构。有47人认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有72人认为应该建设立体化网络建设。4.3辽宁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4.3.1危机意识不强在公共事件面前,媒体基本上是按照惯例来处理,而这些做法的形成有深刻的约束因素。新闻观念指的是人们的理解和新闻事业的评价。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时间的报道和宣传,宣传部门逐级报告,各级掌握的方式不同,而宣传部门规章更加体现了权威意志,各级领导对新闻内容演讲和新闻宣传党的会议内容为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做了宣传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报道已经严重压抑,无法承受舆论监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坏消息,爱吹不爱批,群气味愤怒。特别是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空难,沉船,爆炸,矿山,火灾,地震,洪水,尤其是卫生和安全事故,公众安全事件并上报突发公共事件往往禁令不断,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热点问题总是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总是大事化小,真理被隐瞒,民意被压制,这些似乎已经习惯了。4.3.2应对机制不完善从整体上看,辽宁电视台初步建立起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能够较为充分地调度资源,进行及时的新闻播报。然而,纵观辽宁电视台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报道实践,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欠缺统筹协调和整合资源的新闻运作机制;其次是欠缺相对稳定可靠的应急领导机制。比如,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之时,辽宁电视台的应急行动仍建立在少数高层领导个人决策的基础之上,“维稳”观念和“宣传”立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会大大降低主流媒介的反应速度,使得来自非正规渠道的“小道消息”大行其道。毕竟,“在信息化社会,舆论上的后发往往意味着把事件的描述权、解释权、评论权拱手让人,放弃舆论主导权。一旦谣言盛行,政府尽管一再公布事实真相,公众仍然难以置信。受众反馈、互动及效果监测环节也是辽宁电视台突发新闻报道链中的一道缺口,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播难以真正触及民众的内心,无法全方位地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也不能及时地根据舆论动向而调整报道框架,这便导致电视报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整合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是由电视媒介技术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电视媒体角色定位模糊所导致的结果。4.3.3专业素养报道有待提高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电视报道中,专业素质欠缺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比如,原本极具时效性优势的电视媒体由于内外部种种因素的制约,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反应不够迅速,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栏目的调整,更不能及时构建起一个清晰合理的应急机制和新闻报道流程;有的媒体限于内外部资源的匮乏,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突发性事件的最新消息,难以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准确而有效的真伪辨别,更无法全方位地搜集并整合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事件进展的信息;有些媒体尽管能够派遣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但却不能充分运用各种技术设备进行多种形式的新闻播报;也有些记者缺乏良好的采编技巧,未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延展报道;更为明显的是,专业化程度的低下和职业惰性的滋生导致了大多数媒体的报道内容极为同质化,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总是“众声喧哗”却不见“百家争鸣”。重大突发性事件电视报道中还存在着商业化、奇观化、低俗化等现象。首先是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商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化倾向逐渐侵烛媒体,新闻职业的道德操守与市场利润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为了争取关注度和收视率,电视媒体迫切地想要抓住更多受众的注意力,许多记者总是“挖空心思”、“不计代价”地搜寻受众需要的新闻素材,写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新闻造假”事件时有出现;也有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总是习惯性地将商业逻辑运作嫁接到新闻报道中。4.3.4与政府部门沟通不畅受传统“人治”的影响,我国媒体的力量最近几年才发展壮大起来,它们迅速发展成为危机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是,仍有部分政府官员媒体的作用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在处理危机时,总是按照一种固定的思维去处理事情。比如说,他们先是要将事情的來龙去脉调查清楚通过层层的向上汇报完之后,再寻找时机向社会发布信息。殊不知,敏锐的媒体早已开始报道突发公共事件的点点滴滴,这里面有的信息是实事求是的,而有的信息是道听途说的。这样就给政府的行为造成了不便,甚至让政府自身处于被动局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于政府官员来讲,这就意味着不好的事件。他们就得这些事件会影响到他们的政绩,影响到他们的仕途,甚至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导致部分政府官员漠视了大众的知情权。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向民众过多地解释,只要当地不把这个事件说出去,就完事大吉了。实际上,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很多应该公开的信息采取不公开或者刻意隐的态度,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对外界传递的信息冗余、部分真相。

第5章国内外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借鉴5.1国外相关电视台案例分析以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为例看突发事件,媒体在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中的表现:5.1.1第一时间传递事实信息,持续关注事态进展对于突发事件来说,阶段一作为初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决定着能否将危害降到最低。对此,媒体能否及时快速的进行报道也至关重要。针对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来看,日本的相关媒体在这一阶段就做出了很好的表现,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用最准确的方式向大众传递了地震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日本的电视媒体,在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过程中,也进一步分析了地震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程度。作为媒体人员都知道,日本的NHK(日本放送协会)是对大众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2011年的“3·11”日本大地震中,NHK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在地震发生时,NHK正在直播国会答辩,突然之间,电视画面出现了“紧急地震速报”的画面,NHK播音员就对即将要发生的地震进行了播报,为大众第一时间提供了地震有可能涉及到的范围,以及提供了一些预防地震,并在地震发生时做好防护的建议,同时,NHK为了满足在日本居住的各国人士,其播音员也先后用日语、英语、汉语、韩语、葡萄牙语等不同语言给予播报。NHK的这一表现,减少了日本这次地震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虽然仅仅只有数十秒钟的时间,但其反应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除此之外,NHK针对地震的发生,也报道了由地震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灾害进行了报道,比如说随之引发的海啸事件也给予了及时的报道。总之,NHK在报道中,除了发布地震、海啸的最新动态之外,也零星地呼吁“观众注意关掉燃气等火源”。这样的反应速度,是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应该做到的,他们作为当前受众面比较广的媒体之一,具有这样的专业素养不仅是对社会和大众负责的表现,更是凸显自身实力的保障。5.1.2解析核泄漏原因,聚焦核泄漏危害由上面我们所讲到的突发事件具有的特点也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这一特点从日本地震突发事件的发生就可以表现出来。在第一阶段,仅仅预测到地震和海啸的发生,但并未预测到核泄漏事件的延续。核泄漏的发生正是随着整个事件的推移而产生的。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露。当核泄漏事件消息一经发出,日本的很多民众更加的恐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经过一场大地震后,为什么还会带来核泄漏事故,甚至在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还会再产生什么事故。对于这些疑问,日本的相关媒体都纷纷做出了跟进,并及时进行了报道,很多媒体对核泄漏事故的成因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从而满足了日本民众的疑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日本民众的恐慌心理。日本地震进入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也即将进入了整个突发事件的爆发期,尤其是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事件的接连发生,都给日本媒体和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此,日本的各大媒体也都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比如说,报纸、广播、电视台对核泄漏事件进行全面的报道,使日本受众通过收看新闻记者从福岛核电站拍摄回来的大量事故照片、视频,对核泄漏事件有了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媒体与政府展开全面合作,媒体通过政府获取最新最全的事故信息,而政府也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及时向民众汇报事故进展,从而更好的稳定日本民众的情绪和日本社会的稳定。5.1.3持续追踪核泄漏事件,忽略引导受众情绪在经过一系列事故的发生后,事故的危害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但日本民众的内心仍然还是在无比的恐惧和煎熬中,尤其是经历过事故幸存下来的人们,内心更加需要安抚。然而,日本的很多媒体在持续追踪事件报道,却以旁观者的姿态记录和发布事实信息而并未对事态的进展发生实质性影响的话,这样的情况下,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就有悖事态的发展了,也将由物质打击变成了精神打击。地震发生后,日本某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地震幸存儿童时竟然问起“地震的时候害怕吗?”、“被埋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对于这些问题,是不适宜立即问那些经过灾难后幸存下来孩子的,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一旦在回忆这些不好的经历,在心理上就会受到二次创伤,不利于他们的恢复和成长。再加上,日本政府对核泄漏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致使日本社会在事故过去很久后,仍然发出很大的抗议声,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日本社会的动荡。这一阶段,媒体一方面起着救火队员的作用,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公信力发布辟谣的信息,最大程度平息社会各界的恐慌心理,力图将各种谣言扼杀在摇篮之中。另一方面,也开始着手关注重建,重建人们的家园以及对于未来的信心,因而,在报道内容的选取上,基本保持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5.2国外典型事件分析5.2.1美国美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其对新闻体制的关注比较早,各方面也比较完善。目前,美国的电视传媒在突发事件中传播的应急反应机制已经被一些法律所保护,例如《阳光下的政府法》、《信息自由法》、《电子信息自由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等。再加上,美国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美国政府的重视程度,致使美国发出的信息都比较全面可靠。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美国政府指出,电视媒体人是新闻事件的共同塑造者,这使得美国电视媒体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都能够及时的做到预警,并能全面快速的进行相关报道,让美国大众通过电视媒体(比如ABC/CBS/CNN等)及时全方位的了解突发事件的危害,尽早做好预防措施。例如,美国电视媒体针对2001年所发生的“9.11”事件的应急状况。当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中心后,美国新的多家媒体在仅仅两分钟的时间内就能派遣现场记者赶至现场进行报道,在5分钟之内就通过各电视台向美国大众报道了“一架飞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的突发事件,之后各现场记者还将这一事件的原因、损害等全面的报道出来,以此来减少事件的舆论,做到稳定大众不安心理的产生。5.2.2日本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台风频发的岛国,日本政府为了很好的规避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自1985年9月1日起,NHK电视台率先建立了“紧急警报放送系统”。自此之后,日本的很多电视台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和《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由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事件也做出来相应的完善和改进,并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了完善的紧急特别报道机制。例如,影响力比较大的NHK电视台,所建立的紧急特别报道机制包括“放送机关的特殊运作”和“节目编成”两大部分。这样的紧急特别报道机制不但很好的帮助电视台向民众传播突发事件的信息内容,而且还能保证传播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2.3英国在当前世界众多应急管理体系中,英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则是最完备的,尤其是英国政府对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英国政府认为媒体是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其信息传播的及时、准确与否都是决定英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为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时候,代表的是英国政府的形象和威严,而向政府传递信息的时候,则是代表的公众心声,一旦一方传播不准确,都会造成民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使社会很难快速健康的发展下去。基于此,美国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跟各媒体的合作,并且当前英国政府与各电台、电视媒体都有协议,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政府机关有权中断各电视节目,以及广播的有关通告,对所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实时追踪报道。除此之外,英国的电视媒体为了能更好突发事件报道信息,不断的创新应急手段,为政府和公众服务。例如,2005年7月,在英国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站所发生的爆炸案事件来说,事件发生的同时,英国媒体能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英国的主要电视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英国天空电视台等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访报道,并中断正常节目播出,全面详细报道了连环爆炸案的整个过程及各方的反应,对民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消除其紧张情绪。而在这次事件中,英国的很多媒体都采用了新的形式,即通过公众用手机,摄像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录制拍摄的图片、影像资料,还原事件的真实性,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瞬间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让我们看到了“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这一新的传播方式的独特魅力。5.3国内相关电视台案例分析以最近刚刚发生的2015年“8·12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看突发事件,国内主要媒体在2015年“8·12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的表现:阶段一:第一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