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修订)_第1页
宏观经济学PPT(修订)_第2页
宏观经济学PPT(修订)_第3页
宏观经济学PPT(修订)_第4页
宏观经济学PPT(修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授课教师(jiàoshī):俞超所在学院:商学院Email:67927240@Tel品资料概述第一章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核算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决定理论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第七章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精品资料使用(shǐyòng)和参考教材葛敏:《宏观经济学》,机械工业(gōngyè)出版社。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中国人大出版社。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精品资料教学(jiāoxué)安排1、共40(或48)学时。2、平时30%,期末(qīmò)70%。3、考核方式为考试形式。精品资料为什么需要(xūyào)经济学?(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存在的前提(qiántí):资源稀缺!——选择what,how,who其主要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有效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或劳务,并将他们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以满足人们需求的科学。精品资料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区别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需要政府(zhèngfǔ)宏观调控。精品资料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鸟瞰短期决定及对策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精品资料1.宣传资本主义制度(zhìdù)的合理性和优越性。2.总结经验并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zhìdù)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弃),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西方经济学的制度(zhìdù)属性精品资料宏观经济学要研究(yánjiū)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一部分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中心。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3、经济周期理论。经济运行周期的表现与原因4、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因素、模型(móxíng);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对策5、开放经济理论。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调节。精品资料宏观经济学的形成(xíngchéng)与发展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dúlì)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工场手工业之后出现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936~20世纪70年代,这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形成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分庭对抗时期。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是第二阶段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精品资料学习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的方法(一)认真听课,先听听老师在课堂上究竟讲了些什么1、注意听教师讲解课程的基本框架(kuànɡjià);2、注意听教师讲解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3、掌握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二)大剂量的课外作业。大剂量的课外作业才能消化、巩固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

(三)经常、有意识地对身边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学会运用主要知识点对于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指导。(四)系统读书刊、上网查资料精品资料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考试内容(一)基本(jīběn)概念(二)基本(jīběn)原理(三)基本(jīběn)方法精品资料

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核算精品资料主要(zhǔyào)内容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衡量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的两种基本方法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四节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GDP精品资料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shíjiān)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劳务),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精品资料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时期数,存量是时点数;流量来自存量又归入存量。例如人口出生数与人口总数,就分别是流量与存量。这一说法的含义就是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5、GDP是一国范围(fànwéi)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GNP则是一个国民的概念。两者的区别是: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注意: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项目必须要同时符合(fúhé)这几个附加条件!精品资料1、外国专家为支持本国的经济建设而在本国获得的报酬应当计入GDP。()2、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对GDP的贡献大一些。()3、假如某人不出租它的房子,而是供他自己使用(shǐyòng),这部分房租就不应当计入GDP。()4、某人自己在家吃饭和他在饭店付费吃饭对GDP的影响是一致的。()例题分析(fēnxī)——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精品资料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xiānghù)关系1、总产出:就是GDP,即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yàosù)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总收入:生产GDP的要素(yàosù)所有者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3、总支出: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GDP的总支出(一)基本含义:精品资料1、(总)产出等于(总)收入。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教材中的案例给了我们启示:因为产出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生产该产出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产出品的价值增值都要全部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zūjīn)、正常利润)。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2、(总)产出等于(总)支出。为什么产出等于支出?从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的去向无非是两个:销售+存货。而销售是最终消费者的支出,存货是生产者的支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产出就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具体地说,总产出=市场购买总支出+存货总投资(支出)(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关系(guānxì)用公式表示即为: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精品资料⑴从理论上说,GDP=∑PiQi。如果用(Q1,Q2,……Qi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数量,用P1,P2,……Pi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Q1P1+Q2P2+……+QiPi=GDP。但实际上,这种计算不可能(kěnéng)。因为一是无法找到明确的标准来区分最终产品,二是即使找到了,也由于数量巨大而无法算清楚。⑵通过“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一公式,我们就可以通过其它比较简单的方法(支出法、收入法)来计算清楚GDP。认识(rènshi)“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一公式对于弄清如何核算GDP有重大意义。精品资料第二节核算(hésuàn)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国内生产(shēngchǎn)总值GDP的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shēngchǎn)法(productionapproach)。通过核算各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shēngchǎn)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其理论依据是GDP=∑PiQi。2、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3、收入法(incomeapproach)。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其理论依据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精品资料1、含义:这是指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zuìzhōnɡ)产品的总支出即核算最终(zuìzhōnɡ)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该时期的GDP。2、在核算实践中,“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zuìzhōnɡ)产品的总支出”具体表现就是核算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由此引出相关概念:⑴消费支出C(ConsumptionExpenditure)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这一项是国内生产总值中最大的一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二左右;而在消费中劳务又是最大的部分,约占一半左右。二、用支出(zhīchū)法核算GDP精品资料⑵投资支出I(Investment)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存货)的支出。它具体包括以下两大类:●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等)。为什么它不属中间产品?主要原因是中间产品一次购买、一次消耗,而资本资产则是一次购买、长期消耗。●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包括一工厂使用(shǐyòng)的原料、材料、燃料、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⑶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购买G(GovernmentExpenditur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包括在内。原因是这些活动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⑷净出口X-M(Exports-Imports):指进出口的差额。精品资料三、用收入(shōurù)法核算GDP1、含义: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得到的收入相加,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收入法核算GDP应包括以下项目:⑴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⑵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特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⑶公司税前利润。⑷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⑸资本折旧∴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2、间接税与直接税说明:⑴间接税: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税,特点是税负(shuìfù)不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可以转嫁出去。⑵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特点是税负(shuìfù)不能转嫁,由纳税人直接承担。精品资料四、支出法与收入(shōurù)法的一致理论上两种计算的结果(jiēguǒ)必然相等。但在实际核算中经常会出现误差,因而在实际核算中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精品资料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zhīpèi)收入一、几个概念:在西方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要弄清上面所说的GDP与GNP以外,还要弄清以下几个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未扣除(kòuchú)当年的资本耗费。2、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3、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精品资料4、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quánbù)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quánbù)收入。精品资料二、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由上一节中用收入法核算GDP的公式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zhuǎnyí)支付+折旧;DPI=工资+利息;PI=DPI+租金;NI=PI+利润;NDP=NI+间接税和企业转移(zhuǎnyí)支付;GDP=NDP+折旧精品资料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hésuàn)中的恒等关系从前面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我们(wǒmen)可以得到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1、两部门经济(twosectoreconomy)假设:这是指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没有折旧,没有间接税收,没有政府支出,没有进出口贸易,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只要居民户把所得到的所有即收入用于购买该厂商的产品与劳务,这个循环就可以以原有的规模一直维持下去。)精品资料2、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⑴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作为存货投资,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xūqiú)+投资需求(xūqi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投资,用代码表示:即Y=C+I⑵从收入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作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与租金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的的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作储蓄。于是,从供给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产量的总和≡各种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用代码表示:即Y=C+S(3)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如下:精品资料两部门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流量循环图家庭企业金融机构(jīnrónɡjīɡòu)CYSI工资,租金,利息,利润

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生产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C+S=Y=C+I总收入总支出储蓄投资精品资料储蓄——投资恒等式由C+I≡Y≡C+S,可以得到I≡S,即:投资=储蓄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明⑴储蓄——投资恒等式只是(zhǐshì)在假设的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根据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得出的,而不是根据经济运行实际得出的(下同)。弄明白这一点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⑵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言。精品资料3、三部门经济(jīngjì)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⑴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说明:政府的转移支付事实上将转化为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因而只在C+I中考虑,而不将它单独列出。精品资料⑵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还要纳税。但居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设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T=T0-Tr。于是(yúshì),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储蓄——投资恒等式总需求:Y≡C+I+G总供给:Y≡C+S+T→I+G≡S+T→I≡S+(T-G)即:投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精品资料4、四部门经济的收入(shōurù)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1、四部门经济(foursectoreconomy)假设(jiǎshè):这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精品资料2、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⑴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有了对外贸易,于是: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Y=C+I+G+(X-M)⑵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děngyú)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用作纳税,一部分用作进口。于是,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国外的供给=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收+进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即Y=C+S+T+Kr四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如下图精品资料四部门国民收入流量(liúliàng)循环图政府(zhèngfǔ)家庭金融机构企业国际市场SICYTATA2EXIMC+S+(TA-TR)=Y=C+I+G+(EX-IM)1总收入总支出TRG精品资料3、储蓄——投资恒等式总需求:Y=C+I+G+(X-M)总供给:Y=C+S+T+KrI+G+(X-M)=S+T+KrI=S+(T-G)+(M-X+Kr)其中: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即:投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说明:上面(shàngmiɑn)分析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时没有考虑折旧与企业间接税,实际上,即使将它们考虑进来,上述收入构成公式及储蓄与收入恒等公式还是成立的。精品资料第六节名义(míngyì)GDP和实际GDP1996年名义GDP2006年名义GDP2006年实际GDP香蕉上衣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合计215万美元330万美元260万美元精品资料第六节名义(míngyì)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某年名义GDP=∑pitqit2、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这也就是说,实际GDP的变动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某年实际GDP=∑pi0qit。实际GDP(或GNP)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年)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以后各章所讲的GDP,如果不作特别的说明(shuōmíng),均指实际GDP,并以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实际GDP以及其它变量。精品资料3、人均GDP:GDP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人均GDP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富裕程度(chéngdù)。4、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称为GDP折算指数。实际GDP=名义(míngyì)GDP÷GDP平减指数精品资料结束语一、两种国民经济核算(hésuàn)体系的介绍1、联合国统计司组织了东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各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hésuàn)体系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hésuàn)体系:⑴国民经济核算(hésuàn)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ing,简称SNA体系),主要被市场经济国家采用。⑵物资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productsystem,简称MPS体系),主要被前苏联、东欧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2、作为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是SNA体系。3、中国现用的是SNA体系4、SNA体系的长处是:精品资料⑴这种核算体系将劳务活动的价值纳入GDP,比MPS体系有其合理性⑵SNA核算体系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二、SNA核算体系中的几个问题(一)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GDP,都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数字。1、有些经济活动是无法计入GDP总值的。下述活动都应当算作GDP活动。但由于(yóuyú)种种原因无法计入GDP总量中。⑴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农民的自给性生产活动;家庭妇女的劳务活动;自我服务等精品资料⑵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以逃避税收为目的的地下经济活动(huódòng):地下加工厂、地下商品流通、地下餐饮、服务(家教、钟点工、褓姆等)⑶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法经济活动(huódòng):走私、贩毒、“三陪”服务现象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完全区分做不到。无法区分,就无法做到准确。精品资料(二)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1.GDP不衡量公平,在忽视公平和正义的社会里,财富收入必然(bìrán)会拉开极大的贫富差距,这就导致社会的发展极不均衡。2.GDP与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不相联系,衡量不出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一个GDP高的社会并不等于这个社会精神文明也高。如果只注重发展经济,忽视人的道德品质,结果是社会风气败坏,商业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整个社会深受损害。3.GDP增长是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GDP角度看,经济是增长了,可从资源和环境角度看,自然禀赋受到了损失。有时经济的增长抵扣不了资源和环境的损失。这种GDP的增长完全是破坏性的。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打造的GDP最终影响的是这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精品资料4、GDP衡量不出人们的幸福程度。有的社会看来物质丰富了,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情并不好,对于这种社会问题GDP无能为力。在涉及环境和社会福利时,经济增长不等于改善(gǎishàn)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我们的环境。5.GDP完全衡量不出司法的公正水平,而司法是否公正恰恰对企业间的纠纷和消费者与企业间的纠纷产生影响。没有一个公正的司法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就成问题。6.GDP更衡量不出社会的民主化程度和贪污腐败程度。精品资料

下一章简单(jiǎndān)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精品资料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决定理论基本假设: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凯恩斯学说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1、现有的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不涉及长期中的增长问题;2、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yīnér)总需求可以无限扩大;3、价格水平不变,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精品资料分析思路:凯恩斯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先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尔后再分析非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在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以后再延伸(yánshēn)到多个部门;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变量(C),假定其它变量(I)为既定。以后再延伸(yánshēn)到多个变量。精品资料第一节均衡(jūnhéng)产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来源于哪里?其变动受制于哪些因素?凯恩斯学说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均衡条件(tiáojiàn)下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因此,我们要从对均衡的国民收入分析开始。精品资料1、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2、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pínghéng)时的国民收入。注意: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本教材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要说明的只是均衡的国民收入由何决定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变动。一、区分两个概念(gàiniàn):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精品资料二、最简单(jiǎndān)的经济关系假定为了说明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如何决定,要从分析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开始。为此,要了解相关假定:1、所分析的社会中只有家户与企业两部门,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两部门经济(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2、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个假定其实就是假定不存在要素供给的约束,社会有无限的供给能力。这被称之为凯恩斯定律:(产品市场资源闲置时)需求会创造供给(且价格不变化);3、假定折旧(zhéjiù)和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为零。精品资料三、均衡(jūnhéng)产出的概念1、均衡产出概念: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qǐyè)想要有的支出,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产出水平。用公式表示则为:y=c+i。2、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有的教材因此将这一章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之一)”注意:⑴本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说的总需求是实际想要有的总需求,而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总需求是指实际发生的总需求。为了以示区别,本章公式全部用小写字母表示。⑵y=c+i(小写)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精品资料3、“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可用下图(见教材)表示:用E代表支出(zhīchū),用Y代表收入。总支出(zhīchū)<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zhīchū)>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企业就要扩大生产。精品资料均衡(jūnhéng)产出的决定精品资料三、均衡产出下投资必等于储蓄经济均衡的条件:E=y(支出等于收入)∵E=c+i;(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而y=c+s;(计划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E=y即推出i=s。所以,只有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经济才能(cáinéng)实现均衡i=s精品资料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xiāofèi)理论前面引入了均衡产出的概念,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y=c+i。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的各个(gègè)部分(c+i)是如何决定的。这里,我们首先分析消费c是如何决定的。从支出法来分析,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消费大约占总需求的60%以上(参见美国GDP总支出结构资料,我国的比例略低),所以,先研究c。精品资料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这里我们(wǒmen)首先介绍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绝对(juéduì)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juéduì)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一、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与制度、风俗习惯。2、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收入水平(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精品资料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xiāofèi)理论(1)收入(2)消费(3)边际消费倾向(4)平均消费倾向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890.850.750.640.590.531.011.000.990.970.940.920.89某家庭消费函数(单位(dānwèi):美元)精品资料3、引出的几个重要概念:⑴消费(xiāofèi)函数:消费(xiāofèi)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准确地说,消费(xiāofèi)函数是研究引致消费(xiāofèi)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xiāofèi)也会增加,但消费(xiāofèi)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c=c(y)。

精品资料⑵消费(xiāofèi)倾向一、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PropensityofConsumption)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shōurù)之比率。MPC=ㅿC/ㅿY=dC/dY(求极限值得出)。二、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ofConsumption)指任一收入(shōurù)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shōurù)中的比率。APC=C/Y精品资料消费(xiāofèi)曲线精品资料4、(边际)消费倾向(qīngxiàng)递减从(教材)图形中可以看出:⑴消费曲线上任(shàngrèn)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⑵消费曲线上任(shàngrèn)一点与原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⑶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注意: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精品资料⑷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qīngxiàng)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c=α+βy。α为自发消费(autonomousconsumption),β为边际消费倾向(qīngxiàng),βy表示收入引致消费(inducedconsumption)。⑸c=α+βy的经济含义: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这一点就更容易看清。精品资料二、储蓄(chǔxù)函数(savingfunction)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是与消费函数紧紧(jǐnjǐn)相联的一个概念。1、储蓄函数定义: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公式是:s=s(y)。根据表(见教材),可划出储蓄曲线图:见教材图精品资料(1)收入(y)(2)消费(c)(3)储蓄(s)(4)边际储蓄倾向(MPS)(5)平均储蓄倾向(APS)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1100150400760117016400.110.150.250.360.410.47-0.1100.010.030.060.080.11某家户(jiāhù)储蓄表(单位:美元)精品资料1、储蓄(chǔxù)曲线精品资料三、消费函数与储蓄(chǔxù)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2、若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与此相对应,APS与MPS都递增,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在y的右方储蓄曲线(qūxiàn)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qūxiàn)上该点的斜率。3、MPC+MPS=1;APC+APS=1精品资料消费(xiāofèi)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精品资料一、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of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即:MPS=ㅿY/ㅿS=dY/dS(求极限(jíxiàn)值得)二、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of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xiānɡlián)而成射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即:APS=S/Y如果消费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储蓄函数也为线性:s=Y-C=y-(α+βy)=-a+(1-β)y∵c=α+βy;s=y-c2、储蓄倾向精品资料例题: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储蓄(chǔxù)使消费支出达3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3200美元,取出400美元储蓄(chǔxù)使消费支出达3600美元,试计算:(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chǔxù)倾向。(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chǔxù)倾向。精品资料四、家户消费函数(hánshù)和社会消费函数(hánshù)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加总和。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⑴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同(bùtónɡ)。这将导致不同(bùtónɡ)收入阶层的MPC不同(bùtónɡ);⑵政府的税收政策;⑶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4)其他。精品资料绝对收入假说的最大缺点就是这一假说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使它的一些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例如: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对于(duìyú)1869-1933年间美国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的研究证明:“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消费函数之迷”。“消费(xiāofèi)函数之迷”精品资料第三节其他关于消费(xiāofèi)函数的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xiāofèi)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代表作:《收入、储蓄和早期消费(xiāofèi)者行为理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主要观点:1、消费(xiāofèi)者的偏好是相互影响的。2、当期消费(xiāofèi)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xiāofèi)水平(或“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xiāofèi)水准(或“示范效应”),即消费(xiāofèi)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尤其是在短期中,暂时收入的减少并不会使消费(xiāofèi)减少。3、消费(xiāofèi)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例,长期消费(xiāofèi)函数系出自零点的直线,为C=βY,但短期消费(xiāofèi)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为C=α+βY精品资料相对收入(shōurù)消费理论精品资料二、生命周期的消费(xiāofèi)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为此,他做了几点假定:⑴消费者是具有(jùyǒu)理性的。⑵消费者行为唯一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在此假定下,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换句话说,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为:C=a·WR+c·YL精品资料三、永久(yǒngjiǔ)收入(Permanent-incometheory)消费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主要观点:1、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

2、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yǒngjiǔ)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详细内容参阅:《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年)精品资料四、影响消费的其他(qítā)因素1、利率变动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利率引起的用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rúguǒ)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Monetaryillusion)。精品资料3、收入分配: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gènjiā)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内需。4、消费品存量:消费品存量大小对不同商品消费量多少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耐用消费品而言,消费品存量大,对它的现期购买就少,因此,消费品存量的大小与消费支出的多少成反方向变动;对于非耐用消费品而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去在非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越大,其现期支出也越大。而且,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小于耐用消费品。四、影响消费(xiāofèi)的其他因素精品资料5、流动资产: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性递减,这样(zhèyàng),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6、减税政策: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了储蓄。但有实证研究也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事。四、影响消费的其他(qítā)因素精品资料第四节两部门(bùmén)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juédìng)——使用消费函数决定(juédìng)收入由前面的分析y=c+i,我们得知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juédìng)于消费和投资。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c,按理说还要分析i,但为了使问题分析简化,这里先作一点处理: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国民收入Y的决定(juédìng)。1、由y=c+i,c=a+βy解联立方程,推出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y的决定(juédìng)公式:y=α+βy+i==>y=(α+i)/(1+β)作图说明:见教材精品资料消费(xiāofèi)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相交决定收入精品资料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juédìng)——使用储蓄函数决定(juédìng)收入上面说明使用(shǐyòng)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下面再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的决定。1、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2、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由i=y-c=s,且s=-α+(1-β)y推出y=(α+i)/(1+β)作图说明:见教材精品资料第四节两部门经济(jīngjì)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二使用(shǐyòng)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精品资料第五节乘数论(shùlùn)(MultiplierTheorem)1、问题的提出1920-1930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100万并给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1929年,LloydGeorge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卡恩提出:总需求(AggregateDemand)任何的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的更大变动。即:AD↑→NI↑。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乘数现象,并于1931年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首先提出。凯恩斯在卡恩的基础上完善(wánshàn)了乘数理论,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品资料2、乘数的含义与产生原理: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增加(zēngjiā)量与引起这种增加(zēngjiā)的自发总需求增加(zēngjiā)量之间的比率。k=ㅿY/ㅿAD精品资料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总需求方程AD=c+i=1000+i+0.8y,现在企业增加100亿元投资,会使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100亿元,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消费者用这100亿元收入的80亿元用于购买消费品,这80亿元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形式流入其他部门要所有者手中,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那么这样(zhèyàng)继续下去,增加100亿元投资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多少呢?乘数产生的原理可以从例题中得到说明。例题精品资料3、乘数(chénɡshù)公式推导

推导:以ㅿy和ㅿi分别代表收入增量和投资增量,则:ㅿy=ㅿi+β×ㅿi+β2×ㅿi+β3×ㅿi+……+βn-1×ㅿi

=ㅿi×(1+β+β2+β3+……+βn-1)括号中各项代表一个无穷几何级数(jíshù),由于β假设小于1,因此该级数(jíshù)是收敛的,

令:z=1+β+β2+β3+……+βn-1(1式)则βz=β+β2+β3+……+βn(2式)以1式减2式,得:z(1-β)=1-βnz=(1-βn)/(1-β),由于0<β<1,当n→∞,β→0。因此,z=1/(1-β)=k式中可以看出: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与β同向变动。一、乘数精品资料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或K=1/(1-MPC),如果(rúguǒ)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MPC,则k=1/(1-β)因此,K=1/(1-MPC)=1/MPS乘数(chénɡshù)表达式一、乘数精品资料4、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děnɡliànɡ)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又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无限循环下去,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如果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精品资料乘数(chénɡshù)效应一、乘数(chénɡshù)精品资料二、乘数理论(lǐlùn)的性质及其运用条件1、性质:乘数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yóuyú)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减少)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增加(减少)。因而,投资乘数是一把“双刃剑”。2、影响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即投资乘数作用,与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以下四个因素影响着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精品资料二、乘数理论的性质及其运用(yùnyòng)条件第一,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特别是重要资源不存在“瓶颈”状态。如果经济中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或者过剩的生产能力较小,增加投资只会引起总需求的增长,却不会或难以(nányǐ)使生产增加,最终结果只能是物价水平上升。只有在社会过剩的生产能力大、社会的闲置资源比如生产设备、劳动力等数量多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较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从而更多地增加国民收入。精品资料第二,投资与储蓄的相互独立。如果投资与储蓄的联系非常密切,投资增加会产生对货币需求的增长,从而提高利率(lìlǜ)水平,进而引起储蓄增加,消费相应减少,最终部分地抵消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反之,只有投资与储蓄独立较强时,投资增加才不会使利率(lìlǜ)上升,也就不会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收入自然就能增多。第三,货币供给量的非适应性。如果货币供给量不能随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即投资增加得不到货币的相应支持,投资增加只会增加货币需求,促使利率(lìlǜ)上升,从而抑制总需求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遇到阻碍。第四,投资的外购性。如果增加的投资用于购买进口的生产要素,则不会对国内的总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也就不会增加多少国民收入。二、乘数理论(lǐlùn)的性质及其运用条件精品资料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shōurù)的决定及乘数一、从三部门经济中宏观(hóngguān)均衡的条件引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1、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储蓄、税收组成。因此,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之和等于消费、储蓄、税收之和,即:c+i+g=c+s+t简化,得:i+g=s+t精品资料第六节三部门(bùmén)经济的收入决定均衡(jūnhéng)条件:I+g=s+t精品资料2、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将i、g、s、t代入i+g=s+t公式,就可得到(dédào)均衡的国民收入。二、不同税收形式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在i+g=s+t中,由于t有定量税与比例税两种形式,于是,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又应分为两种情况讨论。(一)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定量税是指税收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例如农林特产税。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有两种方法:第六节三部门经济(jīngjì)的收入决定精品资料

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因为yd=y–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c+i+g=α+βyd+i+g整理后得到:y=(α+i+g–βT)/(1–β)=α+β(y–T)+i+g易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E=(α+i+g–βT)+βy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E=(α+i+g)+βy总供给函数:E=y于是得出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xiànɡxià)平行移动βT个单位。定量(dìngliàng)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精品资料定量税变动(biàndòng)改变s+t的截距精品资料方法2(投资—储蓄法)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s=yd–c=–α+(1–β)yd,yd=y-T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S=sp+sg=–α+(1–β)yd+(T–g)=–α+(1–β)(y–T)+T–g=–α–g+ΒT+(1–β)y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i=S=–α–g+ΒT+(1–β)y,解得:y=(α+i+g-βT)/(1–β)与方法(1)计算的结果(jiēguǒ)一致。

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guómínshōurù)决定精品资料三、三部门经济中各种(ɡèzhǒnɡ)乘数定量税条件下的各种乘数由于(yóuyú)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为:c+i+g=α+β(y-T)+i+g,这里,T是定量税,于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α+i+g–βT)/(1-β)(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Kg=ㅿY/ㅿg=1/(1-β)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精品资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数学(shùxué)推导:y0=(α0+i0+g0-βT0)/(1-β)y1=(α0+i0+g1-βT0)/(1-β)y1-y0=ㅿY=(g1-g0)/(1-β)=ㅿg/(1-β)ㅿY/ㅿg=Kg=ㅿg/ㅿg(1-β)=1/(1-β)三、三部门经济中各种(ɡèzhǒnɡ)乘数精品资料税收乘数有两种:第一种是税率(shuìlǜ)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第二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这里只讨论第二种情况。在收入y公式中,只有税收T变动,则税收为T0和T1时的收入分别为y0=(α0+i0+g0-βT0)/(1-β)y1=(α0+i0+g0–βT1)/(1-β)y1-y0=ㅿY=-β(T1-T0)/(1-β)=-β·ㅿT/(1-β)ㅿY/ㅿT=KT=-β·ㅿT/ㅿT(1-β)=-β/(1-β)(二)税收乘数:收入(shōurù)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三、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精品资料(三)政府转移支付(zhīfù)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Ktr=β/(1-β)证明:有了政府的转移支付(zhīfù)后,yd=y-T+tr,y=c+i+g=α+βyd+i+g=α+β(y-T+tr)+i+gy=(α+i+g+βtr–βT)/(1-β)在其它条件不变,只有tr0和tr1时的国民收入分别为:y0=(α0+i0+g0+βtr0-βT0)/(1-β)y1=(α0+i0+g0+βtr1–βT0)/(1-β)y1-y0=ㅿY=β·ㅿtr/(1-β)ㅿY/ㅿtr=Ktr=β/(1-β)三、三部门经济中各种(ɡèzhǒnɡ)乘数精品资料(四)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增加等量(děnɡliànɡ)的支出与税收,即:△G=△T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用Δ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则:kb=1==该乘数意味着增加等量(děnɡliànɡ)的支出与税收时,将会引起等量(děnɡliànɡ)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三、三部门经济中各种(ɡèzhǒnɡ)乘数精品资料第七节四部门(bùmén)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bùmén)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1、在开放的经济中,一国的均衡收入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y=c+i+g+nx2、y=c+i+g+nx才是真正代表对本国产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3、进口是收入的函数:m=m0+ry精品资料4、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móxíng)y=c+i+g+x-mc=a+βydyd=y-T+TRT=T0+tyi=ig=gTR=TRx=xm=m0+γ·y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具体见教材)一、四部门经济中均衡(jūnhéng)的国民收入决定精品资料由上述四部门经济(jīngjì)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可以得到:dy/dx=1/(1-β(1-t)+γ)二、四部门经济(jīngjì)中的乘数精品资料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yībān)均衡

——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二)上一章讨论了产品市场中的四方面的总支出水平如何决定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水平,而且假设了投资(i)是一个常数。但市场经济社会中不但有产品市场,而且有货币市场,两个市场还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不但消费(c)是一个变量,而且投资(i)也是一个变量。本章正是要引入货币因素,讨论在投资(i)是一个变量的前提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这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第二个模型:IS-LM模型。这一模型是简单(jiǎndān)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扩张与升华。精品资料第一节投资(tóuzī)的决定一、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几个概念1、现实经济社会中投资的含义很多,投资支出可以分为三个不同范畴:企业用于机器、设备等投资的企业固定投资;居民用于住房建筑的住房投资;由库存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所组成的存货投资。本章所分析的投资,不是指资产权转移的投资,而是指涉及到上述三类投资的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新住宅的增加等,其中主要(zhǔyào)是指厂房、设备的增加。从价值形态讲,投资就是增加厂房、设备所投入的货币量。精品资料2、投资与消费相比更具有可变性,且对国民经济运行有更重要的影响。从很多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实践来看,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投资的波动,新的经济周期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基本建设(jīběnjiànshè)投资扩张所引起的。引起投资波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3、投资是利率的函数⑴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的首要因素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就称之为投资函数。记作:i=i(r)一、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几个(jǐɡè)概念精品资料3、投资是利率的函数⑵投资函数一般可写成i=i(r)=e-dr,是利率的减函数。其中,e为自主投资;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或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r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额;-dr是投资需求中与利率有关的部分。又称为引致投资。自主投资是指由人口、技术、资源、政府政策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引致投资是指由收入或消费(xiāofèi)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加速原理研究的对象。一、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几个(jǐɡè)概念精品资料实际(shíjì)利率与投资投资(tóuzī)函数i=i(r)精品资料二、均衡收入(shōurù)与均衡利率的变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但这一均衡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比如,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分别(fēnbié)是r、y,但充分就业的收入是yf,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即ye<yf。此时,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调整,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政府运用或增支,或减税,或增支减税双管齐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会向右移动至IS′的位置,与LM曲线相交于E′点,均衡收入就增至yf,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政府也可以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LM曲线会向右移动至LM′的位置,与IS曲线相交于E″点,均衡收入也能增至yf,同样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精品资料三、资本(zīběn)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的意义1、从现值公式谈起假定本金为100美元,年利息率为5%,则:第1年本利之和为:100×(1+5%)=105第2年本利之和为:105×(1+5%)=100×(1+5%)2=110.25第3年本利之和为:110.25×(1+5%)=100×(1+5%)3==115.76以此可类推以后各年的本利之和。如果以r表示(biǎoshì)利率,R0表示(biǎoshì)本金,R1、R2、R3…Rn分别表示(biǎoshì)第1年、第2年、第3年…第n年本利之和,则各年本利之和为:R1=R0(1+r)R2=R1(1+r)=R0(1+r)2R3=R2(1+r)=R0(1+r)3…………Rn=R0(1+r)n精品资料现在将以上的问题逆向分析,即已知利率r和各年的本利之和,利用以上公式求本金。仍使用以上具体数字为例。已知1年后的本利之和R1为105美元,利率r为5%,则可以求得本金R0:R0=100美元上式求出的100美元就是(jiùshì)在利率为5%时、1年后所获得的本利之和的现值。以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以后各年本利之和的现值,这些现值都是100美元。从以上例子中,可以得出现值的一般公式:R0=Rn/(1+r)n精品资料2.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及其公式利用现值可以说明资本边际效率(MEC)。假定某企业花费50000美元购买一台设备,该设备使用期为5年,5年后该设备损耗完毕;再假定除设备外,生产所需的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不作考虑;以后5年里各年的预期收益分别(fēnbié)为12000美元、14400美元、17280美元、20736美元、24883.2美元,这些预期收益是预期毛收益。如果贴现率为20%时,则5年内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50000美元,即:R0=12000/(1+20%)+14400/(1+20%)2+17280/(1+20%)3+20736/(1+20%)4+24883.2/(1+20%)5=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50000(美元)三、资本边际(biānjì)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的意义精品资料

上例中,20%的贴现率表明了一个投资项目每年的收益必须按照固定的20%的速度增长,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故贴现率也代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可以将上例用一般公式表达出来:R=R1/(1+r)+R2/(1+r)2+R3/(1+r)3+……+Rn/(1+r)n+J/(1+r)n式中的R为投资品在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也是资本品的价格,r为资本边际效率(xiàolǜ)。定义:资本边际效率(xiàolǜ)(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也代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2.资本(zīběn)边际效率的概念及其公式精品资料思考题1(零存整取问题)假设(jiǎshè)现在银行的存款年利率为r=3%,某人在n=5年后想得到一笔A=50000元存款供小孩上学用,试问他每月应当存入银行多少钱?试列出方程式。解:设该人每月应当存入x元,则:x[(1+r/12)60+(1+r/12)59+(1+r/12)58+…+(1+r/12)1]=50000

其计算公式是:x=A/[(1+r/12)60+(1+r/12)59+(1+r/12)58+…+(1+r/12)1]2.资本(zīběn)边际效率的概念及其公式精品资料思考题2(按揭贷款问题)假设银行贷款利率为r=3%,某人现在想得到一笔A=50000元钱的现金供买房用,且期限为n=5年,试问此人今后每月应当归还(guīhuán)贷款多少元?解:设该人每月应当归还(guīhuán)x元,则:x/(1+r/12)+x/(1+r/12)2+…+x/(1+r/12)60=5000,

X=A/[1/(1+r/12)+1/(1+r/12)2+…+1/(1+r/12)60]2.资本(zīběn)边际效率的概念及其公式精品资料思考题3(资本的平均(píngjūn)收益率的确定问题)例:某仪表厂一套厂房(连同土地在内)购买时用去120万元,现在要出租给别人经营饭馆,每月租金为2000元,租期为5年,5年后归还房主(fánɡzhǔ),此时厂房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