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鉴赏目录CONTENTS美术鉴赏A音乐鉴赏B舞蹈鉴赏C
第一部分美术鉴赏PART01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01花鸟画中西方雕塑系列中西方传统建筑系列中国工艺美术系列第五章中西方传统建筑系列1学习目标1.中国历代帝王登基后都要大兴土木,建设都城。了解作为建造重点的大内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典范。2.学习建筑的另一种形态——园林艺术,了解中西方传统建筑、园林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理解能力。2实践掌握1.手绘出一到两种中国古代建筑屋顶造型。2.能够制作出简单的中西方建筑模型。引入引入引入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历史沿革营建原则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历史沿革建造过程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9]。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历史沿革建造过程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历史沿革明朝时期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完工。在明朝,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场所。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历史沿革清朝时期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16]同年十月,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17]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历史沿革清朝时期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18]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历史沿革民国时期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所以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份条款,加之袁世凯感念旧主恩德,积极扶持,溥仪退位后,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原来的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在皇宫紫禁城内生活期间,溥仪仍旧发布“上谕”,仍用宣统年号纪年,遗老遗少仍行跪拜大礼。宫内依然还保有内务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机构,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遂使当时的紫禁城俨然成为“国中之国”。1917年7月1日,徐州军阀张勋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为了让张勋投降,段祺瑞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其中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的师生加入战斗,用飞机轰炸紫禁城。在紫禁城内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飞机距紫禁城的高度只有300米,超低空飞行。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塌,垃圾成山。历史沿革民国时期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所以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份条款,加之袁世凯感念旧主恩德,积极扶持,溥仪退位后,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原来的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在皇宫紫禁城内生活期间,溥仪仍旧发布“上谕”,仍用宣统年号纪年,遗老遗少仍行跪拜大礼。宫内依然还保有内务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机构,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遂使当时的紫禁城俨然成为“国中之国”。1917年7月1日,徐州军阀张勋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为了让张勋投降,段祺瑞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其中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的师生加入战斗,用飞机轰炸紫禁城。在紫禁城内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飞机距紫禁城的高度只有300米,超低空飞行。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历史沿革民国时期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塌,垃圾成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从1933年2月至5月,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历史沿革现代状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21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2013年8月15日,寿康宫在进行原状陈列后,也正式展出。而位于慈宁宫的雕塑馆在2015年5月31日开馆。而按照2015年规模,到2020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76%。紫禁城正在进行文物古迹修缮、环境整治、扩大陈列展览的开放区域。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2015年10月11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对观众开放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等新的区域,使故宫的开放面积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历史沿革现代状况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2016年4月1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的开放面积再增11%,达76%,并开放多种形式的新展览。同时,“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开幕。有1.2万盆从洛阳抵京的牡丹被分散布置于慈宁宫花园、乾清门广场、慈宁宫、寿康宫、永康左门—右门、隆宗门外等区域,重现了清代紫禁城牡丹花开盛况。2018年5月24日,故宫博物院决定自2018年6月开始实行周一全年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一、体现等级制度——屋顶造型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物级别特点的要属屋顶的造型,比如北京故宫的屋顶形式,外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的屋顶就互不相同。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图5-4),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图5-5),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图5-6)。它们之所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是只能用在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以外,也是为了使这三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形成明显的区别,使建筑形象在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图5-4北京故宫太和殿[明、清]的重檐庑殿顶一、体现等级制度——屋顶造型图5-5北京故宫中和殿[明、清]的四角攒尖顶图5-6北京故宫保和殿[明、清]的重檐歇山顶一、体现等级制度——屋顶造型至于故宫的角楼(图5-7),其屋顶则更为复杂,更为壮丽。最上层为十字交叉的两个单檐歇山顶,中层由4个重檐歇山顶、6个歇山顶组合而成,计有28个翼角,10面山花,72条脊,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正立面而无背面。而且各部分比例协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屋内不见一根柱子,室外不见一个梁头,结构奇巧,这使它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图5-7北京故宫角楼[明、清]角楼一、体现等级制度——屋顶造型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以此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如前所述,后世归纳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庑殿顶、攒尖顶、硬山顶、悬山顶和歇山顶(图5-8)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的式样,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他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宫殿、房舍的顶部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是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地方,也是体现等级观念最明显之处。到了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的27种房屋规格被纳入《大清会典》,作为法律等级制度固定下来。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攒尖式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此外,歇山式顶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一、体现等级制度——屋顶造型图5-8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类型示意图注:图5-8中的示意图是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初步》一书中的插图改画。二、装点建筑的外衣——绚丽的色彩除了富有特色的屋顶造型外,再从中国古代建筑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建筑装饰中色彩的使用来看,北京故宫同样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我们仍以北京故宫为例,来看看它的色彩特点。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均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更显得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殿用色十分严谨,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如果说西方古典建筑往往以造型精美的雕塑来体现建筑形象之美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建筑体现建筑形象之美,除了依靠优美的屋顶形式外,主要是靠彩画来装饰。彩画多作于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栱、天花及柱头上,所谓“雕梁画栋”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画是按照严格的等级,画在不同的建筑上的。根据纹饰和用金量的多少,彩画可分为和玺彩画(图5-9)、旋子彩画(图5-10)和苏式彩画(图5-11)三大类。二、装点建筑的外衣——绚丽的色彩图5-9和玺彩画(三大外殿)图5-10旋子彩画(北京故宫宁寿宫西庑)图5-11苏式彩画(北京故宫遂初堂厢房)二、装点建筑的外衣——绚丽的色彩和玺彩画以龙凤图案为主题,在青绿色为主的底上,大量沥粉贴金。和玺彩画只限于用在最高级的宫殿上,故宫中的外朝三大殿均绘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主题,用于次要的宫殿,这是北京故宫用得较普遍的一种。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禽鸟为主题,多用于园林中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上。所有这些彩画用色均以青绿冷色为主,再加贴金;而宫殿建筑所用的主要色调是红黄暖色,两相对照,使宫殿呈现出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的效果。在蓝天的映照下,整个北京故宫显得分外壮丽。中国历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节,同时使建筑更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目的,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图5-12)。图5-12在斗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二、装点建筑的外衣——绚丽的色彩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就很常见。房屋的主体部分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突出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许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图5-13)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衬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其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图5-13北京天坛[明、清]二、装点建筑的外衣——绚丽的色彩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萧条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力和生趣。基于相同的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建筑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能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此外,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包含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与欧洲、阿拉伯的园林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提到园林建筑,就不得不提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与承德的避暑山庄(图5-14)、苏州的拙政园(图5-15)、苏州的留园(图5-16)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中国古代园林按照其身份又可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在设计上立意高远,纵贯古今,表现出独一无二的雄伟气势和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继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皇权神圣”的主题。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但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图5-14承德避暑山庄图5-15苏州的拙政园图5-16苏州的留园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一)颐和园园林布局万寿山与昆明湖构成了颐和园的基本山水构架。颐和园在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景区。第一景区为宫廷区(图5-17),位于全园的东部,万寿山的脚下。清朝离宫型园林都有供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所以在颐和园的主要入口东宫门内首先布置了一组宫廷建筑群。这里有皇帝听政的仁寿殿,帝王、帝后居住的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以及各种服务性建筑。它们也和宫殿建筑一样,采取前朝后寝的布局。仁寿殿居前,在它的左右也有配殿,组成一个规整的庭院。不过这里的殿堂都不用琉璃瓦顶,也不用重檐的形式,庭院中多栽植花木,点缀湖石,具有园林的特点。图5-17颐和园宫廷区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一)颐和园园林布局第二个景区是前山前湖区。这是颐和园最主要的景区。万寿山经过扩大与增高,形成坐北朝南、面临昆明湖水的良好格局。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重廊复殿,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图5-18)八面三层,居山面湖,统领全园。这一组建筑全部为宫殿形式,琉璃瓦顶,油漆彩画,金碧辉煌,成为颐和园全园的标志和风景中心。特别是万寿山南面山脚下,沿着昆明湖畔,建造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图5-19),自东向西,贯穿整个前山区,将前山的散布景点串联在一起。这条273间的长廊,成了一条绚丽多彩的画廊,一条能观赏园内风光的游廊。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一)颐和园园林布局图5-18颐和园佛香阁图5-19颐和园长廊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一)颐和园园林布局颐和园的第三个景区是后山后湖区。在万寿山北麓,紧靠北园墙,地势狭窄,本没有什么景观,但造园者却巧妙地在山脚下沿着北园墙挖出一条河道;河道宽窄相间,组成大小不同的水面,并用挖出的土就近在北岸堆成丘;两岸密植树木,然后将昆明湖水自西头引入后山形成一条夹持在山丘之间的后溪河,并在这条溪河的中段模仿苏州水街建造出一条买卖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两百多年前的皇家闹市(图5-20)。图5-20颐和园皇家买卖街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园林艺术(二)颐和园的园林艺术成就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最后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全园建筑构图严谨、气魄宏大;儒、释、道三教文化,倾注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光山色之中。它继承了中国历代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手法的长处,兼有北方山川雄伟的气势和江南婉约的风韵,并将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宗教庙宇的庄严和谐地融为一体,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修建的最高水平。一、中国古代建筑宋代废除里坊和夜禁制度,出现了灯火辉煌的夜市和草市,汴京成了不夜之城。在建筑方面,兴建各种行业的街道和集市、规模宏大的寺观和众多的贵族庄园。宋徽宗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造其园林——艮岳。宋朝南迁之后,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便繁华起来,宋高宗大造宫殿和园林,当时临安是中国最美丽的花园城市。元代疆域广大、中西交往频繁,这使元代文化具有多元兼容的特性。而表现在建筑上,就是汲取多种文化因素:一是以汉族为主的中原文化;二是漠北各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自己的草原文化;三是有选择地吸收了一些西域乃至欧洲和伊斯兰文化,这使元代建筑呈现出奇异的状态,产生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元代在都城建筑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大都,它是明、清北京的前身。一、中国古代建筑(一)都城规划北宋继承后周以汴京为都城。汴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漕运极为发达,以汴河、黄河、蔡河、广济河4条水道构成交通网通达全国。汴京城盛时,居民150万左右。汴京有城共3重,最内为宫城,内按隋唐洛阳宫殿制度修造宫殿;宫城外为旧城(内城);旧城外是新城(外城),每座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敌楼,城外有护龙河阔10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它与隋唐都城的不同之处是宫城居中而稍偏西北。大内(皇帝宫殿)左右对称,有中轴线,自大内正门宣德门向南去有大街,一直通到南面出南熏门。宫城每面各有一座城门。据文献记载,北宋宫殿的主要殿堂有些是“工”字殿形式。整个规模虽不如隋唐两朝宏大,但扩建时参照西京(洛阳)唐朝宫殿,所以组群布局既规整,又具有灵活华丽和精巧的特点。官衙是在大内的前面。其余即民居、寺庙、酒楼等密布街头,繁华热闹,与唐代里坊的高墙壁立的面貌完全不同。都城内外大小园圃与各种园林相望,街道以桃、李、梨、杏、莲、荷为点缀。城内共有4条河道流经其间,南为蔡河,以北为汴河、金水河和五丈河。南宋“平江府城图”(图5-21)清楚地表示出当时苏州的城池、街道,整体方正通直,府城居中稍南。同时可看出那时街道、塔庙等的位置。几乎每条大街均有河渠流过。这种河水纵横的城,也如同建在水上的城,舟行方便,景色宜人。平江城与今日苏州城极为相近,可证今日苏州城的规模制度即宋平江城的规模制度。一、中国古代建筑(一)都城规划图5-21平江府城图[宋]一、中国古代建筑(二)宫殿园林建筑汴京帝王园林极多,最有名的为宋代四大名园——玉津园、金明池、琼林苑和宜春苑。艮岳建于汴京内城东北隅,是一座大型园林,专为皇帝享乐之用。艮岳的建造,历时长,耗资巨;北宋的覆亡,与艮岳也有很大关系。但它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艮岳兴建于宋徽宗在位期间。周围40余里,最高峰上有介亭,有峰峦岩谷和池沼岛屿,其间点缀楼台亭榭,植置四方花竹奇石,养殖各种珍禽异兽。所用山石取自太湖沿岸,用船运到京城,即有名的“花石纲”。北宋末年,为抗击金兵围城,拆屋为薪,凿石为炮,艮岳至此悉毁(李濂《汴京遗迹志》)。南宋临安在五代时已建设得很美,南宋迁都于此,宋高宗赵构更是大造宫殿,花园多至40余个,其他大臣也都在城西的西湖滨上大造园林别墅。“梵宇仙居,舞榭歌楼,彤碧辉列”,湖滨灯火彻夜不绝,临安城风光绮丽,已是中国最美丽的花园都市。临安城的宫城在南端高地上,规划甚佳,全用石料仿木构成八角五层楼阁式双塔,并饰以浮雕。双塔外观巍峨雄壮,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卓越成就。一、中国古代建筑(三)艺术成就总之,宋代建筑突破闭塞的里坊制,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达。宫殿、皇家园林、宅第园林和私家园林较前代更为复杂华丽,利用自然景致,结合文学和山水画之意境,有许多进展。但有时则过于纤丽巧饰,不够蓬勃茁壮,不若唐代园林之淳朴壮观。二、西方古代建筑古希腊建筑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它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和秀美见长。古希腊建筑创造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图5-22、图5-23),对后来的古罗马建筑乃至整个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雅典卫城,集中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图5-22三种柱式[古希腊]图5-23三种柱式(局部)[古希腊]二、西方古代建筑(一)古希腊——精致、典雅的雅典卫城雅典卫城(图5-24)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建筑群的中心是帕提农神庙(图5-25)。它耸立在旧雅典娜神庙南面,由当时著名建筑师伊克蒂诺斯和卡利克拉特在执政官伯里克利的主持下设计,费时9年,于公元前438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在神庙内建成高大的雅典娜神像。神庙为长方形围柱式建筑,建在50厘米高、70厘米宽的三层阶梯基座上,东西长约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长义工培训
- 标准作业指导书
- 天然气开采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考核试卷
- 慈溪美容行业报告
- 景观水景设计施工考核试卷
- 202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医学资料 全科学员对教学的需求苏州市立医院润达社学习教案学习课件
- 商业综合体信息技术系统整合与管理考核试卷
- Unit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新型塑料管材的开发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4月自考15040习概押题及答案
- 园林花卉 课件 第三篇1单元 一二年生花卉
- 【初中生物】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课件(人教版2024)
- 2024年安庆市迎江区招聘社区人员考试真题
- 燃气工程AI智能应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届福建省质检高三适应性练习英语试卷(含答案和音频)
- 《休闲农业》课件 项目五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
- 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漆器设计与制作)赛项实施方案
- 广东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综合能力测试(CAT) 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