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_第1页
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_第2页
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_第3页
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_第4页
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行政史壹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贰叁肆夏商周的行政管理伍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夏商周的官员管理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一、从原始人群到母系氏族公社的管理原始人群:群居生活乱婚古人阶段:向母系氏族过渡婚姻关系(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方式母系氏族社会典型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组织原则,与后世国家共同体对社会的管理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以生产资料为公有制的基础生和生活单位。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可能出现剩余产品,因此不会出现剥削现象,只能通过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和平等分享劳动成果来维护共同体的存在。(2)社会组织形成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其成员。(3)实行原始民主制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首领由全体氏族成员按“选贤与能”的标准选举产生,无任何特权,也不脱离劳动。氏族首领不依靠强制手段,而是依靠自己的威望以及原始的习惯和道德力量来进行管理,不称职的首领可以被撤换。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男子取代女子地位----财产私有和贫富差距----频繁的战争为争夺财产和奴隶----部落联盟,实行军事民主制度1、军事首长:军事首长仅统率军队和担任主祭,不单独享有民事方面公共事务的独断权,且其职务不能世袭;2、部落酋长议事会: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军事首长仅是议事会的成员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决断权;3、人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只是由于部落联盟时代社会组织远较母系氏族公社大,故人民大会的举行次数亦大大减少。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一、夏朝君主制政体的形成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和阶级的分化私有观念---无法调节氏族、部落之间的矛盾夏朝的政府机构就是在改造原有的公共权力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夏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军事民主管理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部落联盟中通过民主推选的军事首长的“蝉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夏朝的政府机构在原来改造原有的公权力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改造原部落联盟“四岳”议事会。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机关,“四岳”议事会与专制王权相对立,为适合专制独裁的需要,最好办法是改变四岳议事会的性质。据《尚书大传》载,“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行政机构官员——百官。主要包括,六卿:文武合一的官员;车正:掌出行和服饰的官员;庖正:饮食的官员;牧正:掌四时祭祀之物的官员;此外,还有比较重要的稷官、水官、羲和氏等官员。同时,为了保证行政权力的运行,还建立了军队、刑法(夏刑)、监狱(圜土).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二、殷商时期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一)王子王位继承制的确立将王位继承资格缩小到王的直系子嗣。商前期,实行兄终弟及制,造“九世之乱”,盘庚迁殷后,实行王子王位继承制(二)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商朝的行政管理水平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商王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独尊地位,在关键问题上的决策,商王强调个人最后决策权;其次,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机构,按职能设官定制,其职官大体可划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宗教官分为巫、多卜、占、作册等;政务官称为卿士,其中师保是最高政务官;事务官是主管宫廷事物,即管理宫廷奴隶的官吏、宰、小臣。

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周行政体制的规范化(一)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西周,就是在诸嫡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血缘亲疏及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二)周中央官僚机构1、周天子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拥有六种权力(主祭权、册封权、统帅军队、官吏任免权、授予爵禄权和巡狩权);2、辅弼大臣,即三公(太师、太傅、太保);3、三公以下的官有政务官和文化教育官两个系统: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司徒(管籍田和农业生产)、司马(军事)、司空(工程营造))。此外还有专掌司法的司寇文化教育官系统官员包括:大史、大祝、大卜、负责宗教、文书册命等事务,带有神职色彩。4、宰(宫廷事务官)--宫内总管。西周晚期,宰的地位上升,与政事官系统和文教官系统的长官平行。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世袭制确立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宗法制逐渐形成发展完备动摇破坏分封制逐渐形成发展完备逐渐解体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一、夏的地方行政体制夏朝地方诸侯一般称为某某氏,也称为君或伯。一方面,夏通过“会”等方式召集各部族首领,传达王命,索取贡赋,不服从者则共同讨伐;另一方面,臣服于夏朝的部族仍保持有一定的自主权,王朝对其内部事务一般不予干涉。二、商的地方行政体制内外服制度是一种二元通知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量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通知方法和组织形式。“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由君王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从事生产。“外服”是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由各地诸侯管理,但外服诸侯与商主是一种君臣关系。内外服制最早实行于商朝。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三、周的地方行政体制1、分封制:周是小国,要面临着统治一个文化比自己高、潜力较自己大的种族的问题:一方面周兵力单薄;另是新征服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于是汲取了内服制统治种族奴隶的经验,且推广到外服地区,以更小的宗族或家室为单位分赐给受封诸侯。分封制是中国奴隶社会中一种为协调统治阶级利益以便对付种族奴隶而建立的制度,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世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经过不同层次的分封,西周王朝形成了等级结构的国家群。分封诸侯的目的是拱卫中央王朝,天子与诸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西周时期己达成熟:一方面分封制度本身趋于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成熟和完善。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2、礼乐制度:涉及国家政权活动的秩序和原则以及社会各阶层成员生活方式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体系和典章制度,其实质是维护各级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配合一定的典礼形式,还有与之相应的舞乐。“恭敬之心,礼也。”3、乡遂管理体制:是西周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乡制,并设相应的管理者。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也设相应管理者。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等诸侯国义务:服从、镇守、服从、纳贡诸侯国权利:设官、建立军队、征赋等由来: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承袭基础:血缘关系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特点)作用1、强化了统治2、扩大了统治区域3、促进经济文化交流4、促进民族融合5、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保证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影响深远:如宗族意识、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分封制宗法制实质等级隶属制等级制度破坏时间:西周后期,春秋战国,秦朝原因:独立性,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日益削弱其观念与传统继承传承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保证了分封制的推行与稳定实施总结夏朝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最高集中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宗法制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总结西周礼乐秩序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文化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最高集中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一、夏商周行政运行的体制性特点(1)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影响。①在行政决策上的集中程度较低,凡涉及下级邦国的事务,中央均通过盟会的形式加以协调,凡社会邦国之间的关系,常经谈判以结盟的方式作出决策。②在行政沟通上不是如同后世国家行政机关的沟通,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联系。③在行政文书上,常以协商性文书体裁为重。④在行政执行上,行政的灵活性大于统一性。(2)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①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②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③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2、后来,王权专制程度提高的原因:(1)通过兼并和战争,国家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向统一的专制国家过渡。(2)西周时期天命观发生变化。“天命靡常”。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二、夏商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

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指中央朝廷、诸侯和卿大夫小朝廷的层层行政决策,其共同特点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独掌。联络方式:巡狩: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还可间接联络,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见天子。

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会”两种形式。盟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之间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朝会乃是一种直接沟通的方式,另有“聘问”这一间接沟通的方式,即诸侯派使者互相访问。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二、夏商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二)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西周的行政文书:将记录君臣的言行及决议,决议的宣告文书分为“诰”、“誓”、“命”、“简书”、“约”.“诰”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或布告,二是君臣之间互相勉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君主行为的规范。“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命”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约”相当于今天之契约,在西周时盛行,后世少见。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三、夏商周的行政执行行政统一程度要求不高,邦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风俗各异,决定了行政管理的多样性。1、从宗法、礼乐制度看,中央在宗法、礼乐制度方面在理论上对各地诸侯要求极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十分灵活。2、在法制方面,为使各国在行政运行上不彼此发生矛盾,西周时期强调法制的一统性。另外,西周王朝较为重视行政执行后的信息反馈。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四、夏商周的行政监督西周的行政监督初具形式,主要有两种:1、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主要利用朝觑、巡狩方式进行,或委派监国、上卿进行。监国作为一种制度是指派出诸侯级使臣代表天子监临诸侯国的管理体制,监国者地位相当高,多由王子弟担任。2、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管辖区的监督。分片管理制,巡行夏商周的官员管理一、官员的选拔1、世卿世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世卿是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的官职世袭,故称世卿。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世卿世禄制是巩固“封邦建国”王朝行政体制的一种手段,对等级君主制所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补救。下级封君到上级封君处做官,加强了上下级封君政治上的联系和行政上的沟通,但另一方面也易造成诸侯称霸、强卿专权、使天子、诸侯沦为傀儡。夏商周的官员管理二、官员的管理机构西周时,开始出现佐助天子管理官员的人事官员,即司士,其主要职掌有:1、掌管官员档案;2、正群臣朝仪之位;3、负责官员的爵禄赏赐;4、掌群臣之治---戒令刑罚。公族:有册命时充当司仪,是专管公族的人事官员。夏商周的官员管理三、官员的爵制商:公、侯、伯、子、男。公、侯为一等,为商王族或亲族;伯为二等,是远方首领;子、男为三等,在侯、伯之下并隶属。西周:公、侯、伯、子、男。公、为一等,侯、伯为二等,子男为三等。还有一种表明身份的标志,“命”,指天子的册命,。九命的等次为:上公经九次,侯伯七次,子男五次,大国之卿三次、次国之卿两次,小国之卿一次。四、官员的俸禄和退修据文献记载,夏、商、西周均有官员年老致仕的制度,官员到70岁即退修,即所谓“七十致政”。官员退修后,还可以到各级学校去传播知识,即所谓“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劳于左学;周人养国老子于老胶,养庶老于虞庠”。所谓国老指卿大夫以上高级官员,大夫以下称庶老。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一、大国争霸与等级君主制王朝的解体二、强卿专制与中央集权体制雏形的出现经过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个诸侯国相继衰落,而充任各诸侯国文臣武将的卿大夫实力却日益得到加强,地盘不断扩大,逐渐掌握了各国的内政外交大权,形成卿大夫执政的局面,他们争夺公室朝廷的执政大权,并在权力斗争中铲除异己,瓜分公室,甚至试图篡夺诸侯国的君位。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1、在官员管理上,由家臣制向官僚制转化;2、在中央朝廷组织上,由家臣聘任制发展成为客卿制;3、在地方管理上,由国鄙制向郡县制的转化。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一)世卿制的瓦解与官僚制雏形的出现家臣制:在旧体制下,卿大夫是分封制下最低的一层封君,再往下就是同一血统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了,卿大夫治国,其官员只能是从士产生了,由于卿大夫的国称“室家”其官员被称为家臣,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特权,其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随时免除,呈现出雇佣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后世官员的俸禄,与采邑完全不同,两者不能世袭。作用:是后世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