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池州市黄铺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多,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参考答案:1.C2.D3.A1.试题分析:C过于绝对、强加关联,原文第4段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选项却换成了“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并不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二者间构不成必然联系。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D扩大范围,据原文第7段尾句可知,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选项偷换成了“传播微信的人”。“传播微信的人”包括“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也包括“看微信,也看网络、报纸”的人。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A因果倒置,据原文第7段首句可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是原因而非结果。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说林冲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如果林冲生活在现在,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幸福和成功的中产阶级的一员。林冲的可爱,就在于“可靠”。他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靠的下属和同僚。他不会轻易动情,但一旦选择了某位女子他会为其一生负责;他一旦成为你的朋友,你可对他托付一切;对上司对同僚,他会永远抱一种有距离的尊重,他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而不轻易涉及人事上的是是非非。林冲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没有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高太尉、陆虞侯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能诱骗他进了白虎堂。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力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两次梁山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一定心怀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后来他遇见了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林冲这样的真汉子,如果生逢其时,完全可以建功于边廷,立千秋万世不朽之名;或者即使不能被重用,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品行赢得尊重,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可惜他生活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一个淘汰良民的社会,一个扼杀精英的社会,一个必须牺牲人性才能生存显达的社会。尤其像林冲,做一爱岗敬业的职业军官不可得,做一爱家护妻的好丈夫而不可得。他要么像陆虞侯、富安那样,牺牲自己的良心,自己污辱自己的品行,巴结权贵以求显达;要么就只能去当杀人放火的草寇。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让他们选择。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冲的可靠,主要表现为对家人负责,对朋友忠诚,对上司和同僚敬而有度,对工作兢兢业业。B.林冲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又精细过人,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遭高太尉等人诱骗,误入白虎堂。C.火并王伦、力推宋江等情节说明林冲为梁山大业着想,不存一己私心,更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D.王伦要林冲杀无辜路人来做“投名状”,对林冲的打击巨大,因为这样做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15.本文认为施耐庵对林冲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林冲持什么态度?引用金圣叹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6.文章结尾说“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14、B(林冲遭陷害并非因为他“精细过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文中无此意。)15、①本文作者认为施耐庵爱护林冲的高洁品行,不让他的精神受虐受污。(2分)②本文作者赞叹林冲的为人行事,感慨林冲的不幸命运。(2分)③金圣叹的话既充分肯定了林冲的品行,也表达了对其成就事业但也会遭遇磨难的忧虑,总领全文,是本文作者观点的依据。(2分)16、林冲的悲哀:林冲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却进退两难,无路可择;(2分)大宋的悲哀:大宋社会是个非正常社会,逼迫正常人泯灭人性。(2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五丈原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维乃收剑,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汝可急出迎敌。”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造用。”维亦拜受。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投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岱领计而出。少顷,杨仪入。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表【注】略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遂,失于诸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后杜工部有诗叹曰: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事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白乐天赤有诗曰: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服勤礼,振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溜沾襟。初,蜀长水校附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住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闹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廷断后,各处营塞一一退去。(选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有删节)【注】表,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自表后主》。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诸葛亮的两句话既体现了他思想上固有的宿命观念,又表现出其料事如神的超人智慧。B.诸葛亮临终将军中大事没有托付给自己的后人而是托付给姜锥,充分体现了他一心为公的高尚节操。C.诸葛亮巡查军营时“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暗示诸葛亮对自己大限之后蜀国前途命运的担扰。D.文中引用杜甫、白居易的诗后,插入了廖立、李严对诸葛亮去世的反应,衬托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8.19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7集插曲《哭诸葛》中唱到:“鞠躬尽瘁,谁能比?一生洁白谁人及?”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一生洁白”的。参考答案:7.C
8.①言行描写。通过对诸葛亮临终前对属下托付大事的语言及动作描写,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节操。②史料佐证。通过诸葛亮临终写给后主的“表”中文字,体现诸葛亮“一生洁白”的高风亮节。③后世称项。通过引用杜工部(杜甫)、白乐天(白居易)、元徽之(元镇)对诸葛亮追念的诗句,进一步称颂诸葛亮忠义报国,鞠躬尽瘁的高贵品格。【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暗示诸葛亮对自己大限之后蜀国前途命运的担扰”错误。结合“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分析可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主要暗示的是诸葛亮病情的严重程度,“自觉”是自我感觉的意思,并非秋风真的“彻骨”。故选C。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查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解答此类试题,小说主要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正面主要包括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侧面主要是环境烘托,其他人对比等。《哭诸葛》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诸葛亮去世的痛悼和对其一生主要精神品格的赞颂,其中题干涉及的两句是对诸葛亮精神品质的概括。题干问的是“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一生洁白’的”,结合“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费文伟可继之”等分析,通过对诸葛亮临终前对属下托付大事的语言及动作描写,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节操。结合“……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分析,通过“表”的内容,体现诸葛亮“一生洁白”的品格,这是用史料佐证的。结合“后杜工部有诗叹曰……于今无复雅歌声”“白乐天赤有诗曰:先生晦迹卧山林……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溜沾襟”“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等分析,通过引用杜工部(杜甫)、白乐天(白居易)、元徽之(元镇)对诸葛亮追念的诗句,进一步称颂诸葛亮的高贵品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吴枋曰:“陆务观言,司马温公①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枋不免效颦,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口之所诵,心之所得,随手抄记,且曰《野乘》。”读书者当观此③。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晨昔披阅,虽数十年,皆新如未手触者。每岁以上伏及重阳日,视天气清明,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①。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启卷,先视几案净洁,籍以茵褥,然后敢启。或欲行,即承以方版,非唯免手汗渍及,亦恐触动其脑。每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复以次指面捻而挟过。又尝撰《资治通鉴》,卷数繁漫,颠倒涂抹,率无一字及草,其精谨如此。吴生曰:此所以为温公也,读书者当观此。(选自吴应箕《读书止观录》)【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②脑:今称书脊,旧称书脑。③读书者当观此:读书的人应从这里得到启迪21.“效颦”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司马温公“欲行,即承(书)以方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3.两段文字结尾处各有一句“读书者当观此”,其中的“此”分别是指:(1)____(2)________参考答案:21.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22.一则免得手汗污书,同时也可保护书脊不致在移动中损坏。
23.
(1).随手记录
(2).小心谨慎【2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结合典故“东施效颦”解释。【2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去概括司马温公“欲行,即承(书)以方版”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非唯免手汗渍及,亦恐触动其脑”作答。【2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两段文字结尾处“读书者当观此”,中的“此”的含义,注意根据句子“随手抄记”“其精谨如此”概括答题要点。【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吴枋说:“陆游讲过司马光的事,说他听到新的事就记录下来,并且记下是听谁讲的。我吴枋也要向他学习。凡是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都随手记录下来,把它称为《野乘》。”读书的人应从这里得到启迪。司马温公独乐园中有文史典籍一万多卷,每天早晚翻读,虽然这样读了几十年,可是那些书还都新得像没有用手触动过的样子。每年上伏和重阳日,看天气晴好时,在阳光下放置一些桌子,把一叠叠书竖起来,让太阳光晒它们的书脊。所以年月虽久,还是不损坏。等到要打开读的时候,先要让书桌洁净,再铺上桌布,然后才拿书出来打开。如果出行带书,则用木板托书,一则免得手汗污书,同时也可保护书脊不致在移动中损坏,每读完一页,就用右手拇指侧面贴在书面上边边沿,再用食指帮助翻动。司马温公还曾编写《资治通鉴》,卷数很多很多,底稿上涂改或者颠倒次序划了许多符号,但是所有的文字没有一个字迹潦草的。司马温公的小心谨慎就到这样的程度。吴生说:这就是司马温公之所以是温公的所在。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5.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武则天)太后信重內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辉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止其拜
拜:行跪拜礼B.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
审:审问C.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擢:提拔D.悉在公门矣公
门:门下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②不赂者以赂者丧B.①乃迁秋官侍郎②乃使人复修南阁子C.①久之,卒用为相②杳不知其所之也D.①其人虽老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狄仁杰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好面引廷争②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③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⑤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⑥百姓为之立生祠。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称他“国老”;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B.武太后要为朝廷选拔人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朝的名臣。C.狄仁杰不仅在选才上认真,而且在用才上也很较真。他举荐张柬之为宰相,然而武太后没有照办,他就敢于当面提出不同的看法。D.狄仁杰一生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修祠纪念。但因教子无方,最后其像被毁。
参考答案:16.B.审解释为明白ks5u17C.①久之,卒用为相(的,起调节作用。)②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到。)A都解释为“因为”,介词B.都解释为“就”,副词)D都解释为“那”,代词)18D.②是不解之问;⑤句是肯定政绩;⑥句是百姓爱戴狄仁杰之举。19D.应是生祠
略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瘞旅文(节选)明·王守仁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痛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注释:繄音yī,发语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就问讯北来事 就:接近,趋向
B.明早,遣人觇之 觇:窥视,探视
C.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
将:将要
D.古者重去其乡
去:离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携一子、一仆,将之任
B.其能以无死乎
鹏之徙于南冥也
吾其还也
C.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D.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徒以吾两人在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作于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三个年头了,瘗(yì)就是埋葬的意思。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
B.这三个异乡人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他乡的凄苦哀伤之情。
C.吏目主仆三人之死,既有侧面虚写,也有正面实写。死因一直含含糊糊,没有交代明白。不过在作者看来“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以及“游子怀乡”都可能是吏目致死的原因。
D.本文虽然是作者在借吏目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不过,他与吏目还是有些不同的,他能“达观随寓”,终于在异乡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的自宽自解。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5分)
(2)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5分)
参考答案:4.C.带领5.D表因果(A到/取独;B反问语气/婉商语气;C却/才6.C都是侧面虚写7.(1)我是因为流放(贬官)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呢?(5分)(2)今天我竟然如此悲伤,这是因为我为你想的多,而替自己设想的少 (5分)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民俗风情,这些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①大力发展旅游不一定能让云南经济快速发展。②________。③_________。参考答案:②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试题分析:注意文中表意绝对的句子“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8.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①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
②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
③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参考答案:示例:①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
②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③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每句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9.扩展下面的语句,使之内容丰富,具体生动,不少于50字(3分)。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试答: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细雨,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吸引许多行人停下脚步驻足倾听。(3分)分析:此句主谓宾齐全,侧重于描写。我们可以从“什么样琴声”或“琴声怎么样”,以及“如何吸引”、“怎么样驻足倾听”等方面打开思路。10.提取材料的要点,回答问题,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却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如领带、皮鞋、皮包等。有一些年轻的白领节衣缩食购买奢侈品,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学者据此认为,“消费主义”已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从以上材料可知,学者所谓的“消费主义”体现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参考答案: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关键词“消费的”、“使用价值”、“象征意义”,写出选择关系句式,句意连贯)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提炼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审清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消费主义”所体现的理念,然后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找出主要信息,例如“消费的”、“使用价值”、“象征意义”,最后还要明确字数限制。故不能得出答案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8年10月27日上午,重庆万州一位48岁女乘客因为乘坐公交车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遭到拒绝,不断骚扰并用手机击打司机,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面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15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殒命。此事引发了全社会人们的反思,你对此有何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莫让规矩成为一纸空文莱蒙特曾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各就各位。中国亦有俗语:无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然而规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亭台楼阁,它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则如一位严正的法官,评判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每个国家的处事举措;规则如一架天平,它绝不故意地偏袒一方,也不带有成见地过分惩处。规则衡量着国民的素质与良知,帮我们不断纠正、调整着偶尔偏离的航向或轨道……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怎能使国家海清河晏,屹然崛起,跻身于强国之列?如果一个军队没有严明的军规,怎能做到屡战屡胜,所向披靡,雄霸于四方?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家规家训,怎能做到其乐融融,怡然自乐,家和万事兴呢?故而,莫要无视规则,莫要逞能任性,莫让前行的步伐太过洒脱不羁。规则意识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秩序的维持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日本的道路十分狭窄,所谓的国道只有上下两条车道,赛车的场景蔚然壮观,但没有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没有看到一辆车从空荡荡的下行车道向前超速行使,甚至没有人鸣笛催促前面的车辆。一百多公里的公路大塞车,日本人竟然临窄不乱,七八个小时的等待,日本人竟然不急,如此守规则,万众一心的民族,真是令人可怕又可敬。规则一旦约定俗成,就必须重视,并且严格遵守。朗德纳克率领军舰从英国偷渡到法国,由于炮队长没有把最后一门大炮固定好,大炮在暴风雨中随着颠簸的舰身翻滚,幸亏炮队长挺身而出,制服了这个钢铁怪兽,然而在欢呼声中,朗德纳为炮队长带上奖章的同时,厉声说道:“把他拉出去枪毙,他的勇敢应受到奖励,然而他的疏忽几乎毁了这条军舰。“规则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我控制,规则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阿米尔如是说。反观中国当下,人们乘上“经济发展“这辆高速列车,奔波于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丛林中,规则意识早已淡化或者消失。无视他人利益和规则,以自我为中心已成为国人的信条。于是,一些人的行为和现象都被打上了”中国式“的烙印。中国式过马路,方便了个人,却拉低了国民素质素质,终究会自食苦果。中国式企业,假冒伪劣商品时时刻刻无处不在;中国式饮食,有害添加剂防不胜防……无视规则失去良心和道德,破坏了生存空间,伤了未成年孩子,最终也伤了自己。试问,地球上唯一有高级智慧的生命——人类,漠视规则,害人害己,情何以堪?人世间,一切都有法度,一切皆有规矩,莫让放任的私心杂念驾驭理智的心,莫让无规则成为永远的伤痛!【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审题时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主旨,理解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此题的“女乘客因为乘坐公交车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遭到拒绝,不断骚扰并用手机击打司机,司机用右手抵挡、还击,最终导致15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殒命”是关键语句,能提炼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的话题。要写出有质量的文章,不仅要在平时就注重积累,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要避免空谈,切忌纸上谈兵,不落实处。立意:1、规则意识人人有2、冲动是魔鬼,学会控制情绪,做事要冷静3、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忌冷漠4、拒绝冷漠,共建和谐一、从刘某角度来看:刘某不顾规则,强行要求停车。要求没得到满足便辱骂和行动攻击,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危险方法致多人死亡,触犯《刑法》。“上帝欲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生活中,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大灾难,而是我们不善自控的性情。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冲动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在涉及到公众及个人安全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激动,更不能做蠢事,不妨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时间。否则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二、司机角度: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司机冉某与乘客争吵、互殴,为个人荣辱不顾全车乘员安危,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
- 《电视照明艺术》课件
- 商务活动鲜花礼仪合同
- 标准租房合同协议书样本
- 购销合同标准协议范本2024
- 《压力控制回路A》课件
- 第四单元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研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病生心功能不全
- 2024年秸种腐熟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楼盖结构分类及布置
- 风险控制流程图
- 电气测量技术
- 商业发票模板(INVOICE)
- 英语希望之星决赛看图说话小作文.ppt
- 设计开发部诚信因素识别评价表和目标指标方案
- 膝关节韧带损伤PPT课件
- 《校园心理剧》PPT课件.ppt
- 六年级上册精通英语单词句子默写表
- 8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 大连市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