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编号: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配套练习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16-18课)检测配套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晚清爱国诗人张维屏有诗论及魏源:“气壮群推魏无忌,心孤谁识贾长沙?……太息绕朝谋不用,为君一读一长嗟!”张维屏将魏源比作贾谊,慨叹其谋略不为朝廷所用。晚清士人汪士铎称赞魏源:“《海国》问俗,《圣武》谈兵。苗徭在目,滇黔是程。郁此时栋,所受难盈。”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魏源(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 B.抨击了清政府的倒行逆施C.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予以回应 D.尚未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2.1843年《海国图志》问世后,在当时的中国未激起涟漪,士大夫认为,此书赞美西方“奇技淫巧”和“政治制度”,实属大逆不道,甚至有人主张将它付之一炬。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文化不符合中国的同情 B.士人阶层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传统士大夫的文化防卫意识 D.师夷长技在当时中国行不通3.1844年6月,美国公使顾盛致信美国驻广州领事,认为“按照欧美奉行的国际法,每一外国人居住或暂留在任何基督教国家内都应该服从该国家的法律”,对于合众国在中国的公民,认为“受美国所派驻华官员的审判”。这反映了(

)A.国际法仅适用于欧美国家 B.殖民者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C.美国获得治外法权的特权 D.美国以广州为侵略中国的中心4.针对传统儒学“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龚自珍提出了“治世→衰世→乱世”的循环说,认为当时是处于“治世”和“乱世”之间“衰世”,呈现的是“治世”的假象,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桎梏难以突破 B.社会忧患意识有所增强C.经世致用学风蓬勃兴起 D.师夷长技思想已经孕育5.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其中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知识分子关注西方科技 B.中国近代科技体系最终形成C.清朝政府培养大量翻译人才 D.沿海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6.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史的某一时期,“虽然已开始虚心地研究西方,但是中国人关于西方的观点仍然受到误解和思想、制度上的惰性这两者的限制。由于拒不考虑外国的现实情况,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全国规模的紧迫感,直到更强烈的震动使之大吃一惊。”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7.如图是1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A.晚清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晚清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的特征C.清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8.戊戌年间,《湘报》的撰稿人杨毓麟回忆说:“咸同以前,我湖南人碌碌无

所轻重于天下……知有所谓对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他认为

湖南由此走到时政的中心,湖南士人心态大变,开始关怀和思虑全国。这反映出(

)A.近代湖南媒体的敢为人先的精神 B.戊戌变法促使湖南成为时政中心C.洪杨之难严重破坏了湖南旧制度 D.湘军崛起对湖南近代化具有意义9.在20世纪50到70年代,义和团运动被作为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性运动来叙述。1980年,《历史研究》发表《封建蒙昧主义与义和团运动》一文,此后的历史叙述中,“义和团”就常与“蒙昧”“排外”联系在一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B.革命史观影响历史叙述C.双百方针的逐步实施 D.左的思想仍然束缚头脑10.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的工人自发顶着敌人炮火,支援前线抗战将士,并奋力抢救船厂。香港的船舶工人自觉拒绝修理法国兵舰,以抵抗法国侵略,并于当年9月举行了长达35天的大罢工。这体现出(

)A.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B.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C.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11.据学者统计,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21.5%。这段时间,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材料可知(

)A.此阶段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狭窄 B.该阶段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C.此阶段的学习西方具有一定的局限 D.中国的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12.下表为1895-1913年汉口港出口货物分类统计(单位:海关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895年1905年1913年出口值占比(%)出口值占比(%)出口值占比(%)纯农产品469553999.99674167470.51208861671.9农产加工品00215093022.5233813913.9工矿原料002373152.510107566.0工矿制成品004125824.313296097.9其他2880.01174070.2377380.3合计4695827100955990810016806858100A.农产品的出口总量持续下滑 B.汉口港在国内港口中地位上升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洋务运动期间,顽固派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视西方国家为“犬羊之国”“夷族蛮邦”,视西学为“异端邪说”,西方的“技艺”不过是败坏人心的“奇技淫巧”。这反映出当时(

)A.清廷坚守天朝上国的尊严 B.顽固派掌握国家舆论导向C.中国近代化之路艰难曲折 D.传统政治文化格局被瓦解14.恩格斯曾就近代中国某一场战争评论道:“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及创办大工业”。这场战争后(

)A.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B.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C.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D.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15.八国联军侵华后,天津租界内,英租界一律用外围式城市建筑,排水设施形成网络;意大利租界规定临街建筑物形式不得雷同,排水、街道系统混乱;城市治安管理的重要工具——警察队伍也随即引入,各租界参照母国形成较为完善的警政系统。天津租界内的这种市政建设与管理(

)A.体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色彩 B.扭转了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不足C.促使列强在华矛盾不断激化 D.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了改变16.19世纪末,针对封建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批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提出了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必变”理论、统筹全局的“全变”理论和重点突破的“变本”理论。由此可见,维新变法理论(

)A.在论战中得到传播和普及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首要目标C.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完善 D.以融合中西思想为理论特色17.1899年,梁启超撰文说:“此殷忧愤激者之言,此事虽屡行于欧美,而不切于我中国今日之事势也。……今中国尚孩提也,孩提而强使自主,时曰助长,非徒无益,将又害之。”据此可看出梁启超(

)A.固守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 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支持者C.舍弃了向西方学习的救国方案 D.找到了中国自强独立的新出路18.1902年,留日学生沈心工作词的《男儿第一志气高》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歌词为“……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官兵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该乐歌(

)A.适应了“预备立宪”的推行 B.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救亡意识C.配合了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 D.旨在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19.有同学对如表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他所确定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时间主要思想嘉庆、道光年间魏源提出“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9世纪50至60年代洋务派提出“官督商办”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农商俱利”“工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知识分子提出“实业振兴”“棉铁主义”“收回利权”A.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重商思想的深化与变异C.“商战”与“工战”的论战 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0.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中国学术思想在世界上于上古、中古“皆占第一”,今日西学东来,“亦不过报恩反哺之义,加利息以偿前负耳”。这一看法旨在(

)A.借鉴学习西方文化 B.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D.为西学传播制造舆论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些地区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宋代,都城开封的布局不再沿袭唐代前期都城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此外,北宋铜钱每年铸造额要比唐代多几倍到十几倍,这些事实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摘编自涂耀军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使得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其种类多样非前代所能比,并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由自给自足型向开放型转变,使得城镇经济更为繁荣,如苏州的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商业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市场交易中,银票、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这些商业领域中的影响因素共同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三、论述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的世界观念的变化明太祖朱元璋《祖训录》《皇明祖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李鸿章《筹画海防折》“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世界竞争之运,至今日而极矣!其原动力发始于欧洲,转战突进,盘若旋风,疾若掣电,倏忽叱咤,而遍于全球。”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和《建国方略》“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世界观演变问题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22页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配套练习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材料“将魏源比作贾谊,慨叹其谋略不为朝廷所用”等信息可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是对西方列强挑战的回应,故受到晚清爱国诗人张维屏、士人汪士铎称赞,C项正确;西学东渐自明代就已经开启了,排除A项;“抨击了清政府的倒行逆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尚未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表述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海国图志》面世后遭到士大夫的强烈反对,在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士大夫的文化防卫意识非常深厚,C项正确;西方文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士大夫反对《海国图志》,是因为传统的”华尊夷卑”思想的影响,并没有体现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师夷长技”,排除D项。故选C项。3.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美国公使在致美国驻广州领事的信中“每一外国人居住或暂留在任何基督教国家内都应该服从该国家的法律”和“对于合众国在中国的公民,认为‘受美国所派驻华官员的审判”体现了其认为美国人在中国可以不服从中国的法律,不符合国际法的规范,这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B项正确;国际法并非仅适用于欧美国家,排除A项;美国通过1844年7月的《望厦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到美国的侵略中心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根据材料“认为当时是处于‘治世’和‘乱世’之间‘衰世’”,结合龚自珍所处的19世纪上半期的时代背景可知,龚自珍看到封建社会的没落趋势,表现了对社会的担忧,B项正确;近代中国,思想不断解放,逐渐突破传统观念桎梏,排除A项;当时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经世致用学风并没有蓬勃兴起,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根据材料“1843~1860年,出版西书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其中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近代知识分子关注西方科技,A项正确;中国近代科技体系最终形成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近代知识分子关注西方科技,材料也未涉及清朝政府培养了大量翻译人才,排除C项;沿海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与出版西书增加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根据材料“已开始虚心地研究西方”“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全国规模的紧迫,直到更强烈的震动使之大吃一惊。”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但是没有实践,没有形成风气,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受到更强烈的震动后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7.D【详解】材料体现晚清时期的关税和厘金比重增加,田赋收入下降的趋势,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较快,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解体,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的半殖民化特征,排除B项;材料并不体现政府对关税的控制,且材料还有厘金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咸同以前,我湖南人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知有所谓对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并结合所学可知,“洪杨之难”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利用了地方团练力量,曾国藩的湘军获得了崛起的时机,而湘军的崛起开拓了湖南士人的国家视野和时代责任感,由此更多湖南人投身到近代化进程中去。材料中杨毓麟认为“湖南由此走到时政的中心,湖南士人心态大变,开始关怀和思虑全国”反映出湘军崛起对湖南近代化具有意义,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湘报》的撰稿人杨毓麟的一种认知,无法体现“近代湖南媒体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排除A项;材料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湖南旧制度被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1980年,《历史研究》发表《封建蒙昧主义与义和团运动》一文,“义和团”就常与“蒙昧”“排外”联系在一起,这一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对于义和团的评价也相应的发生改变,适应了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史观,排除B项;双百方针的实施是从1956年开始,此时对于义和团的评价是积极的,排除C项;左的思想与材料所述内容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法战争中,为了抵抗外来入侵,觉醒了的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抵抗,初步显示了中国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B项正确;仅凭材料看不出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A项;中国的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据材料可知,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科技类译著在当时译著中占主导,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停留于器物层面和技术类,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当时中国学习的内容有应用科学、自然科学、文史哲等多个方面,可知其学习范围并不狭窄,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也没有由器物层面进一步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排除B项;中国的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从材料可知,农产加工品、工矿原料、工矿制成品的出口都是从无到有、后两者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C项正确;农产品的出口1913年比1905年略有增长,持续下滑不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把汉口港和国内其他港口对比,看不出其地位是否上升,排除B项;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1842年)后,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洋务运动期间,顽固派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视西方国家为‘犬羊之国’‘夷族蛮邦’,视西学为‘异端邪说’,西方的‘技艺’不过是败坏人心的‘奇技淫巧’。”可见顽固派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对西方国家持鄙夷态度,这不利于向西方学习,可见中国近代化之路艰难曲折,C项正确;材料所述的是“顽固派”的态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无法得出清廷坚守天朝上国的尊严,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顽固派掌握国家舆论导向,排除B项;“被瓦解”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所述可见顽固派的言论仍对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及创办大工业。”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给中国带来致命打击,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各阶层掀起不同的救亡斗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湘淮系官僚集团逐渐崛起,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及中国城市近代化。材料反映出天津八国联军租界内,各租界当局各自为政,不予中国城市当局合作,城市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体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A项正确;混乱的市政建设不利于城市发展,且并未与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作对比,排除B项;市政建设混乱不是列强在华矛盾激化的原因,排除C项;市政建设不能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材料,针对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必变”“全变”和“变本”理论,使维新变法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可见维新变法理论在实践中逐步丰富,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维新变法理论的传播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维新派为应对顽固派的批评发展了变法理论,而非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首要目标或理论特色,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7.A【详解】梁启超强调“忧愤激者之言”不切于“中国今日之事势”,反对反清革命,固守改良之路,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反对革命,排除B项;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源于西方,排除C项;资产阶级维新方案无法实现中国自强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18.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02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教育方面设立学堂。留日学生沈心工制作学堂乐歌,号召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而提高志气,有助于激发当时人们的救亡意识。B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留日学生参与革命斗争,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留日学生要维护满清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9.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重商思想的深化,并最终认识到工业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体现出了变异,并非单纯的“商战”与“工战”的论战,B项正确,排除C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魏源是地主阶级开明派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20.B【详解】由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梁启超强调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断,长期领先于世界,目的在于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B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目的在于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而借鉴学习西方文化、为西学传播制造舆论,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D项;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是对材料内容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故选B项。21.(1)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使水陆交通发达;经济重心的南移。(2)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特点: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详解】(1)原因:根据“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根据“人口大幅度增长”得出人口的增长;根据“都城开封的布局不再沿袭唐代前期都城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得出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根据“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得出文化科技的进步使水陆交通发达;根据所学,还可从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角度进行总结。(2)新特点:根据“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得出商业市镇兴起;根据“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得出农产品、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得出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根据“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据“银票、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得出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特点:根据“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得出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根据“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根据“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得出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根据“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得出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根据“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得出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22.示例明清以来中国的世界观念变迁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缩影。明清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继续发展,统治者出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小农经济和海防安全的目的,对外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