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_第1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_第2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_第3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_第4页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土壤一、选择题〔44分〕以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3题。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假设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上升,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浇灌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答案】1.C 2.D 3.B【解析】1.P51%39%10%。因此土壤中空气缺乏,水分过多。我国有温带季风气候,其他三种气候类型没有分布。不合理浇灌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盐碱化现象。以下图为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一样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有关乙地进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正确的选项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分【答案】4.A 5.B

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样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一样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解析】4.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一样,都来自岩石风化。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水热条件差,进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争论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图甲说明,随着坡度的增加一样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力量降低

土壤总的储水力量显著提高D.地表径流量明显削减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①缓坡②陡坡③阳坡④阴坡①③【答案】6.C 7.D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6.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削减,因而总的储水力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削减,因而地表径流量不会明显削减。7.阴坡和缓坡的土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以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8~9题。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9.以下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赤红壤【答案】8.B 9.B

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解析】8.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猛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拢,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9.我国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潮湿,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简洁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觉察在南部小麦带〔以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兴旺、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10~11题。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清楚显降低的主要缘由是降低地下水位,吸取土壤盐分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答案】10.D 11.A

枝叶茂盛,削减土壤水分蒸发D.根系较兴旺,增加土壤地下水【解析】10.图中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顺多雨,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冬季。11.滨藜是一种根系兴旺、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吸取水分多,降低地下水位;能够吸取土壤盐分,使土壤盐分含量降低。二、综合题〔4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22分〕土壤有机质(SOM)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以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湿地系统由于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存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g/kg)(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g/kg)(cm)高草植被低草植被0~1014.8010.3510~2011.938.2320~408.256.44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缘由〔8分〕黑河中游湿地大局部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6分〕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缘由〔4分〕依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4分〕〔1〕分布特征: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2分〕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2分〕缘由: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2分〕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2分〕〔2分〕理由: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底(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局部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2分〕随着水分的削减,生物量会随之削减,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削减〔2分〕〔2分〕②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潮湿,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2分〕原理:碳会聚的过程可削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则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2分〕趋势:湿地退化会导致积存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4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进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力量如同海绵,能使隐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力量。以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四周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缘由〔8分〕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8分〕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8分〕13〔〕六盘山四周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2分〕由于受地形约束〔狭管效应,西北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2分〕受〔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的阻碍作用,风力减弱,沙尘不断沉积2分〔六盘山和秦岭等〕侵蚀弱,利于黄土累积〔2分〕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2分〕黄土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