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30年代小说(二)第一节茅盾生平和创作道路青年时期的茅盾中年时期的茅盾一、茅盾生平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茅盾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茅盾笔名茅盾一生所用的笔名之多,仅次于鲁迅。除署茅盾、用玄、明心、郎损、玄珠、冯虚、石萌、石崩、方壁、蒲牢、M•D、止敬等外,发表影响深远的译文如《共产党的出发点》、《美国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均署名:P生。茅盾的文学创作1、1927—1928: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2、30年4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林家铺子》、《子夜》(1933年出版)、“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⑴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⑵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⑶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以其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为人们展示了一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它通过老通宝一家由小康趋于破产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初浙东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景象,描述了农民的日益强烈的反抗情绪以及他们最终走上武装斗争道路的历程。《春蚕》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最大的收获,是塑造了老通宝的形象
《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主要写到“直到旧历五月尽头,老通宝那场病才渐渐好了起来”,到六月底,“春蚕时期的幻想,现在又在老通宝的倔强的头脑里蓬勃发长,正如田里那些秧一样”;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动员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凉爽的秋风吹来时,终于见到稻穗重甸甸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希望的肥皂泡又“整个儿爆破了”!“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的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
《残冬》,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在《秋收》中,他组织和率领饥饿的村民们到镇上抢米囤,吃大户;在《残冬》中,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勇敢地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老通宝的形象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俭朴,忠厚老实,具有中国农民那种对生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和忍受精神。虽然他搞不清是什么力量把他们一家推到水深火热的深渊,但是他仍然对前途抱有希望。这种希望支撑着他在整个养蚕过程中焕发出一个农民虔诚的热情。一直到彻底破产,他仍然不能够理解“世界变了,越变越坏”的原因。他只能凭直觉去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把家庭的衰败归结于封建迷信的因果报应之类。老通宝的悲剧就在于时代变了,而他的思想一点未变,他因循守旧,仍处在一个僵化封闭的封建意识的王国里。他的悲剧正在于中国老一代农民固有的历史惰性,
第二节:《子夜》《子夜》鲁迅认为”茅盾的《子夜》写得很好”,矍秋白曾称誉《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充分肯定了《子夜》的价值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至于有人把1933年称为“子夜年”左翼文学的丰碑——《子夜》《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作品,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特征。小说获得巨大的声誉,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和认识。茅盾以小说的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方向进行了价值判断,就是中国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子夜》把人物放在中国现实中复杂阶级矛盾中,通过人物的悲剧来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一、《子夜》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时代背景:1、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2、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4、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一、《子夜》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当时学术界正在展开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茅盾将亲自看到的社会现象同论战中一些理论对照,这就增加了他写作《子夜》的兴趣,决定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回答托派散播的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二、思想内容和主题思想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驳斥了当时托派鼓吹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揭示了旧中国“更加殖民地化”的本质。主题:通过吴荪甫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而又在现实迅速地失败,不得不把自己产业卖给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的过程,来揭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命运,说明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三、人物形象分析(一)资本家形象系列:吴荪甫、赵伯韬(二)封建地主系列:吴老太爷、曾沧海、冯云卿(三)工贼系列:莫干丞、屠维岳(一)资本家形象系列
吴荪甫形象一、性格上的矛盾性:主要特征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在发展民族工业问题上,表现出既有野心又软弱;在同买办资产阶级的关系上,表现出既刚愎自用而又畏惧;在对待工农革命运动上,表现出既狠毒又惊慌。1、果敢、自信,刚强,敢于冒险、有远大抱负,关心民族工业2、虚弱,颓废,悲观动摇、冷酷、残暴、重利轻情、唯利是图、虚伪、荒淫无耻吴荪甫形象
二、政治上的两重性: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集中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两重性”:即革命性与反动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1、典型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必然失败的命运。2、 说明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3、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从而驳斥了托派的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吴荪甫的悲剧命运
吴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民族工业资本家。他想要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走独立发展的道路,这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民族解放的要求。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他面对的是强大而凶狠的对手。因此他的理想只能是幻想。他的悲剧,并非个人的性格悲剧,而是由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现实环境规定的。
(一)资本家形象系列赵伯韬形象:买办资本家的典型。性格特点:傲慢自大、奸诈狡猾、心狠手辣、荒淫无耻、精神堕落。典型意义:充分揭示出买办资产阶级的共同特质:政治上的反动性,经济上的掠夺性以及道德上的腐朽性。他的存在说明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二)封建地主系列1、吴老太爷:一具古老的封建僵尸2、曾沧海:体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激烈矛盾3、冯云卿:地主阶级向资本家阶级的转化(三)工贼系列1、莫干丞:典型的奴才型工贼2、屠维岳:资本家的走狗四、《子夜》的艺术特色
第一、宏大严谨的网状结构。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第二、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1、 在各种矛盾交叉点上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2、 在某一事件的激发下刻画人物心理矛盾斗争3、 在人物行动过程当中同时点明这个人物的心理状态4、 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写人物的心理状态。5、 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进行心理分析6、用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声音的描写,烘托人物心理的刻画第三、语言简洁、细腻、生动五、《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2、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3、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的成熟。(下页)4、创造了小说的新范式:社会剖析小说分析《子夜》的结构特点《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最主要的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他和赵伯韬的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和描写重点。还有如小说开头写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做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①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②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③心理描写十分出色。《子夜》的思想成就。《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箓竹山房》在艺术上是如何表现悲剧的?《箓竹山房》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剧的。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显出悲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箓竹山房》结尾“窥房”的情节有何作用?“窥房”在结构上是承接前文,把前文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极致;又是转折,极致后必有转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原来窥房的是女主人公——二姑姑。“窥房”的结尾在艺术上出奇制胜,有画龙点睛之妙。林徽因、徐志摩与泰戈尔一九二四年四五月间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她曾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过:“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住’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按:即金岳霖),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即徐志摩)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也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部门校招用工合同(2篇)
- 存量房屋买卖中介合同
- 品牌横向课题项目合同(2篇)
- 反担保合同范本汇编
- 铝合金停车场设施购销合同
- 面对丈夫出轨她勇敢迈出这一步
- 代理记账与影视制作协议
- 企业加盟合同协议模板
-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保险合同
- 二零二四年美容师劳动合同书(2024版)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应急撤离的基础知识
- 2023-2024学年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意向书、综合评估表、适老化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清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协议(范本)
-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冬季常见病预防》课件
- 新生儿胃出血个案护理
- 大学生生涯规划程
- 转量产评估报告正式版样本
- 工程项目管理(第五版)课件
- 变革管理手册
- 新理性主义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