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申报单位: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1前言 10.1任务的由来 10.2编制目的 10.3编制依据 30.4方案适用年限 80.5编制工作概况 8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21.1矿山简介 121.2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131.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51.4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32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情况 32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342.1矿区自然地理 342.2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392.3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22.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552.5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562.6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57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583.1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583.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583.3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713.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76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864.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864.2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87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995.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995.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1025.3矿区土地复垦 1045.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1135.5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1152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1196.1总体工作部署 1196.2阶段实施计划 1196.3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119第七章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1227.1估算说明 1227.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1307.3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1407.4总费用构成与汇总 1567.5近期年度经费安排 158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598.1组织保障 1598.2技术保障 1598.3资金保障 1608.4监管保障 1628.5效益分析 1628.6公众参与 1638.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实施保障 1688.8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69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1709.1结论 1709.2建议 17130)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1:10000)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1:10000)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1:10000)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1:10000)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附表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委托书承诺书《关于核查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与自然保护地、林地、草原、湿地位置关系核查情况的说明》附件4《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附件5《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认定书附件6编制单位营业执照附件7公众调查表1前言0.1任务的由来原四平山岩金矿段上部矿层于2010年7月已全部开采完毕,采矿证于2015年11月注销。2016年9月,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将《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申报,并通过了评审;2023年7月申报的《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通过了评审。为办理探矿权转采矿权相关手续,为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绿色矿山,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监管提供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及《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23年7月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哈尔滨德义智矿业咨询有限公司,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等相关规范要求,编制《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0.2编制目的1编制目的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开采将造成土地的损毁。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该矿山需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需要对由于矿山生产造成损毁的土地进行土地复垦治理,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地的损毁和环境的影响,对被损毁土地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生物与化学措施,指导矿山进行复垦及环境恢复治理整治工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计提等工作提供依据。22编制任务搜集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的矿山概况、矿山自然地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在矿区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及地质环境可能影响采矿的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对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土地损毁情况,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确定复垦方向,布设复垦措施。最终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将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编制《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编制原则此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区岩层特征和矿区实际情况,主要体现以下原则:遵循源头控制、预防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开采工艺设计、复垦设计、恢复生态设计相统一的原则,对矿区范围内的损毁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在矿区进行建设时将恢复生态纳入到矿区开发规划遵循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统筹安排的原则结合矿区总体布置以及矿山开采的进度,对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进行统一的规划,统筹安排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合理设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针对项目区特点,一般原有农业用地尽可能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尽量不使当地的资源数量减少。坚持经济可行、技术上科学合理原则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收益的边际效应,适应周边的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兼顾企业的生产成本。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后,既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恢复周边环境,同时考虑项目投入成本,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后土地效益达到最大化,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综合效益最佳原则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时,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保证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降到最低、土地复垦率达到最高、社会、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0.3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根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2020年7月1日起施行);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国务院第132次会议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根据2011年1月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4年4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59号令公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2002年10月;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修订);(15)《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14年4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59号令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正)。(17)《自然资源部关于申请办理矿业权登记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21号)。2政策文件5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2007]813、《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的通知》(国土资[2008]176号);4、《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黑政办发[2012]84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7、《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黑国土资发【2017】147号)(2017年8月22日);8、《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黑财规审[2019)7号)。9、《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2022年3月1日起实施)。3标准规范(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4部分:金属矿》(TD/T1031.4-2011);(4)《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202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9)《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1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12)《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1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8337.2-2001);6(1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15)《北方地区裸露边坡植被恢复技术规范》(LY/T2771-201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21)(1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2012年);(18)《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2014年);(1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2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2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T651-2013);(22)《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2356-2014)(23)《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2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2~1013-2016);(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16);(2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条文释义,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7)《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29)《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30)《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16);(31)《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3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3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3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3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16);(3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7)《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7(38)《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39)《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40)《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4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量和单位》(GB3100-3102-1993);(43)《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2003);(4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45)《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46)《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程》(TD/T1047-2016);(47)《矿山土地复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TD/T1049-2016);(48)《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1342-2007);(4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5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5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52)《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黑财建[2013]294号)。0.3.4地方规划及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2、《黑龙江土壤》;3、第三次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局部图4、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资料。5技术文件1、《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2016年9月);2、《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哈尔滨德义智矿业咨询有限公司,2023年7月);3、矿山提供其它有关资料。80.3.6主要计量单位面积:平方公里(km2)、公顷(hm2)、平方米(m2)长度:公里(km)、米(m)体积:立方米(m3)、万立方米(万m3)产量:吨(t)、万吨(万t)单价:万元/hm2,元/亩金额:万元、元(人民币)时间:年(a)温度:摄氏度(℃)0.4方案适用年限《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核收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16]161号)。扣除与保护区重叠范围内的资.77吨,金属量884.28推断资源量矿石量122717.94吨,金属量791.68千克。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156434.77吨,金属量983.97千克。矿山生产规模矿石量2万t/a,服务年限为5年(2023年9月-2028年8月),结合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对方案服务年限的相关规定,矿山服务期满后,由于本项目占地范围大,后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复垦时间设为1年(2028年9月-2029年8月),管护期3年(2029年9月-2032年8月)。最终确定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9年。当矿山扩大开采规模、开采范围、开采方式改变时,需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采矿权发生改变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将随之转移到下一个矿权主体。本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不替代相关工程勘察,治理设计。0.5编制工作概况1工作过程本方案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9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规定的程序进行。方案中所用原始数据一部分来源于现场调查,一部分由矿山企业提供。引用数据来源于各种技术资料,引用资料均为评审通过的各类报告。方案编制项目启动后,技术小组在充分搜集、分析与评估区有关的自然、地质、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由于疫情原因编制人员短期内无法抵达矿山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于2023年7月编制人员与矿山负责人员多次就现场情况及资料情况进行沟通,矿山负责人员同时再沟通的基础上对现场各场地各角度进行了照片及视频影像的录制,利用地形地质图进行校核,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概略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植被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现状、历史开采已形成露天采坑、历史浸堆、历史表土场及形成道路等等;7月下旬拟定方案及协调论证,对初步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从组织、技术、费用保障及方案目的等方面进行研讨论证;7月下旬开始编制方案,根据研讨论证结果,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进一步优化细化设计及投资,详细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完成的工作量表见表0-1,方案编制见图0-1工作程序框图。表0-1完成工作量表项目工作量位数量综合地质环境调查调查面积hm2h374.9783调查路线kmk调查访问人(次)定点调查地质环境调查点点4地貌调查点点6数码照片张38视频影像资料份1收集资料2016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份12023年开发利用方案份1各报告评审文件份2其他资料份1成果报告份1张6图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工作程序框图2质量评述本次方案编制工作,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原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黑国土资发【2017】147号)和有关规范进行。项目组野外调查、测量定点作业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规程、规范进行,原始资料可靠,并对资料进行100%自查和互检;在掌握了评估第一手资料后,项目组对获取资料进行了核实,并进行野外工作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组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原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2007]81号)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室内综合研究分析、编制方案,方案编制完成后,我单位组织了初审,项目组依据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提交方案送审稿。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1.1矿山简介(1)矿业权人: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2)矿山名称: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3)企业性质:民营企业;(4)开采方式:露天开采(一期)、地下开采(二期);(5)矿区面积:1.3234km2;(7)生产能力:2万吨/年;(8)矿山服务年限:5年;(9)位置交通:虎林市四平山金矿区,位于虎林市东北部四平山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虎林市小木河乡,林地归东方红林业局五林洞林场管辖。该矿区范围由22个拐点坐标圈定,其地理中心坐标:东经133°39′10″,北矿区有虎(头)饶(河)公路相通,区外有东方红至饶河公路通过,四平山矿区至五林洞6千米,至饶河70千米,至东方红80千米,G331公路在矿区西北部区域穿过矿区,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交通位置图1.2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原四平山岩金矿自1993年提交的普查报告后,对矿区中心出露的上部矿层(Ⅵ号矿体)硅质岩直接转入了露天开采。采证号:C2300002009054120018931,发证机关: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山名称: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面积:0.525平方千米,年生产规模4.0万吨,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11月注销。2016年《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是依据由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编制,证号:T01120090102023493,勘察面积22.23km2。最近延续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颁发勘查许可证“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证号T25日至2024年11月25日,缩减后面积为17.38平方公里(6拐点,见附件8)。在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前,矿山企业根据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当地自然保护区及公益林分布情况 (见附件3),多次研讨走访多主管部门,拟划定范围让出北侧中部草地、让出东侧与黑龙江东方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让出西侧与东方红林业局Ⅱ级公益林重叠范围,东、西两端存在矿体切割,最终确定22拐点的拟申请矿区范围。本次根据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许可证,证号:T2300002009014010023493,以及《关于核查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与自然保护地、林地、草原、湿地位置关系核查情况的说明》。其拟申请采矿许可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表1-1拟申请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国家2000坐标系拐点XY15151635.862044625481.895025151637.967044625483.887035151800.714044625638.028045151904.449044625710.726055151910.621044625674.253065151957.920044625632.465075151969.574044625630.140085152010.908044625621.935095152032.996044625617.54305152047.276044625608.40305152054.811044625594.20605152177.965044625418.81305152221.048044625425.10305152232.614044625438.64405152413.997044626101.83805152305.678044626145.32205151976.259044626156.70805151738.009044627607.306051519244580446280435065205151432.975044628063.8838215151348.570044627908.5200225151538.162044625485.5570开采标高:387m-40m,面积:S=1.3234km21.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规模、资源储量、服务年限矿山生产规模根据《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a。矿产资源储量原国土资源部备案,并下发了关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核收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16]161号)。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核收证明,截止2016年6月30日,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金矿石量1087851.04吨,金金属量4213.234千克,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216779.05吨,金属量1364.234千克。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累计消耗资源储量:探明资源量矿石量871071.99吨,金属量3044.39千克。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勘查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量:金矿石量216779.05吨,金属量1168.84千克。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216779.05吨,金属量1364.234千克。扣除与林地、保护区重叠范围内的资源,截止2022年6月,合计保有资源量:金矿石量156434.77吨,金属量884.28千克。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156434.77吨,金属量983.97千克。矿山设计开采服务年限为5年。图图例图1-2矿体分割示意图矿山主要工程布局矿山平面布局主要包括:选矿工业场地、充填站、回风井、提升竖井、尾矿库、临时废石场、露天采场;另矿山存在历史露天采场、历史浸堆与表土场。矿山主要开发方案矿区开发利用资源主要是金,伴生银,生产过程中产废石和尾矿。尾矿和废石用作筑路、充填采区,矿井排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作消防洒水、降尘洒水和矿区植被绿化。根据《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中矿联储评字[2016]35号)。2016年9月22日,原国土资源部同意予以备案,并下发了关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核收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16]161号)。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核收证明,截止2016年6月30日,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金矿石量1087851.04吨,金金属量4213.234千克,平均品位3.87×10-6。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216779.05吨,金属量1364.234千克,平均品位6.29×10-6。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累计消耗资源储量:探明资源量矿石量871071.99吨,金属量3044.39千克,平均品位3.49×10-6。四平山岩金矿深部勘探勘查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量:金矿石量216779.05吨,金属量1168.84千克,平均品位5.39×10-6,其中控制资源量矿石量47370.64吨,金属量142.78千克,平均品位3.01×10-6。推断资源量矿石量169408.41吨,金属量1026.06千克,平均品位6.06×10-6。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216779.05吨,金属量1364.234千克,平均品位6.29×10-6。依据《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深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核收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16]161号)。扣除与林地、保护区重叠范围内的资源,截止2022年6月,合计保有资源量:金矿石量156434.77吨,金属量884.28千克,平均品位5.65×10-6。其中控资源量矿石量33716.83吨,金属量92.60千克,平均品位2.74×10-6,推断资源量矿石量122717.94吨,金属量791.68千克,平均品位6.45×10-6。伴生银推断资源量矿石量156434.77吨,金属量983.97千克,平均品位6.29×10-6。余设计服务年限建设规模近年矿产资源市场波动较大,本方案不考虑其他因素,依据拟申请产能2万吨/年执行。可采资源量及矿山服务年限根据矿体赋存条件,设计利用资源储量,选用的采矿方法及矿山装备水平,地下开采生产能力验证如下:(1)按中段可布矿块数计算矿山生产能力A式中:N-同时回采的可布矿块数q-矿块的平均生产能力,t/dK-矿块利用系数,取0.3E-地质影响系数,0.8Z-矿石副产率,10%t-年工作天数,300天按中段可布矿块数验算,250m中段、200m中段、150m中段单独生产可达到2万t/年的生产能力,因此,地下开采设计山生产能力2万t/年是可行的。(2)地下开采服务年限计算计算公式为:T=Q*式中:T-矿山服务年限,年;Q-设计利用储量,78417.88t;A-年产矿石量,2万t/a;α-矿石回采率,90%;β-矿石贫化率,8%。经计算,一期露天开采矿山服务年限1年,二期地下开采矿山服务年限为4年。矿山总的服务年限为5年,不包括露天开采基建时间(地下开采基建期1年,基建期与露天开采同时进行)。开采对象、开采方案及废弃物排放方式开采对象矿区开采对象为申请审批后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金、银金属。产品方案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产品方案1434t/a金精矿,品位47.02g/t;银精矿:277.71t/a,银精矿品位194.45g/t。废弃物排放及处理剥离表土在原表土场临时堆放,部分直接用于原浸堆复垦工作,矿山后期边开采边复绿,用于终了台阶和边坡复绿。剥离废石可作为碎石筑路利用掉一部分,剩余的堆放至临时废石场,闭坑后可用于矿井封堵与露天采坑治理。采掘场粉尘主要产生在土岩剥离作业与采矿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尘环节有:岩石与矿层穿孔起尘、爆破起尘、土岩与矿石装载起尘、土岩与矿石运输过程中起尘、物料倾卸起尘、岩石与矿石破碎起尘、转载起尘等。由于采掘场距离地面较深,采掘场剥离、采矿、爆破、转载、破碎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很难扩散到坑外大气环境中,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但作业场所粉尘污染相对较重。为减少作业场的粉尘污染,保护采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采用如下措施:(1)钻机在穿孔时要破碎大量岩石,是产生粉尘强度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为降低钻机工作点及其周围空气中的含尘量,采用湿法抑尘装置,可使空气中的含尘量降到5mg/m3以下。(2)露天开采爆破时将有大量的粉尘由地面腾空而起悬浮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含尘量严重超标,为减少爆破时粉尘的产生量,除采用合理的炮孔网度、微差爆破与空气柱间隔装药以外,还需采用炮孔的堵封,对预爆区洒水预湿,国内外的经验表明,预湿的捕尘效率可达61~83%。(3)液压反铲挖掘产尘采用专门的捕尘措施。一般是采用水枪、洒水器或给岩体注水的方法,如果物料的湿度达到临界值,挖掘时的产尘量很少,可使工作面附近空气的含尘量从10~15mg/m3降到2.5mg/m3以下。为减少推土机和铲运机作业时的产尘量可用自行式水枪装置给矿岩洒水。(4)铲斗往汽车卸装时的产尘量主要随着降落高度升高、湿度的减少而显著的增加,减少这一生产过程产尘量的基本作法是:尽量减少卸装的高度,增大物料的湿度。采取这样的措施后,可使附近空气中的含尘浓度由18mg/m3下降到3mg/m3。选别工艺流程为单一浮选工艺流程。脱水工艺流程为浮选精矿经浓缩、压滤脱水得最终精矿。浮选尾矿浓缩、压滤脱水后,经汽车运输至尾矿库堆存。地表主要为林地,出于保护林地,尾矿综合利用的目的,尾矿处理后充填地下采空区,减小尾矿在地表对环境的影响,故设计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法。20选矿厂随尾矿排出的废水一起泵送至尾矿库回水池,尾矿废水在尾矿库回水池中进行自然曝气、降解、沉降净化等处理后,除蒸发等自然损耗掉,剩余部分扬回到选矿系统内循环使用。矿山开采方式采用露天+地下的开采方式。露天开采代王砬子矿段230m标高以上矿体。地下开采四平山矿段300m~50m间矿体。露天开采为山坡—凹陷露天开采方式,采用公路-汽车开拓运输方案。地下开采采用竖井开拓。提升竖井作为矿石、废石及人员材料的主要运输通道,同时兼作进风口及安全出口。通风采用对角双翼机械抽出式通风系统,井下机械排水方式,井下运输采用0.7m³的矿车的有轨运输方式。采矿工艺露天采矿采用公路-汽车开拓运输方案。采矿工艺如下:(1)剥离设计采用水平台阶开采工艺。陡帮开采、缓帮采矿。台阶高度15m,最小工(2)穿孔JK0C液压潜孔钻机进行穿孔工作。设计采用微差爆破,非电导爆系统起爆。根据钻孔揭露爆破孔含水情况选择采用乳化炸药或铵油炸矿岩最大处理块度为800mm。采用小松PC360-8M0液压挖掘机携带的HB3000破碎锤进行二次破碎。(3)铲装经爆破松动后,矿岩铲装采用1.5m3液压铲。采剥量最大年需液压铲共3台21液压挖掘机铲装矿岩。(4)运输矿岩运输选用3台福田(15t)自卸汽车进行矿岩运输作业。其中2辆用于矿石运输,1辆用于废石运输。矿石由自卸汽车运至选矿厂粗碎站集中破碎,废石由自卸汽车运至临时废石场。(5)辅助生产设备采用1台ZL50装载机进行采场场地平整等辅助工作,选用1台小松PC360-8M0液压挖掘机进行辅助装矿及边坡处理工作。选用10t洒水车1辆。最大采深30m的终了露天境界。露天采矿方法、露天开采剖面见下图:图1-3露天采矿方法图22图1-4露天采坑34°方向剖面图图1-5露天采坑126°方向剖面图2、地下开采工艺(二期)设计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法。四平山矿段矿体岩性为岩石由流纹斑岩、硅质砾岩、硅质岩及石英脉等组成,岩体呈块状构造,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接近于均质弹性体,各向同性,在微风化带及新鲜岩石中岩体稳定。岩石风化后强度降低,岩体稳定性较差。本矿山矿体为倾角小于15°的薄矿体,地表主要为林地,出于保护林地,23尾矿综合利用的目的,尾矿处理后充填地下采空区,减小尾矿在地表对环境的影响,故设计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法。采用尾砂充填采矿方案,充填技术能够控制平衡围岩变形,大幅度地降低岩层的移动,有效控制地压,显著提高出矿品位和经济效益。开采顺序为先开采上中段,后采下中段,即下行开采。在走向上是后退式开采。同一中段,先采上盘矿体,后采下盘矿体。开拓系统纵投影如下图:24图1-6地下采矿方法图25图1-7开拓系统纵投影图2选矿工艺设计选矿厂碎磨工艺流程为一段工艺流程。一段闭路磨矿,磨矿细度为-0.074mm80%,选别工艺流程为单一浮选工艺流程。脱水工艺流程为浮选精矿经浓缩、压滤脱水得最终精矿。浮选尾矿浓缩、压滤脱水后,经汽车运输至尾矿库堆存。尾矿库坝顶至193.0m标高时,尾矿库总库容18.8580万m3,设计尾矿库为五等库。尾矿釆用干排工艺排放尾矿,釆用一次性筑坝。在库内设井-管式排洪系统,用于排出库内设计频率洪水和平时降水,另外还包括监测设施等主要设施。矿产资源储量合理开发“三率”指标(1)采矿回采率本次方案设计中露天采矿回采率为95%,废石混入率5%。地下开采回采率(2)选矿回收率虎林市四平山岩金矿入选金矿原矿品位为3.49g/t,依据选矿试验报以及设计选矿工艺流程,选矿厂回收率为96.59%,满足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3)综合利用率本矿床对伴生银进行利用,伴生银入选品位3.30×10g/t,尾矿品位0.60g/t,在开采过程中,矿山边开采边复绿,剥离表土作为复绿用土。剥离的岩石主要为变质岩,可用于厂区道路路基垫层。本项目尾矿回水全部回收利用。1、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1)就近矿山建厂,尽量减少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2)合理处理露天采场、采选工业场地、尾矿库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原矿运输、废石运输和尾矿输送创造方便条件;(3)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和建筑物基础工程量,27并为选矿生产创造下坡输送的方便条件;(4)加强综合利用,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使得“三废”处理及排放对环境影响最小。2、厂址方案的确定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有露天采场、选矿厂工业场地、矿区道路、临时废石场等组成。火工材料由当地爆炸器材总库直接配送,当天多余火工材料当天清退,矿区不设立火工材料库。主要的厂址方案如下:(1)露天采场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在东侧大王砬子矿段采区露天开采,露天采坑设置于历史采坑南部位置,与北侧偏西位置临时废石场直距约350m,到选厂运距约3.4km。(2)临时废石场结合矿区周边地形条件,临时废石场布置在露天采场北侧偏西350m的沟谷中,到露天采场运距约900m,征地面积约10674m2,顶标高为280m,容积14万m3,能够满足矿山的排废要求。(3)历史表土场历史表土场位于四平山矿段历史采迹南侧,占地1.3352公顷,距矿工业场地运距约1.5km。项目新增用地剥离表土直接运往可复垦区域,历史表土场加强表土养护,待复垦时进行表土回覆。(4)井工工程地下开采采用竖井开拓方式。提升竖井口位于144号勘探线附近(西侧山峰北坡),距西北方向选厂直线距离600m,最短运距约1km,处于矿体端部岩石移动界线20m外。井口中心坐标:X=395592.24805、Y=5151829.03589、Z=304。竖井深264m,到+50m中段,在+50m中段施工井底车场、水泵硐室和水仓。竖井净断面Φ3.5m,井颈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为500~800mm,井筒采用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250mm。井架高度设计为12.5m,井筒装备钢木组合罐道,井筒内设置人行梯子间、管缆间、提升间,安装照明,用栅栏隔开提升间与梯子间。竖井场地占地1000m2。该竖井负责提升矿石、材料、设备、人员,同28时兼做辅助入风井及安全出口。另风井场地424m2,充填井场地1771m2,充填(5)选矿厂拟建选矿厂选址位于四平山矿段西北侧600m处,占地2.8117公顷,选矿厂生产规模2万t/a。选矿厂位于一片缓坡地上,缓坡地形对建设选矿厂非常有利,能实现矿浆自流,可以节省大量矿浆输送设备。选厂驻地交通便利,厂址道路较近,产品运输成本低。选矿工业场地主要布置有选矿厂、办公室、职工宿舍、消防系统、食堂及浴室、机修材料库、变电所、门卫、锅炉房、车库等。(6)尾矿库依据开发利用方案及现场勘察,拟建尾矿库位于四平山矿段和代王砬子矿段之间的无名沟内,距西北方向选厂直距1.5km,运输路线1.8km,地面标高183~沟谷断面形状呈“U”字形,沟内四面环山,库区山坡为次生林木,植被覆盖较好,该尾矿库为四面筑坝型尾矿库。拟定尾矿库与选矿厂间距离为1.8km,该库址内无居民,库址下游1km范围内无居民、工业设施及其他重要设施,库址周边环境简单。(7)道路按设计依托原有道路,新增新建场区之间道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新增道kmm。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8。29图1-8矿区总平面布置图设计采用深孔爆破方法,起爆方式为非电导爆管或电子雷管分段起爆,该方法具有降低爆破地震效应、改善破碎质量、降低炸药单耗、减小后冲、爆堆比较集中等优点。采用抗水性好的乳化炸药或铵油炸药爆破。在临近最终边坡时采用预裂控制爆破,减少爆破对最终边坡岩石的破坏,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中深孔爆破主要参数:采用正三角形布孔。台阶高度钻孔角度钻孔深度超钻深度钻孔直径65°m110mm最小抵抗线3.5m孔间距排距4.0m3.5m30填塞长度单孔装药量g每米钻孔落矿量12.96m3/m单位炸药消耗量0.45kg/m3爆破工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爆破设计,并负责爆破,爆破工作均在白天进行。井下排水经预测井下开采地下水总涌水量:正常涌水量为1336.5m3/d,最大涌水量为2004.75m3/d。井下采用机械排水方式。即井下涌水由50m中段以上各中段排水孔汇集于50m中段竖井附近的井底水仓,再由50m中段井底水泵集中排水,通过竖井排水管道排至地表高位水池,再输送至选矿工业场地内水处理站处理,把矿井水全部排入地面水厂进行处理(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达标后部分用于选厂选矿,部分用于降尘绿化,剩余处理达标后外排。依据提供坑内涌水量设置排水设备:在50m中段泵站设水泵三台,型号MD85-67(P)×5,流量:85m3/h,扬程335m,电机功率:132kw。正常涌水时,工作1台(能在15.7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备用1台,检修1台;最大涌水量时,2台同时工作(能在11.7h内排出24h的最大涌水量)。排水管选择ø133×6无缝钢管,沿竖井敷设2条。正常涌水1条工作,1条备用,最大涌水时2条同时工作。露天采场排水露天采场总涌水量主要由大气降雨迳流量和地下水涌水量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大气降雨迳流量。依据地质专业提供资料计算预测,按5%频率(20年一遇)分别计算露天采场正常涌水量为3301.13m3/d;露天采场雨季日暴雨最大涌水量为4307.78m3/d。矿山防排水采用分期治理原则,以截为主,防排结合。在采场基建完成后并形成设计能力时,封闭圈处(290m平台)设排水沟,露天泵站采用一段式方式。31号:MD280-43×2矿用立泵三台,流量:280m3/h,扬程:86m,功率:110kW,数量:3台。最大涌水时2台工作。正常涌水时1条工作,1条备用。一昼夜正常涌水量一台水泵工作15个小时可排出,一昼夜最大涌水量两台水泵工作8个小时可排至选矿工业场地内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达标后部分用于选厂选矿,部分用于降尘绿化,剩余处理达标后外排。水平尾矿库排水尾矿库设计库内釆用井一管式排水防洪系统,井一管式排洪系统沿左岸山坡布设,该系统由排水井、排水管及消力池和回水池组成。排水井釆用内径3.0m六柱框架式排水井,排水井之间采用排水管连接,排水管为1.5m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排水管出口连接消力池,消力池连接回水池,把日常澄清水送入选厂重新利用。防止山坡雨水冲刷坝体,及时排放坡面降雨,在库区两侧设置排水沟,山坡汇水沿排水沟自由排出。其他场地排水矿井水处理后满足矿山生产用水标准与排放标准,用于锅炉用水2.5m3/d,2m3/d,洗浴用水18m3/d,车技场地冲洗用水3.6m3/d,井下生产降尘用水23m3/d,选矿场用水90m3/d。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剩余4335.33m3/d外排入永幸河。矿山生活食堂用水13.5m3/d与矿井水处理后回用的生活用水、锅炉用水、洗衣房用水及洗浴用水收集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工艺:格栅+调节池+缺氧+厌氧+好氧+混凝沉淀+MBR膜+紫外消毒)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COD为55mg/L、BOD5为15mg/l、SS为18mg/l、动植物油为2mg/L、PH=7,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同时也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16)要求,作为生产、绿化等用水,处理后33.1m3/d全部用于绿化道路降尘用水。水平衡情32图1-9水平衡图1.4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四平山岩金矿自1993年提交的普查报告后,对矿区中心出露的上部矿层(Ⅵ号矿体)硅质岩直接转入了露天开采。采证号:C2300002009054120018931,发证机关: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山名称:虎林市四平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面积:0.525平方千米,年生产规模4.0万吨,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标月25日。采矿证于2015年11月注销。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情况原四平山岩金矿段上部矿层于2010年7月已全部开采完毕,采矿证于2015年11月注销。同时通过与现矿方调查了解,搜集历史资料,原矿山未编制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恢复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历史矿上也未系统进行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仅剥离少量表土堆存与历史表土场,历史表土场占地1.3352hm2,形状不规则,堆存不规则,表土含块石较多,堆高一般3-5m,原地表为坡地,预估可利用表土约为35000m3。由于时间久远表面大33部由自然生长植被覆盖。图1-10历史表土场远景34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2.1矿区自然地理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降水多集中在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2012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水文本区域属低山丘陵地形,最大海拔高度485米(代王砬子主峰),最低侵蚀基准面(距工作区北侧1500米七里沁河河底)为90米,最大切割深度为395米,山坡变化较大,一般坡角在15~25度,山顶形成陡砬子,近山顶附近坡度大于30度。多呈复合型山坡,植被发育,区内南北向沟谷较发育。矿区内未见大的地表水体,大气降水一部分顺地表径流,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丰水期局部地段地下水以泉水形式出露,泉流量为0.0025升/秒(2007年11月20日测得)~0.1837升/秒(2008年6月20日测得)。水系图如下:35图2-1项目区周边水系图地形地貌该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主体呈双峰状,最大海拔标高(代王砬子)470米,最大切割深度360米,沟谷呈缓坡状,地形坡度一般在15~25度,植被较发育,一般以次生林为主,局部有人工林。矿区附近无居民区,五林洞林场居民区距矿区7500米,距离较远,人为活动对环境地质影响较小。区内残坡积及第四系覆盖物较厚,基岩出露差,露头约占10~15%,山脚和山脊的鞍部常形成沼泽化地貌,覆盖厚度5~15米。2-3、2-4。36图2-2矿区及周边地形图图2-3地貌影像图37图2-4露天采场及周边景观植被植被较发育,一般以次生林为主,局部有人工林,树种以樟子松、白桦、柞树、杨树为主。草类植被大致分为广泛滥地上纯小叶章群落。除小叶章外,散生有各种苔草。局部草莓萎陵菜、齿叶凤毛菊、金莲花、银莲花、兴安老鹳草、修苔草。38项目区自然植被选取部分代表性类型、植物品种如下照片组2-5。图2-5项目区典型植被图土壤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属性和肥力特征,矿区土壤可划分为2个类型。以暗棕土壤为主,另有少许是草甸土分布。暗棕壤在区域内,分布面积较大,腐殖质含量较高,肥力较高。草甸土多分布在低洼地或山间谷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养分较丰富,土质较疏松,宜开垦为耕地。评价区内土壤类型及分布表见表2-1。表2-1区内土壤类型及分布序号类型分布1暗棕壤分布于矿区境界约85%以上的地区4草甸土草甸土多分布在低洼地或山间谷地,约占15%392.2矿区地质环境背景地层矿区内地层有三叠系上统大佳河组(T3dj),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大岭桥组(T3—J1d),侏罗系下统大架山组(J2dj),白垩系下统穆棱组(K1m),白垩系上统大塔山林场组(K2d),四平山组(K2x)。其地层不再叙述(见第二章区域地质)。而大塔山林场组(K2d)和四平山组(K2x)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现将成矿有关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组(T3dj)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分布在矿区的北部和东南部呈近南北向分布。主要由灰白色、灰~灰黑色硅质岩与硅质板岩构成。硅质岩呈薄层状,夹1~3毫米硅质板岩薄层,有时夹层厚1~5厘米,二者构成互层状,含放射虫化石,2、大岭桥组(T3-J1d)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板岩夹少量薄层硅质岩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组成,厚641米,仅岀露于矿区北部向斜核部,与大佳河组一同组成矿区北东向断陷带的基底。3、大塔山林场组(K2d)本组主要由酸性火山喷发沉积物——流纹斑岩及其角砾熔岩组成,分布于四平山~代王砬子岩金矿段,出露面积约50平方千米,其下部以流纹斑岩与震碎角砾岩互层,上部为流纹斑岩和流纹质角砾熔岩互层,厚度85.51~132.01米。在四平山矿段该组地层上部的流纹斑岩中,见有厚30~50米的强硅化带,硅化带中有二个含金层位,金矿层厚1.0~3.37米,金平均品位1.72~3.24×10-6,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岩石特征:流纹斑岩:灰—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占15~25%,成分为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斜长石呈2~4毫米长板状,大部已绢云母化,石英0.6~2毫米,有的呈自形,有的呈不规则状,黑云母呈褐色,不规则状。基质由0.02毫米石英、长石组成,见有暗色矿物分解析出的氧化铁,有的40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浅灰~灰白色,凝灰熔岩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45%碎屑,55%胶结物生成。碎屑由20%角砾,25%凝灰物组成,其成分有硅质岩、粉砂岩、泥岩和长石、石英晶屑,其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多呈次棱角状。基质胶结物为流纹质溶岩组成,具霏细结构。主要由长英质组成,其次有少量绿泥石等矿物。震碎角砾岩:角砾状构造,岩石角砾均为流纹斑岩,呈棱角状,大者3~8厘米,破碎前受过硅化作用,被石英交代,见星点状黄铁矿,伴有绢云母化。角砾之间为小于2毫米流纹岩、少量长石、石英等棱角状碎屑,由玉髓状石英所胶结。角砾间无岩粉及碎块,岩石碎块棱角之间有可拼接点。组(K2x)四平山组地层是矿区主要含矿层位,该组地层出露于四平山及其西南侧和代王砬子一带,本组为一套热泉—盆地沉积物,主要为泉胶砾岩与泉胶砂岩,其顶部堆积了硅质泉华。本组下部主要为细砂岩、岩屑砂岩和含炭泥岩,向西向北相变为砾岩,中部主要为泉胶砾岩夹多层泉胶砂岩,上部主要为泉胶砂岩夹泉胶砾岩。在本组顶部堆积有硅质泉华(上硅质岩),其厚大于50米,其底部一般有2~3层硅质岩与泉胶砾岩呈互层状。在148线ZK917孔附近硅质泉华与硅质脉(下硅质岩)相。岩石特征:硅质岩:灰—灰白色,主要为条带状构造,亦见有空洞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梳状构造,隐晶—微晶结构,由石英和玉髓组成,占97%,其余为铁质、炭质等杂质。硅质结晶程度不同形成了条带,铁质、炭质等杂质也沿硅质条带形成了弯曲的条纹和条带。条带宽窄不一,0.2~2.5毫米,波状弯曲,硅质结晶程度不同可分为隐晶质、微晶和自形晶。隐晶质石英由极小颗粒组成,正交偏光下全消光或近于全消光,不能测得光性。微晶石英不规则镶嵌状,可测得光性。自形石英垂直晶洞壁生长,粒径较大。玉髓为放射状,纤维状集合体,垂直孔洞壁生长,并可见由杂质组成同心纹层及呈虾片状具“方解石假象”。在镜下可见到三期成岩作用,早期隐晶质石英被原地溶解,残留体被原地保41留了原岩纹层,残留体被中期微晶石英所包围,呈角砾状、长条状、竹叶状及不规则状。晚期的玉髓及自形石英则充填在中期成岩作用形成的孔洞中。泉胶砾岩: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含量约80%,其大小为0.4~0.5毫米,其中大于2毫米的砾石占90%,碎屑物多为硅质岩、流纹斑岩、粉砂岩、泥岩及少量板岩、中~酸性熔岩,碎屑物一般呈次棱角—棱角状,磨圆中等,分选差,大小悬殊,形态各异,排列杂乱。胶结物为硅质,呈基底式胶结。胶结作用可分两期:早期为隐晶质硅质胶结,晚期为显晶质胶结,并在碎屑空隙中形成晶洞构造。含砾中细粒泉胶岩屑砂岩:中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占85%,其大小在0.05~1.5毫米,从粉砂到粗砂均有,其中0.1~0.5毫米中细砂含量约占80%,粉砂约占13%,砾占7%。碎屑物成分为泥岩,少量粉砂岩和硅质岩、单晶石英碎屑,泥岩多已粘土化、水云母化。碎屑多呈次棱角—次圆状,磨圆一般,分选差,胶结物主要为硅质,呈孔隙式胶结。岩屑砂岩:灰色,不等粒砂状结构,岩石由20%泥质和80%砂屑组成。砂屑中石英占10%,长石占5%,余者为岩屑,岩屑以泥质岩石为主,少量花岗质岩屑,岩屑多被绢云母化,隐晶质、长英质重结晶,与胶结物之间界线大部分不清。砂屑粒度大小不一,多在0.1~0.4毫米,胶结类型多为半基底式胶结,少数呈孔隙式胶结。粉砂质泥岩:灰黑色,变余泥质结构为主,粉砂结构为辅。岩石由30%粉砂质碎屑和70%胶结物组成。砂屑为石英,一般呈次棱角状,粒径小于0.1毫米,分选极好,磨圆度差。胶结物由变余泥质和重结晶的新生矿物绢云母组成。2.2.2岩浆活动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仅在四平山组底部有顺层贯入的硅质岩脉(下硅质岩XSi),一般厚十几米,在四平山以北多沿泉胶砾岩与下伏大塔山林场组接触界面贯入,向西南沿泉胶砾岩与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界面贯入。顺层贯入硅质脉(下部矿层)中见有石英的棱角状碎块、黑云母碎片、绢云母化岩块,硅化炭质泥岩碎块,其边部具熔蚀现象,硅质岩的条纹构造呈弯曲的肋状,其上下围岩多呈碎裂状且具硅化。42地质构造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活动特点,印支期断裂作用,奠定了火山盆地基本格架,明显受区域性F7、F6、F8断裂控制,这些断裂在晚白垩世控制了大塔山林场组酸性火山岩的分布。矿区断裂按其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及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有F1、F2其形成最早,但在火山活动期因受到改造,近南北向F3断裂切断了内的矿体的分布。上述断裂为张扭性断裂,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是使地表水补给地下热液流体的通道,并控制火山通道和热液上涌提供了通道。通过对PD1平硐进行节理裂隙统计,以走向320度左右、40度左右的节理裂隙最发育,这两组节理裂隙均为压扭性。这些节理裂隙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断裂构造的影响。本区有史以来尚未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记载,矿区及附近地区也未发现有活动断裂发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s,属于地震稳定区,抗震防设烈度值为6°。.2.3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内未见大的地表水体,大气降水一部分顺地表径流,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丰水期局部地段地下水以泉水形式出露,泉流量为0.0025升/秒(2007年11月20日测得)~0.1837升/秒(2008年6月20日测得)。2.2.4矿体(层)地质特征上部层状金矿化带本矿层现已采空。矿层产于硅质岩中,呈自然陡砬子帽状产出于四平山顶。近东西向四边形状产出。其底板为泉胶砾岩。金矿化总厚度约50米。圈出Ⅵ号矿体1条,呈似层状近水平产出。矿体长148-317米,宽42-100米,平均厚度433.00-18.80米。金品位在1.22~6.5×10-6,平均品位3.56×10-6。中部层状金矿化带①中部矿化带特征中部矿层赋存于泉胶砾岩中,呈缓倾斜层状产出。②金矿体特征中部金矿化带共圈出3条金矿体,属大体平行于层面顺层发育的层状矿体。矿体大致向西南倾,倾角<10°。Ⅴ号矿体:赋存于中部矿层顶部硅质岩中,呈层状不连续的两个透镜状矿体。一个矿体控制长度100米,宽度70米,见矿平均厚度1.91米,品位1.09~1.26×10-6;另一矿体为单工程见矿,见矿厚度0.90米,品位1.76×10-6;整个矿Ⅳ号矿体:赋存于泉胶砾岩中,金矿体连续性较差,呈2个透镜体、脉状产度1.00-4.00米之间,矿体平均厚度1.78米,厚度变化系数203%,金品位在1.15~125.82×10-6,平均品位18.72×10-6,品位变化系数889%;低品位矿体控制矿体长达155米,平均矿体赋存标高215-290米。Ⅳ-1号矿体:赋存于泉胶砾岩中,矿体连续性较好,控制矿体长达82米,平均宽度25米,矿体厚度1.00-1.91米,矿体平均厚度1.45米,金平均品位1.70×10-6。下部层状金矿化带①下部矿化带特征下部矿层赋存于硅化带下部,即下硅质岩及其底板硅化流纹斑岩中,呈缓倾斜层状产出。②金矿体特征下部金矿化带共圈出8条金矿体,属大体平行于层面顺层发育的层状矿体。矿体大致向西南倾,倾角<10°。Ⅲ号矿体:赋存于硅质岩中,主要集中在142-149线之间,矿体呈近环状条带状分布,连续性较好。工业矿体呈北西向展布,控制长度180米,宽度45米,44见矿厚度1.00~9.46米,平均厚度2.24米,厚度变化系数253%,品位1.15~10.33×10-6,平均品位3.07×10-6,品位变化系数63%;低品位矿体呈北东向展布,,平均品位1.45×10-6。矿体赋存标高180-245米。Ⅲ-1号矿体::赋存于硅质岩中,工业矿体控制长度25-42米,宽度25米,见矿厚度1.00~5.25米,金品位2.57~7.72×10-6,平均品位2.85×10-6;低品位矿体控制长度155米,宽度70米,见矿厚度1.00~2.95米,金品位1.07~1.76×10-6,平均品位1.35×10-6。矿体赋存标高184-251米。Ⅱ号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中,主要集中在142-149线之间。整体矿体呈近环状条带状分布,工业矿体呈北西向展布,控制长度一般70米左右,宽度13-56米,平均宽度35米,见矿厚度1.00~4.17米,平均厚度2.24米,厚度变化系数223%,品位1.00~21.50×10-6,平均品位6.11×10-6,品位变化系数269%;低品位矿体呈北东向展布,控制长度220米,宽度平均36米,见矿厚度1.00~3.00米,品位1.00~2.16×10-6。低品位矿体平均品位1.56×10-6。矿体赋存标高150-235米。Ⅱ-1号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顶部。工业矿体控制长度25米,宽度25米,平均厚度1.00米,矿体平均品位10.05×10-6;低品位矿体呈近北东向展布,控制长度235米,宽度35米,见矿平均厚度1.50米,品位1.30~2.00×10-6,平均品Ⅱ-2号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顶部。矿体控制长度110米,宽度25米,见矿厚度0.85米,品位1.54×10-6。Ⅱ-3号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顶部。矿体控制长度110米,宽度25米,见矿厚度0.98米,见矿品位1.36×10-6。Ⅰ号矿体:赋存于流纹斑岩中,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呈近北东向分布,连续性较差。工业矿体控制长度95米,宽度平均35米,见矿厚度0.85~1.89米,品位变化系数93%;低品位矿体控制长度102米,宽度平均18米,见矿厚度平均1.00米,平均品位1.08×10-6。矿体赋存标高95-210米。45矿体赋存标高229-234米。代王砬子岩金矿段⑴金矿化带特征代王砬子岩金矿段圈出一层金矿化带,含矿层赋存泉胶砾岩中,金矿体呈缓倾斜层状产出。分布较稳定。整体金矿化带范围较大,但控制金矿体较薄,控制长度也较小。多呈低品位矿体产出。矿体大致向西南倾,倾角<10°。⑵金矿体特征该金矿化带圈出10条金矿体。矿体透镜状、脉状产出,各金矿体特征如下:Ⅰ号金矿体:工业矿体控制长度50米,宽度30米,矿体控制厚度2.55米,矿体平均品位2.69×10-6;低品位矿体控制长度为205米,宽度60米。控制厚度06-8.31米,矿体品位1.10×10-6-1.35×10-6,矿体平均品位1.31×10-6;矿体赋存标高302-305米。低品位矿体长度为140米,宽度40米。厚度5.75米,矿体平均品位1.01×10-6;矿体赋存标高323-324米。Ⅰ-2号金矿体:控制长度为140米,宽度40米,矿体控制厚度3.44米,矿Ⅰ-3号金矿体:工业矿体长40米,宽度为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