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专题检测卷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专题检测卷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专题检测卷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专题检测卷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专题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卷(三)(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菜圃(pǔ) 黏合(nián)颠簸(bǒ) 命运多舛(chuǎn)B.逃遁(dùn) 通衢(qú)婆娑(shā) 茕茕孑立(qióng)C.悲怆(chuàng) 掳掠(lǚ)横杈(chà) 熠熠闪光(yì)D.贫瘠(jí) 窒息(zhì)烟垢(gòu) 玲珑剔透(tì)解析B项,“娑”应读suō;C项,“掳”应读lǔ;D项,“剔”应读tī。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格里芬今天正式出面为斗殴事件向快船队以及球迷致歉,近期承受巨大压力的格里芬现身时显得消瘦和憔粹,但态度很诚恳。B.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马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拒甚远。C.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D.刘亮程几乎所有的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靠近沙漠的村子。作者阳光充沛的文字朴素却自有一个博大的世界,自有一种镇定人心的力量。解析A项,“憔粹”应为“憔悴”;B项,“相拒甚远”应为“相距甚远”;C项,“憾动人心”应为“撼动人心”。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况且学习外语呢?B.面对就业压力,莘莘学子不断置疑所接受的高等教育。C.我们并不否认这部作品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某些细节不够真实,个别人物的语言还不够个性化等。D.他家里很穷,却养尊处优,不务正业。解析A项,题目很显然是反问语气,所以应该用何况;B项,“置疑”改为“质疑”;D项,“养尊处优”应改为“游手好闲”。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B.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C.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D.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解析A项,“主持”与“发现”搭配不当;C项,“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塑造”改为“显示”;D项,“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与“设备”不搭配。答案B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竞相选取的一种意象,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________。A.“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观。B.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观就是“月是故乡明”。C.“千里共婵娟”就是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D.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诗句就是“千里共婵娟”。答案A6.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支羌笛,苍凉而悲壮,孤烟、北风、驿道、征铎,慷慨盈腔。送别诗是长亭杯中的一樽清酒,绵长而苦涩,杨柳、残日、春水、芳草,凄苦半生。(示例二)边塞诗是关外戍边的一面戎旗,雄浑而凄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慷慨溢胸。送别诗是亭里桥头的一树绿柳,柔婉而细腻,寒蝉、骤雨、暮霭、兰舟,思念盈心。7.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尊敬的老师:您好!收到您冒昧赠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拾到一颗珍珠,有一点收获。您拜托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1)将“冒昧赠”改为“惠赠”(“冒昧”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行为;“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送自己东西)(2)将“有一点收获”改为“收获很大”(“有一点收获”不能突出作品影响)(3)将“拜托”改为“嘱托”(“拜托”是敬辞,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4)将“八斗之才”改为“才疏学浅”(“八斗之才”是赞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用来形容自己;“才疏学浅”是谦辞,用于自己)(5)将“宽恕”改为“见谅”(“宽恕”是宽容饶恕,这里用词太重)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但为什么说悲剧缓和情绪净化心灵的力量最大呢?这是因为悲剧所描述的事件是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在这些事件中令人体验到痛苦、压抑、恐惧等强烈的情绪骚动。而这种情绪一旦得到表达,就会给人如释重负的畅快感。净化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导向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其一系列核心概念,如象征、转移、投射等,都来自精神分析理论。20世纪初,弗洛伊德以意象(image),尤其是心象(mentalimagery)和梦中的映象进行精神分析。艺术治疗由此得到借鉴,因为通过直觉式的心象来引发来访者进行思考和自我分析,往往可以牵引出其潜意识中的不被察觉到的思想内容,并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和欲望得到充分的释放,把过去的一些存在错误认知的经验加以澄清。在将意念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中,传递出个人目前的需求与情绪,经过分享与讨论,使其人格变得统合。可以说,艺术治疗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而非最后的产品。与“净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的概念就是“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例如,当人面临灾难时,迫近的危险引发他逃避的本能冲动,而他内心经验着恐惧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他逃避灾难的本能冲动的标志。故麦克杜戈教授《心理学概论》中讲:“情绪是本能冲动起作用的标志。”一切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如四肢的活动、呼吸、血液循环和腺分泌的改变。这类变动通常被称作情绪的“表现”。这种“表现”使得潜在的能量得到了释放,因而使得情绪得以缓和。因此,情绪的缓和不过是情绪的表现。情绪并不总能得到表现,本能冲动有时被相反的冲动抑制,或者被社会力量压抑。本能冲动被压抑后,其潜在能量就会郁积起来,以致对心灵造成一种痛苦的压力,在较严重的情况下,压抑有可能引起各种精神病症。但是压抑力量一旦被解除,郁积的能量就可以畅快地排出,在各种肌肉活动中得到宣泄,其结果是由于紧张状态的缓和而体验到一种快感。在现实中,这种求生冲动的目的往往为不可把握的条件所压抑而得不到满足,或者一个欲望刚得到满足,新的欲望便接踵而来,使生命处在新的不满之中,因此生命力不断受阻,这成了痛苦的源泉。因而,可以说悲剧在对这种生命力受阻的暴露中,使生命力的发挥改变了方向,从朝向固定的满足欲望的目标的努力,变成沉思这一努力的失败和发泄受挫的痛苦。因而被阻止的力得以变相的释放或宣泄,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看起来似乎无能为力,但在精神上却达到了一种超越、解脱。美国加州大学莫雷尔教授研究悲剧性质和功能理论后,认为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同精神病医师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基本相似。悲剧宣泄的实质在于预演人生的残酷现实,通过欣赏悲剧,人的心理细胞才能从倦怠中走出来,而生命循环本能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安全感。为了求得生存,为了适应更加复杂的生活情境,就必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悲剧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8.下列对悲剧净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悲剧净化借助悲剧这种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文学样式,解除人的恐惧、紧张等心理。这种疗法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而非最后的产品。B.悲剧净化就是通过直觉式的心象来引发来访者进行思考和自我分析,牵引出其潜意识中的思想内容,经过澄清、分享与讨论,所以其人格变得统合。C.悲剧净化使被不可把握的条件阻止的力得以变相的释放或宣泄,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无能为力,但在精神上却达到了一种超越、解脱。D.悲剧净化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导向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净化理论使用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如象征、转移、投射等,都来自精神分析理论。解析A项,“悲剧净化借助悲剧这种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文学样式”错,“非常规性的、非预料性的或最具生存威胁性的”修饰的是悲剧故事,而不是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张冠李戴。B项,“所以其人格变得统合”错,应该是“最终使其人格变得统合”。C项,“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无能为力”错,应该是“这时主体在外在方面看起来似乎无能为力”。答案D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悲剧能在缓和情绪净化心灵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是因为悲剧能缓解人体验到的痛苦、压抑、恐惧等强烈的情绪骚动,给人如释重负的畅快感。B.人的本能冲动被自己的或社会的力量压抑后,其潜在能量就会郁积起来,以致对心灵造成一种痛苦的压力,时间久了,压抑有可能引起各种精神病症。C.情绪一般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如四肢的活动、呼吸、血液循环和腺分泌的改变,都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D.悲剧在对生命力受阻的暴露中,使生命力的发挥改变了方向,朝向固定的满足欲望的目标努力。因而,莫雷尔教授认为悲剧这种文学样式同精神病医师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基本相似。解析B项,“时间久了”有误,原文是“在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两个概念不对等,曲解文意。C项,“情绪一般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错,应为“一切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肌肉和器官的变动”。D项,应该是“悲剧在对生命力受阻的暴露中,使生命力的发挥改变了方向,从朝向固定的满足欲望的目标努力,变成沉思这一努力的失败和发泄受挫的痛苦”。答案A10.根据文意,你认为把悲剧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时,可能存在哪些问题?(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这种心理治疗的疗效到底有多大?(或者是否可以治疗更多的心理疾病?)②这种治疗手段能不能大众化?(说明:①根据原文“悲剧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那就说明它的疗效有待实践证明。②根据常识,悲剧不是大众化的文学样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犁杖:最后的方舟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里。铁铸的犁铧,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地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楝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作可以托付前世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已有五十年的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的谷穗。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我的名字。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注】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11.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因什么而寂寞,为什么这寂寞无人能懂?(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把犁杖永远告别了充实的劳动生活,被完全闲置,蒙上了岁月的尘土,自身的价值再也无法实现,所以有着无人能懂的寂寞。②与它相处日久、对它有着无言情义的父亲去世了,再也没有人跟它像伙伴一样一起劳作,像对待亲人一样爱抚它,所以它深深的寂寞没人能懂。12.文章在第四段对犁杖材料的选用作了诸多联想和细致描写,似乎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够密切,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借助六爷的懂材、爱材、惜材来衬托父亲对犁杖的重视,突出犁杖的精致、耐用。②强调父亲选材时的认真、慎重,表明父亲对农作生活的热爱,以犁杖的材料为载体寄托一份美好情感。③赋予平凡的事物以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喻示犁杖具有父亲那样沉实、隐忍的品质。13.简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1)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者把犁铧比喻成语言大师,把犁铧的耕种比喻成“诗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段落”“词语”等又属于同系列的意象,文章热情地赞美乡土的沉浑与壮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饱含“我”对犁杖一份特殊的感情。(2)运用排比句式,内容丰富,文气沛然,点明主旨。揭示了“我”不但接过他手中的鞭子,即自然朴素的劳动方式,而且也懂得了父辈们对土地的感情,更领悟了土地给予的生命真谛。14.文章标题“犁杖:最后的方舟”具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犁杖是父亲讷言而温情、执着耕耘、辛苦而充实的一生的象征。方舟是指在世界末日来临时,人们最后的避难所。标题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犁杖所代表的乡村生活比作拯救被工业时代的欲望之海淹没人们的诺亚方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犁杖在过去乃至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文中起着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15.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文章结尾段落,作者指出“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意义。(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炊烟、蓑笠、犁杖等农村里常见的事物,不仅代表一种原始、古朴的劳作方式,它们身上更凝结着一种热爱劳动、耕耘一生的精神,代表一种朴实坚韧、健康诗意的生活方式,它们会时刻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不要遗忘故乡和土地。所以,尽管由于时代的更替、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不能经常用这些工具,但不能任其消逝,而应在书上、网上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向我们的后代介绍它们的价值,传承它们的精神。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送方希则序[宋]欧阳修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激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②,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佯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③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②沉冥郁堙:埋没湮没。③祖离:谓饯别出行之人。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奇:命运不好。B.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 枉:冤枉。C.岂假予佯言之哉 假:假装,冒充。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逮:及,达到。解析C项,假:借助,凭借。答案C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lc\{\rc\(\a\vs4\al\co1(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古之学者必有师))\b\lc\{\rc\(\a\vs4\al\co1(渊乎其大雅之君子,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lc\{\rc\(\a\vs4\al\co1(形忘乎外,心照乎内,其皆出于此乎))\b\lc\{\rc\(\a\vs4\al\co1(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作师说以贻之))解析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那些/代词,代“书”;C项,介词,相当于“于”,在/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D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答案A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交往很默契。B.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解析由“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可知“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错误。答案B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答案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2)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参考译文】庄子把官位当作栅栏,班伯把名声当作缰绳锁链。官位爵禄、显耀的名声,是人们非常希望得到的,它们难道会被憎恶吗?大概只是有激发的作用罢了。因此,道德修养高的人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行为顺应自己的心境,财物的富有、地位的高贵不能诱惑他们。所以,他们的气节正大恢弘,他们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别人的毁谤或赞誉都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气量宽阔泰然,欢喜和怨恨的感情不表现出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具有了事理通达人士的节操,博学多才人士的风范。方希则凭秀才的身份被举荐担任官职,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命运屡次遭受不幸。不被当朝所用,当然要平静地离开,顺遂自己的心意做事,推求好坏运气的征兆,看淡身外之物的去留,比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深广,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我自从来到上都,寓居在旅舍,为尘俗之事奔波劳顿,已经过去两个春天了。恰好赶上皇上此时正倾心于儒学,招揽贤能优良之士,广开官吏选拔之道,命令乡里举荐人才,因而各地的有才能的前往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成百上千。我虽然是后辈,出生较晚,但我也前搭后连挤在他们中间,兴奋地与他们交往,结交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后来才遇到方希则,一见如故,相见甚欢,行为上不拘形迹,内心里相知默契,即使庄子和惠子那样的交往也比不上啊。不久,方希则经由皇帝面试选拔做了中台,因被有司冤枉,而被罢免官职。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因为和我是朋友,向我索要文章作为赠物。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方希则是通达的人,完全可以和他谈。当初公孙弘曾经退隐归居乡里,乡里人再次推荐他,射策应试取得第一;刘向几十次上书皇帝,常常听说不被准奏,然而,最终他成为了汉代名臣。凭着方希则的禀赋学识却被埋没湮灭,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困顿到这种地步呢?手艺高明的工匠最晚做成的是珍贵的器物,最后出发却最先到达的是马中的良骏。将来有一天像彩虹一样光芒四射,平步青云,让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仰慕都来不及,这本来就是方希则所拥有的学识和才华,难道还用借我详细来说吗?饯行的酒已经进行到一半,在座的人都要离开,我轻率贸然地写下这些文字,言辞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也分别写诗表达送别之意,那么,饯行叙旧的深情都详尽地说出来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21~22题。(7分)岁暮到家①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②。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注】①该年蒋士铨出游,至岁暮方回家。②及辰:及时,赶得上岁暮过年之时。21.本诗“寒衣针线密”这一句,是从孟郊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化用而来的。(2分)答案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22.具体分析这首诗蕴含的丰富情感、微妙心态。(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歌颂的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围绕这一中心,细腻地描绘了回家的真情实感:①欢喜。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家这一温馨宁静的港湾,又赶上年关时节。②感激。对父母的爱心又有了具体的切身的感受。③惭愧。作为子女,长期在外,难尽孝心。④害怕。父母如此的牵挂,害怕父母为自己在外操心、担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23.“王知夫苗乎?”孟子以禾苗为喻来说明他反对________,主张________的政治主张。(2分)答案杀戮(暴政)德政(仁政)24.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但一百年后,秦以武力统一中国。请就此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以武力统一天下,事实无情地证明孟子的观点不合时宜,难怪不能为当时诸侯所接受。但孟子的思想无疑有其先进性,不施仁政的暴秦,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从而证明得民心是很重要的,行仁政才是长治久安之路。【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