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口大数据的秘密_第1页
分析:人口大数据的秘密_第2页
分析:人口大数据的秘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人口大数据的秘密

五六年前,一头扎进人口报道这个领域,第一感觉是跌进了数据的汪洋大海。从全国普查到各种抽样调查,从人口总量、分年龄、分性别数据到迁移、婚育、教育等数据,对于一个游泳技术不佳的人来说,这片数据汪洋足以让我头晕,甚至恐惧。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渐渐地,对人口数据,从陌生到熟悉,它的面孔也从严肃刻板变成了可亲可近。的确,人口数据会说话,而且还很善谈。它需要的,是愿意倾听的耳朵。可惜愿意倾听的耳朵似乎不是非常多。这缘于人们对数据的态度。刚做人口记者时,听到一位学者用戏谑的口气说,“要想富,倒腾数”,感觉颇为震惊。后来慢慢发现,对一些人来说,数据的确是可以帮助他们发财甚至升官的好工具。为了某种目的,为了要印证或者驳倒某些观点,无论是基础数据还是计算模型,甚至是研究方法,都可以拿来随意运用。这样的行为在人口研究领域屡见不鲜。当然,人口学界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对待数据,尽可能地去接近真相、发现真相,尽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目前能得到的人口数据还比较有限,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于是,人口学界出现很多怪现状: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等基本人口数据长期存在巨大分歧,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迷局;人口数量预测一再出现离奇谬误等等。而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在全国、各省数据都非常精确的情况下,依然出现截然相反的解读。这背后对人口数据明目张胆的不尊重让我这个外行都觉得痛心。这种怪现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普通民众对人口问题的认识颇为模糊,大部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人太多了”、“中国人就是爱生娃”、“人多负担重,环境资源承担不起太多人”等观念上,对中国人口的新变化缺乏清楚的认识。这就出现一个有意思的反讽:不少人对经济利益上的得失斤斤计较,洞若观火,但是对更重要的人口问题——人类自己的再生产问题却漠不关心,不求甚解。这自然不是一句“人口数据太专业了,普通人谁有闲工夫搞懂这个”能应付过去的。这些问题和争议吸引我更加努力地去关注和探寻人口领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导致总和生育率等基本的人口数据存在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政策与时俱进本是非常简单明了的事,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阻止在拉扯?怎样能让阳光照进人口政策这个与每一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在我思考和报道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读者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很多读者通过微信、微博、邮件咨询政策动向,倾诉自己在生育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7月22日,我采写的消息《全面二孩放开政策正抓紧推进》刊出后,仅仅一天内就在第一财经网站创下了数百万人次的浏览记录。在多家门户网站,该消息被放上头条;在微信上,这条消息引爆了朋友圈。大量的关注和评论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人口处在历史发展节点的今天,人口政策的变化深深触动民心,身为一名人口记者,我的使命就是努力做出真实、负责任的报道,推动政策往符合民心、符合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人口大数据系列报道出笼的根本动力。人口数据非常庞杂,不同机构的相关调查和记录都会生产出人口数据。到底以什么样的人口数据为准呢?在咨询了多位人口学者之后,我们确定以国家统计局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每年统计公报中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同时涵括公安、教育、社保等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的人口数据。这些数据中有调查所得的人口基础数据,也有网络提供的实时变动的动态数据,比如手机提供的人口流动轨迹等,共同绘就中国人口的全息地图。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展现和解析人口大数据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数据里面不光蕴藏着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