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42第四章第二节)_第1页
导游基础知识(42第四章第二节)_第2页
导游基础知识(42第四章第二节)_第3页
导游基础知识(42第四章第二节)_第4页
导游基础知识(42第四章第二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二节汉族和少数民族

(一)汉族因朝代而得名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为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汉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为中原人;由此开始汉族逐渐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的统一与稳定的民族。又经秦汉以来两千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众多人日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一、汉族概况

(二)汉族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民族虽说是形成于秦汉,其民族自我意识的萌芽却很早。这种民族自我意识萌芽于战国、秦、赵、燕二国筑长城拒匈奴即是这种民族自我意识的表现。汉民族的先民华夏族,在春秋战国之前,主要是分散在各个诸侯国中。到春秋之际,诸夏联盟“攘夷”,便朝汉民族的形成跨出了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于各诸侯国的诸夏,彼此间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来往更加密切,彼此间的融合也加快,加上外族的入侵,共同抵御外族就使得各共和国走向统一成为必然。这样,随着秦灭六国,诸夏联成一体,汉民族便首先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了。一、汉族概况

秦统一中国后,汉民族形成了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而秦的“南戍五岭,北筑长城,以备胡越”等一系列国防措施,无疑就是在汉民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特别是与北方匈奴族之间筑起了一道藩篱。这样,汉民族便在长城以内的广大疆域初步确定了一个共同活动区域。不过,此时这个民族疆域还不十分牢固。一、汉族概况

秦末,匈奴族乘农民起义之机,大举南侵,占领了河套以南。于是汉一建立,就面临与匈奴的疆域之争。汉民族为了巩固其疆域,不断加强对边防、尤其是长城这道藩篱的经营。西汉大规模的抗击匈奴和修筑长是汉武帝时进行的。与秦一样,汉朝筑长城是伴着谪民戍边和屯田同时进行的。长期大规模的向长城沿线移民屯田,使长城沿线以内的地方渐渐产生了许多汉民族的居民点。结果改变了长城纯粹是战争防御线的局面,而成为名符其实的南北民族区域分界线。于是,汉民族在形成了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同时,又形成了以长城以南为广大疆域的共同地域。至此,汉民族的形成也就宣告完成。因此,汉民族形成于秦汉之际,是中原农业民族在共同抵御周边异族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秦汉长城的建造,无疑是汉民族形成完成的重要标志。一、汉族概况

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是汉民族形成的准备阶段,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主要是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

第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候,民族迁徙出现了对流,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第三是宋辽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的融合主要是在边疆区进行,不仅有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有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是在清代。这一时期,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疆域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一、汉族概况

作为一个由多血统融合而成的民族,汉民族形成之后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分布格局变化较大秦汉已出现汉人往边疆迁徙、边疆民族往内地迁徙人口的现象。到南北朝,就形成了中国各民族大杂居的基本格局。一、汉族概况

2.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自古以来,汉人一直是农耕民族,如战国时汉人的农耕已兼有淮河以北旱地农耕与淮河以南水田农耕的特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整个汉民族最基本的经济成分,并延续了2000多年。一、汉族概况

3.政治文化上发展较快一方面,汉文字得到统一与规范化。在南北朝时期楷书成为通行的主要字体。汉字至此已规范化。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得到确立。汉武帝完成了儒法合流,推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政策,确立了孔孟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这一思想的大变化,不仅对汉人社会历史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都发生极深刻的影响。一、汉族概况

4.汉人的信仰风俗大致相同,宗亲观念浓重汉人的信仰观念以敬天祭祖为核心,同时也相信万物有灵与风水观念。多种宗教与万物有灵崇拜兼容并包的态势,是汉人宗教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汉末年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佛教,其中的佛教经典、教规、仪式与教派,影响到汉人和其它各民族的文化、思想、它各民族的文化、思想、风俗等各个方面,为唐代佛教中国化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东汉时道教在汉人社会中形成,到南北朝时在许多民族中得到了传播。总之,汉族既重视全民族、全国的历史,又重视宗姓的谱碟。南北朝许多内迁的民族已融入汉人之中,因而同样形成根深蒂固的、同姓同宗的宗亲观念。一、汉族概况

(一)56个民族的认定与民族自治

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已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其中吉林1个,甘肃2个,青海6个,新疆5个,湖南11个,四川3个,贵州3个,云南8个),8个盟,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此外,还根据散杂居住的民族实际状况,在各地建立了1000多个民族自治乡。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各省、自治区,但基本上全部都是交错杂居。各少数民族除了都有一定的聚居地区外,还有近2000多万人口散居全国各地。全国97%以上的县、市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同居住。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二、少数民族概况(二)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与宗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不仅如此,党和政府还尽最大努力,帮助有语言无文字或有文字但不完备、不通用的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二、少数民族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普米、纳西7个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10个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颇、傈僳等族的一部分。俄罗斯和鄂温克族的一小部分人信仰东正教。独龙、怒、佤、景颇、高山、鄂伦春、珞巴等一些少数民族,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祟拜和多种信仰。二、少数民族概况

(三)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的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总的来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有两个特点: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交错居住。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局面。一方面是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即使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除有汉族居民外,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二、少数民族概况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或靠近边疆地区。

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很不平衡,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十分悬殊,各少数民族之间相差也很大。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各民族平均分布在30个省区,有四个民族分布在全国所有的省区中。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