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之疾控的发展_第1页
民生问题-之疾控的发展_第2页
民生问题-之疾控的发展_第3页
民生问题-之疾控的发展_第4页
民生问题-之疾控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生问题

——之疾控的发展邓晟背景一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席卷华夏大地。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卫生部等部门和有关地区采取措施,加强疾病监控,做好救治工作,尽快查找病因,制定预防控制办法,最终非典疫情得以有效控制。

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中国SARS疫情概况报告病例数死亡数病死率%大陆53273497香港175529917台湾3463711澳门10合计709868510WHO网站公布美联社报道SARS给我们带来重大社会问题

SARS影响社会稳定恐慌抢购封锁停课停工、停市交通中断SARS带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SARS带来的经济影响中国股市下降5%中国旅游收入减少40%(11亿美元)香港零售额减少50%,飞机订座减少85%亚洲的旅馆入住减少25%新加坡游客减少61%加拿大旅馆入住减少47%SARS影响国家形象100多个国家对我实行国境检疫30多个国家限制我入境据经济学者估计:仅2003年,至少几千亿已经蒸发了背景二

新发、再肆虐传染病暴发和流行调查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流行的调查处理各种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生物恐怖、恶作剧事件的应急处理危害大:人民生命健康、经济、政治、社会–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关心传染病不断发现和流行传染病流行情况结核病19世纪的白色瘟疫疟疾中国甲骨文记载:malaria(鬼怪)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脑世界上3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高发白喉1583-1618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菌痢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前病死率为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斑疹伤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称为“战争瘟疫”传染性肝炎中国人有近20%感染传染病不断发现和流行时间地点瘟疫影响429BC雅典天花近1/2人口死亡165-180罗马鼠疫?1/4人口死亡211-266罗马鼠疫?罗马帝国衰落6世纪拜占庭鼠疫人口减少1/412-13世纪欧洲麻风流行于欧洲各国14世纪欧洲鼠疫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1/415世纪末欧洲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军因梅毒败北15世纪末美洲天花、鼠疫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17-18世纪欧洲天花1.5亿人死亡19-20世纪中亚、欧、美洲霍乱病死率达50-70%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亚、欧、美洲60多个国家鼠疫1000万人以上死亡1918年亚、欧、美和非洲流感2500万人死亡近20年部分新发传染病发现时间病原体疾病1977埃波拉病毒埃波拉出血热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菌病1977汉坦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1981HIV艾滋病1982大肠杆菌O157出血性肠炎1982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1988人疱疹病毒6型突发性玫瑰疹1990戊型肝炎病毒西尼罗河病毒戊型肝炎西尼罗河脑炎1992O139非O1型霍乱1995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1996朊病毒新变异型克-雅病(疯牛病)19971998输血传播病毒尼帕病毒TT肝炎尼帕病毒性脑炎2003冠状病毒变体SARS一场来势凶猛的SARS疫情,使人们领教了新传染病的威力,也使人们联想到艾滋病、疯牛病、莱姆病、军团病、O157出血性肠炎、O139霍乱、埃博拉出血热等许许多多新传染病的暴发和蔓延。人们不禁萌发了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发传染病反而多了起来?非典疫情的暴发,暴露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严重不健全!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民生问题凸显!!!2004年两会期间,互联网统计了人民关注的话题(2月29日),发现大家最关注的是民生问题,点击率最高的是“卫生防疫与公共卫生”(占9%)、“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占10%)、“以人为本,改善群众生活”(占9%)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占12%)。一、民生的定义民生(thepeople‘slivelihood):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什么是民生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日常生存生活和发展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求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用社会学的术语说,就是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和社会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民生问题好比水载舟,关注民生就是得民心顺民意,就是水载舟,否则,就是水覆舟。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众所周知,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和生活。十七大报告(医疗卫生部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二、疾控事业的发展(一)名称的改变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是从前苏联学习而来,其职能范围少,不能适应目前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2003年非典期间从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而来,目的是和国际公共卫生体系接轨,其职能范围大。(二)新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为了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总结以往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尤其是吸取2003年防治“非典”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国务院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各级普遍建立应急指挥机制,遇有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组织力量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建议。2004年,卫生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各个省(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

全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已于2004年8月24日通过国务院会议审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预案体系包括为:国家总体预案部门、地方预案(专项预案)各种事件单项预案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例:汶川大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14km

震级:里氏8.0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2008年9月8日12时)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2008年5月28日,卫生部调拨四批共计174.5万人份甲肝疫苗运抵四川灾区。由济南军区某防化团及加强防化分队共580名官兵组成的防化救援部队,5月25日凌晨抵达四川德阳。地震后四川省卫生厅迅速制定了《地震灾后卫生应急预案》、《关于地震灾区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等相应预案。针对肠道、虫媒传染病,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四川省在灾区储备了几万件防护服、隔离服、应急疫苗以备不时之需。随着四川地震灾区进入高温雨季传染病易发季节,四川省卫生厅建立并启动了覆盖重灾区18个县的疫情防御应急体系,有效控制住灾后传染病事件的发生。

四川省在重灾区各医疗卫生所分发了500余部手机,采取手机报送病情的方式,每天第一时间报送当地的疫情控制情况。此外,还在北川、映秀等18个县的重灾区分别建立了疫情实验室,如有传染病报送情况,将马上就地检测。

为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四川往重灾区的18个县的乡、村一级派遣了医疗组和卫生员,还空投了一部分防疫人员到一些因道路断裂而无法进入的乡村。卫生部8月21日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对口支援工作意见》指出,2008年底要全面恢复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配备功能比较齐全的临时业务用房、基本设备,能够开展正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灾后消杀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国家加强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逐步健全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

(四)基础工作的加强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2004年1月启动的“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传染病病例个案报告为基础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解决了疫情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预警、监测结果的自动预警预报、监测数据空间分布与分析问题和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诸多问题。我们现已能做到按日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并建立了按月向社会公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制度。20天建成的国家疾病监测数据中心机房网络系统VPN系统安全系统主机系统备份系统网络管理总重量:7.2吨带宽:两条10-20兆光纤接入日运算量:200亿万条记录全国平均每日有2-3千报告单位上网直报疫情;可满足2万人同时使用、2000个医疗单位在同一时间上报27种甲、乙类传染病和10种丙类传染病疫情(五)重点传染病的防治

1、结核病

2、非典、禽流感

3、艾滋病1、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中央财政增加了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结核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工作:设立报病奖励;利用国家配备的巡回医疗车追踪网络报告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在部分乡镇卫生院设立查痰点;落实病人督导管理补助经费;加大督导力度,积极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3次大型联合督导,对规划及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提出了工作建议;建立了个案病例信息库,加强了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的疫情进行了重新评估。2、积极防范“非典”、禽流感等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的早期预警和应对工作,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冬春季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流感防治工作方案》,对各地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加强城市野生动物活禽市场的监督管理。为有效阻断非典等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在重点地区加强对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防控工作,禁止宰杀、烹饪、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病禽,同时对当地医院、市场、餐馆和私人诊所等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3、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每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家领导人都要亲赴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防制艾滋病的决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于2004年11月3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同艾滋病患者亲切握手交谈。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午来到北京市地坛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2005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南上蔡县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看望和慰问艾滋病患者及家属,并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和孤老共度春节。图为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和慰问艾滋病患者。防治策略政府领导的作用(承诺/行动)广泛的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推广避孕套使用(免费/廉价/方便可及)规范性病治疗(优质/廉价/免费)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优质/免费/廉价/方便可及)血液管理(优质/高效)孕妇抗病毒治疗减少母婴传播(免费/方便可及)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感染治疗(免费/廉价/有效/可及)关怀、接受/不歧视(保密/尊重/符合需要)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多项措施逐步落实。卫生部与相关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艾滋病防治与管理等十多个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了地方性政策和实施方案。在各级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四免一关怀”等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一些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四免一关怀”政策

1、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2、在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地区实施免费、匿名血液检测,准确掌握疫情;3、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地方政府负责有关费用;4、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母婴传播;5、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参加生产活动。

(六)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时代→计划免疫时代→免疫规划时代疫苗的应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消灭了一种传染病——天花

2008年9月前五苗防七病

2008年9月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14种疫苗防15种传染病)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国家五部委文件Fromhttp:///info/shots.htm美国Broward县公立学校网页不接种,不上学!预诊室接种室候诊室观察室观察室厕所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中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免疫规划人员专用系统5/immuhome.htm三、疾控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佳服务模式。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顺应医疗模式转变的国际趋势。我国未来的医疗体制应以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为基础,而不仅仅强调“治病救人”。“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也应以人人享有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服务为基础,而不仅仅只是人人都能享受病后治疗。没有健康,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得到联合国体系内许多国际法确认,居民健康指标也已成为国际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联合国衡量人类发展总体成就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发达国家的城市竞争力指数和城市宜居指数等,都将居民健康状况作为重要指标。国际上之所以将健康列为重要比较参数,是因为人是国家的第一资源,而健康是培养人力资源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健康,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健康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按照世界银行测算,在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约8%~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证明,亚洲经济的发展奇迹大约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健康还是民生之本,解决温饱和基本居住条件之后,健康就成为改善民生的下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关注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

怎样才能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呢?温家宝同志在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要面向人民群众,他还说座谈中大家提出的关于整体方案中防、治、康三者结合的建议,十分宝贵。这就提醒我们,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离不开防、治、康三者的结合,其中防处在首位。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改进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中风、Ⅱ型糖尿病,40%以上的癌症都能预防。而单纯的医疗技术提升并不能显著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具有可观的投资效益。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证实,如果加强“早期诊断”,国家用于疾病的医疗费用将大大减少。以心血管病为例,英国、德国、中国都能减少42%,美国也能减少36%,约1424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从医疗费用支出、国民经济损失角度测算了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的收益。从国民经济损失来看,因病死亡将使劳动力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测算,2015年中国将因心脏病、中风、糖尿病死亡损失1318亿美元,约占当年预计GDP的1%,俄罗斯的损失将超过5%。如果其中的80%能够得到预防,中国将减少损失1054.4亿美元。我国急需转变医疗模式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2006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比例持续上升,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近600万,预计到2010年还将大幅度上升。我国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状况也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仅直接用于医疗卫生的总费用就达到了9843.34亿元,占当年GDP的4.67%。这并未包括因疾病带来的休工、休学或早死等间接经济损失。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测算,1993年和2003年我国疾病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GDP的5.30%和4.58%。据此推算,2006年我国疾病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达10%左右,即健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占10%左右。减少疾病发病数量和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的最佳模式是从源头减少疾病发生,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从而才能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我国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形成“重治疗、轻预防”误区与当前只给政策,不给经费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医院改革使我国公立医院都几乎成为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不得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追逐经济利益。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对患者经济效益高,但对医院经济效益低,再加上政府对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责任的忽视,致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向临床治疗,高、精、尖治疗手段等倾斜,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难以有效落实。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中,有90%集中于疾病的临床治疗。

转变医疗模式,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应建立健康导向型疾病预防模式。过去我国的疾病预防一直坚持单纯的疾病导向型模式,即哪种疾病突出,则重点预防哪种疾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从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入手,控制传染病肆虐,对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担,疾病防治任务变得更加广泛,单纯以疾病为导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防治多重疾病负担的需要。而且,同一不良健康生活方式或健康危害因素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单纯以疾病为导向也会造成医疗卫生资源分散和重复配置。如果将疾病预防目标前移为健康,则可以从源头上实现对多种疾病的预防,更好地促进居民的健康。四、目前疾控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投入不足,公共卫生责任落实困难。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加之经济利益驱使,大部分村卫生室不愿意或无能力提供妇幼保健、疾病预防、传染病控制、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医疗卫生资源条块分割,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不健全,有的地方政府不能统一协调指挥,难以有效整合资源。

(三)缺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监测预警制度不健全,应急设施设备不完善,应急救治药品器械和物资储备不充足,有的地方一度处于被动局面。

(四)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不健全。疫情报告缺乏顺畅渠道,执行疫情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不严格,政府及有关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

(五)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医务人员缺乏应急意识和防护知识,不能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洽。

(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薄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设施条件落后的情况,职能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亚洲地区及美、英处理严重疾病能力对比排名国家(地区)得分排名国家(地区)得分1新加坡2.337菲律宾6.602日本4.008韩国7.003香港4.219越南7.384台湾5.25

10中国7.505泰国5.25

11印度8.006马来西亚5.33

12印尼9.14非亚洲国家美国0.86英国2.08注:0分代表最好,10分代表最差。资料来源:政治及经济风险咨询机构(2003)

五、解决思路思路一:完善相关法规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和专项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只针对某一类疾病或单一病种,而对于常见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未纳入法律体系。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事实上建立的是“重疾病治疗和传染病、职业病、寄生虫病等重点疾病预防,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医药卫生体制,而且预防模式基本上是以突出疾病为导向。这使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往往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难以真正落实。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定基本卫生保健法,将以健康为目的的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模式纳入新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在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中的责任、义务。思路二:加强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初期,由于生活开始富裕而健康知识尚未普及,人们更倾向于高动物性脂肪、少蔬菜和水果类食物,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大增加。随后,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饮食和运动习惯改变,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数量将逐渐下降。目前我国情况与此初级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向我国公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