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一、企业从业人员统计的范围及原则所谓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企业中从事一定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包括企业在岗职工和企业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一)从业人员统计包括的范围1、企业在岗职工。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2、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指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等。(二)从业人员统计不包括的范围1、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2、生产经营性原因离开本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3、企业内部退养职工。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根据统计分析的不同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统计可以有两个口径:一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企业劳动者,二是反映规模的企业全部劳动者。为了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避免企业间统计上的重复,企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因而一些虽未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但却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如代培人员、借调人员、带工资学习人员、出国援外人员以及下放劳动锻炼人员,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新增人员,则从其报到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即应算为企业劳动者。对于退职、退休、死亡、开除、参军、不带工资上学退出企业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统计为企业职工。从企业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庭中进行生产的家庭工,经领导批准的停薪留职人员,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也均不统计为企业职工。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二、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与构成统计(一)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1、期末人数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如月末、季末、年末人数,反映报告期末这一时点上实际可使用的职工数量,所以称为时点人数。具体包括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职工期末人数等。2、平均人数平均人数是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职工人数。它表明报告期内占有职工的一般水平,是计算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以及其他有关指标的基础资料。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每天实有职工人数之和平均人数=
报告期日历日数
人员增减变动不大的企业,平均人数可以用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相加之和除以2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企业,其分母也应用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这样才能避免人数的重复计算,真正反映整个月的平均人数,若以开工日作算式的分母,则计算结果只能是开工日数的平均人数,而不是报告月的平均人数。例1:某企业于4月15日开工,开工后每天的人数资料(见表1)表1日期15—1718—202122—2728—2930人数200222休息232244休息则四月份平均人数为:
200×3+222×4+232×6+244×3平均人数=
30
=120(人)
例2:某工厂某年2月末职工人数为1870人,3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如下:3月3日统一分配来2名复退军人、报到上班;3月6日3名职工调出,本月工资未发;3月12日新招收合同制职工30名,报到上班;3月15日5名职工退休,1名职工离休,本月工资均已发给;3月18日1名职工借出,本月工资已发;3月25日辞退13名临时工,工资已支付。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厂3月份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平均人数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二)企业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在企业中,不仅要准确计算职工的数量,还需按一定标志对企业职工进行分组,并考察各组人员在整个职工总数量中所占的比重。1、按用工期限分组长期职工: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在岗职工。临时职工:不到一年的在岗职工。2、按工作岗位分组按工作岗位分组,对于研究企业定员、合理安排各类人员比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劳动力,按工作岗位可分为以下5组:工人和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3、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组在工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企业,常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组。例如,工业企业将生产工人分为基本生产工人与辅助生产工人;建筑业将生产工人分为建筑安装工人,附属、辅助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及其他生产工人。这种分组资料对于确定劳动组织的合理程度有重要意义。4、按工种和熟练程度分组企业生产人员的工种指具有某种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即能够承担特定工作的能力。例如,机械工业企业的工人,可分为车工、刨工、铣工、钳工、电工、焊工、机修工等等。所谓熟练程度是指劳动力对其所从事的一定的工种或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掌握程度。工人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其所属工资等级表中一定技术等级来确定,一般分为8级。这种构成统计可以反映企业劳动力或工人的技术水平,是合理调配劳动力的依据。根据这种构成资料还可计算劳动力或工人的平均工资等级。这一指标可综合表明劳动者的现有技术水平,从而对企业内合理安排生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5、按文化程度分组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三、企业从业人员变动统计(一)从业人员绝对量变动统计企业职工人数变动受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影响,总是经常处于增减变动中,一定时期企业职工的变动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1、本期增加从业人员人数增加人数是指在报告期内,本企业招收、录用和调入的全部从业人员数。具体可有:(1)农村招收的人员;(2)城镇招收的人员;(3)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4)录用的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毕业生;(5)调入;(6)其它。2、本期减少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人数是指在报告期内,离开本单位且不再由本单位支付报酬的人员。具体有:(1)离休、退休、退职;(2)开除、除名、辞退;(3)终止、解除合同;(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5)调出;(6)其他。第一节企业从业人员统计
(二)从业人员相对量变动统计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它是期内净增从业人员人数或净减从业人员人数与期初从业人员人数之比。计算公式为:职工人数变动程度指标=期末人数﹣期初人数
×100%期初人数
第二节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核算(一)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工人的劳动时间一般是以工日或工时为计算单位,在八小时工作制度下。一个工日相当于一个工人做工八个小时;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就叫一个工时,在某些特定的要求下,例如,在制定劳动消耗定额和核算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时,也用“分”作为计算劳动时间的单位。第二节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二)劳动时间的构成(图)(三)劳动时间的核算1、报告期日历工时(日)2、制度公休工时(日)3、制度工作工时(日)4、出勤与加班工时(日)5、缺勤、停工、非生产工时(日)6、实际工作工时(日)与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日实际公休工日公休加班工日出勤工日缺勤工日公休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全日停工工日全日非生产工日实际工作工日公休加点工时公休加班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非全日停工工时非全日非生产工时非全日缺勤工时实际工作工时
劳动时间的核算(1)日历工日数。日历日数是按工日计算的工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它等于期内每日工人人数和,或等于期内工人平均人数与日历日数的乘积。(2)公休日数。公休日数指报告期内国家(或企业)规定工人应当休息的节日、假日的工日总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工人在公休日加班满一个轮班时,应作公休加班工日计入实际工作工日。如果工人在公休日加班不满一个轮班,属于公休加点工时,计入实际工作工时。(3)制度工作工日数。是指按照国家(或企业)规定,报告期工人应该工作的工日总数。可用报告期规定的工作天数乘工人平均人数求得。
(4)出勤工日数与缺勤工日数。在轮班内只要工人上了班,不论是否工作或工作时间长短,都算为出勤。工人事先接到停工通知,或因公出差,虽未上班,应视为出勤。出勤工日数等于报告期内每日出勤工人人数之和。缺勤工日数,是指工人按制度规定应该到班参加生产,但由于工人本身的原因,如产假、病假、事假、探亲假、工伤假及旷工等原因,未能到班参加生产的工日数。凡缺勤满一个轮班的称全日缺勤,全日缺勤工日等于报告期工人全日缺勤人数之和;缺勤不满一个轮班的称非全日缺勤,按工时计算,非全日缺勤工时等于报告期工人缺勤小时数之和。全日缺勤可以按工作日长度折算为缺勤工时,但缺勤工时不能按工作日长度换算为缺勤工日。(5)停工工日数。是指在出勤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如停电、停水、停气、待料、机器设备事故等),未能从事生产工作的时间,以及工人停工后被调做其它非生产性工作的时间。凡停工满一个轮班者称为全日停工,按工日计算。停工不满一个轮班者称非全日停工,按工时计算。由于事先预知的原因,如计划停电等,企业将公休日与工作日调换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在公休日工作不算加班,在工作日休息不算停工。非生产工日数。是指工人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生产的工日数。非生产时间满一个轮班的为全日非生产时间,以工日计算。不满一个轮班者为非全日非生产时间,以工时计算。(6)实际工作工日数。是指工人在报告期内实际参加生产的工日总数。一个工人在一个轮班内只要到班参加生产,不管时间长短,即算作一个实际工作工日。实际工作工日数等于每日实际参加生产的工人数之和。实际工作工日数中应包括公休日加班满一个轮班的工日数。公休日加班不满一个轮班的工时以及加点工时,不折算为实际工作日数,可按工时为单位计入“实际工作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是指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参加生产的工日数,它等于实际工作工日数减去加班工日数。(7)实际工作工时数。是指以工时为单位计算的工人在报告期内从事生产的时间总数。一个工人实际工作一小时,即为一实际工作工时,它包括加班(折算)工时和加点工时数,不包括非全日的停工、缺勤、非生产等时间。它能比较精确地反映工人实际用于生产活动上的劳动时间的总量。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是指工人在报告期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的工时总数。它等于实际工作工时数减去加班加点工时数。例3:某车间七月份工人平均人数为100人,根据考勤和工时利用记录,制度公休工日800工日,缺勤60工日,非生产36工日,停工30工日,非全日缺勤240工时,非全日非生产186工时,非全日停工132工时,公休加班30工日,加点40工时,计算各种劳动时间。计算结果见图。
日历工日31×100=3100工日
制度公休工日800工日
实际公休工公休加班
日770工日工日30工日
公休加班工日30工日公休加班工时240
实际工作工时17114
加点工时
40
制度工日3100-800=2300工日
出勤工日出勤工日2300-60=2240工日2300-60=2240
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全日全日2240-30-36=2174工日停工非生产工日工日
3036实际工作工日2174+30=2204工日制度内非全非全非全实际工日停日缺日非作工时工工勤工生产
16834时时工时
132240186
第二节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指标(一)工人出勤率是反映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出勤的程度。由于考勤制度不同,出勤率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工日计算,它只反映全日缺勤工日对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另一种是按工时计算,它不但反映全日缺勤工日对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而且也反映非全日缺勤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制度内出勤工时(工日)数出勤率=制度工时(工日)数
×100%
根据例3资料计算2240工日工人出勤率(按工日计算)==97.39%2300工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人出勤率(按工时计算)=制度工作工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2240×8-240==96.09%2300×8(二)出勤工时(工日)利用率出勤工时(工日)利用率是反映工人出勤后,劳动时间直接用于生产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出勤工时(工日)利用率表明出勤时间的利用程度,它受非生产工时(工日)和停工工时(工日)的影响。(三)制度工时(工日)实际利用率制度时间利用率与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制度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从以上关系中可以看出,提高出勤工时利用率或提高出勤率,都能促进制度工时实际利用率的提高。(四)劳动日利用率反映平均实际劳动日长度与标准劳动日长度的比重,说明标准劳动日长度被实际利用的程度。计算公式为:第二节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三、劳动时间平衡表(一)劳动时间平衡表的构成劳动时间平衡表由劳动资源与劳动消耗两个部分组成,左边部分是劳动资源,它是以制度工时总数为基础,作为最大可能工作时间。右边部分是劳动消耗,除列出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外,对未使用的时间要加以分类,并按其发生的具体原因逐项列出。项目劳动时间资源工时数项目
劳动时间(工时数)耗用去向(比重%)1、日历工时减:公休工时2、制度工时
1.制度实际工作工时
2.因正当理由而未利用工时其中:(1)产假(2)病假
3.浪费的工时其中:停工工时其中:(1)原材料不足(2)旷工(3)迟到早退合计
4、加班加点工时其中:(1)公休加班工(2)加点工时第二节企业劳动时间统计(二)劳动时间平衡表分析1、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可从各种未使用时间占制度工作工时的比重入手,一般地说,比重较大者即为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对停工时间的分析。因为停工时间是企业可利用而没有利用的劳动时间,是损失了的劳动时间。2、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可通过以下两个指标来反映由于工时未能充分利用而损失的劳动力(人)报告期末被利用工时数=报告期每一个工人制度工作工时由于工时未能充分利用而减少的产量(或产值)=每一实际工作工时平均产量(或产值)
×未能利用工时数3、分析加班加点情况可以计算加点强度指标和加班加点比重指标来反映。
加班加点工时数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实际工作工时数4、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的潜力可与本企业历史较好水平的资料以及与同类型企业劳动时间平衡表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本企业的薄弱环节,查明原因,提出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一)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有两种:1.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即:劳动成果劳动生产率=(正指标)劳动消耗量2.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成果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生产率正、逆指标公式。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与逆指标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两者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的方面。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二)劳动生产率的分类1、按不同从业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在我国企业统计的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是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公式)。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存在着下列关系: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2、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不同时间尺度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有: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和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指标。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之间的关系(公式)。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日劳动生产率=
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月(季、年)平均长度=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日平均长度×实际工作月(季、年)平均长度例4仍以例3资料,又知,该车间该月生产产量为165000件,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劳动生产率,并验证其关系。计算如下:日劳动生产率
=9.64×7.76=74.81(件/工日)月劳动生产率=74.81×22.04=1648.81(件/工日)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3、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成果数量,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与此相适应的,就有按各种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1)企业实物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2)企业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劳动量指标=(3)企业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一)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为了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变化,需要计算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包括企业劳动生产率总指数、企业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三种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关系。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分析1、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指数表3企业劳动生产率分析表指标基期报告期指数(%)总产值(万元)32006000187.5全部职工人数(人)16002600162.5其中:工人平均人(人)12802210172.7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8085106.3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002.31115.5工人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502.72108.8由表3可知,报告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基期提高了15.5%,绝对量增加2.31万元/人-2万元/人=0.31万元/人。这是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提高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2.72-2.50)万元×85%=0.187万元/人;由于工人比重的提高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85%-80%)×2.5万元/人=0.125万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115.5%≈106.3%×108.8%0.31万元/人≈0.187万元/人+0.125万元/人2、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分析q=abc式中:q:月劳动生产率
a:时劳动生产率
b:实际平均工作日长度
c:实际平均工作月长度这种关系在动态分析中相对数关系表现为这种关系在动态分析中相对数关系表现为绝对数关系上表现为例5某企业资料见表4所示指标基期报告期指数(%)时劳动生产率(时/件)56120工作日长度(工时)7.57.8104工作月长度(工时)2022110月劳动生产率(件/月)7501030137.3根据表4资料进行如下分析:①相对关系137.3%=120%×104%×110%②绝对关系1030件/月—750件/月=280件/月说明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80件,其原因是:
1)由于时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提高的月劳动生产率(6-5)×7.8×22=172件/月2)由于工作日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的月劳动生产率(7.8―7.5)×5×22=33件/月3)由于工作月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的月劳动生产率(22―20)×5×7.5=75件/月三因素影响量合计:172+33+75=280件/月3、劳动力的技术装备程度及其利用情况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表明劳动力技术装备程度一般用平均每一劳动者装备的固定资产数量(实物量、价值量、能力)表示,表明技术装备利用程度一般用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率)表示。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三)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及劳动力影响分析1、企业劳动生产率变支对劳动成果的影响分析(1)以活劳动消耗为条件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劳动成果的影响(2)以劳动时间消耗为条件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劳动成果的影响2、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影响分析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三、企业生产定额统计及其分析(一)企业生产定额及其表示方法企业生产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生产每件产品或完成每道工序计划规定应达到的劳动效率。它是衡量车间、班组和个人劳动成果的根据,也是编制各种计划及计算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生产定额有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两种表示方法。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二)企业生产定额统计1、基本工时定额和补充工时定额2、合格品产量和非工人过失的废品量。3、实际耗用劳动时间统计。第四节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一、企业工资和福利(一)企业工资制度1、技术等级工资制2、岗位技能工资制3、职务等级工资制4、结构工资制第四节企业工资统计与分析(二)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英语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豫南九校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云浮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蒙城县一中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第一中学高考英语三模试卷含解析
- 昌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钢质焊接气瓶设计和制造培训教材(共36页).ppt
- 电脑绣花机安全操作规程.doc
- 【定岗定编】企业定岗定编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
- 接触网4-3第四章 软横跨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 明朝郭氏移民情况
- 摩斯密码对照表42603
- (完整版)企业破产流程图(四张)
- 第六讲-爱情诗词与元好问《摸鱼儿》
-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