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3121-2008 体操器械 助跳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之一,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该标准主要针对体操运动中使用的助跳板产品进行了规范,包括其设计、制造、性能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

在设计与制造方面,《GB/T 23121-2008》规定了助跳板的基本结构和尺寸要求,确保运动员使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对于不同级别的比赛或训练,可能需要不同类型或者规格的助跳板来满足特定需求。此外,还对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保证助跳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度。

性能要求部分详细列出了助跳板必须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比如承载能力、弹性恢复率等关键参数,这些都是评价一个助跳板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具体数值的规定,能够有效保障使用者在进行高难度动作时的安全。

试验方法章节则提供了验证上述性能要求的具体测试步骤及条件设置,如压力测试、疲劳寿命测试等,旨在为生产厂家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同时也为相关监管部门实施质量监督提供了参考依据。

最后,在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方面也给予了明确规定,确保从生产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整个过程中,产品能够保持良好状态不受损害。这不仅有利于延长助跳板的使用寿命,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护措施。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8-12-30 颁布
  • 2009-09-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3121-2008体操器械助跳板_第1页
GB/T 23121-2008体操器械助跳板_第2页
GB/T 23121-2008体操器械助跳板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97.220.30

犢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3121—2008

体操器械助跳板

犌狔犿狀犪狊狋犻犮犲狇狌犻狆犿犲狀狋—犛狆狉犻狀犵犫狅犪狉犱

20081230发布2009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23121—2008

前言

本标准主要技术要求采用了国际体操联合会(FIG)2006年器材标准规范中的ⅡMAG1401.01.2006

《助跳板》、ⅣMAG1401.01.2006《助跳板》。

本标准与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器材标准规范对应如下:

———本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与FIG的ⅣMAG1401.01.2006中第3章“术语”相同。

———本标准第4章“分类”与FIG的ⅡMAG1401.01.2006一致。

———本标准5.1“外形及尺寸”与FIG的ⅡMAG1401.01.2006中“形状及图样”相同。

———本标准5.2“外观”中5.2.2、5.2.4与FIG的ⅡMAG1401.01.2006一致。5.2.1、5.2.3为增

加的条文。

———本标准5.3“结构与材料”与FIG的ⅡMAG的1401.01.2006中“作用性能”一致。

———本标准5.4“金属零部件耐蚀性”为增加的条文。

———本标准5.5“冲击弹性”、6.5“冲击弹性检验”与FIG的ⅣMAG1401.01.2006中第5章“性能

要求”、第6章“测试设备”、第8章“测试环境条件”及第9章“测试程序”相同。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

公司、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冀鲁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中山市健将健身器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之林、陈宝生、李春荣、罗文辉、张洪印、黎炎生。

犌犅/犜23121—2008

体操器械助跳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操器械中助跳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体操竞赛用和练习用助跳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QB/T3826—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

QB/T3832—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冲击点原位狊狋犪狉狋犻狀犵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狅犳犪狀犻犿狆犪犮狋狊犻狋犲

在无外力作用下,助跳板上表面所处的位置。

3.2

变形量犱犲犳犾犲犮狋犻狅狀

冲击点原位与其被冲击后向下的最大位移距离。

3.3

回弹高度犺犲犻犵犺狋狅犳狉犲犫狅狌狀犱

冲击点原位与被冲击后冲击块反弹的最大位移距离。

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