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3542.4-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4部分:聚酯薄膜》与《GB 12802.2-2004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2部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和更新:
-
标准编号与适用范围:
- GB/T 13542.4-2009 是推荐性国家标准,意味着它为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的生产、检验及使用提供了推荐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GB 12802.2-2004 则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对行业内产品的质量控制有法律约束力。这一变化体现了从强制执行到推荐执行的调整,可能反映了市场和技术发展的需求,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
技术内容更新:
- 性能指标调整:新标准可能根据材料科学的进步和行业应用的新需求,对聚酯薄膜的电气性能(如介电强度、体积电阻率)、机械性能(如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热性能(如热变形温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修订或新增,以更准确地反映当前技术水平和使用要求。
- 测试方法优化: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新的测试方法或对原有方法进行了细化和改进,比如在厚度测量、耐电压测试等方面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
环保与安全要求: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关于材料的环保要求,如限制特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的含量,以及回收利用的相关指导。
- 安全方面,也可能对阻燃性、耐候性等指标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确保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标准更新过程中,引用的其他标准或规范可能会被更新,以确保所有引用内容均为最新有效版本,这有助于保持整个标准体系的一致性和先进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哪些条款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详细内容,需要直接查阅两个标准的具体条文进行对比分析。上述分析基于一般标准更新的趋势和可能包含的内容,实际情况需依据标准文档确定。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9-06-10 颁布
- 2009-12-01 实施
![GB/T 13542.4-2009电气绝缘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20cacdb71111a640ca480ac5b96f2f/8320cacdb71111a640ca480ac5b96f2f1.gif)
![GB/T 13542.4-2009电气绝缘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20cacdb71111a640ca480ac5b96f2f/8320cacdb71111a640ca480ac5b96f2f2.gif)
![GB/T 13542.4-2009电气绝缘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320cacdb71111a640ca480ac5b96f2f/8320cacdb71111a640ca480ac5b96f2f3.gif)
文档简介
犐犆犛29.035.99
犓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13542.4—2009
代替GB12802.2—2004
电气绝缘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
犉犻犾犿犳狅狉犲犾犲犮狋狉犻犮犪犾犻狀狊狌犾犪狋犻狅狀—
犘犪狉狋4:犘狅犾狔狋犺狔犾犲狀犲狋犲狉犲狆犺狋犺犪犾犪狋犲犳犻犾犿狌狊犲犱犳狅狉犲犾犲犮狋狉犻犮犪犾犻狀狊狌犾犪狋犻狅狀
(IEC6067432:1992,Specificationforplasticfilmsforelectricalpurposes—
Part3:Specificationsforindividualmaterials—
Sheet2:Requirementsforbalancedbiaxiallyoriented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PET)filmsusedforelectricalinsulation,MOD)
20090610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书
犌犅/犜13542.4—2009
前言
GB/T13542《电气绝缘用薄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电容器用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
———第4部分:聚酯薄膜;
…………。
本部分为GB/T13542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67432:1992《电气用塑料薄膜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第2篇:对电
气绝缘用均衡双轴定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要求》(英文版)。
本部分与IEC6067432:1992的主要差异如下:
a)增加了25μm和150μm厚度规格的聚酯薄膜;
b)增加了对最短段长度的规定;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IEC61074:1991《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电气绝缘材料熔融热、熔点
及结晶热、结晶温度的试验方法》;
d)规定了熔点的具体要求,同时在“6.1与厚度无关的性能要求”增加了条文说明:熔点可用
DSC法,按IEC61074的规定进行,性能值待定;
e)分类按国内实际分为1型:6020和6021,2型:6022;
f)删除了“命名”一章。
本部分代替GB12802.2—2004《电气绝缘用薄膜第2部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
本部分与GB12802.2—2004相比主要差异:对“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6.2与厚度有关的
性能要求”增加了条文说明:试验无争议时也可采用夹持距离为100mm。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
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王先锋、赵平、李兆林。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3950—1992、GB12802.2—2004。
Ⅰ
书
犌犅/犜13542.4—2009
电气绝缘用薄膜第4部分:聚酯薄膜
1范围
GB/T13542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以下简称薄膜)的分类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铸片及均衡双轴定向而制得的薄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354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3542.1—2009电气绝缘用薄膜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606741:1980,IDT)
GB/T13542.2—2009电气绝缘用薄膜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606742:1988,MOD)
IEC61074:1991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电气绝缘材料熔融热、熔点及结晶热、结晶温度的试验
方法
3分类
薄膜根据其特性及用途分为两种类型和三种型号,如表1所示。
表1薄膜的分类和型号
类型型号特性及用途
6020一般用途的透明薄膜
1型
6021一般用途的不透明薄膜
2型6022电容器介质薄膜
4一般要求
薄膜应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具有近似均衡取向的双轴定向结构并符合GB/T13542.1—
2009中的要求。
对于某些应用,可提出在材料中加入添加剂(例如颜料、染料)的要求。但除非另有规定,添加剂应
不影响所列出的该型号薄膜的任何性能要求。
5尺寸
5.1厚度
薄膜厚度按GB/T13542.2—2009中第4章的规定进行。薄膜厚度在15μm及以下按4.1.2或
4.2的规定进行,薄膜厚度在15μm以上的按4.1.1或4.2的规定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环境设计的艺术性与审美培养探讨
- 生产线作业计划与实时调度分析
- 班级纪律执行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绿色交通系统建设
- 现代办公中的网络教育平台应用
- Unit 6 My family(说课稿)-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五四制)(2024)英语一年级上册
-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大自然的奥秘》说课稿 冀教版001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2
- 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001
-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度厨师职业培训学院合作办学合同4篇
- 《组织行为学》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 GB/T 19228.1-2024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初一英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 山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八上 第4讲 光现象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传统节日春节英文介绍课件
- 水资源论证报告
- 实现结构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