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桥堍(tù)桥梁(liáng)契合(qì)B.接触(chù)驱遣(qǎn)鉴赏(jiàn)C.阻障(zhàng)海啸(xiào)拘泥(gōu)D.怒吼(hǒu)考察(chá)旷远(guǎng)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B.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C.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D.暴风雨有什么可怕呢?迎上前去吧!教暴风雨快些来吧!3.(2019·四川自贡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①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②守住书院根脉③古为今用,去芜存菁④呵护书院历史⑤激活书院文化A.①④⑤②③ B.②①④⑤③C.②④⑤③① D.①③④⑤②4.请从下图任选一幅,描述图片内容并结合标题阐述感悟。5.(1)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今天上午,“绿满齐鲁美丽山东”2019年省暨济南市青少年植树活动在济阳区黄河健身公园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李继民参加活动。植树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活动参与者挥锹铲土、栽苗浇水,植树3400余棵,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20余名“乡村(社区)好青年”与少先队员共同种下一棵棵树苗,寓意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树。(2)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用词语“风、阳光、鸟”,写一段生动的文字,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左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4分)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①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霸屏朋友圈。“有多久时间,没有提起笔来好好写一封信了?”节目甚至不断激发起观众提笔写信的冲动。②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这段时间,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捕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来水”。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③见字如面,睹物相思。有人说,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确实,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就拿写信来说,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诚。而字迹又往往能印刻下书写人的性情,古人甚至有“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说法,见信如晤,读信之人见字便能捕捉对方写信时的表情。字如其人,不加掩饰地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对方面前,正是这种纯粹和真诚,更令人神往。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而歌手蔡琴写下的“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让人直叹“看哭了”,也正在于其真挚的感情。④如果说,信件是人们内心的琴弦,那么,声音就是撩动琴弦的拨片。正如《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所言,“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当普通夫妇对念起朱生豪的情诗,“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说不感动于斯。“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这样的评价,也足以道出这几档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⑤饱含书卷气,是这几档综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一个得到最多人点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好多鸟”,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而这,恐怕正是“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⑥很难说,这几档节目受到热捧,就意味着综艺节目的格局就此改变。但这至少证明,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只不过,传承文脉也需要大众传播的载体。“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的总结,大概也是人们内心的呼唤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7.请简要分析第②~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8.下列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材料一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材料二当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说到动情处,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9.结合上文,概括《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等“综艺清流”被观众热捧的原因。(3分)(2019·浙江温州中考)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道义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艺术在“心”“物”之间。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艺术之发现。譬如音乐,弹琴吹笛,都要物质。即如唱,也要用嗓子,嗓子是人身一机器,也是物质。然而唱出声音中有心,要由心发出的声才能感动人。就听音乐的人来说,受感动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乐声跑进了我的心,不仅是跑进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摆脱物质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个艺术境界,使心安乐。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中来,使“生活艺术化”,便也是一种心生活。纵使吃饭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国人也懂讲究。所谓讲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饭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饮一食中有一个“礼”。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在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即在饮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铜、古陶、古瓷,其式样、其色泽、其花纹雕镂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种极深的艺术表现。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宝爱。然而其中却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别人虽知宝爱,却不能仿造。科学上所发明的机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学便会。发明机器诚然要极高的心智,而制造机器则仅是一项技术,在机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个性,即是说心生活并不在机器中。至于艺术便不然,凡属艺术品,必然寓有人之“个性”。纵使模仿的艺术,依然还见有个性。使用机器,不要个性;欣赏艺术,则仍寓有个性。所以机器世界人在外;艺术世界人在内。机器无生命;而艺术有生命。要学绘一幅画,要学拉一张琴,须得把自己生命放进去。因为它是艺术,需要从人的心灵里面再发现。每一件艺术即是一人生。须能欣赏艺术,才能创造艺术。“艺术”与“人生”紧贴在一起。这是艺术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机器世界是偏“物”的;艺术世界是偏“心”的。机器世界在“改造”自然;艺术世界则在自然之“心灵化”。心灵跑进自然,两者融合为一,始成艺术。天地间有高山大水,这是天地间一大艺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人的德性和自然融合,成为一艺术心灵与艺术人生。中国文化精神便要把外面大“自然”和人的内心“德性”天人合一而艺术化,把自己生活投进在艺术世界中,使我们的人生成为一艺术的人生,则其心既安且乐,亦仁亦寿。中国人的亭园布置,只在家里庭院的一角落,辟出了一个小天地,一花一草,一亭一阁,莫非艺术境界。画一幅山水花鸟挂在房间,只是一株垂柳、一双飞燕、一只渔船,也便如这个艺术世界就在身旁。中国人总要把你整个日常人生尽量放在艺术境界中,而使你陶醉,而使你不自觉。(选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有删改)10.以上文字选自钱穆的讲稿,请为其选择一个标题,并结合内容简述理由。(3分)A.生活艺术化B.机器和艺术11.阅读选文,完成任务。(7分)【摘录】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在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联想】(1)你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什么事情?(2分)【摘录】心灵跑进自然,两者融合为一,始成艺术。【联想】(2)你联想到《湖心亭看雪》中的哪个句子?(1分)反思:(3)上面这种“联想”的阅读方法,如何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选文?请具体阐述。(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桥堍(tù)桥梁(liáng)契合(qì)B.接触(chù)驱遣(qǎn)鉴赏(jiàn)C.阻障(zhàng)海啸(xiào)拘泥(gōu)D.怒吼(hǒu)考察(chá)旷远(guǎng)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B.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C.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D.暴风雨有什么可怕呢?迎上前去吧!教暴风雨快些来吧!3.(2019·四川自贡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①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②守住书院根脉③古为今用,去芜存菁④呵护书院历史⑤激活书院文化A.①④⑤②③ B.②①④⑤③C.②④⑤③① D.①③④⑤②4.请从下图任选一幅,描述图片内容并结合标题阐述感悟。(示例)图中,一个小孩在一双大手的帮助下,低着头一笔一画地学写毛笔字。这双大手,右手握着小孩执笔的手,笔尖正写出“非”字,左手扶着写字的纸张,纸上已经写好了“二”字。汉字文化就在这样一笔一画的练习当中得以传承,中华民族更多的优秀文化遗产需要以这样最朴实的手把手的方式,代代传承,让其发扬光大。5.(1)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今天上午,“绿满齐鲁美丽山东”2019年省暨济南市青少年植树活动在济阳区黄河健身公园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李继民参加活动。植树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活动参与者挥锹铲土、栽苗浇水,植树3400余棵,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20余名“乡村(社区)好青年”与少先队员共同种下一棵棵树苗,寓意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树。(示例)省暨济南市青少年植树活动举行(2)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用词语“风、阳光、鸟”,写一段生动的文字,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左右)(示例)春天来了。吹进屋内的风,变得轻软暖和;洒在窗台上的阳光,有了翠意。鸟的叫声,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你听,清脆婉转的鸟鸣,像歌曲般动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4分)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①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霸屏朋友圈。“有多久时间,没有提起笔来好好写一封信了?”节目甚至不断激发起观众提笔写信的冲动。②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这段时间,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捕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来水”。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③见字如面,睹物相思。有人说,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确实,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就拿写信来说,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诚。而字迹又往往能印刻下书写人的性情,古人甚至有“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说法,见信如晤,读信之人见字便能捕捉对方写信时的表情。字如其人,不加掩饰地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对方面前,正是这种纯粹和真诚,更令人神往。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而歌手蔡琴写下的“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让人直叹“看哭了”,也正在于其真挚的感情。④如果说,信件是人们内心的琴弦,那么,声音就是撩动琴弦的拨片。正如《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所言,“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当普通夫妇对念起朱生豪的情诗,“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说不感动于斯。“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这样的评价,也足以道出这几档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⑤饱含书卷气,是这几档综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一个得到最多人点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好多鸟”,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而这,恐怕正是“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⑥很难说,这几档节目受到热捧,就意味着综艺节目的格局就此改变。但这至少证明,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只不过,传承文脉也需要大众传播的载体。“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的总结,大概也是人们内心的呼唤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借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提出论题,引出下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描述一种文化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7.请简要分析第②~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首先,第②段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然后,第③④段具体阐述“真情实感”是这几档文化节目受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第⑤段介绍“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8.下列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材料一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材料二当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说到动情处,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材料一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因为所举事例与第⑤段所举的“好多鸟”的事例相似,相得益彰;材料二引用翻译家许渊冲的话,主要是用来论证第④段文化节目被热捧“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的观点。9.结合上文,概括《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等“综艺清流”被观众热捧的原因。(3分)①这几档文化节目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②经典和传统文化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2019·浙江温州中考)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道义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艺术在“心”“物”之间。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艺术之发现。譬如音乐,弹琴吹笛,都要物质。即如唱,也要用嗓子,嗓子是人身一机器,也是物质。然而唱出声音中有心,要由心发出的声才能感动人。就听音乐的人来说,受感动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乐声跑进了我的心,不仅是跑进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摆脱物质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个艺术境界,使心安乐。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中来,使“生活艺术化”,便也是一种心生活。纵使吃饭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国人也懂讲究。所谓讲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饭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饮一食中有一个“礼”。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在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即在饮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铜、古陶、古瓷,其式样、其色泽、其花纹雕镂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种极深的艺术表现。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宝爱。然而其中却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别人虽知宝爱,却不能仿造。科学上所发明的机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学便会。发明机器诚然要极高的心智,而制造机器则仅是一项技术,在机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个性,即是说心生活并不在机器中。至于艺术便不然,凡属艺术品,必然寓有人之“个性”。纵使模仿的艺术,依然还见有个性。使用机器,不要个性;欣赏艺术,则仍寓有个性。所以机器世界人在外;艺术世界人在内。机器无生命;而艺术有生命。要学绘一幅画,要学拉一张琴,须得把自己生命放进去。因为它是艺术,需要从人的心灵里面再发现。每一件艺术即是一人生。须能欣赏艺术,才能创造艺术。“艺术”与“人生”紧贴在一起。这是艺术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机器世界是偏“物”的;艺术世界是偏“心”的。机器世界在“改造”自然;艺术世界则在自然之“心灵化”。心灵跑进自然,两者融合为一,始成艺术。天地间有高山大水,这是天地间一大艺术。“知者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膝关节脱位治疗
- 建筑公司出国劳务合同简单范本
- 建筑施工水电工承包合同
- 赠与合同模板汇编
- 《卵巢恶性肿瘤》课件
- 《世界人口的分布》课件
- 生产设备操作安全培训
- 《搭石》教学设计亮点探讨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秋天 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心衰病人的中医护理
- 小学数学六年级《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优秀教学设计
- 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
- 迈瑞天地人血培养基础介绍
- 各类弯头(45°、90°及180°)规格及尺寸对照表
-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
- 气象站点分布信息
- 劳保用品发放记录表
- 收购协议模板(双语)Acquisition Agreement
- Unit 3 Lesson 3 The Road To Destruction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清换线管理办法
- 双减作业分层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案例《第6单元练习》课课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