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生物-新课标_第1页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生物-新课标_第2页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生物-新课标_第3页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生物-新课标_第4页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生物-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27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28讲免疫调节第29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目录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知识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的组成及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血浆组织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2.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答案]水、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Na+和Cl-越高7.35~7.45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导思]①~⑤中都含有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吗?[答案]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血细胞,④是组织细胞,这些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关系: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参与系统:消化系统、________、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内环境循环系统

二、内环境稳态及调节1.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连线)[答案]①-(c)-(2)②-(b)-(3)③-(a)-(1)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导思]引起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请翻阅教材必修3P7第一段文字。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理化性质必要条件

——

网络构建——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

自主提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2.[2014·江苏卷]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解析]饮水不足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3.[2013·海南卷]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抗体、胰岛素、氨基酸等,但不存在糖原。(

)√

[解析]糖原主要储存在肌细胞和肝细胞中,内环境中没有糖原。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以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

)√[解析]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5.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

6.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不能通过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浆中,使组织液增多,出现下肢水肿。7.胃液、尿液、唾液都是细胞外液。(

[解析]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胃液、尿液、唾液存在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8.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

×

[解析]人体血浆中存在的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一对内环境的分析1.对内环境概念的分析(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就是内环境。(2)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3)人体内某些部分不属于内环境,如人的消化道、肺泡腔、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室中的液体(如汗液、尿液、消化液和泪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2.内环境成分的分析(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3.内环境中生理过程的分析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激素与靶细胞上受体的结合4.五类常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1)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组织液。(4)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5)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血浆。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8­25­1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1)CO2、O2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的部位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2)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3)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4)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提醒]物质穿膜层数的计算(1)O2穿过肺泡壁进入组织液:2层膜。(2)O2从组织液穿过肺泡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2层膜。图8­25­2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3)O2穿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1层膜。(4)O2从红细胞内穿过红细胞膜进入血浆:1层膜。(5)O2穿过组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2层膜。(6)O2穿过组织细胞膜进行细胞质基质:1层膜。(7)O2穿过线粒体膜:2层膜。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例1[2014·山东威海一模]如图8­25­3所示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图8­25­3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C.②的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答案]C

[解析]⑥为组织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CO2首先进入组织液⑤,再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④,共穿过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A项正确。A端是进入肝脏组织的血管,B端是出肝脏组织的血管,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A端进入肝脏组织,促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因此饥饿时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项正确。②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③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的通透性大于③,②回收的大分子蛋白直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管,不穿过生物膜,C项错误。血浆和淋巴中都存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能透过毛细血管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抗体不能由组织液进入血浆,但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时,抗体可以由血浆进入组织液,D项正确。

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拓展(1)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直接进入的是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运输到病变部位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口服青霉素药物,这些药物又是经怎样的途径运输到病变部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O2从外界环境中进入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共穿过______层膜结构,人体内O2浓度最高的地方为________,O2浓度最低的地方为________。[答案](1)⑤组织液→血液循环→组织液→病变部位消化系统→组织液→循环系统→组织液→病变部位(2)11肺泡线粒体基质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通关锦囊】巧辨内环境的成分(1)根据局部组织图示判断内环境的成分时,从血浆和淋巴入手,血浆中有血细胞,而淋巴中一般没有细胞,且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由此确定出血浆和淋巴。(2)根据物质间交换关系判断内环境成分时,从血浆和组织液入手,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而血浆和淋巴、淋巴和组织液之间是单向箭头,组织液→淋巴、淋巴→血浆,如右图所示。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3)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二看是否是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等。三看是否是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如消化酶。四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和消化酶等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人体内任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项错误。CO2、尿素、神经递质等是内环境的成分,消化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项正确。在人体内,不同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不同的,如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1.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及生理作用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理化性质影响因素生理作用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有关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血浆的pH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维持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体温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37℃左右维持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1)原因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热。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3)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②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引起组织水肿。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引起抽搐。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例2

奥运会上,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会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内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运动员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减少,造成组织水肿C.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降低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答案]A

[解析]运动员剧烈运动后,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来通过机体的调节又减少,A项正确。运动员运动后代谢产物会进入组织液,增大组织液渗透压,使组织液含量增加,B项错误。运动员剧烈运动后,机体会产生乳酸,但机体通过调节会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糖的消耗不会使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因为机体通过调节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总结提升】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

【对点训练】[2014·山东济宁质检]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心脏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答案]B

[解析]转氨酶一般存在于肝细胞中,在血浆中的含量较少,当肝细胞病变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血浆中转氨酶的量增多,这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B项正确。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互动探究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实验原理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反映出机体pH的调节机制。二、实验流程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5滴0.1mol/LpH

酸或碱的滴数

三、实验结果和结论1.图解如下图8­25­4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②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处理。③表示用盐酸对________的处理。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自来水

2.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________。3.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相对稳定生物材料中含有酸碱缓冲液,因此能保持pH相对稳定[注意]

(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3)至少选择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4)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明。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思考实验结果有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案](1)烧杯清洗不干净。(2)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3)加入酸、碱后不等其稳定就立即测定pH等。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例3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步骤A组试管B组试管1号2号3号1号2号3号①?缓冲液血浆?缓冲液血浆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③记录结果记录结果预测结果??结论??2.实验流程:(1)步骤①中向1号试管加入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3)预测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答案](1)等量的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起对照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的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动物的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解析](1)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所以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蒸馏水。(2)B组3支试管应加入对应的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酸性物质,即等量的乳酸。(3)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根据加入的物质和滴加的酸碱物质预测:A组试管中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试管中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动物的血浆具有缓冲作用。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对点训练】[2014·衡阳一中训练]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缓冲液,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缓冲液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C.结果是甲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pH变化明显,丙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答案]D

[解析]等量原则是对照实验必须遵守的实验原则,即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A项正确。实验中需将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缓冲液充分混合,这样测出的pH才准确,B项正确。甲试管中有缓冲液,pH变化不明显;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丙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没有缓冲物质,所以pH变化明显,C项正确。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但其pH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实验方略展示[备选理由]本题考查组织液与血浆、淋巴的转化,在正文中没有提及,可用此题补充这个知识点。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答案]A

[解析]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项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之间是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的,B项正确。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C、D项正确。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考查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比较,鉴于正文中没有涉及该考向的习题,可用此题作为补充。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答案]D

[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因此②③属于细胞外液,④属于细胞内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属于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的蛋白质。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会稳定不变。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考查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情况,鉴于此类题是考查的重点,通过此题加强训练。3.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物质交换过程是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B.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胰岛B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D.若③为肝细胞,则饭后4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答案]B

[解析]组织细胞内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淋巴,A项错误。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氧气未经脑细胞利用,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项正确。若③为胰岛B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C项错误。若③为肝细胞,则饭后4h由于经过了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①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⑤处,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备用习题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图8­26­1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细胞体树突轴突轴突的末梢基础知识巩固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图8­26­2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规律性应答神经系统

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导思]完成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有何区别?[答案]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的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_后,由相对_________变为显著_________的过程。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外流动作电位________________内流感受外界刺激静止状态活跃状态内负外正K+

内正外负Na+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以________形式传导。(2)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3)传导方向及特点:________,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_;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_。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电信号电位差一致相反双向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8­26­3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过程:兴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________→突触间隙→作用于________→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传递特点:________,通过突触的信号转变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单向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导思]神经递质释放时穿过几层生物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什么?[答案]0层,组织液。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脊髓的__________受脑中相应的__________的调控。2.人脑的功能(识图并连线)图8­26­4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低级中枢高级中枢[答案]①-(c)-(3)②-(d)-(2)③-(a)-(5)④-(b)-(4)⑤-(e)-(1)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3.大脑皮层言语区(识图并连线)图8­26­5[答案]①-(c)-(3)②-(a)-(2)③-(d)-(4)④-(b)-(1)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

网络构建——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自主提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2014·江苏卷]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解析]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才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2.[2014·重庆卷]当给某部位受损的病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病人却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效应器。(

[解析]此病人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说明是热觉形成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3.[2013·全国卷]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4.[2013·海南卷]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

[解析]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5.[2012·山东卷]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产生局部电流(电信号),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轴突末梢时,可引起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6.[2012·浙江卷]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开放通道增多,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7.[2012·重庆卷]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解析]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引起非条件反射,涉及神经递质的传递,而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息。8.缩手反射的屈肌群是效应器。(

)√

[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是效应器。

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

)√[解析]跑步过程中需要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作用,同时需要下丘脑的调节。返回目录基础知识巩固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脊髓)。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点互动探究2.反射弧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兴奋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反射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提醒]完成反射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只有在适宜强度的刺激下,神经元才会产生兴奋。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例1[2014·江西临川一中模拟改编]如图8­26­6表示膝跳反射时,神经支配同侧下肢屈肌和伸肌之间的协调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8­26­6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B.伸肌和屈肌分别是感受器和效应器C.A是传入神经,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可同时传递给C和DD.刺激B引起的踢腿反应可称为反射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构成,所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A项正确。伸肌和屈肌都是效应器,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B项错误。A是传入神经,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递到C神经元,引起伸肌收缩,而不能引起D神经元的兴奋,C项错误。反射要想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刺激B神经元引起的踢腿反应,缺少神经中枢参与,不能称为反射,D项错误。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拓展(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什么?(2)若某人因意外导致敲击膝盖时,有感觉,但不能做出踢腿反应,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哪一部分?[答案](1)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2)传出神经C受损或伸肌受损。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对点训练】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8­26­7所示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脊蛙左后肢的收缩活动B.刺激B端不能看到脊蛙左后肢的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题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图8­26­7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B

[解析]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能看到脊蛙左后肢的收缩活动,A项错误。刺激B端,由于A、B之间被剪断,因此不能看到脊蛙左后肢的收缩活动,B项正确。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的收缩活动不是反射活动,因为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脊蛙左后肢要发生反射活动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且同时必须受到一定的刺激,D项错误。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点二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1)条件:适宜强度的刺激。(2)机理: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兴奋使神经纤维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恢复时,又由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这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2.兴奋传导的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3.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提醒]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不同(1)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例2[2014·河南开封一模]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甲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8­26­8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D

[解析]

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故图甲中①为细胞膜外侧,②为细胞膜内侧,图乙中a点为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A项正确。图甲中Ⅱ为通道蛋白,是K+外流、Na+内流的通道,B项正确。b→c过程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是Na+大量内流形成的,C项正确。b点时膜两侧电位相同,电位差为0,D项错误。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拓展图中b→c过程中Na+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吗?c→d过程中导致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b→c过程中Na+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d过程恢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通关锦囊】膜电位的测量与变化分析(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①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内侧连接(如下左图),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测量结果如下右图。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②兴奋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下图),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膜电位变化的分析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①ab段:静息电位。Na+不能内流、K+外流(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呈内负外正。②bc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内流(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K+却不能外流(离子通道关闭)。③c:零电位。Na+内流、K+不外流。④cd段:动作电位。Na+内流、K+不外流,电位呈内正外负。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⑤de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钠­钾泵泵出Na+、泵入K+(此过程物质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⑥ef段:静息电位。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题组训练】1.[考向:对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理解]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B.神经细胞兴奋时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C.兴奋总是由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B

[解析]

兴奋部位的电位情况是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A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组织液中的Na+浓度减小,细胞内Na+浓度增大,B项错误。兴奋在传导时,总是由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C项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未兴奋部位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二者之间因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产生局部电流,D项正确。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考向:膜电位的测量与变化][2014·江西名校联考]图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图乙是测量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8­26­9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A.图甲中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B.图乙中的A点相当于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C.图乙中由A到C属于兴奋过程,此过程是由于K+大量外流形成的D.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由Na+大量内流形成的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B

[解析]

图甲中装置B测得的是动作电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装置A测得的是静息电位,A项错误。图乙中A点对应的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K+大量外流形成的,由A到C为兴奋过程,是Na+大量内流形成的,B项正确,C、D项错误。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的类型①轴突—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图8­26­10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3.特点(1)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所以,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提醒]有关递质的分析(1)递质的释放: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以胞吐的形式释放,需要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递质的种类:根据作用效果,递质分为两种,即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3)递质的作用: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4)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例3[2014·四川资阳三模改编]如图8­26­11中甲所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26­11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A.若图甲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B.图乙中①②③共同构成突触C.图甲中兴奋由c传递到e时,图乙的E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图甲中电表①不偏转,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A

[解析]刺激c点,产生的神经冲动会向神经纤维两侧的未兴奋部位传导,使b、d两点兴奋,因此在b、d两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A项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乙中③为突触小泡,B项错误。E处为突触后膜部位,兴奋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电表①不偏转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刺激c点不能引起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D项错误。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拓展(1)图乙的F中含量较多的细胞器有哪些?分别与其何种功能相适应?(2)刺激c点,电表②的偏转情况如何?若分别以d点和e点为两极放置一个电表,则其偏转情况如何?(3)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的酶变性失活,会对兴奋的传递产生什么影响?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位置被有毒物质占据,又会有什么影响?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1)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线粒体提供神经递质产生和释放时需要的能量,高尔基体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分泌有关。(2)刺激c点,电表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分别以d点和e点为两极放置一个电表,则该电表也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的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被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该相应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了信息的传导。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总结提升】1.兴奋传导与电流表偏转问题(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所以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突触传递的正常、异常情况分析正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即被灭活或分解。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发生异常情况,分析如下:(1)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的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2)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了信息传导。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题组训练】1.[考向:对突触结构与功能的考查]下列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图8­26­12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A.图甲中⑥的表面积与④的相同B.图甲中④⑤⑥构成突触C.图乙中的A和B分别代表轴突—胞体型突触和轴突—树突型突触D.在突触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A

[解析]突触前膜为轴突膜,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A项错误。图甲中④⑤⑥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者共同构成了突触,B项正确。图乙表示出了突触的两种类型,C项正确。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考向:对抑制性递质的考查]γ­氨基丁酸(GABA)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8­26­13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8­26­13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A.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脑内GABA与受体结合,服用该药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C.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以及ATP的合成和分解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GABA可促使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若药物抑制GABA与受体结合,则会缓解这种抑制作用,从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项正确。GABA可促使Cl-内流,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更大,B项错误。兴奋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生物膜的融合与转化,且需要消耗能量,D项正确。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3.[考向:对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综合考查][2014·湖南郴州质检]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甲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乙为图甲中神经元A与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图8­26­14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图甲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请用箭头和图乙中表示结构的相应标号表示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________。在完成一次信息传递之后,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将很快被分解。(2)皮肤感受器被针扎之后,经过________(填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使屈肌收缩。在此过程中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________(填“变化”或“保持不变”)。(3)皮肤被针扎之后,不但会感觉到疼痛,还可能引起情绪紧张,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激素增多。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⑤→④→⑥⑦(2)F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保持不变(3)促肾上腺素释放[解析](1)图中①和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前膜,⑥是受体蛋白,⑦是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间隙中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存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兴奋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2)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皮肤受刺激后,经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3)引起情绪紧张的激素是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从而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点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的分布和功能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脑大脑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下丘脑脑干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各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分级调节①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控。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这种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人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2)学习和记忆功能也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例4[2014·绵阳三诊]如图8­26­15所示为人体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排尿时需要肌肉①收缩,肌肉②和肌肉③舒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8­26­1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尿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在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Ⅰ属于________,兴奋在Ⅱ处传递时的信号转换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Ⅲ处,A上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婴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尚未发育完善,该时期排尿中枢位于________。(4)当人产生尿意,但是外界排尿条件不成熟时,一定处于收缩状态的是肌肉________,这种“憋尿”行为说明神经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1)下丘脑减少(2)感受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大脑脊髓(4)③分级[解析](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进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2)在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中,Ⅱ为突触,突触处的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婴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有限。(4)当人产生尿意,但是外界排尿条件不成熟时,一定处于收缩状态的是尿道括约肌,即肌肉③,这种“憋尿”行为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这属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拓展若某人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则该病人是否还能产生“憋尿”行为?[答案]高位截瘫是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病人脊髓受伤部位以上感受、运动都正常,受伤部位以下无感受,不能再产生“憋尿”行为,但低级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排便反射仍存在。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通关锦囊】由某种生理或病理现象推断参与或受损的神经中枢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损伤)的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对点训练】[2014·河北邯郸模拟]下列生理现象与神经中枢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参与B.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C.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D.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答案]B

[解析]考试专心答题时,主要涉及大脑皮层的V区(看懂文字)和W区(写字),A项正确。聋哑人表演舞蹈时,还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参与,B项错误。高位截瘫病人受伤部位以上感觉、运动都正常,可判定其脊髓受损伤,C项正确。植物人无任何感觉形成,说明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在不能接受足够刺激的情况下,小脑也会逐渐萎缩,D项正确。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备选理由]本题综合考查了反射弧与“神经—肌肉”突触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反射弧与反射活动的理解。1.[2014·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答案]C

[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以及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中)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A、B项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综合考查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实质的相关知识。由于篇幅所限,本考点未列入正文,可用此题作为补充。2.人体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而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如下图表示神经细胞兴奋前后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根据神经细胞的生理特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A.载体a、c运输相应的离子时消耗ATP,载体b运输相应的离子时不消耗ATPB.兴奋时,Na+内流区域与邻近区域由于带电物质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电流,并沿神经纤维传导C.处于静息电位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维持静息电位D.处于动作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答案]B

[解析]载体a运输离子的方式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载体b和载体c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离子,其方式为协助扩散,所以不需要消耗能量。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是兴奋传递异常情况的分析,此内容是考查的重点,用此题作为补充,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3.[2014·上海卷]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答案]C

[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胆碱酯酶作用于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不影响突触前膜,A、D项错误。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分解,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项错误,C项正确。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备选理由]本题是对“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实验”的考查,篇幅所限,正文中没有提及,可用此题作为补充。4.如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传出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纤维的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骨骼肌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3)正常时,用a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传出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返回目录第26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返回目录教师备用习题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