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相关研究_第1页
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相关研究_第2页
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相关研究_第3页
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相关研究_第4页
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相关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逃离“北上广”现象的产生江西省出现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特殊现象珠三角地区要求户口非转农人数逐渐增多浙江省“农转非”人数从04年57.7万人降到09年18.9万人。。。。。。中国“逆城市化”时代到来了?何谓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的概念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用以描述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个阶段城市内部环境恶化,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大城市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减少。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中国截至2013年的城市化率仅为53.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正常的“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向小城镇是“主动选择”,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口流动都是“被迫离开”。实则为“中国式逃离”?“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农村户口的经济利益诱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土地收益迅速上涨,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户口的含金量。2.现行户籍制度不完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使得大部分进城务工人民并未享受到城市户口带来的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被日益边缘化,人户分离的现象严重。最终选择迁回农村。3.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布局调整近年来,各地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低污染低耗能的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郊区新建工厂或开发园区,带动一部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形成城市人口外流。4.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病”严重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开始厌倦城市拥挤、恶劣的生活环境,开始迁往乡村生活,享受乡村舒适的生活环境。“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减缓城市化进程人口外流导致南方部分发达城市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对城市建设产生严重影响。逃离“北上广”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人才流失。“钟摆式”流动人口给交通通勤增加压力。2.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病”城市人口外流,疏散过度集中的城市人口,可适当缓解城市就业、资源、住房、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减轻城市负担。3.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城市的工厂迁址、产业转移,为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促进了乡村工业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国内外逆城市化现象差异逆城市化出现的范围不同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是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的而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出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2.现阶段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时,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0%左右。但现中国的城市化率仅50%左右,存在很大差距。3.城市化的道路不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是经济基础作用于上层建筑的自然结果,而中国的城市化是政策主导型的发展道路。4.逆城市化发展原因不同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自发的现象而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是在国家城市化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如何科学引导“逆城市化”?改革现有土地制度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全国统一完整的土地国家所有制。2.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3.积极发展农业现代化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的背景下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强化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园区建设。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市民盲目将户口外迁。5.坚持城市化发展可持续性坚持资源集约利用,调整市区产业结构,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分布。坚持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道路。结语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户口经济利益诱惑、户籍制度束缚、城市环境恶化等原因,局部地区出现了“伪逆城市化”现象,出现时机尚未成熟,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