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811-1998 摩托车乘员头盔》相比于其前版《GB 811-1989》,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更新与改进,旨在提高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安全性能及测试方法的科学性。以下为具体变更点概述:

  1. 安全性能要求提升:新标准对头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更有效地保护骑乘者的头部安全。

  2. 测试方法优化:引入了更为严格的测试条件和程序,包括使用不同质量、形状的撞击物以及更符合实际撞击情况的撞击速度和角度,以更准确地评估头盔的安全效能。

  3. 新增项目:增加了对头盔视野、 chin strap(下巴带)的强度和耐久性测试,以及对头盔内部材料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确保头盔在提供必要保护的同时,也考虑到佩戴的舒适度和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4. 重量限制:规定了头盔的重量上限,旨在减轻长时间佩戴给骑乘者颈部带来的负担,提高佩戴时的整体舒适度和减少疲劳感。

  5. 标识与标签要求:明确了头盔上必须标注的信息内容和格式,包括生产日期、制造商信息、符合标准的声明等,增强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6. 材料及制造工艺规范:对用于制造头盔的材料种类、性能指标及制造工艺给出了详细规定,限制了有害物质的使用,提升了头盔的整体质量和环保水平。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811-2010
  • 1998-07-02 颁布
  • 1999-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_第1页
GB 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_第2页
GB 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TCs.13.340.108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Helmetsformotorcycleusers1998-07-02发布1999-06-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811-1998前本标准是对GB811~89的修订。本标准与GB811—89有关章、节差别如下:第4章,原标准头盔按性能要求分甲、乙两种;现改为按头盔结构和性能分全盔与半盔,每种又分成小、中、大三个规格尺寸。第5素,对头盔通风孔、壳体内外表面突出物等提出新的要求;明确了上、下视野及头盔质量要求;对全盔增加了护目镜抗冲击强度及透过率性能要求。第6章,规范了检验方法;增加了护目镜抗冲击强度及透过率的检验,第7章,修订了检验规则;删除了与现行法规不相符的条款。第8章,增加了包装、运输和贴存要求。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811—89。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归口。本标准由空军第四研究所负责起草,公安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河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福生、徐建仁、魏光松、李云鹤、俞春俊、杨家森。本标准1989年2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代替GB811-89Helmetsformotorcycleuser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本结构、种类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二者简称乘员)佩戴的头盔。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摩托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头盔)保护摩托车乘员头部的装具。3.2壳体头盔的外层结构、3.3缓冲层吸收冲击能量的适体垫层。3.4舒适衬垫保证头部佩戴舒适的衬垫3.5)佩戴装置保证头盔牢固地佩戴于头部的部件3.6护目镜避挡眼面部又不影响观察的眼面部防护部件3.7护目镜透过率透过护目镜可见光的光通量与人射光通量之比。3.8全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能对眼、面、下颌部起保护作用。其壳体与护颌部件为一整体结构的3.9半盔指壳体与缓冲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