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_第1页
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_第2页
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_第3页
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_第4页
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一、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产生原因原因简述如下:物体为保持水平惯性运动,经纬网因随地球自转而产生相对加速度。地转偏向力向右是在北半球,在南半球则都向左,当然这些向右向左都是相对于前进方向来说的,下面说的都是北半球的情况。1.由于各纬度的角速度都一样,从北向南飞的时候,南边的圈大,所以线速度大,所以在北边的时候具有的一个小的线速度与南边的线速度相比就显的慢了,所以其就由于惯性表现出往右偏。向北也一样,由快的地方到慢的地方,速度‘超前’了,前进方向上也就向右偏了。

2.沿纬线向东西方向飞,这时候由于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而纬圈转的方向指向的圆心并不是地心,可以好好想想,所以由于这个角度,向心力不能完全抵消围着纬线的圆心转的那个离心力,所以一综合,也会往右偏。

3.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正是因为地心正好就是纬圈旋转的圆心,二者重合了,正好重力可以抵消掉向外的力。最后,南北两极地转偏向力最大北半球存在条件地球上非赤道地区对于地面拥有水平运动方向速度分量的物体。简易判定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拇指与手掌撑90°,其他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所示方向就是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理意义对于洋流,河流,风及其他具有水平运动的事物产生影响。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通常北半球东西走向的河流,流向的右侧多峭壁,左侧多平缓河岸。南半球反之。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当我们正对着炉火时,感觉特别烤人;斜对着时,就不那么热了。此外,注意观察的同学,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朝南的房间,冬天充满阳光,而夏天阳光却射不到室内。这说明太阳的高度在变化:冬天低,阳光斜射;夏天高,阳光直射。想想这些现象的道理,与天气冷暖变化联系起来,四季变化形成的原因?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赤道终年昼夜平分随纬度的升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极圈上出现极昼、极夜极圈到极点,极昼、极夜的天数,由一天增加到半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春秋二分昼夜平分,冬夏二至昼夜极端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增长各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当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时,晨昏圈通过两极(与经圈重合),等分所有纬线。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晨昏圈偏离两极,与南、北极圈相切。这时,昼弧与夜弧的分割最为悬殊。北半球(太阳直射的半球)各纬度昼最长而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昼长和南半球的夜长,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极圈内,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辉”,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在南极圈内,纬线全线位于夜半球,24小时漫漫长夜,终日不见太阳,称为极夜。赤道是唯一保持昼夜等长的地方。从几何上说,赤道和晨昏圈都是地球的大圆;两个大圆相交,必相互等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回归线。这时,南北两半球的昼夜长短分布情形,与夏至日相反。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昼夜等长昼渐长,昼>夜昼最长

春分

夏至

冬至

秋分昼最短昼渐短,昼<夜昼夜等长昼渐长昼短于夜昼长于夜昼渐短昼夜长短的简单计算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弧长15°,折合时间1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A1B1C1昼夜长短的变化A2B2C2昼夜长短的变化A3B3C3春、秋分夏至冬至直射点位置北半球赤道南半球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短夜长,越往南白昼越短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看太阳时视线的仰角)。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即当地地方时12时,是一天中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故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无论何时何地,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总是最大的(90°)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φ±δ|(其中φ为地理纬度,δ为当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面h白天:h>0晨昏线上:h=0晚上:h<0太阳高度角(h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从赤道向两侧递减;冬(夏)至从南(北)两侧递减。距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极其以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每年有一个极大值分别出现在夏至和冬至。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个极大值(即两次直射)南北半球每年各出现一个极小值,分别出现在夏至和冬至。赤道上每年出现两个极小值——夏至和冬至太阳高度

直射点

90°

晨昏圈

0°正午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同心圆为太阳高度值相同的点的连线,数字为太阳高度)0°90°23°26′66°34′甲乙丙1.图中表示晨昏线的是:A0°等值线B等值线C等值线D90°等值线23°26′66°34′2.若图中0°等值线与经线圈重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A0°BSCND10°S23°26′23°26′3.若图中丙地所在直线为北回归线甲地为伦敦,则乙地所在的经度是:A180°B0°C20°WD160°E三、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辐射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四季的形成季节变化季节变化纬度分布纬度分布五带的划分气候四季:345678910

111212春夏秋冬北半球我国农历四季与欧美四季:立春春

立夏夏立秋秋立冬冬立春春分春

夏至

秋分秋

冬至冬

春分廿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有直射无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23°26′S23°26′N66°34′N66°34′S热带(长夏无冬)无直射无直射北寒带南寒带(长冬无夏)北温带南温带(四季分明)

反馈练习1五一劳动节期间,下列自然现象正确的是()A南半球昼长夜短B全球昼长夜短

C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D北半球昼长夜短2.北半球的冬至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半球昼短,夜长B.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D.太阳运行至远日点上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DDB4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汕头B武汉C天津D哈尔滨5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A地方时相同B季节变化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6夏至日,以下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海口B上海C北京D漠河7以下关于五带说法正确的是()A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直射

B温带既无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C在寒带范围内极昼极夜等长,各为半年

D五带划分是以气候分布为依据来划分的8春耕大忙的时节是哪个节气以后?()A立春B春分C惊蛰D芒种DADCAB9.在任何一天中,经度相同度各地:()A.昼夜长短都相同B.昼夜长短都不同

C.地方时都相同D.地方时都不同10.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不可能重合B.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每天都重合一次D.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月22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6月22日北半球昼长时间达最大值

C.3月21日到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

D.12月22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BBD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M。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偏移(南或北),发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3)图中AB

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

小时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度的有

,小于0度的有

M南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晨11DECGN60300AB从北极上空看S60300从南极上空看PSUN恒星PPE1E3E2恒星日太阳日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夏至6月22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求地方时已知A地时间,求B地时间。1.先计算出A、B两地的经度差解题过程: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4分×经度差)/1°如果B在东面用“+”,B在西面用“-“。例:A地为10时26分,经度为120°E,B地经度为80°E,求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10时26分(4分×40°)/1°-

=7时46分求经度已知A地经度,求B地经度。1.先计算出A、B两地的时间差(B-A)解题过程: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经度=A地的经度±(1°×时间差)/4分东经用“+”,西经用“-“。例:A地为10时24分,经度为120°W,B地为11时,求B地的经度。B地的经度=120°W(1°×36分)/4分-

=111°W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即为所求时差值。B.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