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导言“历,过也,传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汉·许慎《说文解字》黄宗羲精通天文历算和数学。他用推算日食的方法考证古文《尚书》是系古人伪作,给当时思想界带来很大震动。黄宗羲通过对照《国语》,认为古文《尚书·汤诰》是后人“误袭周制以为《汤诰》”。并得结论“今因推日食于昭十七年六月”(鲁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可见《夏书》本文不同孔书、左氏而非伪也,则不能不致疑于古文矣”。西人FredEspenak的数据表明黄宗羲的推算完全正确。沈括之说,世后没人怀疑。黄宗羲作《春秋日食历》,对此观点进行进行了分析和修正。黄宗羲用西汉三统历推算出鲁庄公十八年二月是否有闰,并论证了《春秋》中鲁襄公二十四年有关月食的记录是错误的,而鲁庄公十八年三月日食记录是可靠。黄宗羲用历算的方法对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进行了探讨,写有《历代甲子考》。他重新推算了孔子的确切生辰日期.黄宗羲参考西方天文学中本均轮的理论(托勒密的理论)考察了中国“日高于月”的说法。“历史”用英语怎么说?History与story同源于希腊文historia“一个人的调查纪录”。它是由Hi,加story所组成。以Hi为原形的词,最常出现的是High,既高大,贵重,成熟之意;而story则为故事,小说,轶事之意。由此显而易见,History主要表达的亦是“高级的故事”,或是“贵重的小说”,或是“成熟的轶事”之概念。HISTORY一、什么是历史?歷:历法、经历史:事件记录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辞海》: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我们学校也有建立,发展的历史。即使你们个人也有成长的历史。二、什么是历史学(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评价文字史料:史书、档案、学术著作、文学作品、书信、报刊杂志、口述史、家谱碑刻等等非文字史料:图象和实物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对历史的描述、记录考据学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历史和历史学的关系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有何不同?
历史科学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恢复历史的真象为目的,它不允许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将许多历史人物糅合在一起,加以典型化,塑造出一个经过加工的文学形象,更不允许在叙事描写中运用夸张、虚构等文学手段。现代思维科学认为,人类主要有三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历史科学的思维,实际上是兼有这三者特点的综合的思维过程。“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胡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民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学:带有人的主观意识,我们要尽可能探索还原真实的历史。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例题2、常见史学研究方法⑴、从甲骨文到书籍——文献史料(包括纸张、电子媒介为载体)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⑵、洛阳铲下——实物史料(包括遗迹和遗物等)考古学的发展弥补文献的不足,可以相互参证,更接近历史事实的真相⑶、从田野中来——口述史料(包括笔录、录音、录像等)采用实地调查、采访回忆等方式对待口述资料一定要慎重,应该尽量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结合使用。(即二重证据法)⑷、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是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事件等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是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一般来说,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除当事人的回忆等),而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还要注意历史的跨学科研究,如地理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包括自然科学都会给历史研究以很大帮助。考古
历史遗址史书实地考察历史题材影视剧历史课
文物
民间传说
专家讲座
1.曾国藩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清末的军事家、理学家和政治家,但因其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备受后人诟病,近年来研究曾国藩的人逐渐增多。如果你收集了如下资料,你认为对研究曾国藩最有价值的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B.“文革”中出版的《曾国藩反动言论》C.关于曾国藩的史学论著
D.部分曾国藩日记、奏折、书信的影印件2.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
A.古籍的记载B.学者的解释
C.政府的声明D.实物史料DD例题3.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4.“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其它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按此分类,下列著作中属于“子部”的是
A.《论语》
B.《梦溪笔谈》
C.《史记》
D.《春秋》BA5.(2014年浙江卷第13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的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使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D历史的价值国家规定:历史课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1)为了学会做人(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一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2)历史教育给国民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心。3)历史要探索和解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名人眼里的历史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英国培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人生苦短,不过百年。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样样亲身实践,只有从历史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我们不可能老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以史为镜,只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2、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九月十八日即将来临,大家知道这一日子有什么深刻意思吗?2006年九一八来临之际,某报社在街头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对九一八事变的认知程度。调查的结果让人汗颜,有90%的人不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50%的人将“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事件相混淆。据此有许多学者忧虑:当参加或经历过这些事件的老一辈逝去时,年轻的也有几个能记得。3、“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鲁迅《华盖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连横)
★
感受历史是一种愉悦(王家范)★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莎士比亚)名人眼中的历史三、初、高中历史的区别
1、内容更加丰富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自选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一高二2、地位更加重要:学考和高考时间顺序
朝代歌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古代中国:1840年前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现代:1949年至今四、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习目的性要明确2、要重视每一节历史课,注重每一次练习和历史测试。在各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到查漏补缺。3、课内学习和课后预习、复习相结合。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好,做好笔记。课前课后要预习复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克服没书面作业不看书,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倾向。4、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即点、线、面相结合,既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知识点。核心素养——凸显学科能力现状:高中课标修订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发展意识多元联系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感学好历史的四大法宝背:苦背+巧背巧背>苦背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关键词做:认真做好每一次练习和测试问:我思故我在我问故我在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历史史实
——血与肉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线索
——筋骨历史规律
——灵魂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
1.“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C.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CA例题多元史观解读历史23◆与时俱进.国共合作◆领导革命.建立共和◆反对独裁.捍卫共和◆弃医从政.图谋救国知识回顾24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乙说……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25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史观解读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文明史观26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27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评价较高评价较低通商口岸“扶清灭洋”洋务运动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革命史观28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9主要史观新航路开辟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汇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经济上:欧洲资义发展。政治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思想上: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传播。促进物种、衣食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①对殖民地的早期殖民扩张、侵略。②殖民地国家反抗斗争。探究:多元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第(1)问: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31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第(3)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3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c.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条件。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土葬为火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时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材料三】法国著名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新史学》中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习俗史”。思考: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新中国建立的影响。332、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中反映了19C后半叶以后近代化发展的一些信息,其中包括①军事近代化②政治近代化③技术近代化④文化生活近代化A.①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生态史观B.全球史观C.社会史观D.革命史观 巩固训练34高品位地读:触入原点,品味学术
《国史概要》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樊树志《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晚清七十年》唐德刚《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天朝的崩溃》茅海建多媒体//我们CCTV.COM百家讲坛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环球时报等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纪年方法公元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国号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1~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1.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B.癸卯年C.己未年D.戊午年2.《核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是
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3.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诗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其中“三更”与今天时钟的对应是
A.21点—23点 B.23点—1点
C.1点—3点 D.3点—5点DDB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廿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1.中国古代习惯上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表示方位。“水”应该表示的正确方位是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2.(08全国文综)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DD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解析: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国号是我国历代君主建立的国家的称号,如秦、汉以至宋、元、明、清。1.用起初地名为国号的,如秦与汉。2.另有一种情况是仍用其所封爵邑为国号的,如新、魏、吴,南朝的宋,北朝的北齐,隋、唐、宋。3.取当地金属之特产的象征为国号,如辽、金。4.取文字之义为国号者,如元、明。5.国号与称帝者的姓相同的历史上也有之,如南朝陈。公元五五七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也是陈。
元朝以前,国号之前没加“大”字,至于称“大汉”、“大唐”、“大宋”者,此乃“外夷”臣子对“汉”“唐”“宋”尊称之词也。元朝之后,国号始有加“大”字,如大元、大明、大清。【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史记》的总字数达52.65万余字,竟然没有出现一个“谈”字(司马迁的父名为司马谈),对此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司马迁为了避讳父名②“尊宗敬祖”的宗法制的影响③是等级制度和绝对君权、父权、夫权制度在文化上的反映④司马迁的行为是愚昧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C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解析:A。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改“相邦”为“相国”就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
(07全国文综)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皇帝的号】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所以秦朝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直到西汉建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沪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浙教版高三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新科版选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粤教版必修1化学下册月考试卷
- 生物医药研发款项管理
- 福建省远程办公差旅费调整
- 电力供应公司福利费管理指导
- 2024年浙教版高二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治具操作人员职责界定
- 期末备考复习:语文园地重点知识梳理(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共3套)
- 机械设备安装工施工详细注意事项培训
- 国际结算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 银行高质量发展-发言稿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重难点及保证措施
- 人格心理学导论- 课件 第5、6章-人本理论与应用、特质理论与应用
- 《胸腔穿刺术》课件
- 内墙抹灰施工工艺课件
- 潜孔锤施工方案
- 行政大楼管理规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