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木炭粉中少是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D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蒸发A.A B.B C.C D.D2.下列粒子中属于原子,且具有稳定结构的是A. B. C. D.3.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与反应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2:1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5.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6.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①2HCl②Mg2+③CO2④⑤O2-⑥H2O2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C.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8.越来越多的人把户外运动作为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一堆火,并用河水煮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河水煮沸可对河水进行消毒B.木柴与周围的石头都属于可燃物C.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白玉为床,金做马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0.每年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A.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B.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C.一个尼古丁分子中碳、氮、氢原子个数比为5∶1∶7D.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图是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实际的变化关系,该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的是()A.组成:含有碳和氧气两种单质B.性质:与一氧化碳类似,能与氧化铜反应C.用途: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D.生产:实验室常通过高温煅烧石灰石获得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请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2)B装置可以作为很多气体的发生装置,写出能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写1个);(3)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理由是_____。(4)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如果用图F收集氨气,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填写物质名称)吸收。14.如图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2)实验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____(填“能”或“易”)溶于水。(3)实验Ⅲ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通过这一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15.木炭燃烧(1)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①中木炭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2)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3)实验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16.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某同学用A装置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2)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操作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固定装置④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⑦③②①④⑥⑤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②③①④⑥⑤(3)在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文文在实验室称取98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在室温下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粉末的质量为69.2g。试计算98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18.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千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5.0g1.4g第二次加入5.0g0.8g第三次加入5.0g0.2g第四次加入5.0g0.2g(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____________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求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中小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的挥发性物质,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二氯甲烷(CH2Cl2)的化学式体现出哪些信息?(回答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如果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收集满,该选项方法正确。C、取样,加水溶解,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题干缺少过滤操作,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C【分析】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详解】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但不是稳定结构,故A不正确;B、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正确;C、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是氖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具有稳定结构,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3、D【详解】A、根据图示知,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乙物质质量之和,错误;B、无法比较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错误;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甲乙为生成物,丙为反应物,故反应是“一变多”,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4、C【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甲物质是一氧化碳(CO),乙物质是一氧化氮(NO),丙物质是二氧化碳(CO2),丁物质是氮气(N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则方程式为:。【详解】A、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但是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故A错误;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B错误;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即:[2×(12+16)]:[1×(14×2)]=56:28=2:1。故C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D错误。故选C。5、D【详解】A.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中丁烷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不正确;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分子间间隔变大,选项不正确;C.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离可燃物丁烷,选项不正确;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D。6、C【解析】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7、D【详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①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故选项说法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Mg2+、⑤O2-中的“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④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③CO2、⑥H2O2中的“2”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①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8、B【解析】A、煮沸温度高可以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B、石头不属于可燃物,符合题意;C、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不符合题意;D、枯树枝属于易燃物,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不符合题意。故选B。9、A【详解】A、野草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蒸汽变成冰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白玉为床,金做马,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包含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云烟缭绕、瀑布飞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0、C【详解】A.尼古丁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由于分子都由原子构成,所以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原子,此选项错误;B.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C.由尼古丁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尼古丁分子中碳、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0:2:14=5∶1∶7,此选项正确;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能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C【详解】A、横坐标代表加入金属的质量,不是表示反应时间,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Zn和Fe,Fe产生的氢气质量多,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Zn的质量多,Fe的曲线应该在Zn的上方,故A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程中固体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总质量不变,C正确;D、反应后甲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丁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12、C【详解】根据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可知: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碳和氧气的单质,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铜不反应,因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够溶解在水中,可以用于制作碳酸饮料,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2H2O22H2O+O2↑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b水【解析】(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2)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应该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F收集时,氨气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水吸收。14、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压降低能H2O+CO2=H2CO3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详解】(1)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实验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压降低。由于瓶没有完全变瘪,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呈酸性,实验Ⅲ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色,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碳酸加热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酸性物质消失,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通过这一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15、温度没有达到木炭的着火点②③【详解】(1)实验①中木炭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木炭的着火点;(2)②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故对比实验②③,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3)实验④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6、集气瓶内水未装满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ACE【详解】(1)A装置适用于固体且需要加热的反应,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不纯原因是: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或没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正确操作顺序是⑦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固定装置;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④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故选A;(3)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