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意象意境_第1页
高中古诗鉴-意象意境_第2页
高中古诗鉴-意象意境_第3页
高中古诗鉴-意象意境_第4页
高中古诗鉴-意象意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意象意境意象的概念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客观之“象”,主观之“意”)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意象的特点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水愁情浓烈时光流逝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斗霜傲雪、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竹-有节或虚心。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鸿雁、鱼、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乌鸦-荒凉破败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雨-凄苦、孤寂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秋风(西风)-肃杀、悲愁夕阳-衰败、残破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2.内涵的丰富性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如:柳①杨柳岸晓风残月(离愁别恨)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倔强的弱者形象)③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⑵同一内涵,不同意象如:愁——水、月、芭蕉、梧桐等3.意象的组合性天净沙秋思书愤

马致远陆游枯藤老树昏鸦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古道西风瘦马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夕阳西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断肠人在天涯意象的把握也可以结合整首诗歌的意境来进行逆向分析。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2分)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广东卷)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意境的概念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与意象的关系1、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意义的意境。2、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领: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日暮(杜甫①)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答案: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分析:白居易的《村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景物特点。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第一步:写了什么景物.第二步:景物的特点第三步: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自号石湖居士),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试一试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miao)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声.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试一试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动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协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全国卷II)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⑵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一11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