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1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2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3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4页
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3长寿福地专题片解说词刘亚丽古老的传说,美丽的神话,天灵地杰,禅道圣境,孕育造就了中原大地、太行山怀抱里一个神奇独特的地方,它就是南极仙翁老寿星的故乡、华夏大地上闻名遐迩的长寿福地--山西寿阳县。寿阳春秋时为晋马首邑,后因县城居寿水之阳而命名.昔日的寿水,已异名为今天的白马河。其正源发源于寿阳县西部要罗麓颉家河村,经太安驿与黑水相汇,再东南流经寿阳城南,后注入潇河。全长86公里。现在寿水与黑水交汇处筑有蔡庄水库,并已辟为集度假、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风景区。寿水还是一条有着神奇传说的河流。其水碧波粼粼,清澈见底,但当山洪暴发时,浊浪排空,泥沙俱下,而浊流前始终有一段清波在奔涌。父老相传饮此清波水可以祛病延年,自古以来,当地人就有趁洪水下山时赶去喝清波水的习俗,为的是健康长寿,这种习俗直到民国以后才逐渐绝迹。这也是河名为“寿"的缘由。又因清波水被洪水相逐泻下,如白马奔腾,俗称为白马河。明清时期,还把“寿水清波”列为寿阳八景之一。寿阳境内绵延数百里的太行山脉,因传说是大禹治水时所乘之舟幻变而成,故又叫“系舟山”。在连绵起伏的系舟山脉中,点缀着无数座奇峰异山,主要山峰有罕山、鹿泉山、阪泉山、长寿山、方山、双凤山、牛金山、大塔山,还有那莲花中冉冉升起的五峰山。每一座山峰都默默讲述着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和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在众多的传说故事中,最为突出重要的当属南极仙翁老寿星的生平事绩了.――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黄岭村.它是寿阳西北平舒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群山环绕,气候异常。因西北面高山紧锁,只有西北角一隅地势稍低,宛如一条沟壑,人们把这里称为黄岭豁.相传,寿星就是受了玉帝的委托,降生到这里填堵黄岭豁的,只因他娘受不了孤独和怀胎的煎熬,让他提前出生,黄岭豁才没有填平,至今留下了一个大口子。――长寿山位于松塔镇长岭村北面,山高林密,景色怡人.这里生长有传说中的灵芝和各种名贵中草药,相传老寿星为造福一方百姓,从黄岭豁来到此山中修炼养生。长寿山从西周到现在,大兴大落,经历坎坷.山上曾经有的众多建筑已成片片瓦砾,现只存留一大钟还算侥幸.此大钟造于金代大定年间,高2米,直径2米,周长6.28米,钟耳铸有八卦代号.大钟初铸有十二个响眼,相传长寿山打钟,声音能够传到北京,皇帝听到钟声坐卧不安,于是便派一铸工到长寿山堵住了钟上的四个响眼,从此北京才听不到钟声了.慢慢岁月,淼淼乾坤,老寿星已羽化飞仙,成为天上的南极仙翁,曾经雄伟的寿仙宫、燕头寺也已不复存在,唯这口铁铸的大钟保留了下来,向世人证明着长寿山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老寿星出生于寿阳,成仙于寿阳,又飞仙于寿阳,那么他是从哪里飞仙而去的呢?—-——位于寿阳西北边陲的鹿泉山,独冠诸峰,矗立穹苍;山谷深邃幽静,溪泉剔透清凌。很久很久以前,山上奔跑着一只美丽的七彩神鹿,它就是上天赐给老寿星的座骑.后来老寿星功德圆满,玉皇大帝要招他回到天庭。在不远处的罕山(看山),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有人看见,老寿星骑着七彩神鹿,向着天庭飘然飞仙,飞成永远活着的南极仙翁,飞成无垠苍穹中一颗灿烂的星辰。山上的长寿洞、飞仙石、寿星桥、溪泉古树似乎都在默默讲述着一个不朽的生命曾经存在生活过的故事。追溯鹿泉远古,古迹古风犹存。传说和史料记载,早在远古的时候,鹿泉山、阪泉山一带曾经是黄帝大战蚩尤的主战场.《史记》、《列子》记曰:黄帝与蚩尤战于阪泉之野,传说即在此山;《左传》有称:晋文公卜伐楚,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山后因名阪泉山。古时鹿泉山、阪泉山一带建有多座轩辕庙、黄帝庙,寄托着一方百姓对这位华夏始祖的信奉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乡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福长寿的美好心愿。如果说野史故掌、古迹遗址还不能令人心悦诚服的话.那么从远古至今流传在寿阳地区一种神秘鬼谲的戏剧舞蹈,则为那段遥远飘渺的历史事件作了最坚实有力的注释。-—--

这种神秘古老的舞蹈当地老百姓称为“爱社”,也叫“耍鬼”。

据传这种舞蹈是由古代传说“轩辕黄帝破蚩尤”演变而来。表现黄帝为智破蚩尤,让将士扮作鬼魂,混入鬼门关,以迷惑敌人,从而战胜了蚩尤。起名“爱社",即是报效君王、爱护社稷之意.

傩舞由24人表演:6个大鬼分别戴红、蓝、绿、紫、灰、粉色面具,两额上红发直立,双眼凸出,眉心贴梭形锡箔,舌头长伸可动;身穿黑衣,系红战裙,胸罩黑丝络,系自腰带,背一外罩花绸的长方形木架,左手缠白毛巾(表示鬼无指甲),右手拿一对绣鱼(象征吉祥如意)。18名小鬼由儿童扮演,扮鬼脸,穿黑衣,上身斜披红绫,各执铜锣一面。小鬼们单行站成半圆形,边敲边发出“嗷嗷”的叫声。6个大鬼在半圆内表演,分6个段落:战前操练;攻城前的对练和演阵;攻城时的前仆后继;失败后重摆阵势;攻克鬼门关;胜利后的喜悦。其中攻克鬼门关的表演较细腻,有脱靴偷袭、翻城越墙、夺取旗帜、胜利过关等细节。

其动作融少林拳中的小洪拳与舞蹈姿势为一体。主要有“斜势”、“软势”、“猴势”、“亮势”、“推门”、“十字足”、“搭脑”、“珍珠倒卷帘"等14个单一动作.还有以“搂势”、“倒插”、“挽半页”组合的“套子”动作。舞时要求迅速有力,讲究手脚配合。

乐器只用锣、鼓、镲每年农历七月十三,“爱社”和邻村三大社(民间祭祀及艺术表演形式)都要去境内阪泉山北神山轩辕庙进行祭祀表演,当地百姓称其为轩辕黄帝过生日.在很长时间中,这种祭祀活动被当地百姓视为最高级别、最隆重的社火。后来受戏曲发展影响,古老的祭祀活动有的演变为“蚩尤戏”,有的改变为“竹马戏”(现在寿阳郭家沟流传),而相对稳固的傩舞形态“爱社",现今仅流传于寿阳县平头镇韩沟村.“爱社”堪称寿阳古老文化艺术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也算得上中华民族舞蹈大家庭里年代久远,活得最长的老寿星.(此舞蹈有录像资料)寿山,寿水,寿土,寿木,还有那当地人民从古至今尊敬老人的美好传统,寿阳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因那个快乐可爱的神仙老寿星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处处焕发出生命力坚韧顽强、长盛不衰的动人景象;也因着长寿福地的缘故,天下英雄豪杰、高人名士从远方来到寿阳修身养性、发奋图强,成就一番伟大而不朽的事业。-这是慕名已久的天下名山——方山。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佛教华严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山在晋朝时赐名为福秀神山,故称神福山。后因山形四面方正,得名为方山.古时这里山势雄伟,层峦叠翠,主峰顶巅,有坦地2.8万平方米;方山境内,松林浩然,杂以各类果木,森林覆盖率达83%;山有水则灵,境内的山腰与沟壑间,泉水涌溢,常年不竭;方山石奇岩特,观塞石、龙翻石、灵龟石,神态各异。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景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孤托付给门客程婴,婴舍己子,携赵氏孤儿潜藏于方山,后人为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建有程子祠和赵子文.方山只所以成佛教名山,得益于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此修行居住过,他就是《华严经》创始人、一代神僧李通玄。出身李唐皇族的李通玄,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崇尚儒学,钻研易理。不惑以后专攻佛典,潜心《华严》。《宋高僧传》中说他“该博古今,洞精儒释"。他一生献身佛学,放弃优裕的贵族生活,避居荒僻山寺,释经著论,传播佛法。李通玄曾在五台山修行著论,不久移居寿阳马寺谷、紫严山等地,后辗转来到方山,凿石为龛,历时五载,潜心制论,著就《新华严经论》40卷.神僧近百岁时坐化成佛,灵葬于方山山北槲林之中,垒石为丘。方山的寺院自李通玄修道而兴,鼎盛于明清时期。最著名的有方山寺和昭化院。宋政禅师以及丞相张商英,元大诗人元好问,明纳云禅师及书法家傅山,清道光、咸丰、向治三代帝王师等,都在此留有诗作墨迹。昔日古庙寺院早已随着时间雨打风吹去,但山中古泉、石窟造像处处可见.在方山的神坪顶西崖,有一小洞,天将雨时,云出如奔马,雨住,彤云纳洞,如归似箭,极为奇异壮观.1992年,方山申报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久以前,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盛大的方山寺、昭化院落成剪彩活动,并举行了方丈晋院升座仪式和诸佛像开光法会,正式对游人开放。(有影像资料参考)我们通过手书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牌楼门,来到方山脚下,翘首望去,一座雄伟苍翠的山脉呈现在我们眼前,半山腰两座亭亭玉立且又俊俏多姿的庙宇,在缭绕的薄雾中隐现出来。随着雾气的变幻,迷迷茫茫,飘飘荡荡,如同仙阁凌空一般。这就是方山新建成的上下两寺,进入方山森林公园,跨过白石桥,再仰头看时,乳白色的雾已经从山谷里升起,正罩在庙的顶端,好似一顶宝盖.少顷,柔缦的雾四散而去,方山像刚刚出浴一样,显得格外娇柔多姿。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五彩的琉璃房脊、红的墙堞、灰的房舍,被周围苍翠欲滴的绿松簇拥,色彩斑斓,十分壮观。过了白石桥再向前,就踏上了用碎石铺成的“曲径通幽处”。踩着滚滑密集的踏石,穿行在清翠碧绿的丛林中,顺逶迤山路蜿蜒而上.鸟语声、泉水淙淙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野草山花,清香扑鼻.两旁带露的松果山桃,不时撞人肩头。在如此浓荫遮盖下,盘桓穿行,仿佛游弋于绿海之中,心及四野、坦然怡然。随着山涧走势而上,但见山石泉松各呈千奇百怪,花草林木各俱其美.泉因异而神,松由形而怪,石依势而奇,木以境而仙,草赁山而灵,花为赋而幽,风助林而涛,雾距洞而妖。更有儒、释、道文人道士勒石诗赋,情趣各各,意态历历.在华严泉旁,四周生满了天然薄荷和党参,据说饮此薄荷党参泉水,健身益智,长寿百岁。绕过华严泉,穿过林间独径,往东四五十米缓坡而上,就到了方山的上寺昭化院。昭化院虽不大,但很有特色,后人曾有“因地布景、种种清秀”之感叹创建者对昭化院的匠心独运的营造。沿着人工开凿的悬空长廊,一路台阶攀援在斧劈刀削之悬崖上,由南向北,呈弯月而行,走一步,换一景致,登高一阶,变一幅图画.台阶西坡的“桃园仙境”由于雾气的笼罩,若隐若现,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情调。登至台阶半中腰,回头往下望,下寺的红墙金瓦也隐藏在雾气之中,仿佛披上一席轻纱,更添几分韵味;平视处,方山云洞在山衔崖接处吞云吐雾,使游人置身九天云宵,若即若离,恍兮惚兮,仙境渺渺,飘然若仙!走完630余台阶,便登上了方山的神坪顶。方山神坪顶不同于诸多的名山,它显示出另一种别样的景致:头顶是密不透风的巨大树冠,脚踩近3万平方米的平坦土坪,松针落叶铺成厚厚的松软地毯,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松林的油香,年轻的油松林碗口粗细,密布均匀。挺拔秀丽,手臂互挽,枝叶相亲,片片树冠联结成一块巨大的伞盖,悬浮于天地.人居其中,昂首不见天,环视唯有绿。清风吹过,松涛阵阵,吟唱出一曲方山劲松歌,久久在山谷间回荡!而独居山顶,气势雄伟的玉皇阁则是劲松歌千百年来最忠实的一位听友。眼前的方山,让我们想到一个因着“寿阳"保全了生命而延年益寿的古人,他就是明朝末年的米脂县令边大绶.朝阳阁——寿阳城的标志。我们所看到的是近年来恢复重修的朝阳阁.据《寿阳县志》记载:朝阳阁在寿阳县城东关外,日出即照,故名。朝阳阁初建于公元1517年(明正德12年),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年间三度重修。“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当时的朝阳阁以石为基,高约百尺的三层木结构主楼建于其上,角柱斗拱,构造奇特,规模壮百代之观,工程集一时之妙,故俗有“锦州狮子应州塔,不敌寿阳朝阳阁”之说。长期以来,寿阳人把朝阳阁当作寿阳的象征并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神话与传说,朝阳阁更是寿阳文化勃兴的象征,被寿阳人视为象征寿阳历史精粹、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在古代,朝阳阁还是陕西到北京的必经之道,遥想当年,朝阳阁下面必然是一派人声鼎沸、车水马的繁华热闹景象明崇祯十七年重阳节,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农民军押着一个死刑犯人通过朝阳阁赶往北京。此犯人就是为了挽救明朝命运,掘了李自成祖坟以断王气的米脂县令边大授。押解的路上,边大授在一寺庙里为自己的命运占了一卦,卦上说他“遇三阳而自开"。当他于重阳节被押解到寿阳并通过朝阳阁时,他知道他真的就要“三阳开泰”了。当天晚上一行人驻扎在寿阳城的南关街,边大授侍机逃了出来,连夜一口气跑到县城东北方向四十里外的佛教圣地方山,在方山寺僧舍住了六天,逃过了生死攸关的一劫。边大授后来官至清太原知府,人品政绩毁誉参半。晚年著有《虎口余生记》,记录了他在寿阳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的经过。如果说佛是令人仰止的须弥之山,那么道就是清水洗尘的溪流大河了。素有莲花之称的太安驿五峰山,距寿阳县城30公里,因其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而得名。龙泉寺,道教丹庭,处于五峰山中心,容纳了道家、佛家和儒家文化。它建于唐宋年间,经历代重修,至明万历年间成现在的规模,距今约有400年历史.因寺内有天然清泉而得名龙池寺,后传成龙泉寺,明末清初名人傅山在这里出家为道,并以此地做依托为乡民诊病疗疾,寺更因人而声名远播.龙泉寺有木厦51间,石窟40孔,依山而建,上下七层,左右三庭,厦窟互补,明暗相通。高楼里竟有清泉经年不竭,钟楼里的大钟,每一个撞点都能撞击出不同的音阶.明清以来,众多文人墨客驻足留恋、赋诗凿碑,使龙泉寺名扬天下,从而形成了五峰山三绝:李太白的书法、傅山的大草碑、檐窑式的道教建筑。这个檐窑式的道教建筑整体布局从外边看,就像一尊佛,最上边是佛头,中院像双臂,前院又像弯曲盘坐的双腿,形成了一绝。我们发现这里上下七层,层层都有暗道相通,在一处名为蓝芾洞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傅山先生居住藏兵的地方.洞分为三截,第一截为砖彻洞,第二截为土打洞,第三截为天然石洞,而且越走越开阔,别有洞天。据说当年傅山先生在寿阳这一带暗自进行反抗清廷暴政的活动时,曾将此洞作为日后藏兵的地方.可惜的是,如今,第二截土洞已经塌毁,人们只能钻过狭窄的暗道进入第一截砖彻的洞,而无缘看见第三截的天然洞了,也就无从得知洞内究竟能否藏下兵?能藏多少兵了。倒是洞名据传系唐李太白所题,便成了龙泉寺的第三绝。在不远处的傅山洞里,安放着傅青主神像.当年傅山居住过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当地百姓祈福的神祉了.据说,明亡后,傅山不愿剃发当顺民,便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当行至五峰山时,遇到了道士郭还阳,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十分投机。于是,傅山拜郭还阳为师,朱衣黄冠,出家为道了。他在此居住了五年,待师父郭还阳归真后,才离开龙泉寺云游天下。在后半生中,傅山曾多次回到这里拜祭他的师父,同时为附近百姓写字作画,行医看病,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时至今日,寺内还存留着他的多处墨迹与练功处。从寺内出来,回望夕阳西下的龙泉寺,映入眼帘的是傅山先生所书的寺门对联:地占万空皆是水,亭无一面不当山。太安驿托举着五峰山,五峰山怀抱着龙泉寺。由太安驿我们想到了历史上又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

相传唐长庆年间,时任刑部侍郎的大文豪韩愈受命离京公干,途经寿阳地界时,已是夜幕低垂,于是就近至太安驿歇息。由于韩愈长途跋涉,一路鞍马劳顿,进得驿站时已是饥渴交加,急令摆饭.驿站厨师何曾见过如此大的官员,早已慌得手忙脚乱,在厨下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做啥吃的才好.此时驿丞再三催饭,厨师无奈,也算是急中生智,将中午烙饼所剩的面包上糖馅,用鏊精心烤制,随即端上。韩愈吃着可口,问驿丞这是什么点心,驿丞随机应变,称这是“专为大人饮茶而制”。韩愈闻听后脱口而出“噢,茶食”,于是这种包糖馅的面饼有了“茶食"之名。ﻫ

韩愈返京后,常思“茶食”的香甜味美,便从寿阳调厨入京,并向皇上及百宫荐食。此后,“茶食”竟成了贡品,岁岁进奉。

经千余年的演变和改进,寿阳“茶食”已成为深受当地人喜爱、几乎家家都会做的一种地域代表性食品了。ﻫ寿阳另一款“寿星”级的小吃当数油柿子了,这油柿子说来还真和快乐可爱的寿星佬儿有关系呢!相传寿阳曾经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老寿星”从小嗜柿如命,把柿子当饭吃。每年冬初,“老寿星”爹妈就把柿子摘下,用绳子串起,挂在窑里,供“老寿星”吃,一直吃到来年柿子下树,日子久了,“老寿星"因吃柿子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最后竟成了长寿不老的“寿星”。“老寿星"得道成仙后,因极少回寿阳老家,而乡亲们想他盼他,逢年过节,便拿串好的柿子供他。后来,寿阳渐渐成了“春晚无花秋早霜”的高寒地带,柿树也纷纷迁居其它地方.寿阳百姓没有柿子来供奉“老寿星",大伙儿就用红糖稀把面和起来,捏成柿状,用油炸熟,拿绳串起来,供献“老寿星”.从此,“油柿子”便成了寿阳的高档供品。后来,寿阳人不仅用“油柿子”作供品,而且当作糕点经常食用。也许是常食“油柿子”之故,寿阳的长寿之人渐渐多了起来。品尝了甘甜酥软的茶食和油柿子,可别忘了再喝一碗清香四溢的珍珠粥.珍珠粥实际上是用寿阳出产的上好的小米和绿豆熬制的小米绿豆汤,那么为什么又称它为珍珠粥呢?它的命名与寿阳大地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叫祁隽藻,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三代帝王师。

祁隽藻是寿阳平舒人.清代的平舒祁家是一门五进士,三代四翰林的显赫人家。传说,清道光年间某夏,兵部尚书祁隽藻回乡省亲,特地请道光皇帝起驾到家乡寿阳的方山避暑。行至方山脚下,天色已晚,下榻之后,祁隽藻即命人用绿豆、小米熬成稀粥,奉献圣上。道光帝一路颠簸,备受暑热,骤然落榻于清凉之地,身上已爽快了许多,又见这黄澄澄、香气袭人的米粥,更是喜不自胜,随即食用,并指着绿豆问:“这晶莹鲜绿之物,真如珍珠一般,这叫什么粥啊?”祁隽藻见圣上如此欢心,十分高兴,顺口答道:“圣上说的对,此乃寿阳有名的珍珠粥。”从此,珍珠粥美称传扬开来,寿阳的小米绿豆也成了朝庭的贡品。祁隽藻不但是一位难得的良相帝师,还是出色的农业专家,他热爱寿阳这块古老的土地,他体察民情,吟诗著书,他以亲身实践,亲身经历写成著名农书《马首农言》。它是山西省唯一部综合性古农书,为后人了解一百多年前寿阳地区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祁隽藻在诗词书法方面也有极深的造诣,山西乔家大院大门正对面的影壁上有精工雕刻的百寿图,正是根据祁隽藻真迹手书所成,一百个寿字无一雷同,每个寿字各具形态,有百种象征意义,可谓长寿文化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集大成。昔日高门深宅、雕梁画栋的祁家大院已被岁月的风雨驳蚀得一派凋敝和古朴,那位令寿阳人民骄傲和自豪的良相帝师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走来,走成一座不朽的雕像,走成永恒的象征。(平舒村有祁家老宅和祁隽藻塑像)相传七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山西中原大地上发现并培育了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五谷也是我国北方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正是这五谷杂粮,养育了黄河流域5000年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养育了一个健康的中国,长寿的中国。炎帝发现的五谷杂粮在寿阳古老肥沃的土地上培育生长了几千年.寿阳小米、荞麦以补血养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