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概论》课件第二章_第1页
《汉语音韵学概论》课件第二章_第2页
《汉语音韵学概论》课件第二章_第3页
《汉语音韵学概论》课件第二章_第4页
《汉语音韵学概论》课件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目录第一节《广韵》音系的性质第二节《广韵》音系的声母第三节《广韵》音系的韵母和声调第一节《广韵》音系的性质从《切韵》到《广韵》,虽然韵的数目从193个增加到206个,但是语音系统并没有改变。增加的13个韵主要是在“真/谆”、“寒/桓”、“歌/戈”三个韵系开合口是否分韵的处理上不同,再就是“俨”、“酽”是否单立韵目。所以,《切韵》原书虽然已经失传,但是可以通过《广韵》来研究它的语音系统,《广韵》音系也就等於《切韵》音系。

《切韵》、《广韵》所代表的语音系统的性质从《切韵序》中我们知道,《切韵》是在刘臻、颜之推等八人(颜之推和萧该起主导作用)讨论的基础上,由陆法言执笔记录并最终撰写成书的。《切韵》的编撰目的是为了正音、规范,所以它的音系应该是当时的读书音。方言颜之推所推崇的语音最正的两个地方是金陵和洛下。当时北方(洛阳一带)贵族和庶民口音基本上一致,而南方(金陵一带)贵族和庶民口音却明显不同。这是因为南方土著的百姓说的是他们的土话,而士族说的是从北方带来的洛阳话。可见,这个读书音的基础是洛阳话。东晋南渡以後,这个读书音分化为金陵和洛下两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自周边语言的影响,这两支又分别发生了一些变化,即所谓“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而颜之推心目中的正音则是以洛阳旧音为基础的老派读书音。颜之推等八人最初只讨论了一个纲要,《切韵》最终是由陆法言编撰成书的,所以不一定能完全符合颜之推的标准。陆法言自己也说“疑惑之所,质问无从”,所以又参考了“诸家音韵,古今字书”,这就造成《切韵》中实际上可能包含了一些综合的成分。综上所述,《切韵》的语音系统基本上是以洛阳旧音为基础的老派读书音,同时也包含少量综合成分。第二节《广韵》音系的声母一、《广韵》的声类《广韵》只分了四声和韵,声母和韵母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广韵》的声母和韵母主要是通过分析书中的反切得到的。同时,早期的等韵图已经建立了一个音系的基本框架,虽然不完全符合《广韵》音系的实际,但是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系联法第一,基本条例。根据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关系合并相同的声类第二,分析条例。通过观察反切下字是否同类区分不同的声类。第三,补充条例。这条主要适用於实际同类,但是由於反切上字两两互用不能系联到一起的情癋。系联法的不足系联法在逻辑上是科学的,陈澧将“照穿并审喻”各分为两类也是重要的发现。不过,系联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对於实同一类而反切上字两两互用的情癋,如果没有又音的材料就无法系联,而又音的材料是否能"充分地补充基本条例的不足也是难以确定的。由於陈澧的四十声类还存在不足,後来的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修订和补充。黄侃、钱玄同将“莫”、“武”两类分开,成为41类;高本汉、白涤洲将三十六字母的“见、溪、疑、晓、影、来”各分为二类,成为47类;曾运乾、陆志韦、周祖谟又将三十六字母的“精、清、从、心”各分为二类,成为51类。根据董同騄、李荣、邵荣芬的意见,“士”类和“俟”类应该分开,那麽《广韵》的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为52类。陈澧与《切韵考》陈澧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1]。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切韵考》《切韵考》是第一部利用反切研究韵书音韵系统的专著。作者考证出《切韵》有40声类,311韵类。尽管后来的学者并不完全同意他的结论,但是很赞赏他创造的系联法。直到现在还有人用这种方法研究某种韵书或反切材料的语音系统。《切韵考》分内外篇。《内篇》6卷,第1卷序例,第2卷考证声类,第3卷考证韵类,第4、第5两卷把考证的韵类列成表,第6卷探讨某些理论问题。《切韵考》分内外篇。《内篇》6卷,第1卷序例,第2卷考证声类,第3卷考证韵类,第4、第5两卷把考证的韵类列成表,第6卷探讨某些理论问题。《外篇》是从等韵家的观点来重新排列《内篇》的内容,共3卷。第1、第2卷是韵表,相当于《内篇》的第4、第5卷,第3卷相当于《内篇》的第6卷。二、《广韵》的声母《广韵》五十二声类是根据反切上字归纳出来的,并不等於52个声母。联被切字韵母的情癋,反切上字有明显的分类趋势:三等韵一类,一、二、四等韵一类。这是由於三等韵有辅音性的-j-介音,所以声母带有颚化色彩。不过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两类之间偶尔也有互用的。比如“诡”是三等字,《广韵》“过委切”,上字“过”是一等字;“则”是一等字,《广韵》“子德切”,上字“子”是三等字。可见这种分别并不是音位性的。从音位的角度加以分析,《广韵》的52个声类可以进一步归并为37个声母。《广韵》三十七声母的拟音第三节《广韵》音系的韵母和声调本节目录一、《广韵》韵目的四声相承关系二、《广韵》的韵类三、《广韵》的韵母四、《广韵》的声调一、《广韵》韵目的四声相承关系《广韵》按四声分韵,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其中入声与其他三声数目相差较大,是因为入声只配阳声。去声数目最多,是因为“祭”、“泰”、“夬”、“废”四韵无相承的平、上声韵。此外,“冬”韵的上声因为字数太少,没有单立韵目,附在“肿”韵;“臻”韵的上声同样没有单立韵目,附在“隐”韵;所以上声比平声少两韵。“臻”韵的去声也没有单立韵目,附在“焮”韵,所以去声实际上比平声多三韵。阳声韵平声有35韵,而入声只有34韵,是因为“痕”韵入声附在了“没”韵。由於四声韵目的数目不同,互相之间的相承关系从韵书本身来看不是很清楚。而我们要分析《广韵》的韵母,首先就需要把韵目之间四声相承的关系整理出来。在这方面,清代学者戴震的《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声韵考》卷二)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戴震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一字东原,二字慎修,号杲溪,汉族,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27年举人,乾隆38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40年第六次会试下第,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二、《广韵》的韵类韵类是指反切下字的分类。韵类不等於韵母,因为反切下字不仅反映被切字的韵母,同时还包含声调。陈澧在《切韵考》中分析《广韵》的韵类也是使用系联法,其原理与分析声类基本一致。第一,基本条例。根据反切下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关合并相同的韵类。第二,分析条例。通过观察反切上字是否同类区分不同的韵类。第三,补充条例。反切下字也有实同类而两两互用不能系联到一起的情癋,陈澧是通过四声相承之韵的分类来帮助判断。早期等韵图对於联法不容易解.的问题,韵图的排列可以提供帮助。比如上面提到的“户庚切”和“户盲切”两个小韵,前者《韵镜》列在“外转第三十三开庚韵二等喉音浊”,後者列在“外转第三十四合庚韵二等喉音浊”,是开合口的区别。同一韵中如果包含多个韵类,在四声相承的韵中,哪些韵类才是相承的,单从反切是不容易判断的。比如东韵系,平声“红”和“弓”两个韵类,上声有“孔”一个韵类,去声有“贡”和“仲”两个韵类,入声有“木”和“六”两个韵类。这七个韵类的相承关系从韵图上看就非常清楚。“重纽”从早期韵图的排列来看,韵类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重纽”。所谓重纽就是重出小韵(“纽”指小韵),是指“支、脂、祭、真(谆)、仙、宵、侵、盐”八个韵系中,在声母和开合都相同的情癋下唇、牙、喉音出现了对立的小韵,早期韵图上一类列在三等,一类列在四等。现代学者一般认为重纽的两类都属於三等,将列在三等的称为“重纽三等”或“三等B类”,将列在四等的称为“重纽四等”或“三等A类”。重纽的两类在反切下字的使用上有分别,但是也有混用的,依靠系联法难以分清,也需要参考韵图。重纽韵中,舌齿音三等究竟与重纽三等一类,还是与重纽四等一类并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本书姑且将三类全部分开,这样也便於读者了解重纽两类的分别。韵图的硬性规定韵图是分析《广韵》韵类的重要依据,但是由於其框架本身并不完全符合《广韵》音系,因此在排列上有时会出现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韵图做了一些硬性的规定。第一,三十六字母的喻母包括《广韵》音系的匣三(云)和以母,二者都只拼三等韵,韵图为了区别,将前者列在三等,後者列在四等。第二,三十六字母的照组声母包括《广韵》音系的庄、章两组声母,韵图为了区别,将庄组列在二等,章组列在三等。三、《广韵》的韵母四等韵母分布的规律(1)一等和二等不会同韵(2)四等是独立的韵(3)三等可以是独立的韵,也可以与一等同韵或与二等同韵。四、《广韵》的声调《广韵》是按四声分韵的,所以声调就是平、上、去、入四个。从一些日本文献的记载来看,隋唐时期汉语的四声有依声母清浊分调的趋势。比如日僧安然(841—并)所撰《悉昙藏》中有这样一段:

我日本国元传二音。表则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上中重音,与去不分。金则声势低昂与表不殊,但以上声之重稍似相合平声轻重,始重终轻呼之为异;唇舌之间,亦有差舛。承和之末,正法师来。初习洛阳,中听大原,终学长安,声势太奇。四声之中,各有轻重。平有轻重,轻亦轻重,轻之重者金怒声也;上有轻重,轻似相合金声平轻、上轻,始平终上呼之;重似金声之上重,不突呼之;去有轻重,重长轻短;入有轻重,重低轻昂。元庆之初,聪法师来。久住长安,委搜进士,亦游南北,熟知风音。四声皆有轻重著力。平入轻重,同正和上;上声之轻,似正和上上声之重;上声之重,似正和上平轻之重;平轻之重,金怒声也,但呼著力为今别也。去之轻重,似自上重,但以角引为去声也。音响之终,妙有轻重,直止为轻,稍昂为重。此中著力,亦怒声也。“轻重”相当於“清浊”,这指的是声调的“阴阳”,“怒声”是指次浊。从《悉昙藏》的描述来看,同一声调的阴阳两类是有区别的。不过这个时期浊声母还没有清化,阴阳调类出现的条件是互补的,阴调出现在清声母中,阳调出现在浊声母中,因而阴阳调类的区别不是音位性的。从《广韵》的反切来看,反切下字完全没有区分阴阳调类的并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