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财政学第十三章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1、国家预算涵盖整个财政活动的范围。(实际不是)2、国家预算是以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的,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3、国家预算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杠杆。4、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才能生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第1页/共61页(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1、以预算形式为依据,可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1)单式预算:单式预算制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一张表的两边)
[其优点是:
—能从整体上反映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便于了解政府财政的全貌;
—完整性强,体现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原则要求;
—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了解。
—本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均采取单式预算制,我国1992年以前也采取单式预算制。]第2页/共61页(2)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经常预算:收入(税收);支出(公共支出)。
——资本预算:收入(经常预算结余,债务收入);支出(资本支出)。
[复式预算的产生(1)赤字财政成为财政政策的主流——债务收支成为财政收支的重要内容。(2)政府支出从消耗性开支转向一部分用于经济建设(3)国有经济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资本性开支增多。(4)社会福利支出成为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上变化,传统的单式预算已难以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适应不了对不同性质资金进行管理的要求,于是复式预算应运而生。]第3页/共61页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3)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1)容易导致债务规模过大。(2)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
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编制复式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目前已不再编制复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为依据,可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第4页/共61页(1)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其初衷是控制支出规模,但结果可能是平均分配资金,难以保证重点,导致支出规模的日益膨胀。(2)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其优点是有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效率,控制预算规模,但要求具备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统一的标准,否则也会失之谬误。世界各国的预算,无论是单式预算或是复式预算,主要仍采用增量预算法。第5页/共61页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一)国家预算级次(一级政权,一级预算)我国设有五级政权,所以也设有五级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四级地方预算)。1、中央总预算:由中央所属部门预算和各省总预算组成。2、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各部门单位预算和以及所属下级总预算组成。3、设区的市(自治州)总预算:由市(自治州)本级各部门单位预算和下级总预算组成。4、县总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单位预算和所属乡总预算组成。5、乡(镇)预算中国的预算级次见下图:第6页/共61页中国的预算级次第7页/共61页(二)预算管理权限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预算、决算审批权;(2)预算、决算监督权(3)(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决算不适当决定的撤销权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1)预算执行的监督权;(2)预算调整的审批权;(3)决算审批权;(4)(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的)预算、决算不适当决定的撤销权3、各级政府的职权(1)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办法的确定权;第8页/共61页(2)预算、决算草案的编制权;(3)预备费动用的决定权;(4)预算执行的组织和监督权;(5)(本级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决算不适当决定的撤销权;4、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1)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2)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或总预算的执行;(3)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和预算调整方案;(4)定期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5、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第9页/共61页(2)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3)乡、民族乡、镇人大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4)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三、国家预算原则国家预算原则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一)公开性(二)可靠性(三)完整性(不能另列预算)第10页/共61页(四)统一性(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统一的程序计算和填列)(五)时效性(年度性)1、历年制2、跨年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第11页/共61页第二节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不讲)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enhancemanagementandsupervisionunderthelaw)二、编制部门预算(thedepartmentbudgetthepurchasingsystemofthegovernment)三、政府采购制度(thepurchasingsystemofthegovernment)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centralizedpaymentsystemoftreasury)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tworoutesbetweenrevenueandexpenditure)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reformofclassificationofgovernmentrevenueandexpenditure)第12页/共61页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见教材P349——351)(一)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二)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三)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四)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编制部门预算(见教材P351——352)(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第13页/共61页
三、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提供公共商品,而在市场上进行的购买行为。政府采购制度,就是对政府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所作的具体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要求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和物有所值原则,以保障政府所购物品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性能适用。第14页/共61页(二)政府采购的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财政拨款和需要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2、采购主体的特定性(依靠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不是为卖而买,不以盈利为目的)4、采购对象的广泛性(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5、政策性(购买本国产品等)6、规范性(规范、公开、公平竞争等)7、影响力大(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第15页/共61页(三)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1、按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分类招标性采购方式。非招标性采购方式。2、按招标范围分类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限制性招标。3、按招标阶段分类单阶段招标采购。两阶段招标采购。第16页/共61页
(四)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1、确定采购需求。
2、选择采购方式。
3、执行采购方式和签订采购合同。
4、履行采购合同。
5、效益评估。其中前2个阶段称为合同形成阶段;后3个阶段称为合同管理阶段。(五)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经验
1、建立政府采购主管机构。
2、明确采购模式。
3、建立仲裁机构。
4、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第17页/共61页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改革原国库管理制度的背景
我国原国库管理制度,是以设立多重帐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财政收入的许多项目由征收部门通过设立过度帐户收款,财政支出通过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分别开设的帐户层层拨付;大量财政资金未钠入财政预算管理。其主要弊端是:多重帐户设置延滞了财政资金的入库时间,在财政支出之前就流出国库,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严重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财政资金运行信息反馈迟缓,透明度不高,难以准确及时地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有效依据,因此,改革原国库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第18页/共61页2001年,国务院确定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司法局等几个有代表性的部门率先进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地方根据本地情况决定改革试点时间和步骤。(二)国库集中收付
国库集中收付,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国库集中收付具有以下特征:1、是政府的财政管理活动。2、对象是所有财政性资金。3、中介是国库及其代理银行。4、集中统一性。(集中收入,集中支付)5、资金可控性。第19页/共61页(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建立、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活动的各种法令、办法、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库集中收入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点1.有助于加大预算管理力度。(财政部门可对财政资金的流向、流量全程监控)2.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率。(财政部可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财政资金运行信息,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第20页/共61页3.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支出不滞留,政府资金调度更灵活,减少短期国债发行量及国债利息支出)4.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加强廉政建设。(透明度高,制约机制完善)(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1、集中收入:缴付者将各项收入(预算内、外收入,其他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经过其授权的代理银行清算将款项划入国库;集中支付:钱从财政帐户直付到收款单位,中间不经过用款单位。第21页/共61页2、财政集中开设单一账户体系:(1)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支活动,并与零余额账户清算。(2)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3)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4)预算外财政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及日常收支清算,实现支付。第22页/共61页(5)小额现金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6)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3、相关配套措施:完善国库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方法、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第23页/共61页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1、从收入看——收缴分离对合理合法的预算外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该账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的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2、从支出看——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1、33个中央部门率先进行了收支脱钩改革。以前通过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支出改由财政部门综合预算定额统筹安排经费,编制综合预算。第24页/共61页2、在15个中央部门进行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的试点,形成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制度体系。3、“收支两条线”改革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1、编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都需要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设置。2、我国原有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已不适应财政收支结构变化和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第25页/共61页(1)不能如实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活动。如基建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的分类是按计划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不能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等重要部门的支出分散于各类支出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概念。(2)原有的预算科目只反映预算内收支,而未包括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收支,不利于财政管理和监督。(3)与我国已改变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的指标体系不一致、不协调。早在1999年已开始酝酿和研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于200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财政部提交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决定从编制2007年预算开始全面实施。第26页/共61页(二)改革的基本原则1、公开透明:确保新编预算如实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变化和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要让财政部门自身能说得明明白白,也要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清清楚楚,一笔经费是什么性质,由哪个部门使用,用在哪个项目等等。2、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3、便于操作。分类和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次上既要满足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又要力求简化,注重可操作性。
第27页/共61页(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收入分类(1)对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进行统一分类。(2)从分类方法看,原分类基本上是对各种收入的罗列,新分类则是按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收入等。从分类结构看,新分类设类、款、项、目四级,比原分类多一个层次。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不再按基建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第28页/共61页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事项,如“水利”款下的“抗旱”、“水土保持”等。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主要是对原来的支出目级科目作了扩充和完善。总之,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和科目设置基本可以实现“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第29页/共61页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themanagerialsystemofthebudgetanditsclassification)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contentsofthebudgetsystemwithgradationandtaxdistribution)第30页/共61页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在预算管理中划分级次,是与政府行政体制中的分级管理是一致的。预算管理体制受制于经济管理体制。第31页/共61页(二)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1、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以制度或法规形式加以规定,并公之于众,使这种财政关系的运作具有明确的依据、预见性和透明度,减少随意性。公开性—规范性—稳定性2、均衡性原则
预算管理体制的均衡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均衡性原则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
第32页/共61页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与各自的支出责任或事权范围相对称。(中央收大于支,转移支付给地方,保证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毛主席语。中央与上海的关系。)2、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指基本公共商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现在各地区之间不均衡)3、效率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财政职权的配置和收支关系的划分,应有利于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有利于提高财政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效果。包括:第33页/共61页(1)收入划分效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保证中央的主导性。)(2)支出划分效率(根据公共商品的层次性划分)(3)转移支付效率(以最低的转移支付成本提高受援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三)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1、预算管理的级次原则是:有一级政权就要建立一级预算。在中国,按现行的政权结构,政府预算分为五级,如图所示:
2、预算管理权的划分预算管理权是指政府预算方针政策、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和修订权;政府预决算的编制和审批权;预算执行、调整和监督权等。
第34页/共61页中国的预算级次第35页/共61页3、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收支划分的依据各级政府的职责或事权是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实际上,各级政府的事权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具体界定的结果。事权的划分决定支出的划分,而支出的划分又制约收入的划分。收入的划分应能保证各级政府基本的支出需要,尽可能使财权和事权达到统一。——收支划分的方法(1)统收统支(2)收入分类分成(3)总额分成(4)超(增)收分成(5)收支包干(6)分税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通常采用分税制。第36页/共61页4、预算调节制度
包括各级预算间的纵向调节和各地区预算间的横向调节,前者称为纵向转移支付,后者称为横向转移支付。调节的目标是使公共资金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并达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最终统一。(四)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见教材P362)1、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2、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3、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第37页/共61页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税制的内涵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二)分税制的特征
1、规范性一是各级政府收支范围的划分和调节制度的安排是规范的;二是分税制的运作过程是规范的。
2、层次性各级财政在划定的收支范围内安排本级的财政活动,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第38页/共61页
3、法制性分税制要求对各级政府事权、财权、税权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要以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在财政活动领域的体现。(三)分税制的基本内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第39页/共61页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经济标准)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3、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各国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的划分有两个共同点:(1)各国中央一级无论是在支出方面还是在收入方面都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单一制国家更为明显;(2)中央一级在收入方面集中的比例更大一些,而在支出方面所占比例相对小一些。第40页/共61页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
责任归属支出项目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中央地方国防、外交、外贸、金融和货币政策、管制地区间贸易个人福利补贴、失业保险、全国性交通环境保护、工农科研支持、教育地区性交通、卫生、供水、下水道、垃圾、警察、消防、公园、娱乐设施表13-1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第41页/共61页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
税种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关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销售税财产税对用户收费联邦联邦、州联邦、州、地方州地方各级联邦联邦、省联邦、省联邦省地方各级联邦联邦、州各级联邦、州州、地方各级中央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各级表13-2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第42页/共61页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
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国别转移前中央收入的比重转移后中央收入的比重中央支出的比重英国(1990)美国(1990)澳大利亚(1991)加拿大(1989)阿根廷(1989)印度(1989)印度尼西亚(1990895871496268907142513157448270495134535483
表13-3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
第43页/共61页(三)政府转移支付制度1、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功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特定形式,它是在各级政府间或同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2、无条件的均衡拨款:指一旦确定拨款数额以后,无附加条件地归受补助地区之主使用。第44页/共61页无条件均衡拨款的基本公式:某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拨款=该地区标准支出-标准收入某地区实际可得的转移支付拨款=[中央实际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总额/各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相加的总额]×某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拨款标准收入=该地区的经济税基×标准税率某地区的标准支出=该地区人口数×全国人均标准支出水平×该地区的服务成本差异系数第45页/共61页3、专项拨款专项拨款又称为有条件拨款,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种资金。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
(1)无限额配套拨款无限额配套拨款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支出项目给予的资金补助。一般按受援地政府以自有资金在该项目上的支出数的一定比例来安排,地方政府在规定项目上的支出额大,中央或上级政府相应的补助数就多,没有上限。第46页/共61页(2)有限额配套拨款有限额配套拨款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项目明确规定了最高数额的补助,在此数额内,按受援地政府在指定项目上的实际支出数的一定比例进行配套补助,超过这一数额,则不再增加拨款。(3)非配套拨款非配套拨款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对指定项目提供固定数额的资金补助,由受援地政府具体安排,不要求受援地政府在该项目上提供配套资金。4、粘蝇纸效应(flypapereffect)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47页/共61页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theguidelinesoftaxdistribution)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themaincontentsoftaxdistribution)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thetransferpaymentsystemoftaxdistribution)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actualityandimprovementsoftaxdistributioninthefuture)
第48页/共61页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见教材P372—375)(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的处理第49页/共61页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见教材P375—377)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4、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第50页/共61页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年份转移前中央收入比重转移后中央收入比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19931996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2.057.656.656.055.054.654.952.323.320.821.819.419.419.417.818.328.3(21.9)27.1(20.4)34.7(19.1)30.5(17.2)30.7(16.7)30.1(17.1)27.7(16.5)26.0(17.1)表13-4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第51页/共61页
第十三章小结一、掌握国家预算的含义、类别及原则二、掌握我国国家预算的级次,了解其预算管理权限三、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情况四、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五、掌握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六、了解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情况第52页/共61页第十三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一预算)和(复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3、从世界各国来看,预算年度主要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4、确定预算级次的原则是(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第53页/共61页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预算应包括它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准少列收支、造假帐、预算外另列预算。这是指财政预算的()A.公开性特征B.完整性特征C.可靠性特征D.年度性特征2、在下列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3篇)
- 公司端午节活动方案例文(二篇)
- 幼儿园圣诞节亲子活动方案样本(2篇)
- 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实施方案模版(三篇)
- 清明节祭英烈活动方案样本(2篇)
- 学习王胜英方案范文(2篇)
- 大赛活动策划方案样本(3篇)
- 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评整治方案(3篇)
- 地区旧城改建方案(4篇)
- 地方街区废旧物资整改方案样本(2篇)
- 政协的知识课件
- GB/T 30489-2024城市轨道车辆客室侧门
- (高清版)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 奇瑞汽车采购管理手册
- 有关周大福实习月工作总结
- 擦手纸生产工艺
- 生涯发展报告
- 《剪映:手机短视频制作》教学大纲
- 供应商分析报告
-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教育创新2024年数字化学习的新篇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