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后题解答_第1页
测量学课后题解答_第2页
测量学课后题解答_第3页
测量学课后题解答_第4页
测量学课后题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专业word可编辑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定义?答:测量学是研究确定点位,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 。2、测量工作的实质是什么,测量的基准线是什么?答:测量工作的实质就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铅垂线是测量的基准线。3、何谓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中起什么作用?答: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 ,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4、已知A点高程为46.526m,B点高程为48.934m,求hAB和hBA?答:hAB=Hb—HA=48.934m-46.526m=2.408mhBA=Ha—Hb=46.526m-48.934m=-2.408m5、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 112。21',试问该点所在6。带和3。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和带号。答:6°带编号:N=Int(L/6)+1(有余数时)=Int(1122176)+1=19;6°带中央子午线:L6o=6N-3=6°19-3°T11°3°带编号:n=Int(L/3+0.5)=Int(11221/3+0.5)=373°带中央子午线:L3o=3n=3°37=111°10、何谓地物、地貌和地形?答:地面上有明显轮廓,自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固定物体 ,如房屋、道路、江河、湖泊等称为地物。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洼地等称为地物。地物和地貌统称为地形。11、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答:测量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它既可以保证测区的必要精度,又不致使碎部测量的误差累积,同时还可以把测区分幅进行测绘,加快测量工作的进度。补充: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答:视差:目标影像与十字丝不重合,当观察位置发生变化时,两者之间产生的相对移动现象。视差产生的原因:调焦不准,致使目标影像与十字丝分划板不重合 。消除方法:反复仔细进行物镜和目镜调焦 ,直到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做微小移动时 ,读数不发生明显的变化为止。7、在水准测量中,保持前后视距基本相等,可消除那些误差?答:可消除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差的影响 。8、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当后视读数为1.358m,前视读数为2.077m时,问A,B两点高差是多少?那一点位置高?若A点的高程为63.360m,试计算B点的高程。解:hAB=a(后视读数)—b(前视读数)=Hb-Ha=1.358m-2.077m=—0.719mA点高HB=HA+hAB=63.360m+(—0.719m)=62.641m99、参考课本P32页图2.38,按书上表2.1的格式将已知数据、观测数据填入表内,并计算专业专业word可编辑各站的高差和B点的高程。解: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m高程/m备注1BMa2.042+0.51778.625已知ZDi1.5252ZDi1.853+0.536ZD21.3173ZD21.990+0.348ZD31.6424ZD31.062-0.872B1.93479.1546.9476.418+0.529计算◎—汇b=+0.529注=+0.52910、参考课本图2.39为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以普通水准测量的数据,试按课本表2.2进行成果处理,求出各待定点的高程。解:测端编号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备注BMk102.259已知专业专业word可编辑116-0.045-0.008-0.053占八、、3102.206212-2.421-0.006-2.427299.77938+5.626-0.004+5.6221105.401414-3.134-0.008-3.142BMk102.259已知占八、、E50+0.026-0.0260辅助计算fh=+0.026 n=50 Vi=—(fh/n)*ni11、参考课本图2.40为一条附合水准路线,以普通水准测量的数据,试按课本表2.2进行成果处理,求出各待定点的高程。解:测端编号点名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备注BM168.933已知占八、、11.5+18.256+0.025+18.281187.21421.3-10.202+0.021-10.181277.03330.9+1.343+0.015+1.358378.39140.7+7.648+0.011+7.659BM286.050已知占八、、4.417.045+0.0720辅助计算fh=&测—(Hb—Ha)=—0.072 D=4.4km vi=-(fh/ZD)*Di第三章1、什么叫水平角,什么是竖直角,取值范围分别是多少?解:水平角——过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夹角

取值范围:0—360竖直角一在同一铅垂面内,瞄准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取值范围:0—±90°。12、整理下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 。解:测站(测回)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0'〃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备注0(1)左A001 1220007422000736200 0734B2000854右A18002002000730B2009300(2)左A90003620007242000733B2900800右A27001062000742B110084813、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以上时为什么要变换度盘位置 ?若某水平角要求观测 613、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以上时回,各测回的起方向读数应如何变换 ?答:当水平角需要观测几个测回时 ,为了减弱度盘分划误差对角度观测的影响 ,在每一测回观测完毕之后,应根据测回数n将度盘读数改变180°/n,再开始下一测回的观测。要测6个测回时,第一测回开始时,度盘读数可配置在0。00'或稍大于0。的读数处,第二测回开始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30。或稍大的读数处,第三测回开始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60。或稍大的读数处,第四测回开始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 90。或稍大的读数处,第五测回开始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 120。或稍大的读数处,第六测回开始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150°或稍大的读数处。TOC\o"1-5"\h\z17、何谓竖盘指标差?采用何种方法测量竖直角才能消除竖盘指标差 ?答:竖盘指标差——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读数指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 。盘左盘右观测竖直角取平均 ,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18、整理下表中的竖直角观测手簿 。解:测站目标盘位竖盘读数厂‘〃半测回竖直角/。,〃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各测回回平均竖直角备注左984318-84318OA右2611530-84430-36-84354竖角为顺B左753600+14 2400-42+142318日卅注记右28422+1422363622、采用盘左、盘右的观测方法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能消除那些仪器误差?答:水平角观测过程中可以消除:照准部偏心差、视准轴误差和横轴误差的影响竖直角观测过程中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第四章1、距离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那些?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答:方法有:钢尺量距、光学视距法和光电测距仪测距 。钢尺量距(特别是长距测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视距测量速度快,精度低。光电测距具有测程远、精度高、作业快、工作强度低、几乎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2、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彳1为 150.336m,若要求的量距相对误差为1/5000,问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 ?解:设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为?L贝U:?L/150.336<1/5000 可得?LW0.03m5、若经纬仪在地面点A,视距尺立在B点。量得仪器高为1.50m,读得上、下、中三丝的读数分别为1.236m,0.544m,0.890m,竖直角为-3°25'42",已知A点高程为70.243m,试计算AB间的水平距离及B点高程。解:视距间隔:L=上丝一下丝=1.236m-0.544m=0.692m?=L*cosa=0.692Xcos(-32542")=0.69076m斜距:S=K?=100X0.69076m=69.076m水平距离:D=SXcosa=69.076X0.998=68.95mh=Dtana+i-v=68.95xtan(-32542”)+1.5-0.89=-3.521mHb=Ha+h=70.243+(-3.521)=66.722m9、参考课本P70图4.22,若3i=83°,2=100°,3>=80°,不=97°,AB边的坐标方位角OAB=133°,计算其余各边坐标方位角。解:“BC=”ab+a+180 ° =^33 +100+180 °=53° ocb="bc+180=233°ocd=ocbc+33+180 ° =53+80+180° =313° ocdc=acd+180 =133°TOC\o"1-5"\h\zaDA=occd+34+180 ° =313 +97+180 °=230° aAD=aDA+180 =50°«ab="da+31+180 =233 +83+180 °T33°第五章2、观测条件由那几种因素构成 ?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何联系 ?答: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因素 ,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好、观测结果精度高;观测条件差、观测结果精度低。3、系统误差有何特点?测量工作中如何处理系统误差 ?答: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多次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 。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5、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具有那些统计规律性 ?答: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a.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有界性)。b.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单峰性)。

c.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c.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d.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抵偿性)。9、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 ,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理解为误差小的观测值精度高,而误差大的精度低。答:观测条件相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它们的精度是相同的。不能理解为误差小的观测值精度高,而误差大的精度低。TOC\o"1-5"\h\z11、相对中误差与中误差有何区别 ?角度测量能否用相对中误差来评定精度 ?答:相对中误差:就是观测值中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 ,通常将分子化为1,用1/N的形式表不。因为角度观测的误差与角度大小无关,不能用相对中误差来评定角度测量的精度 。21、对某一距离等精度测量了 6次,观测结果为:346.535m,346.548m,346.520m,346.546m,346.550m,346.537m。试求该段距离的最或然值 、观测值中误差、最或然值中误差以及最或然值的相对中误差 。解:最或然值:=(L1+L2+L3+L4+L5+L6)/n=(346.535+346.548+346.520+346.546+346.550+346.537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