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5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开展奠定根底。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更多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相关内容推荐↓↓↓★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分清左右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教学重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二、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三、解题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四、人物介绍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五、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六、课文分析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明确:有趣。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达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3、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答复下列问题。幽默的答问──以稀奇乖僻的问题答复。稀奇乖僻的提问。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幽默幽默。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七、布置作业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2.积累局部实词。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他继承和开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2、简介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3、正字音猥(wěi)憩(qì)讫(qì)辋(wǎng)涟(lián)吠(fèi)灞(bà)墟(xū)舂(chōng)曩(nóng)仄(zè)鯈(tiáo)皋(gāo)陇(lǒng)雊(gòu)檗(bò)4、释字词(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5)步仄径(狭窄的小道)(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5、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过访,浏览)三伏适已过(过去)过犹而不及(胜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错误,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2)发:草木蔓发(生长)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此病后三期当发(发作)春心莫共花争发(花开)6、古今异义(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泼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2)非子天机清妙者。古:天性今:一般比喻重要而不泄露的秘密(3)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古:入睡今:指不作声7、句子翻译(1)北涉玄灞,青月映郭(2)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二、课堂教学1、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着名诗人王维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看这篇书信体的散文其艺术风格又是怎样的。2、根本阅读第一局部(第1段)提出“故山殊可过〞的中心论点。第二局部(第2段)对山中冬夜清静优美景色具体描写。第三局部(第3段)展望明春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色,邀请裴秀才开春后同游。3、学习探究(1)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明确:第一段描写是蓝田的冬夜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寒山月夜图)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了一幅春色图,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山村春色图)(2)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明确: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表达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3)从文中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4)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三、课后拓展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明确: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2)“接舆〞是楚国的一隐士,“五柳〞是大诗人陶渊明,作者借此二人生动刻画了隐士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隐士形象。明确:隐士形象:安逸洒脱,自然本色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明确: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明确:“浮〞和“动〞。“浮〞外表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外表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明确: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3一、齐读学生齐读课文,温习稳固,加深理解。二、研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学生查阅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资料,或发给学生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畅所欲言。[明确]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认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疑心、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三、比拟比拟《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让学生思考、讨论,畅所欲言,老师引导、点拨、归纳。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叙议紧密结合,前后照应,事、理浑然一体,这是两篇文章写法的相同之处。它们与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它们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不同点——1.叙议结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不同。《石钟山记》全文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局部,先议沦,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它的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疑心,属议论局部;第二段是解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议论局部;第三段是结论,在质疑、解疑的根底上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事理,属议论局部。第一段议论是第二段记叙的前提,第二段记叙是上下两段议论的中间环节,第三段议论是第一段议论和第二段记叙的自然归结,全文为“议论——记叙——议论〞的三段式线性结构,一脉相承。这是与《石钟山记》具有考察性质这一特点分不开的,《游褒禅山记》的文章主体分为记游和议论两局部,前面记游山,后面发议论,它的记叙和议论是上下相对、两相配合的二合结构。2.议论事理的不同。《石钟山记》通过质疑、释疑得出事理,事理极其简明,仅为一句话,不加阐释,也无须阐释。《游褒禅山记》借记游内容为喻,对事理作逻辑严密的深入阐释,充分论说,有更多的说理成分、更强的论说文特点。3.记游的不同。《石钟山记》的记游局部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整体来说是记叙,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写,既以叙事过程的波澜起伏取胜,又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叙事、描写交相衬托。夜游石钟山的一段记叙,既贯穿了考察的完整经过,又通过对怪石鸣禽的逼真描写渲染环境气氛,也有探究两处声响原因的描写,还有作者议论兼抒情的踌躇满志的感慨,写得饶有兴味。《游褒禅山记》的记游局部扼要地交待游山的经过,概括地叙写景物,以记叙的简要明白取胜。4.文章风格不同。前者缘事寓理,将记叙、议论与描写、抒情熔于一炉,率性而至,毫无凋琢痕迹,行文简洁而又随笔挥洒,轻快自如,写得颇有情致。后者借端说理,记叙、议论丝丝入扣而毫无旁骛,刻意追求,逻辑严密,析理精微,说理透辟,笔锋刚健有力。四、作业将本单元所学的词类活用进行整理。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4教学目标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二、作家作品略三、解题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欹(qī)蟠(pán)诏(zhào)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第2段:说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行分析。梅花:人才。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五、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三。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二、讨论学习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那么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_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用原文答复)“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照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表达。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慨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缺乏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三、总结归纳关于“托物言志〞①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那么读“志〞。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四、背诵全文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2023高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5教学目的: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2、有感情地朗诵好全词。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吟诵。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诵读入境,欣赏诗意,鉴赏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确实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二、写作背景介绍。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单独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三、听录音范读。四、品评、鉴赏全词:师:诗歌为了押韵,或者为了强化语言的启示性、传神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师: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生:“万类霜天竟自由〞统领下文,这个关键的词又叫“一字领起〞。师: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生: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师: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生: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仰视:天空→雄鹰展翅高飞;近观:江面→水碧船急驶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师:哪些词具有表现力?生:万→山之多;遍→红之广;漫→水之盛;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师: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表达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师:同样写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工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的秋天……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生: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师: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发奋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师: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低,而意境的高低,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低。〞怪不得最后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的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单公司场地租用合同
- 货车转让合同范本
- 消防维保合同书
- 购销日化用品的合同
- 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
- 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材料JSAM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 2025年人教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英语考纲词汇表3500词
- 主题一:人文之美 第7课《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课件
- 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 会阴切开伤口裂开的护理查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题100题(含答案)
- 2024年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及答案)100解析
-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及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 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章节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