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古义.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现象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何、乎。3、常用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省略句等。命题规律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为篇幅短小的浅易文言文,近年来总的趋势倾向于选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题型有:诠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品述题等题型。复习要领1、理解词语类题。对于实词释义题,要准确判断它属于那种语言现象,然后结合语境作答。解答虚词类题,要在明确主要虚词一般用法的前提下,结合语境推断判定其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来作答。(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词语,因此要加强课内字词的积累。)2、翻译句子题。首先明确句中重点要掌握的实词、虚词的含义,然后考虑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或修饰方法,合理运用“留、替、移、删”几种翻译技法,做到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3、理解文意题和写法题.一般包括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段落层次、概括大意、理解词句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性格、作者观点、思想倾向及写法的分析评价等。解答这类题,要在对原文内容作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结合语段中的重点词句,联系作者观点,思想感情倾向作答。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女D:夫有读fO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有读fu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间有读jian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dn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语原音yj破音yj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D:河曲智叟亡(wu)以应“亡”同“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bu)奇“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可汗kehdn燕yan山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仍怜故乡水”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序号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5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6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7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8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9坐停车坐爱枫林晚但坐观罗敷因为坐下10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11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2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3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4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地位低下,目光短浅卑鄙15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6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十卜献17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18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19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0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1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2南极南极潇湘从南面到达某地23以为把作为24可以25谢道歉26去离开……(二)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1)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可怜白发生比(1)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2)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处(chu)(1)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2)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3)chu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从(1)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2))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道(1)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4)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5)名词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得(1)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2)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3)通“德”动词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1)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2)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负(1)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2)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感(1)动词感动帝感其诚(2)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观(1)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被(1)、同“披”,穿(皆被绮绣)(2)被子布被覆尸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长cha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a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抵挡。(“锐不可当”)等(1)、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度(1)、duo估计、推测(不度敌之众寡)(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恶(1)、怎么(恶w口能无纪)(2)、厌恶(所恶wu有甚于死者)分fe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e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U,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过(1)、拜访(过故人庄)(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君子好逑)(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号ha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a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a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将(1)、将领,名词(2)、率领(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凭(愿借子杀之)尽(1)、没有了(林尽水源)(2)、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举(1)、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2)、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绝(1)、隔绝(来此绝境)(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可以为师矣)苦(1)、使……苦(苦其心志)(2)、愁(何苦而不平)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取名(自名为罗敷《陌上桑》)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穷(1)、穷尽,动词(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少shao(1)、一会儿(少时)(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4)、shao,年轻(陈涉少时)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e,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施(1)、shi,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i,(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食(1)、shi,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i,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数(1)、shu,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u,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o,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6)、命名(太守自谓也)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an,少(陶后鲜有闻)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走(行深山巨谷中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b,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遗(1)、we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3)、更加、进一步(精益求精)(4)、渐渐地(益习其声)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属shb(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3)、(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u,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三)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Q):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7、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8、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9、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0、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11、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9、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20、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2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22、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23、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2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而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25、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26、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27、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2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3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31、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3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3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3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3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36、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37、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3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39、、、、、、、、、、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四)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例子详见《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的各古文单元的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亮躬耕于陇亩(亲自)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B、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公*将鼓之(击鼓)[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1、妇抚儿乳(喂奶)2、愿为市鞍马(买)3、名之者谁(取名)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C、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汗牛充栋”中的“汗”,就是名词作动词,“使……出汗”的意思。D、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E、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猛浪若奔(奔跑的马)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品、出产入:收入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F、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中军置酒饮归客”中的“饮”,就是“使……饮酒”的意思。G、动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儿惧,啼告母。啼,哭着H、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庚”器”。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4、“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5、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6、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7、作奸犯科8、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I、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3、“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J、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1、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K、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就是“认为……奇怪”的意思。1、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2、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3、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L、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M、数词用作形容词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三、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a用在主谓之间,无义。如: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b结构助词“的”。如: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如: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动词,译为“到”。如: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送孟浩然之广陵提前的标志。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a、在。女D:其一犬坐于前b、到。女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从。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a、向如D:告之于帝b、给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苛政猛于虎以介词(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如:以刀劈狼首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介词“把。”如: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扶苏以数谏故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如: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如: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代词(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如:且焉置土石为(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如: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如: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连词wei表因果关系,因为。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尾助词。如:夫子何命焉为所(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问女何所思……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如:虽然,受地于先王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如: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4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如: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如: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其(1)代词a、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b、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如:其一犬坐于前c、特殊:第一人称代词。如:蹲其身,使与台齐(2)加强语气。如:其如土石何?乃(1)连词a、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b、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如: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2)副词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如: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夫(1)指示代词,念压,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如:予观夫巴陵胜状(2)语气词,a、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如:夫战,勇气也夫环而攻之而(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如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如默而识之恂恂而起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用“者”表判断,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是乃狼也。”(这是狼)(6)、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通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E、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A、“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B、“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C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4、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蒙后省c、对话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君与(之)具来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b、省略动词宾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5)省略介词a、省略“于”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b、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何以例:何以战五、古诗文默写(一)、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50篇。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二)、背诵方法指导: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三)、自学方法:1、要重视“三名”的背诵:在“名篇、名段、名句”这“三名”中,“名句”尤其值得关注。纵观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无不在“名句”上下功夫,因为无论题型怎样千变万化,最后总是万变不离其宗。2、要熟悉中考的常见题型,中考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补充型默写,这是以“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题型。此类试题或空前或空后或空中间或空两边留给考生作答,无论怎样变化,难度都是很低的,不过也因为难度低而常被考生忽视,结果丢分不少,令人深感遗憾。究其原委,大多是考生没有认真细读各地的评分标准——有任何一处错误均不得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文句要认认真真地写”,否则易题也变为难题。归类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过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好题型。其特点是从某一角度出发,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理解型默写,这是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使学过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牢记于心。此类试题虽然难度较大,只要考生能潜心钻研,细心理解,也能化难为易,获得成功。联想型默写,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考查考生的迁移、联想能力。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古今融为一体,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运用型默写,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写,不仅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联想能力,更着重考查考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做到所谓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最为理想的学习境界。A、理解性默写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TOC\o"1-5"\h\z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O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6、由王维《使至寒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9、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诗:,。10、杜甫《望岳》中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是:,。11、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12、《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13、《泊船瓜洲》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14、顾炎武的名句“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有一句直接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它是:,15、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1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TOC\o"1-5"\h\z,。17、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是:,18、《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19、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割》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2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诗句是:,。21、《出师表》里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22、《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23、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句子是:2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25、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的两句诗是:B、运用性默写1、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2、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你可以用古诗词中的两句来勉励他:3、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4、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5、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6、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民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8、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读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做为内容就很合适。9、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的献身精神。10、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11、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TOC\o"1-5"\h\z12、加入市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13、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来激励自己执著的追求理想。1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这一句诗赞颂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15、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某同学的毕业纪念册里,语文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中最后的诗句“,”鼓励该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16、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填空)TOC\o"1-5"\h\z17、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独。请你用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来说明这一点:,。18、小名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疙瘩。19、周敦颐《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莲花高洁、庄重的句子是:,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一个比喻手法写雪景名句。这句诗:21、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千古名句,表达诗人悠闲的情致,后来元代马致远取字“东篱”,就是根据这一句起的。这名句是:,。22、岳阳楼有一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与“忧乐”相应的一名句是“,23、“?。”崔颢登上了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初中语文古诗默写TOC\o"1-5"\h\z3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37、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38、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至U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引用的孔子说的一句话是"?”3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4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41、《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TOC\o"1-5"\h\z诗^是:,。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和“。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4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4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4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46、“”,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47、《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第二条建议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4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49、《岳阳楼记》中说明“古仁人”胸襟阔大的句子是“,.”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50、《岳阳楼记》中,作者用“,”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来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51、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52、《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53、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说的,是合乎科学论断的。(《孟子二章》54、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用《〈孟子〉二章》)中诗句55、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TOC\o"1-5"\h\z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6、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57、陶渊明《饮酒》中写菊花的名句,。58、《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六、文言文阅读(一)诗词赏析考点精解1、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诗词赏析被刊人考试范围,主要考查学生以下能力。(1)朗读能力(节奏、重音、韵脚等)。(2)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3)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是名句赏析。2、诗词赏析的基本题型。(1)选择题。要求考生在多个选项中,选出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2)古代诗、词、曲的整体赏析题。主要从内容、结构、情感、艺术特色,或抓住诗文的重点句、关键句或关键词进行赏析品味。(3)诗歌的比较赏析题。在比较中感悟,从而找出词文的异同,品味不同作品的精妙。(4)选做赏析题。从给定的几个句子中选一句进行赏析。(5)文学常识、体裁填空题。(6)朗读节奏划分题。(7)归纳诗的主旨题。复习要领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主要是指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涛中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是指诗歌中描写的景或物。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了的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种。命题规律古诗词鉴赏的命题范围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曲名篇,重点是唐诗和宋词。主流题型包括:1、选择题,可分为赏析型、判断型和识记型三种类型。2、填空题,可分为识记型、筛选型和理解型三种。3、简答题,可分为筛选型概括型和解说型三种。4品述题多强调自我体悟,重在言之有理。复习方法1、从题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2、从诗歌所描绘的人、事、景、物入手.去体会深藏于形象之中的真实情感,把握作品的旨趣。3、从关键词语入手,如抓住作品中关键动词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抓住作品中的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去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从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饰手法)入手,去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对诗歌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咏史、磋斟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典型题例例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抄堤”的美丽景色。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解析]从命题形式看,第l题是选择题,为客观性试题,第2题是简述题,为开放性主观试题。从考点来看,第l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查的是艺术特色的分析。【答案】1、D2、示倒: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例2[甲】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乙]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欣赏比较速两首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C、[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春游时的喜悦之情。【解析】此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题型常见,为简单的选择题;二是比较阅读,将两首内容上有共同点的诗歌进行比较。A项指出诗歌的内容;C项抓住诗中很有特点的词进行评点;D项从诗歌的情感方面进行概说,[乙]诗表达的是惜别和劝慰之情。【答案】D例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异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答,试从句义、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3、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相反的句。【解析】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第1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译的区别。描述比翻译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新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第2题如谈句义,就是将下阕进行翻译,如谈哲理,应着重谈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谈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处在政治上失意的逆境之中,却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来面对人生的挫折。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例4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解析】结合诗人在整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来品味“惊”字之妙。要明确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然后作简要赏析。【答案】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派春色突出了雪的灵性。基础训练(一)(2011.南充)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巷。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上闻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二)(2011•达州)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襄,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怀。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B、开篇着“聊”“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做,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而。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阙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武的英雄气概。(三)(2011.河南)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善。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2、分析最后两句中“挂”“破”妙在何处?“挂”“破”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四)(2011.娄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懂憬。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情怀。提咼训练(一)(2011.内江)武陵春李清照(2)(2)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阙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表达了内心的浓重哀愁:再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来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富含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工之妙。(三)(2011.成都)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米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清香,飘满了水池岸边。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示例一:诗人采用对北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的品质。示例二: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羡高位、不羡名禾U的品质。中考预测(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茫茫大漠中一缕青烟冲天而上.滚滚黄河边一轮红日缓缓落下。2、结合全诗,赏析“直”、“圆”字的妙处。“直”写出了烟的挺拔,“圆”字一扫落日的感伤。两个字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漠特有的景致。3、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请你作简要分析。此诗首尾两联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颔联和颈联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借景抒情,使事、景、情融为一体。4、这首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抑郁、孤独的情怀。泊秦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准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本诗作者杜牧,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赤壁》2、用自己的话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寨淮近酒家”的画面。轻烟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天色晚了,船就停泊在秦淮河酒家旁边。3、诗人“夜泊秦淮”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见:轻烟、淡月、寒水、细沙。感受:凄冷、迷蒙。4、第一句两个“笼”字连用,有何妙处?两个“笼”字写出秦淮河幽静、暗淡的气氛。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怒斥的是“商女”吗?为什么?请结合“不知”“犹”加以分析。不是。这是作者借陈后主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3)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2、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上海公司股权转让与员工激励方案合同3篇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标的物运行成本分析3篇
- 2024年度标的额为亿元的招投标项目管理合同6篇
- 2024年度食堂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合同3篇
- 2024年度汽车无偿借给高校运动会车辆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度猪血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2024年无房产证房屋转让快速签约范本3篇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规范本3篇
- 2024年房产代理销售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新能源二手车置换交易服务合同书3篇
- 中国饮食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音乐技能综合实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饲料毒物学-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 ☆姹紫嫣红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 中小学校园交通安全常识宣传
- 商业摄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松果体区肿瘤护理
-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防高坠篇》测试附有答案
- 血管瘤护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