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相关资料_第1页
《沁园春·长沙》相关资料_第2页
《沁园春·长沙》相关资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相关资料1.《沁园春长沙》补充注释与考辨【补充注释】[独立]寓有“操危虑深”之意。唐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操危虑深,故云‘独立’。”[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万山红遍]万山,指岳麓山及长沙周围的群山。岳麓山上多枫树,到秋天枫叶变成红色。[浅底]指水清澈可见底。《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考辨】这首词首次正式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在此之前,曾在1949年8月出版的萧三著《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中披露,文字略有讹误,如“怅”误作“张”,“廓”误作“阁”,“方”误作“芳”,“遏”误作“过”。这首词作者留存的手迹,现在所见有六件。其中有三件作“层峦尽染”,有一件作“还记否”,有一件作“向中流击水”,有一件署有“一九二六年作”。有论者根据这件手迹所署写作时间,考证的结论是: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是1925年,应是1926年12月。《毛泽东年谱》(1893—1949)把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定为1925年秋,即在毛泽东8月28日离开韶山去长沙至9月上旬由长沙动身赴广州之间。这个判定是有依据的。(一)当时按四季划分已到初秋季节,并早在是年8月8日已立秋。这个时候早晚已能感到秋天的微寒,词称“寒秋”,就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词中的“寒秋”和“霜天”,应解作秋天,不应解作深秋。诗人写诗,有时会把多年的观察和通常季节的写法融入诗中,未必像照相或速写那样捕捉景物。仅根据诗中景物的特征来判断季候,并进而判断写作时间是不可靠的。(二)手迹上署明的写作时间,有的是不假思索随手写上的,常有笔误。毛泽东留下的手迹,有多件把写作时间写错了。例如,《忆秦娥娄山关》词,有一件手迹落款错成:“调寄菩萨蛮一九三四”。又如,《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词,有一件手迹所署写作时间错成“一九五二年”。还有的是署了写初稿的时间,或者修改的时间。因此对手迹中所署写作时间,要进行慎重的鉴别和考证。(三)作者判定的写作时间,往往是经过反复回忆而确定的,还可能有作者的特殊考虑,没有过硬的证据,一般不宜推翻。例如,《念奴娇鸟儿问答》有一件手迹署“一九六五年五月”,这是写出初稿的时间;发表确定的写作时间为“一九六五年秋”,这是修改定稿的时间。(四)如果把这首词判定作于1926年12月,那时已是寒冬季节,就不好理解“独立寒秋”句,作者决不会写下这样不合时令的词句。(五)“独立寒秋”的“独立”,颇有深意。《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颖达疏:“君子于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说:“操危虑深,故云‘独立’。”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派兵逮捕毛泽东。毛泽东是秘密潜入长沙的,可能是在傍晚时分到了橘子洲头,周遭无人,又“操危虑深”,才写出“独立寒秋”的诗句。如果到了1926年12月,他回长沙已无危险可言,怎会有“独立”的忧虑和叹息呢?2.关于“到中流击水”的理解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第一页《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天头、地脚和标题下空隙处写的注释说明说:“我的几首歪诗,发表以后,注家锋(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在广州,见文物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九月刊本,天头甚宽,因而写了下面的一些字,谢注家,兼谢读者。”又批注说:“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据臧克家回忆,1960年前后听袁水拍传达毛泽东的回答说:“‘到中流击水’——指‘游泳’。”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口头答复《毛泽东诗词》英译者说:“‘击水’指在湘江中游泳。当时我写的诗有两句还记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季世昌《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3.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书求学的有关资料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完成“言志”的作文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校长李元圃阅后,惊异地说:“今天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材!”后来毛泽东在国文课里又写了《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老师谭咏春深为叹赏。毛泽东写的《宋襄公论》一文,因用“康(有为)梁(启超)体”作,一位教员认为只能给二十分,国文教员谭咏春看后却拍案叫绝:“毛润之的文章不仅思想进步,文笔泼辣,而且立志高远,见解精辟,令人折服呀!康、梁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好,好得很!”他破例给这篇文章打了个一百零五分,挥毫圈点后,还在文章后面写了一则批语:“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赵志超《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有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陈昌、张昆弟等一批志趣相同的同窗好友。这是一批有着远大理想和非凡气概的青年,这是一批真正的社会精英。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时政,相互激励。岳麓山下,楚怡小学,是他们常相聚会的地方。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纵论天下大势,讨论社会和人生问题。他们常引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激励自己,戏称今后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毛泽东还和同学们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就不能做朋友。他们决心要强健筋骨,振奋雄心,冲决一切魔障,大声呼喊着,向前猛进!罗学瓒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写他们这一群人的志向和抱负:开怀天下事,不谈家与身。登高翘首望,万物杂然陈。光芒垂万丈,何畏鬼妖精。奋我匣中剑,斩此妖孽根。立志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