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高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_第1页
用好高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_第2页
用好高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_第3页
用好高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_第4页
用好高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好高考大纲

提高复习效率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刘江涛关注高考大纲三方面命题原则(前言中)和指导思想(考试范围的后面)考核目标(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考试范围(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命题原则考察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考查学生各学科在理解基础上的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能力,要求对学科内的内容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能够跨学科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原则和命题指导思想决定了我们教学的重点

必须做到: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原则和命题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重点

------前面的都必须做到

要求目标ⅠⅡⅢ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

(2010年全国文综Ⅰ卷)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获取信息→分析、整合有效信息→综合性的解读信息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获取信息→分析、整合有效信息→综合性的解读信息

高考地理试题信息的特点(1)提供组合信息;逐步给出信息;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与教材或所学信息联系或试卷中的信息是学生应该理解并能应用)(2)信息呈现方式有多样性,多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信息(3)信息呈现方式的情景化(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由试题信息激发、调用所学相关知识→整合运用知识和试题信息形成正确认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原理分析问题ⅠⅡⅢ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知识------高考考察的知识1、高考大纲中内容范围涉及知识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基本地理现象的成因、特点3、以往高考中涉及的知识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4、善于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熟练和系统掌握地理主干知识

近些年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对学生简单记忆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注重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而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能熟练系统地把握地理主干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在高考大纲的考试范围中提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高考大纲的考试范围梳理主干知识,系统掌握主干知识,进而结合习题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熟练化训练,达到完全具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联系的能力要求。另外在复习阶段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归纳,学生每天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多是零散的,如果能及时归纳,对知识进行联系、对比,把零散的地理知识进行个人的建构,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ⅠⅡⅢ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正确描述现象、解释特征→阐释本质和规律→科学、完整、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描述和阐释事物在教学中的要求要关注学生术语使用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表述要注意已知条件和所学知识的结合要注意答题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ⅠⅡⅢ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运用判定、比较等方法论证问题→论证中表述严谨、逻辑清晰→综合运用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创新性分析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对教学的要求要关注学生论证问题方法的选择要关注学生论证问题语言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鼓励学生综合性、创新性的论证问题高考综合题分析思路准确------阅读获取题目中各类信息(已知、问题、图中信息)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中信息正确认识问题,论证方法选择正确完整------表述要严谨、完整,逻辑要清晰例.(08年文综卷Ⅰ)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答案: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从图中获取信息,准确回答问题答案: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从图中获取信息,准确回答问题长江的年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分析长江成为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的原因?1、长江流域大部分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2、长江流域面积广大,流域内支流、湖泊众多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知识迁移能力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表述清晰、逻辑严谨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答案: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正确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论证和探讨首先是观点的展示,其次是方法论的选择和运用,最后是文字表达。它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条件充分和表述清晰。河流三角洲的成因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入海口附近,水流趋缓,泥沙易沉积知识迁移能力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②入海泥沙量较少表述清晰、逻辑严谨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

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09年全国文综卷Ⅰ36题)(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夏季水量大,夏季,6—9月份皆可)(2分),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冬季或11—5月或冬季水量小)(2分)。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2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2分),位于北半球(2分)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2分),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2分);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2分)。结合已知信息,完整回答问题综合题在教学中三项关注关注学生的审题,是否准确理解题意和所问问题关注学生阅读、读图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的表述,要准确完整、逻辑清晰。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结合已知条件,准确回答问题(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表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正确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2)隋(大)运渭结合已知条件,准确回答问题(3)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顺畅。但洪水期水流湍急,大旱时河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结合已知条件,准确回答问题辩证的、历史的分析问题不足之处请多指正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性文字、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坐标图、柱状图、扇形图等模式图、数字表格、画面、符号等多种形式。文字式信息呈现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09年全国文综1用图09年全国文综1用图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1、坐标图注意两个端点、曲线变化趋势、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分析。2、柱状图和扇形图注意备注及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分析。3、区域地图注意方向、比例尺、经纬度、典型地理事物(海陆轮廓、河流曲线及位置、山地湖泊位置、备注地理事物等)的分析。4、剖面图一定要注意端点、曲线变化趋势、极大值和极小值及存在的位置。5、等值线图要注意“等值线也是一条界限”这一原则的应用,关注最大值、最小值,关注等值距、等值线疏密、及其产生的影响。

6、培养学生基本的画图、填图能力。(10全国文综卷Ⅰ)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设计

B.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配送仓库

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信息呈现方式的情景化情景化的信息与图片信息相结合,主要信息在图片中(09全国卷Ⅱ)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情景化的信息与图片信息相结合,结合情景中的信息回答地理问题(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情景中信息不一定与地理试题完全相关高考地理试题情景化善于从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善于整合情境中和图片中的信息;善于利用情境中的信息分析、组织试题答案。(10年全国文综卷39题)(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提供信息具有不完整性提供信息不完整时注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2002年广东卷)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2)题。

(1)在图2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B.9日2时

C.9日20时D.8日8时

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定性与定量信息相结合,隐性与显性信息相结合

逐步给出信息,各题之间信息联系;与教材或所学信息联系(08年全国文综Ⅰ卷)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定性(隐性)与定量(显性)信息相结合;定量信息转化成定性信息逐步给出信息,各题之间信息联系;与教材或所学信息联系(08年全国文综Ⅰ卷)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C.5°~15° 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C.6月、4时30分 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逐步给出信息,各题之间信息不联系(各问中又出现已知信息,影响到主信息);定性与定量信息相结合,隐性与显性信息相结合

逐步给出信息,各题之间信息联系;与教材或所学信息联系培养学生整合已知信息的能力;整合定性、定量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已知信息挖掘隐性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所学知识要熟练)答题要注意判断一组题中各个题目之间的信息联系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1~2题1.该地位于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0°~23°26′N之间D.0°~23°26′S之间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坐标图注意极大值和极小值,及曲线或折线的变化趋势

(05年全国文综Ⅰ卷)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0~12题。10.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11.从图4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12.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

.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10.C11.B12.D坐标图注意及曲线或折线的变化趋势;(08年全国文综Ⅰ卷)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扇形图关注备注信息及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分析。(2006年全国文综Ⅰ卷)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一2题。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2.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柱状图关注备注信息及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分析。坐标图关注横坐标、纵坐标,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分析。(07年全国文综Ⅰ卷)读图,回答3~5题。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 B.Q C.R D.S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Q C.R D.S注重图中海陆轮廓、纬度位置等

关注经纬度、河流曲线、山地湖泊位置、等值线、备注信息等)的分析。关注地图的海陆轮廓注意方向(09年全国文综Ⅰ卷)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3完成6~8题。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

B、110m

C、170mD、220m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剖面图注意两个端点、横坐标、纵坐标,曲线变化趋势、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分析。(10年全国文综Ⅰ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B.12℃C.16℃D.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

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等值线也是一条界限;关注等值距;关注最大值、最小值,等值线疏密、及其产生的影响分析。教学基本要求-------地形剖面图绘制5001100河流甲乙N1:500000100900700500300130011001500比例尺水平1:500000

垂直1:20000对解题或分析问题有很大帮助的图-------光照图等(08年全国文综Ⅰ卷)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C.5°~15° 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C.6月、4时30分 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图------不同地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教学中基本知识示意图------三圈环流图、洋流图等基础知识的填图训练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以图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08海南22题以往高考中涉及的知识和与生活有较密切关系的地理知识答案:砂砾层减少了水分蒸发(3分);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4分);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3分)(10年全国文综Ⅰ卷)36题(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对高考中出现的问题及知识,要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建构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中,牢固掌握(2007全国Ⅱ卷)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B.15时

C.9时 D.19时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特征

①地方时为0时(出现极昼时)或12时(出现极夜时);两点是地方时为0时发生极昼,地方时为12时,发生极夜。②极昼或极夜现象的边界(太阳直射赤道时除外)。③两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该点的纬度为90°-直射点纬度;该点纬度数增加,直射点纬度数减小。④两点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⑤两点此刻观测到的太阳方位相同,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方位都在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方位都在南。(直射赤道时除外,太阳直射赤道时,该点位于北极和南极,北极太阳方位在南,南极太阳方位在北)⑥两点的移动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北移,刚好出现极昼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刚好出现极昼的点北移(2010年全国卷Ⅱ)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10时 B.13时C.16时 D.19时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A.东方 B.西方C.南方

D.北方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A.9月21~30日B.10月1日~10日C.10月11~20日D.10月21~30日(08天津卷)图6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11-12题。11.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C.正午太阳高度D.白昼长短1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多总结、多整理高考中涉及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