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_第1页
第二章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_第2页
第二章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_第3页
第二章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_第4页
第二章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方式一、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

基本内容

民主理念

法治理念

公平理念

科学理念

责任理念

服务理念

效能理念

系统理念

创新理念

安全理念

1、民主理念信息化社会民主的表现形式

依照我国宪法所体现的“人民主权”的原理与原则,人民理应享知情权。也就是说,社会公众有权享用信息,其中包括主要由政府掌握的政务信息,而公开信息则是政府必要履行的义务或职责。政府的权力是社会公众赋予的,公开政府履行职能的信息,是政府为公众服务和接受公众监督理所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1)信息的垄断和封锁已为有效政府管理所不容

(2)信息的垄断和封锁将危害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展(3)在信息社会,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已失去必要条件

电子政务为民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躲猫猫”事件与网络民主化云南晋宁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受伤致死,当地警方称其与人玩“躲猫猫”受伤,事件曝光引爆网络舆论。就在媒体报道后一周,2月19日下午,云南省委宣传部网络发布公告,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调查委员会。“躲猫猫”事件从正面来看,有积极意义,折射出中国在网络民主方面的发展变化。王锡锌教授:“从去年的‘虎’到今年的‘猫’,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必将构成地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时官民在知情权问题上一个良性互动的标本。云南这一由官方主导的史无前例的民间维权监督行动,势必将成为类似事件的法治样本,对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和公民维权监督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个体走向组织、由情绪走向理性不无破冰意义。”

2、法制理念

电子政务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制的过程,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法制政务,因此,我们在电子政务的运营中,要比在传统政务环境下有更强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要更加注重法治建设,更加充分立法,更加严格地依法办事,更加公正、公平地执法。信息技术及其广泛的应用,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等方面的巨变,同时,也使社会面临着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安全、国家安全等困扰。这就要求法治建设,才能有效的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和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营。电子政务使政务的处理过程高度透明,政府任何一种违背法治精神的行为都将充分显露在社会公众面前,如果政府不讲法治、不实施法治,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3、公平理念

“数字鸿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在地区间、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社会公众的不同群体间,出现了信息强势群体和信息弱势群体的差别,这两大群体之间的差距,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

4、科学理念

电子政务使得政府管理大规模采用知识密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政府管理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这种客观变化,注意研究和遵从科学原则和技术规律。

5、

责任理念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大众赋予的,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委托-代理人关系,实质上是一个责任系统,它要求政府不得滥用权力并对自己的所有行为承担责任。

电子政务实际上给我们建立责任政府创造了必要条件:

(1)电子政务需要优化的规范化管理做基础,这一基础既给电子政务创造条件,同时也给政府内部权责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细化注入了必要的压力。

(2)电子政务使得政府的透明度提高,这使得来自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督活动,因依据更加明确和充分而更加具有有效性。(3)电子政务密切了政府与公众间的关系,使社会公众更易于参与管理并对政府实施监督,促进政府履行责任。6、服务理念

政府职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这种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逐渐居于第二位,政府对社会管理职能在强化,但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主要不再是对公众的管制,而是全面的服务。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说“政府管理就是服务”。7、效能理念

区分两个概念:行政效率、行政效能

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共同构成了理想的政府管理目标体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所追求的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电子政务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加速完成从“效率政府”到“效能政府”的转变

8、系统理念

系统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以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系统理念应该做到以下四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从整体需要、从共同目标出发认识事物,采取管理措施,避免局部优化。

(2)必须注意各个方面、各项工作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调整变化着的关系,努力实现最佳配合。特别是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动态运行各环节间的关系。

(3)必须建立起这样的机制: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之间要相互提供便利条件,相互利用工作成果,尽可能共享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

(4)必须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要求、约束条件(法律、法规、程序、惯例等)及其变化的规律,保持对合理要求及其变化的适应。(5)必须建立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机制,能在出现例外的情况时,有各种“备份”的措施方法(预案)供有效采用;9、创新理念

10、安全理念

二、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发展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给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给政府组织规模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给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带来的变化

(一)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政府管理环境是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这里所说的政府管理环境是中观或者微观层面的,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是办公设备设施,软环境指的是行政观念、行政文化、行政制度。政府管理环境对政府管理活动产生着制约作用,而政府管理活动的结果又反作用与政府管理环境。(二)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发展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三)电子政务给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的行政组织是一个趋于扁平化的组织,是一个呈现网络状的组织,是一个核心明确、边界模糊的组织。(四)电子政务给政府组织规模带来的变化

电子政务带来的另外一个组织方面的变化,就是行政组织将由繁到简,机构可以实现真正的精简。

我国原有的政府组织是一种纯行政性的科层制结构,分为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和信息传递者以及基层的执行者等若干层次。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层的信息传递者会逐渐消失。(五)电子政务给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带来的变化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结构将发生改变

单纯管理人员与单纯技术人员的比重均会有所下降,兼具优良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员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承担相应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将占有一定的比重,处于中间层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只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工作人员的比重将逐渐下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将大幅度提升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总的数量规模将逐渐趋于减少。三、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方式及其特征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控制方式方面的特征(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过程控制为主,结果控制为辅)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关系模式方面的特征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管理类型方面的特征

(服务型管理成为主要政府管理形式,管制次之)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服务方式方面的特征(被动到主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办公模式方面的特征(“一城式”向“一网式”“一表式”转变)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经济调节(建立数据库、采用模型分析等方法,提供决策支持)市场监管(建立市场监管体系)社会管理(建立社会的相关基础信息库)公共服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等)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的民主化的体现电子政务弱化了政府官僚集权机构的社会控制能力电子政务拓宽了民主管理的内涵电子政务提高了民主监督的力度和监督的效率电子政务促进了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民主化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能力的

提升电子政务可以增强政府生命力电子政务能促进政府部门间的协作能力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社会规范能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电子政务条件下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转变传统激励方式:以经济利益激励“经济人”;以“归宿感”激励“社会人”;以自我价值的实现来激励“自我实现的人”。与传统政府条件下的政府工作人员的激励方式相比,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激励机制应该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以及“人的自我实现”在激励中的重要性。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