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所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所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所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所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所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所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秋天的心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5、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16、文章两次出现“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17、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18、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5、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2分)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意思相近即可)16、作者着意展现平埔族秋居生活的逍遥自在、气派悠闲;(1分)与文中现代商业形态背景下人们生活的平面单一形成鲜明对照,(1分)从而寄寓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形式的忧虑,也表达了作者期望我们能时刻保持一份“秋天的心”,从自然中去感知,与自然共鸣,保有一份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17、“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6分)18、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2分)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3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3分)(意对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铁

圈索洛杜布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郡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D.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分)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参考答案:(1)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C项,“不安于现状”“充满朝气”等分析依据不足。D项,“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不恰当。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

(2)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不愿离开。②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③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能玩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每点2分,共6分)(3)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每点2分,共6分)(4)(共8分,意思对即可)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铁圈是造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催化剂,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年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虽然都是关注“三农”工作,与过去的一号文件多讲当年或近年工作部署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具体部署了2020年、2035年以及2050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县有管长远的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辅以精准脱贫、体制改革、人才支撑等要点,《意见》从方方面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又是一个管全面的“三农”工作部署安排。(摘录自《光明日报》)材料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摘录自《人民日报》)材料三2017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对媒体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说,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含金量非常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如果单纯地忽视农村,认为通过城市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天真的。”韩俊说,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我们改变关于城乡关系的一系列旧认识,树立新观念,首先则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扩大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摘录自《南方周末》)材料四永联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在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摘录自《搜狐财经》)7.下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B.同是关注“三农”工作,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部署近期工作,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却是立足长远部署目标任务。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根本。D.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到2018年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规模将达到1500万人以上。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以图表形式概括了关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目标任务的相关情况,用准确的数据反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B.材料三指出,城市发展解决不了农村问题,要敢于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C.材料四列举了永联村和高家堂村都实现了脱贫致富的事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D.《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以及时间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9.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同是乡村振兴典型的永联村和高家堂村,在实现乡村振兴途径上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7.C

8.B

9.永联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领导作用,走以企带村的路子,发展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高家堂村立足本村山林面积大、竹林资源丰富的实际,走生态立村的路子,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7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其中文化振兴是根本”错误,原文无此信息,材料二的图表显示这五个方面都重要,“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考生需要根据选项确定考查的区域,然后到相应的区域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B项,“……城市发展解决不了农村问题,要敢于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错误,因果关系分析错误。材料三中说“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并没有说这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同是乡村振兴典型的永联村和高家堂村,在实现乡村振兴途径上有什么不同”,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需要先找到永联村和高家堂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做法,然后比较其不同。这两个例子都源自材料四,先看“永联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收益颇丰”“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再看“高家堂村”,“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在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韦伦,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农夫既非本色工匠,被所由抑令就役,多遭箠罚,人不聊生。伦白国忠曰:“铸钱须得本色人,今抑百姓农人为之,尤费力无功,人且兴谤。请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使减少,而益铸钱之数。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乾元三年,襄州大将张瑾作乱,乃以伦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襄邓等十州节度使。时李辅国秉权用事,节将除拜,皆出其门。伦既为朝廷公用,又不私谒辅国。伦受命未行,改秦州刺史。时吐蕃、党项岁岁入寇。伦至秦州,屡与虏战。兵寡无援,频致败衄,连贬巴州长史、思州务川县尉。德宗即位,选堪使绝域者,征伦拜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通和吐蕃使。伦至蕃中,初宣谕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赞普入献方物。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又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累加开府仪同三司。及卢杞、白志贞、赵赞等贬官,关播罢相为刑部尚书,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从驾梁州,还京,又欲擢用卢杞为饶州刺史,伦又上表切言不可,深为忠正之士所称叹。以年逾七十,表请休官,改太子少师致仕,封郢国公。又表请置义仓以防水旱择贤良任之左右又言吐蕃必无信约专须防备,不可轻易。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卒,时年八十三,赠扬州都督。选自《新唐书·韦伦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农夫既非本色工匠

本色:本行。B.请厚悬市估价

估价:估计价格。C.伦乃躬亲阅视

躬亲:亲自。D.时李辅国秉权用事

用事:执政。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表请置义仓以防水旱/择贤良任之/左右又言吐蕃必无信约/专须防备B.又表请置义仓以防水旱/择贤良任之/左右又言吐蕃必无信/约专须防备C.又表请置义仓以防水旱/择贤良任之左右/又言吐蕃必无信/约专须防备D.又表请置义仓以防水旱/择贤良任之左右/又言吐蕃必无信约/专须防备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韦伦为官勤恳认真。天宝末年,皇宫内大兴土木,那些营造的工头、官员狼狈为奸,韦伦躬亲阅视,节省许多钱财。B.韦伦为官正直有节。朝廷任命韦伦为襄州刺史,当时李辅国掌权用事,节度使的任命都出自他的门下,但韦伦不拜见李辅国。C.韦伦抗击吐蕃、党项入侵。韦伦任秦州刺史时多次和入侵的吐蕃、党项人作战,多次失败,因此他免去了巴州长史、思州务川县尉等人的官职。D.韦伦正直敢言,受人敬畏。韦伦曾就朝廷的得失多次上疏,当关播被罢免宰相而担任刑部尚书时,韦伦在朝堂极力反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伦至蕃中,初宣谕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赞普入献方物。(5分)

(2)又欲擢用卢杞为饶州刺史,伦又上表切言不可,深为忠正之士所称叹。(5分)

参考答案:4.B估价,价格。“估”也是价格的意思,这里是同义复词。5.D6.C选项C对应的原文“兵寡无援,频致败衄,连贬巴州长史、思州务川县尉”是因为韦伦战败,被贬为巴州长史、思州务川县尉。7.(1)韦伦到达吐蕃,首先宣示皇帝的恩宠,其次叙说国家的威力,以及德政远扬的情况,吐蕃人非常高兴,国王献上当地特产。(关键词“宣谕”“次”“振”“方物”各1分,句意1分)。(2)皇上又想提升、任用卢杞为饶州刺史。韦伦又奉上表章,恳切地提出不可任用卢杞,深深地被忠良正直的人士称赞、叹赏。(关键词“擢”“切言”“称叹”各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韦伦,年轻时以祖荫积官被授予蓝田县尉之职。因为担任吏职勤恳认真,杨国忠命他暂署铸钱内作使判官。杨国忠征召各州县农民,让他们铸钱,农民既不是本行当的工匠,被差遣他们的人逼着服役,多数遭受鞭打责罚,人人都过不下去。韦伦对杨国忠说:“铸钱须得本行当的手艺人,如今逼着一般农民干这种活,特别费力却没有效果,人们还会生出议论。请公开在市面上以优价招募懂得这种手艺的人干这活。”从此被强派来服役的人减少了,铸的钱数却增加了。天宝末年,皇宫内土木营造的工程一天都没有停止过,那些营造的工头、官员狼狈为奸,韦伦便亲自监督视察,节省许多钱使耗费减少了一半。改任大理寺评事。乾元三年(760),襄州大将张瑾作乱,朝廷即任命韦伦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及山南东道、襄州、邓州等十州的节度使。当时李辅国掌权执政,节度使的任命都出自他的门下。韦伦既然是被朝廷公开任用的,私下里又不拜见李辅国,因而韦伦接受任命还没有上路,又被改任为秦州刺史。当时吐蕃族、党项族年年入侵。韦伦到达秦州以后,多次和敌人作战,因为兵少又缺乏后援,以致多次失败,接连被贬为巴州长史、思州务川县尉。德宗即位,要挑选一个能够出使极远地域的人,召回韦伦,拜他为太常寺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旄充任通好吐蕃的使臣。韦伦到达吐蕃,首先宣示皇帝的恩宠,其次叙说国家的威力,以及德政远扬的情况,吐蕃人非常高兴,国王献上当地特产。韦伦曾就朝廷的得失多次上疏谈及。然而韦伦又被宰相卢杞所厌恶,改任太子少保,积官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等到卢杞、白志贞、赵赞等人贬官降职,关播被罢免宰相而担任刑部尚书时,韦伦在朝堂上呜咽着说:“当宰相的不能辅佐朝廷以使其和谐,向皇上开诚布公地进行忠告,使国家落到这个地步!还要当尚书,天下怎能治理得好呢!”听到这话的人对他又尊敬又畏惧。跟随皇上到梁州,返回京师以后,皇上又想提升、任用卢杞为饶州刺史。韦伦又奉上表章,恳切地提出不可任用卢杞,深为忠良正直的人士所称赞、叹赏。因为已经年过七十,韦伦上表请求辞官,朝廷改任他为太子少师让他离任,封他为郢国公。又上表请求设置义仓以预防水旱灾荒,选择贤良的官员在皇上身边任职;又说吐蕃必然不守信义诺言,,必须特别进行防备,不可轻视他们。贞元十四年(798)十二月去世。时年八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扬州都督。

略5.

(1)上述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以及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分)

(2)对上述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请联系现实谈谈看法。(150字以内)(9分)

参考答案:略6.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年鸷勇绝人

绝:超过B.俾统制解元守高邮

俾:使,让C.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绐:等到D.秉将旄,皆其部曲云

秉:持,拿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金兵伤亡惨重。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6分)

译文: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4分)

译文:

参考答案:7.C(绐:欺骗)8.B9.D(“把自己收到的租税分给了各户百姓”错。)10.(1)于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种阵法(兵法),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共6分。“引”“次”“勒”“设伏”“所”“约闻鼓即起击”各1分)(2)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共4分。“苟同”“他日瞑目”“岂”和状语后置句各1分)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根据下面的材料,请给具有“社交控”倾向的人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运用第二人称和整句的形式,不超过50字。(4分)上班第一件事儿就是刷新微博、微信;看到美食,总是先拍照片上传至微博、微信;即使是面对面的同事,也会通过各类社交网站进行沟通。近日,“社交控”一词新鲜亮相。这并非一个疾病的代名词,但是如果这些行为在你的生活中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出现焦虑、坐立不安等状态。参考答案:(4分)

根据建议的合理性赋分,其中未使用第二人称、整句的均扣1分,超过字数扣1分。略8.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参考答案:考生查分后,查询分数线。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的考生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则准备入学。如考生仅未上学校线,通过调剂可参加复试。所有考研不成功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路。【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及语言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流程图的环节,然后根据流程图的程序进行介绍,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清晰,用语连贯、简洁、准确。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流程图的查分过程,查询分数线需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查询过关后可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准备入学,如果考生仅上国家线,没上学校线,可通过调剂参加复试,复试不成功可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去找工作,以上流程图标示的内容可根据上线、复试(调剂复试)、入学(选择其他出路)的流程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洁、连贯、准确。9.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好了几位好朋友为他饯行。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③教师的妻子是作家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请你推断他们两人各自的职业。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甲:教师、警察;

(2).乙:书法家、作家。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完成本题的关键是理清他们的称谓、职业的逻辑关系,从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题目中提示“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由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践行”可知甲不是“书法家”,推出乙是“书法家”;由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可知“书法家”不是“教师”,结合①可知甲是“教师”;由③可知“教师”不是“警察”,推知乙还是“警察”。故甲的职业是教师、作家。乙的职业是警察、书法家。10.将下面的单句改写成由三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不得增删内容,字词可作调整)(4分)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德国著名作家,“穷人的歌者”——里克特创作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辰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参考答案:17.答案示例: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作为“穷人的歌者”,他创作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下正值大学生求职季,相比过去单纯追求“高薪”,有调查显示、95后求职者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以及与兴趣契合,更加注重工作氛围和环境质量。如何看待95后“高薪不是首选,追求自我实现”的就业观?这种观念变化给用人单位、教育机构等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你的见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高薪诚可贵,自我价更高我们的父辈总是告诉我们,工作要找一个“保险”的,衣食无忧的,俗称“铁饭碗”。但当今的年轻人的想法显然跟父辈们不一样了,他们在求职时更加注重自我实现,而不是父辈们看重的高薪、稳定等要求。对此,我觉得年轻人是对的。我们找工作的确应该追求自我的实现,而非只看重高薪。那么,为什么当今的年轻人有了这样一种新型的职业观念呢?首先是社会的发展使得物质资料变得富足,新生代的年轻人不用在为生存而选择工作,选择奔波。这使得他们更加有精力去考虑实现自我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代的进步让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的思想。年轻人拥有了诸如“独立人格”之类的意识、“丁克家庭”之类的观念,这让他们部分摆脱了父辈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传统生活方式,从而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作为求职时的考量选项。这种求职方式有没有坏处呢?当然有,比如一些机械的重复的工作将不再作为年轻人求职的首选,未来社会这样的一些不能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有谁来做呢?但相较之下,我仍觉得这种求职观念是利大于弊的。其一,追求自我实现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这样即使选错了,年轻人也不会抱怨。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其二,追求自我实现所选择的工作一定是自己热爱的工作,当你热爱一件工作的时候就轻松地解决了坚持的问题,因为这是你的热爱,所以你会奉献。其三,它最大的好处是会鼓励这个社会的创造性。创造很多时候是出于兴趣,出于爱好。一个为了钱去工作的人和一个为了梦想去工作的人,他们的创造力是大相径庭的。因而,即便这种求职方式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我仍觉得它是值得提倡的。况且产生的问题,我相信人类有办法去解决。那么,面对这样新型的求职观念,我们的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可以让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位,创造出更多有创造性的职位。任何一个大量重复的工作是不太能让人有自我实现感的。用人单位还需要更新自己对人才的招收观念,慢慢改变现有的工作格局。年轻人是未来,一个企业如果在未来不能满足年轻人的求职需求,它一定被淘汰。教育要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给他们教以新的求职观念。这个社会也应该更加宽容,允许各种各样的职业选择。这样未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才能更加精彩。针对“高薪不是首选,追求自我实现”的职业观,我想说:“高薪诚可贵,自我价更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你的见闻写一篇文章”。本次作文对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题干中“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一句话,就是在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因此作文应该要有明确的观点出现并进行相关阐述。第一,如何看待这种职业观?第二,这种职业观给用人单位、教育机构等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所以这篇作文我们不仅要就这种职业观发表看法,还要写出相对应机构的应对要求。个人觉得,这篇作文要对这种新型的职业观采取认同鼓励的态度。【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材料主要阐述了95后大学生求职并不以高薪为选择职业的首要条件,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当下,大学生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职业与兴趣是否契合,考虑工作氛围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看重自我实现。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就业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