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岭南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_第1页
广州市岭南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_第2页
广州市岭南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_第3页
广州市岭南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_第4页
广州市岭南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6/66/6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模拟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考前须知: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那么无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红楼?景语李书磊①?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一封信就代表了这种心态。信中说:“最可厌者,莫如近世之?红楼梦?,蝇呜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蜡。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十二字准确地表述了不喜?红楼?的原因,事实上这十二个字也传神地总结了?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与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远矣。看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是一种冒险,它对习见的传统是一种挑战,对读者的趣味也是一种新的训练和培养;灵活而开放的读者能够接受这种培养,迟钝且顽固的读者却常常拒绝,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得新的审美满足的时机。这种人可以称之谓“趣味的落伍者〞。②但是,?红楼梦?难道真的是天外来客吗?其实,如果我们在?红楼?中细心查考,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与?水浒?、?三国演义?所代表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的蛛丝马迹。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红楼?的景语。③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那么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表达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在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大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④?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红楼梦?与传统古典小说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传统小说重视的是传奇情节,而?红楼梦?所重视的是日常情节。传奇情节要求曲折性和起伏性,而日常情节那么包含着更多、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它不是以故事的机巧吸引人,而以生活细节本有的魅力打动人。?红楼梦?的创造表达在这里而不是别处。这种创造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红楼?景语是?红楼?的胎记,显露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进化痕迹。⑤由此我们更清晰地懂得了对?红楼梦?的接受史。清代的士大夫能够很快接受?红楼梦?是可以理解的:?红楼?虽然逼得他们不得不向上一跳,却没有剥夺他们的立足点。1.以下不属于周永保拒绝?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红楼梦?包含着新的艺术因素,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B.?红楼梦?在语言上“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C.“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的现象非常可怪。D.周永保是迟钝而顽固的读者,是审美趣味的落伍者。2.以下理解和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几部小说中。B.传统小说的作者渴求情节而忽略情绪,读者也存在着这样的阅读心理。C.情绪结构较之于情节结构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而欣赏日常情节需要有比欣赏传奇情节更高雅的审美趣味。D.?红楼?景语作为?红楼?的胎记,证明了曹雪芹在艺术创造上所取得的进步。3.?红楼梦?出现不久就被广泛地喜爱,甚至有“开言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结合本文,以下对这部名著风行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并且重视日常情节和内在心理。B.以生活细节的魅力来打动人,为灵活而开放的读者接受。C.继承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结构的特点,能够适应读者的审美心理。D.作者曹雪芹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

刀势画

王斌

那洛阳在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洛阳遂成河南省会,军政要员云集,人口猛增。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刺激了商业的开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更让洛阳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

洛阳剪纸就是其一。

洛阳剪纸有三种:一种叫复制剪,就是依葫芦画瓢,复制原来的把戏;另一种叫规那么剪,如结婚用的喜字;最后一种是创作剪,完全出自艺人的自创,随心所欲,一蹴而就,为剪纸艺术中的最高境界。

“创作剪〞技艺最深的,在洛阳数秦百川先生。其作品栩栩如生,涉材广泛,独门绝技更是让人惊叹。

剪纸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艺术改进之后很快成为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一位叫宫田雅之的人。此人通过刀势表现思想哲学和艺术美学,作品被世人称之为“刀势画〞。其画作具有古典之美、刀势之美、冷峻之美、心灵之美多层美感。刀势在纸上所产生的线条配以艳丽的色彩,交相辉映之中,给人一种极大的感染力。

1944年夏,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秀带着儿女和丈夫生前得意弟子来到洛阳。当地友人问起中日剪纸艺术的话题时,宫田夫人说:“中国的剪纸艺术还缺少足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根底,只局限于装饰作用,所以中国的剪纸只能像土特产一样批量销售,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秦百川先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当他听到那些话之后,脸红得发烫,立刻招呼弟子拜访。

龙愁秀和秦先生一交谈,知道了自己言语间不慎得罪了人,立刻站起来给秦先生鞠躬致歉。秦先生说:“我接受你的抱歉,也想见识一下您丈夫的‘刀势画’。虽然中日交战,但艺术无疆界。明日9时,在天门广场咱们现场交流一下,也算为两国剪纸艺术做点事吧。〞

宫田夫人欣然接受了秦先生的请求。

第二天9时刚到,宫田夫人如约而至。一阵客套之后,比赛正式开始。

那宫田弟子看起来才三十多岁,却技艺了得,四十分钟后作品已然完成,悬挂于展厅显要位置。

那是宫田雅之代表作?白桦湖四季?的翻本。作品巧妙利用了光影元素,将七彩玻璃纸刻贴出惟妙惟肖的白桦树、月亮、山峰、氤氲、湖水、鸟儿。既有油画的细腻、中国水墨画的诗意,又兼有日本版画的冷峻内敛。既有东方的禅宗悟道,西方的哲学意味,又表达着一种特有的伤感之美。在玻璃装裱镜的反射下,画面亦真亦幻,将日本风景名胜白桦湖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树、那山就像伫立在众人眼前,那水就像流在众人脚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完美无瑕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一时人人惊呼!

宫田弟子作品一完成,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秦先生那里。

秦先生早已进入忘我境界,挥剪如飞。时而如走蛇空灵诡异,时而如蜻蜓点水飘逸轻灵。手臂运作间,纸屑扬扬洒下。少顷,额头渗出细汗。

良久,秦先生手臂停了下来,抬起头郑重凝视墙上高高悬挂的?白桦湖四季?。少顷,只见秦先生划破长空的一剪之后,突然一口鲜血“噗〞地喷出,人慢慢倒地。

赛场大乱。

秦先生被送往医院之后,那幅带血作品静静躺在案上,揪着众人的心。作品表现的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血战日军保洛阳。有骏马飞跃嘶鸣,有山河支离破碎,有百姓同仇敌忾……那磅礴宏大的气势,丝丝入扣的表现手法,精妙的造型,勇进悲壮的气氛,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前线战场。

人们正赞叹间,只见秦先生几名弟子红着眼睛返了回来。数米长的剪纸在几个人手中被慢慢撕开。立刻,剪纸变成了对称的两幅作品。

这时,突然有人喊到:“剪纸上有字。〞

众人这才注意到,在错综复杂的剪纸线条中,隐藏着偌大的两个字“落阳〞。几名弟子把对称的两幅剪纸轻轻移到了屋外。清风徐徐吹动下奇迹出现了,只见剪纸上薄薄人儿车儿马儿飞快哗哗地动。或疾跑、或跳跃、或厮杀,似有鲜血飞迸,似有硝烟弥漫,似有枪弹嗖嗖飞过。风停时,人儿车儿马儿趋于平静,“落阳〞二字又显示出来。

众人瞪大了双眼,只差点儿钻进剪纸中去。

那场大赛之后,传来秦百川先生去世的消息。

让人们称奇的是,自那一天开始,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快大溃败,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太阳旗从洛阳上空狼狈撤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10期)

4.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开头写了洛阳从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以洛阳的繁华、民间艺术颇多,引出洛阳剪纸和剪纸比赛的故事。

B.以“刀势画〞为代表的剪纸,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代表着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古典美、刀势美、冷峻美、心灵美等多层美感。

C.剪纸比赛时,宫田弟子技艺了得,用四十分钟剪出的宫田雅之的代表作?白桦湖四季?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D.秦百川那幅带血的剪纸作品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内容,造型精妙,表现手法丝丝入扣,气势磅礴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E.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通过中日之间进行剪纸比赛、挫败日寇阴谋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5.小说中的秦百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6.有人主张“艺术无疆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荣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确实,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林徽因的生命,不管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飘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祥,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管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辉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根底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那么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拟,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比照,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F、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美,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8、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9、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5分〕四、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0分〕10.翻译以下文言文句子。〔共4小题,每题5分〕〔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2〕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3〕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4〕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去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发奋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假设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假设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1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1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比拟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着悠久的开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C.“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董卓所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有“三曹〞。1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表达。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去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14.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①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6分〕②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4分〕五、古代诗歌理解与鉴赏。〔共16分〕〔一〕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15.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