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临证心得(李平院长)课件_第1页
针刺手法临证心得(李平院长)课件_第2页
针刺手法临证心得(李平院长)课件_第3页
针刺手法临证心得(李平院长)课件_第4页
针刺手法临证心得(李平院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临证心得李平

2013.05.25学习内容

毫针手法要点常用穴位针刺手法举隅针刺安全注意事项针刺法则及针刺方法一

毫针手法要点2.捻转与提插要素捻转角度、频率提插幅度、频率,方向及力度手法操作时间3.针刺手法与补泻效应疾病虚实性质机体虚实状态刺激量与补泻补泻手法与针刺效应平补平泻二

常用穴位针刺手法举隅1.风池穴穴位解剖: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的分支。2.四神聪穴位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的分支。3.睛明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浅层布有内眦血管、滑车上下血管及分支、滑车上下神经及分支。4.水沟穴穴位解剖:在口轮匝肌中;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手法举隅刺法:斜向上方向,捻转1周,行雀啄术。量学要求:以眼球湿润或肌肤汗出为度。作用:开窍醒神适应症:脑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理疾病、面瘫、痛症等。5.极泉穴穴位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手法举隅提插刺法: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上,肩部外展,医者左手食指放于极泉穴沿经下移1寸处(在肱二头肌与肱骨干之尺侧,肱三头肌之前侧),拇指放于上臂外侧协助固定,食指下按,可摸到一硬韧的条索状物,用食指拨动时,可见手腕或手指有抽动样动作,用左手食指固定之,右手持针刺之,即会出现明显的上肢或手指的抽动样动作。适应症:上肢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等。6.曲池穴穴位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7.合谷穴穴位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手法举隅1.直刺:垂直于皮肤直入0.5-1寸适应症:感冒、头痛、惊厥抽动、口歪等。2.斜刺:远心方向斜刺适应症:手指活动不利、麻木、握固不伸等。3.透刺:向后溪穴方向透刺适应症:头痛、偏头痛4.合谷刺手法举隅深刺提插为主:1.5—2寸毫针提插刺激,针感传向腹部深处或阴部。适应症:腹部疾病、泌尿生殖疾病等。9.夹脊穴穴位解剖:各穴位置不同,其肌肉、血管、神经也各不相同。大致分三层次: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中层(上、下锯肌);深层(竖脊肌、横突棘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

10.腰腿穴

腰腿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旁开2.5寸刺法:针刺2.5-3寸适应症:坐骨神经痛11.秩边穴穴位解剖:肌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神经:深层为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起点,外侧为坐骨神经。血管:臀下动、静脉。手法举隅1.直刺适应症:坐骨神经痛2.秩边穴透刺水道适应症:前列腺疾病;早泄、阳痿等手法举隅1.直刺: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直腿抬高进针,施提插手法。适应症:下肢瘫痪、生殖系统疾病2.刺血适应症:腰背疼痛、中暑、皮肤病、下肢静脉炎等。3.运动针法(阻力针法):急性腰扭伤13.丘墟穴穴位解剖:肌肉:趾短伸肌起点,距跟外侧韧带。神经:足背中侧皮神经分支和腓浅神经分支。血管:外踝前动、静脉分。

手法举隅1.毫针透刺丘墟透刺照海:胆囊疾病、局部软组织疾病2.雀啄手法:足内翻三

针刺安全注意事项1.风府针刺深度:尸检发现皮肤到寰枕后膜的距离最大值为68.2mm,最小值为47.5mm,平均57mm。活体的深度要大于此数字。针刺方向:针刺时,针尖应垂直或向前下方斜刺进针,如针尖向前上方斜刺最易从枕骨大孔刺入小脑延髓池而伤及延髓。针刺与椎动脉关系: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全程可分4段,其第3段是指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来后,先经寰椎后弓上方呈水平转向后内,至接近正中线时穿寰椎枕后膜入椎管。故针刺过深即深达寰枕后膜时,有可能刺破椎动脉,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现象。2.胸背部注意针刺角度、深度、留针时间等3.下腹部针刺下腹部腧穴时,应了解患者膀胱充盈状况,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避免误伤膀胱。

孕妇下腹部忌针。未生育的女人禁针石门、阴交。4.预防血肿1.浅表小静脉、毛细血管损伤,引起小出血斑,可以不必处理。2.小动脉损伤,起针后出血或积于皮下,引起血肿。3.四肢浅表较大动脉损伤,起针后血液喷射或迅速形成较大血肿。处理:对较大血肿先冷敷,或用注射器抽吸,出血停止24小时后改用热敷,以助吸收。对于小血肿,立即用酒精棉球压迫并揉按,血肿会很快消散。5.神经损伤神经或神经根的损伤6.脏器损伤1).创伤性气胸原因:针刺过深、体位不当、原有肺部疾病2).刺伤脑脊髓3).刺伤内脏原因:针刺深度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7.晕针四

针刺法则及针刺方法1.纠翻针法2.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针法

3.多针刺法起源《灵枢•官针》傍针刺、齐刺、扬刺发展围刺、对刺、集合刺、丛集刺、交叉刺、纵横刺等。理论基础经筋理论、皮部理论。临床应用一点多针刺法(穴点周围);一线多针刺法(如胫骨前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