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五︰单元设计示例评价设计及总结课件_第1页
单元五︰单元设计示例评价设计及总结课件_第2页
单元五︰单元设计示例评价设计及总结课件_第3页
单元五︰单元设计示例评价设计及总结课件_第4页
单元五︰单元设计示例评价设计及总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鄧依韻中學中國語文學與教系列——「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教師培訓課程新高中中國語文

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第五節

(I)︰單元特色、教學及評估設計示例鄧依韻中學中國語文學與教系列——「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1本節重點單元設計與必修課程的配合單元評估活動的建議單元設計示例工作坊:教案設計及討論單元總結本節重點單元設計與必修課程的配合2本選修單元特色本選修單元特色3學習目標及重點感受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氛圍分析、比較、欣賞、評價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表達手法和呈現效果鑒賞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內容美與形式美培養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生活品味和文化素養。學習目標及重點感受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思想感4學習材料

文字材料(不同文類)影音材料輔助評鑑資料(包括報章、論文、書籍、訪問稿和影音資料等)學習材料文字材料(不同文類)5中國語文科必修單元中國語文科必修單元6高中必修單元學習單元架構示例組織重心中四中五理解和分析梳理貫通對照比較表達與應用(一)紀實游說質疑與評價思考辨析評論反思表達與應用(二)達意得體應對機敏文學與人生人生百味/表達與應用(三)議論說明創意寫作品味和鑒賞語言品味風格鑒賞自學與探究文化專題研習/高中必修單元學習單元架構示例組織重心中四中五理解和分析梳理貫7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資訊的內容和表達手法,並有個人的感受和見解;能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技巧,表達思想感情,與人溝通;積極投入語文學習,享受閱讀、愛好寫作、樂於與人溝通;能領會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具備審美情趣;養成個人道德情操,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認識中華文化,能對中華文化有所反思,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以及欣賞和廣納多元文化;能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人協作,以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必修單元學習成果讀聽寫說興趣態度習慣審美品德情意中華文化共通能力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8單元設計與

必修課程的配合單元設計與

必修課程的配合9必修單元十四文化專題探討必修單元五至八必修單元一至四必修單元九至十三新聞與報道文化專題探討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新聞與報道必修單元九至十三必修單元五至八必修單元一至四必修與選修單元的安排年級節數學習內容中六7中五7中四7構思一構思二必修部分學習單元選修部分學習單元拔尖保底、延伸學習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年級節數學習內容中六34中五43中四7必修單元十四必修文化必修單元必修單元必修單元新聞文化專題探討名著及改編影10本單元與初中課程配合的建議本單元與初中課程配合的建議11校本設計舉例︰初中與高中課程銜接建議中一中二中三名著及影視改編作品(古典)《西遊記》選段《三國演義》選段《紅樓夢》選段名著名影視改編作品(現代)魯迅〈祝福〉沈從文〈邊城〉張愛玲〈傾城之戀〉中國文化專題飲食文化家庭倫理婚姻制度散文、小說、戲劇與文化朱自清〈背影〉老舍〈月牙兒〉《人間有情》(戲劇)新聞與報道《天水圍十二師奶》《唐山大地震》選段張翠容《中東現場》選段科普作品黎琪《海水燃燒》張系國〈望子成龍〉霍金《時間簡史》其他《導盲犬小Q》《小王子》《安妮日記》校本設計舉例︰初中與高中課程銜接建議中一中二中三名著及影視改12校本設計考慮原則老師可考慮必修單元的先後次序如何與選修單元配合老師可將必修與選修單元結合剪裁,節省教時,務求有更多時間安排學習活動,增加師生互動。及早做準備,在初中開始配合高中課程校本設計考慮原則老師可考慮必修單元的先後次序如何與選修單元配13評估活動評估活動14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工作紙(製成學習歷程檔案)評賞報告分組匯報專題研習情節、結局改寫舉例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舉例15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閱讀和評賞報告:選一部名著及其改編影視作品,寫一篇評論文字。名作導賞:選一部名著及其改編影視作品,在課堂上作導賞,並引導全班同學討論。舉例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舉例16評估準則可參考公開評核的準則,分為五個等級:從廣度及深度兩方面評估學生(多元多角)廣度:學生能否從不同角度比較及分析文本與影視作品的異同深度:學生能否舉出有力的例證,說明文本與影視作品值得欣賞及不足之處評估準則可參考公開評核的準則,分為五個等級:17校本單元設計示例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重點的選取)李碧華《霸王別姬》不同版本比較(多版本的複雜性)劉以鬯《對倒》與王家衛《花樣年華》(選材的恰當與否)校本單元設計示例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18例一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

例一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

19教學設計(共6節)第一節:導論簡介原著作者及導演背景簡介改編背景資料:小說1989年完成(名為《妻妾成群》);電影1991年拍成(電影改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強調了紅燈籠在電影中的重要性,其後小說再版也易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其他改編:人頭馬V.S.O.P廣告(1995年)教學設計(共6節)第一節:導論20第二節:文本與影像對讀選段:閱讀小說及電影開首-頌蓮嫁入陳家(節錄)電影:首10分鐘(堂上播放)完成工作紙(工作紙設計建議)第二節:文本與影像對讀21《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燈籠的意象傳統家族與房屋的象徵意義不一樣的女主角「頌蓮」女性命運與心理意識的描寫《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燈籠的意象22第三節:分析與比較

分析角度:故事發展的先後次序?敘事角度?場景描述?角色性格的改變?聲音?顏色運用?透過以上種種所帶出的重點是否不同?第三節:分析與比較

23

第四及第五節:簡單課堂匯報抽取文本及電影中的幾個重要片段,請學生參考第三節的分析方法,作簡單的課堂匯報。例如:頌蓮與陳家長子飛浦的關係頌蓮假扮懷孕被封燈頌蓮與雁兒的關係

第四及第五節:簡單課堂匯報24第六節:總結可與文本作比較,或作延伸閱讀,如以張藝謀為主題作延伸閱讀由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參考其他評論資料整合各選段的資料,成為單元的學習檔案由教師總結該單元的學習重點第六節:總結25教學及評估設計進展性評估:工作紙:教師選擇文本片段作教學示範,教授一些分析文本與影像對讀的方法,並引領學生完成工作紙。口頭匯報:教師選取選本中的其他片段,請同學分組,負責作課堂匯報,其他同學須撰寫分組短評一篇。總結性評估:要求學生選一部題材近似的電影,寫一篇賞析報告,教師設計寫作指引,引導學生完成報告。教學及評估設計進展性評估:26教學設計反思

好處:讓學生舉一反三針對學習重點困難:課時太少只能抽取某一、兩種角度與學生分析比較依賴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設計反思好處:27例二

李碧華《霸王別姬》不同版本比較例二

李碧華《霸王別姬》不同版本比較28版本香港電台節目《香港.香港》電視版本(1981),由羅啟銳導演,岳華、余家倫、樊少皇等主演電視劇版小說(1985)電影(1993),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鞏俐等主演。電影版小說(1993)版本香港電台節目《香港.香港》電視版本(1981),由羅啟銳29電視版vs電影版1981年電視版《霸王別姬》為香港電台《香港.香港》其中一輯,所表現的是香港意識。1993年電影版的故事情節(最後以姬別霸王的死亡作結)及視覺用色(刺眼的紅)上,均強烈表達出導演陳凱歌對中國大陸的思想,沒有明顯的香港意識。電影版令其後出版的電影版小說也與原初的小說版本有出入,但結局仍保留以香港作背景,與電影版又有所不同。電視版vs電影版1981年電視版《霸王別姬》為香港電台《30兩個小說版本的結局安排師兄分二人於香港的街頭重聚「霸王」段小樓只是一個申請公援的小市民,每月為舊同事看顧屋子,既有住處,又可賺一些外快,與過去「霸王」的威武完全不同。而「虞姬」程蝶衣則是「北京京劇團」的藝術指導,隨團來港演出。小說中均以香港為背景,而且也強調了九七回歸的主題。兩個小說版本的結局安排師兄分二人於香港的街頭重聚31電影版結局的特點故事內容︰二人重演「霸王別姬」一幕,卻演變成「姬別霸王」,程蝶衣以真劍演出自殺。顏色的運用聲音的運用電影版結局的特點故事內容︰二人重演「霸王別姬」一幕,卻演變成32教學反思多個版本的混雜,令學生明白到改編的豐富性,但容易產生混淆。每個版本的焦點均有不同,容易令學生失去學習重心。可請學生改寫結局(考慮人物、場景、情節),增加討論。教學反思多個版本的混雜,令學生明白到改編的豐富性,但容易產生33例三

劉以鬯原著《對倒》與

王家衛《花樣年華》

例三

劉以鬯原著《對倒》與

王家衛《花樣年華》34王家衛《對倒》寫真集前言我對劉以鬯先生的認識,是從《對倒》這本小說開始的。《對倒》的書名譯自法文Tête-Bêche,郵票學上的專有名詞,指一正一倒的雙連郵票。《對倒》是由兩個獨立的故事交錯而成,兩個故事的主要人物分別是一個老者和一個少女,故事雙線平行發展,是回憶與期待的交錯。對我說,Tête-Bêche不僅是郵學上的名詞或寫小說的手法,它也可以是電影的語言,是光線與色彩,聲音與畫面的交錯。Tête-Bêche甚至可以是時間的交錯,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王家衛《對倒》寫真集前言我對劉以鬯先生的認識,是從《對倒》這35《對倒》原著小說選段1.一零二號巴士進入海底隧道時,淳于白想起二十幾年前的事。二十幾年前,香港只有八十多萬人口;現在香港的人口接近四百多萬。〔……〕淳于白從上海來到香港時。一美元可以兌六港元;現在,只可以換到五.六二五。《對倒》原著小說選段1.362.舊樓的木梯大都已被白蟻蛀壞,會發出吱吱的聲響。〔……〕亞杏的姨媽住在這幢舊樓的三樓,已有二十多年。〔……〕亞杏不喜歡這條橫街,因為這條街有公廁。每一次經過公廁旁邊,總會產生這種想念:「將來結婚,找房子,一定要有好的環境,近處絕對不能有公廁。」2.37比較重點改編完全脫離了文學作品原來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安排只取其人與人之間擦身而過的片段(片段播放DiscA13:33-15:50)小說《對倒》的故事結構與《花樣年華》或其他王家衛作品的比較《花樣年華》電影網頁比較重點改編完全脫離了文學作品原來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安排38《花樣年華》故事大綱此次在劇情的安排上,以最簡單的兩人關係,一個婚外情的故事為主線,但它的戲劇性不在二人情感上的抉擇及關係的遞進,而是在塑造了一種不被世俗所容的愛火,將燃未烈之際,兩個人複雜躁動的心路轉折,在相互試探,接受與拒絕過程中所流露出的微妙的反應上多著筆墨。另一方面,他呈現出了60年代所特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鄰居之間開放式居住,平民化生活的景象,同時揭示了在這種情況下流言蜚語與道德觀念的殺傷力,令兩位主人公對慰藉的渴望在保守的道德觀下只能是作繭自縛。《花樣年華》故事大綱此次在劇情的安排上,以最簡單的兩人關係,39潘國靈評《對倒》與《花樣年華》的關係「對倒」是郵學上的名詞,譯自法文Tête-Bêche,指一正一負的雙連郵票。「對倒」,就是將物件倒轉過來的重象(double)。《對倒》這小說,其實是一老一嫩兩主角的「對比」,《花樣年華》其實更接近於原來「對倒」的意思。《花樣年華》主角周慕雲/蘇麗珍這一對,各自除了扮演自身外,在故事推展中,反過來又同時成了對方伴侶(陳生/周太)的重疊或對倒,一個人有著正負兩面。是這一層在主角身上添加的重疊意義,使主角和故事都添加了一重曖昧性和複雜性,而不純是一齣壓抑的婚外情故事。潘國靈評《對倒》與《花樣年華》的關係「對倒」是郵學上的名詞,40教學反思好處:明白改編精神不限於故事情節或人物塑造,也可從意念方面着墨。壞處:抽象難明,以中學生的年紀及認知未必可以明白。這類型的文本可以作為自讀篇章,老師只輕輕帶過,交代改編準則,而不須在課堂上作細讀。教學反思好處:明白改編精神不限於故事情節或人物塑造,也可從意41單元總結選本問題(文類、情節、版本)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及能力教授重點問題(例如小心學生將焦點放在選角上,而非文字與影像改編的比較)考慮評估方法,不宜重複,亦宜與其他單元作配合單元總結選本問題(文類、情節、版本)42鄧依韻中學中國語文學與教系列——「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教師培訓課程新高中中國語文

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第五節

(I)︰單元特色、教學及評估設計示例鄧依韻中學中國語文學與教系列——「選修單元一︰名著及改編影視43本節重點單元設計與必修課程的配合單元評估活動的建議單元設計示例工作坊:教案設計及討論單元總結本節重點單元設計與必修課程的配合44本選修單元特色本選修單元特色45學習目標及重點感受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氛圍分析、比較、欣賞、評價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表達手法和呈現效果鑒賞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內容美與形式美培養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生活品味和文化素養。學習目標及重點感受名著和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的思想感46學習材料

文字材料(不同文類)影音材料輔助評鑑資料(包括報章、論文、書籍、訪問稿和影音資料等)學習材料文字材料(不同文類)47中國語文科必修單元中國語文科必修單元48高中必修單元學習單元架構示例組織重心中四中五理解和分析梳理貫通對照比較表達與應用(一)紀實游說質疑與評價思考辨析評論反思表達與應用(二)達意得體應對機敏文學與人生人生百味/表達與應用(三)議論說明創意寫作品味和鑒賞語言品味風格鑒賞自學與探究文化專題研習/高中必修單元學習單元架構示例組織重心中四中五理解和分析梳理貫49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資訊的內容和表達手法,並有個人的感受和見解;能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技巧,表達思想感情,與人溝通;積極投入語文學習,享受閱讀、愛好寫作、樂於與人溝通;能領會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具備審美情趣;養成個人道德情操,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認識中華文化,能對中華文化有所反思,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以及欣賞和廣納多元文化;能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人協作,以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必修單元學習成果讀聽寫說興趣態度習慣審美品德情意中華文化共通能力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50單元設計與

必修課程的配合單元設計與

必修課程的配合51必修單元十四文化專題探討必修單元五至八必修單元一至四必修單元九至十三新聞與報道文化專題探討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新聞與報道必修單元九至十三必修單元五至八必修單元一至四必修與選修單元的安排年級節數學習內容中六7中五7中四7構思一構思二必修部分學習單元選修部分學習單元拔尖保底、延伸學習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年級節數學習內容中六34中五43中四7必修單元十四必修文化必修單元必修單元必修單元新聞文化專題探討名著及改編影52本單元與初中課程配合的建議本單元與初中課程配合的建議53校本設計舉例︰初中與高中課程銜接建議中一中二中三名著及影視改編作品(古典)《西遊記》選段《三國演義》選段《紅樓夢》選段名著名影視改編作品(現代)魯迅〈祝福〉沈從文〈邊城〉張愛玲〈傾城之戀〉中國文化專題飲食文化家庭倫理婚姻制度散文、小說、戲劇與文化朱自清〈背影〉老舍〈月牙兒〉《人間有情》(戲劇)新聞與報道《天水圍十二師奶》《唐山大地震》選段張翠容《中東現場》選段科普作品黎琪《海水燃燒》張系國〈望子成龍〉霍金《時間簡史》其他《導盲犬小Q》《小王子》《安妮日記》校本設計舉例︰初中與高中課程銜接建議中一中二中三名著及影視改54校本設計考慮原則老師可考慮必修單元的先後次序如何與選修單元配合老師可將必修與選修單元結合剪裁,節省教時,務求有更多時間安排學習活動,增加師生互動。及早做準備,在初中開始配合高中課程校本設計考慮原則老師可考慮必修單元的先後次序如何與選修單元配55評估活動評估活動56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工作紙(製成學習歷程檔案)評賞報告分組匯報專題研習情節、結局改寫舉例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舉例57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閱讀和評賞報告:選一部名著及其改編影視作品,寫一篇評論文字。名作導賞:選一部名著及其改編影視作品,在課堂上作導賞,並引導全班同學討論。舉例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舉例58評估準則可參考公開評核的準則,分為五個等級:從廣度及深度兩方面評估學生(多元多角)廣度:學生能否從不同角度比較及分析文本與影視作品的異同深度:學生能否舉出有力的例證,說明文本與影視作品值得欣賞及不足之處評估準則可參考公開評核的準則,分為五個等級:59校本單元設計示例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重點的選取)李碧華《霸王別姬》不同版本比較(多版本的複雜性)劉以鬯《對倒》與王家衛《花樣年華》(選材的恰當與否)校本單元設計示例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60例一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

例一

蘇童原著《妻妾成群》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

61教學設計(共6節)第一節:導論簡介原著作者及導演背景簡介改編背景資料:小說1989年完成(名為《妻妾成群》);電影1991年拍成(電影改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強調了紅燈籠在電影中的重要性,其後小說再版也易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其他改編:人頭馬V.S.O.P廣告(1995年)教學設計(共6節)第一節:導論62第二節:文本與影像對讀選段:閱讀小說及電影開首-頌蓮嫁入陳家(節錄)電影:首10分鐘(堂上播放)完成工作紙(工作紙設計建議)第二節:文本與影像對讀63《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燈籠的意象傳統家族與房屋的象徵意義不一樣的女主角「頌蓮」女性命運與心理意識的描寫《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燈籠的意象64第三節:分析與比較

分析角度:故事發展的先後次序?敘事角度?場景描述?角色性格的改變?聲音?顏色運用?透過以上種種所帶出的重點是否不同?第三節:分析與比較

65

第四及第五節:簡單課堂匯報抽取文本及電影中的幾個重要片段,請學生參考第三節的分析方法,作簡單的課堂匯報。例如:頌蓮與陳家長子飛浦的關係頌蓮假扮懷孕被封燈頌蓮與雁兒的關係

第四及第五節:簡單課堂匯報66第六節:總結可與文本作比較,或作延伸閱讀,如以張藝謀為主題作延伸閱讀由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參考其他評論資料整合各選段的資料,成為單元的學習檔案由教師總結該單元的學習重點第六節:總結67教學及評估設計進展性評估:工作紙:教師選擇文本片段作教學示範,教授一些分析文本與影像對讀的方法,並引領學生完成工作紙。口頭匯報:教師選取選本中的其他片段,請同學分組,負責作課堂匯報,其他同學須撰寫分組短評一篇。總結性評估:要求學生選一部題材近似的電影,寫一篇賞析報告,教師設計寫作指引,引導學生完成報告。教學及評估設計進展性評估:68教學設計反思

好處:讓學生舉一反三針對學習重點困難:課時太少只能抽取某一、兩種角度與學生分析比較依賴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設計反思好處:69例二

李碧華《霸王別姬》不同版本比較例二

李碧華《霸王別姬》不同版本比較70版本香港電台節目《香港.香港》電視版本(1981),由羅啟銳導演,岳華、余家倫、樊少皇等主演電視劇版小說(1985)電影(1993),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鞏俐等主演。電影版小說(1993)版本香港電台節目《香港.香港》電視版本(1981),由羅啟銳71電視版vs電影版1981年電視版《霸王別姬》為香港電台《香港.香港》其中一輯,所表現的是香港意識。1993年電影版的故事情節(最後以姬別霸王的死亡作結)及視覺用色(刺眼的紅)上,均強烈表達出導演陳凱歌對中國大陸的思想,沒有明顯的香港意識。電影版令其後出版的電影版小說也與原初的小說版本有出入,但結局仍保留以香港作背景,與電影版又有所不同。電視版vs電影版1981年電視版《霸王別姬》為香港電台《72兩個小說版本的結局安排師兄分二人於香港的街頭重聚「霸王」段小樓只是一個申請公援的小市民,每月為舊同事看顧屋子,既有住處,又可賺一些外快,與過去「霸王」的威武完全不同。而「虞姬」程蝶衣則是「北京京劇團」的藝術指導,隨團來港演出。小說中均以香港為背景,而且也強調了九七回歸的主題。兩個小說版本的結局安排師兄分二人於香港的街頭重聚73電影版結局的特點故事內容︰二人重演「霸王別姬」一幕,卻演變成「姬別霸王」,程蝶衣以真劍演出自殺。顏色的運用聲音的運用電影版結局的特點故事內容︰二人重演「霸王別姬」一幕,卻演變成74教學反思多個版本的混雜,令學生明白到改編的豐富性,但容易產生混淆。每個版本的焦點均有不同,容易令學生失去學習重心。可請學生改寫結局(考慮人物、場景、情節),增加討論。教學反思多個版本的混雜,令學生明白到改編的豐富性,但容易產生75例三

劉以鬯原著《對倒》與

王家衛《花樣年華》

例三

劉以鬯原著《對倒》與

王家衛《花樣年華》76王家衛《對倒》寫真集前言我對劉以鬯先生的認識,是從《對倒》這本小說開始的。《對倒》的書名譯自法文Tête-Bêche,郵票學上的專有名詞,指一正一倒的雙連郵票。《對倒》是由兩個獨立的故事交錯而成,兩個故事的主要人物分別是一個老者和一個少女,故事雙線平行發展,是回憶與期待的交錯。對我說,Tête-Bêche不僅是郵學上的名詞或寫小說的手法,它也可以是電影的語言,是光線與色彩,聲音與畫面的交錯。Tête-Bêche甚至可以是時間的交錯,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王家衛《對倒》寫真集前言我對劉以鬯先生的認識,是從《對倒》這77《對倒》原著小說選段1.一零二號巴士進入海底隧道時,淳于白想起二十幾年前的事。二十幾年前,香港只有八十多萬人口;現在香港的人口接近四百多萬。〔……〕淳于白從上海來到香港時。一美元可以兌六港元;現在,只可以換到五.六二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