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开宇宙奥秘湖南溆浦刘生铁绪论宏观的宇宙,微观的原子,好比两个诱人的谜语,引诱着世世代代的人类无限猜想,汇集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却至今仍未揭开它的谜底。宇宙的核心奥秘是宇宙学三大循环:物质能量循环、天体再生循环、天体轨道循环。现代原子理论揭开了原子奥秘的部分面容。但原子核具有核引力、静电吸引力、万有引力,这三种强大的吸引力要把电子吸入原子核内,电子靠什么力量对抗这三种吸引力呢?电子有什么理由长期存在于原子核外并以光速循环?化学反应时伴随着价电子的转移为什么会有能量放出?或者必须提供能量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原子能的形成原理是什么?量子力学也不能圆满解答。要想揭开宇宙奥秘和原子奥秘,需要建立八大物理学概念:1、天体扩散分布力;2、超光速;3斥力;4、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5、虚物质;6光视界;7、黑洞的粉碎式对撞;8宇宙动态循环理论。还需要澄清十大物理学概念:1、引力;2、电场力和磁场力;3、电磁波和光波;4、红移。5、时间;6、空间;7、能量;8、质量;9、速度;10、宇宙背景辐射。如果能正确理解以上十八大物理学概念,就能正确理解宇宙奥秘和原子奥秘。第一章抬头问苍穹无限大的太空有无限多的星系,星系们在太空中都高速穿行,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星系们不断对撞、融合、爆炸。但美国的斯皮策望远镜及斯隆数字巡天提示,星系们在太空中几乎均匀扩散分布,宇宙毫无收缩崩塌的趋势。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对抗了万有引力使宇宙不崩塌?这是一个至今仍未揭开的宇宙之谜。有位科学家说是暗能量,但别人问他什么是暗能量?暗能量是怎么产生的?他说不知道。于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上天入地的寻找暗能量,中国也积极参与,在四川省花了大力气挖了一个2500米深的坑,在地下建起了暗能量实验室,还发射人造卫星寻找暗能量。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上至碧落下黄泉,四处茫茫皆难寻”。结果,没有找到任何暗能量的踪影。作者刘生铁从理论上论证了这种神秘力量的客观存在。这就是天体扩散分布力。此力从何而来?绝大多数天体对撞是以融合式的物质集中为主,极少数天体对撞是以粉碎式的物质分散为主。这种融合式物质集中的效果是可以与粉碎式物质分散的效果相抵消的。为什么可以相抵消?假设在100次天体对撞中,前99次都是融合式的物质集中,最后一次是粉碎式的物质分散,这就彻底抵消了。天体对撞的总效果只有动能传递。运动粒子因动能传递而具有从高密度向低密度扩散分布的弥散力,天体之间因动能传递使天体具有从高密度天体区向低密度天体区扩散分布的天体扩散分布力。炸药分子的动能传递所产生的弥散力使子弹射出枪膛,天体之间的动能传递所产生的天体扩散分布力足可对抗万有引力。引力使自然界的物质集中,天体扩散分布力使宇宙不崩塌。物质即能集中,宇宙又不崩塌,这真有意思。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巨大的星系核黑洞,黑洞体积很小,质量、密度及引力巨大,物质、光线、能量都吸入黑洞内。黑洞的巨大引力决定了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物质存在于黑洞之内。星系的粉碎式对撞其实是指星系核黑洞的粉碎式对撞。黑洞的对撞能粉碎式炸开吗?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会全部被吸进黑洞吗?宇宙最终会一片漆黑吗?宇宙至今还星光灿烂,这说明黑洞必然有被什么巨大的能量炸开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自然界物质能量的大循环,不至于宇宙中的物质能量都集中到一点去。光不能冲出黑洞,是因为光的速度太慢了。物质要冲出黑洞必须超光速。黑洞对撞速度可以超光速吗?两个相等大小的黑洞对撞可以粉碎式炸开吗?如果自然界的物质可以超光速,黑洞就有被粉碎式炸开的时候,物质和能量就能在可见物质和黑洞之间循环。只有自然界物质能量大循环这一自然规律成立,宇宙才能成立。如果物质超光速论不能成立,黑洞就不能被炸开,自然界的一切可见物质必然都被吸进黑洞内,宇宙必然漆黑而毁灭,宇宙现象就不能成立,也不会有今天的宇宙。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宇宙录像中观察到物质的超光速现象;必须明确超光速论的数学原理,建立超光速论的数学模型。超光速论一旦成立,必然推翻相关物理学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的光速极限论;时间随速度可变论;质量随速度可变论;哈勃定律推导出的宇宙加速膨胀论;空间可膨胀论;空间可压缩论;空间可扭曲论;多维宇宙论;虫洞论;平行宇宙论;宇宙大爆炸起源论;宇宙有边界论;宇宙寿命有限论等;超光速论的建立,不仅可破解宇宙奥秘和原子奥秘,还可澄清时间、空间、质量、能量、速度、物质、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电磁波、光波之间的关系及概念;为人类开发宇宙打开希望之门。第二章宇宙望远镜可以看到的超光速现象宇宙望远镜拍摄了大量的宇宙录像,制成纪录片公开发布在互联网上,打开电脑清晰可见。遥远星系在宇宙望远镜下看起来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光斑,可它和银河系一样,足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光年大,也有几千亿颗发光恒星。如果远方星系内有以光速移动的发光恒星,我们看着它是静止不动的。如果看到远方星系内有发光物质在移动,那就是极高的超光速物质,其速度应该是光速的数万倍甚至数亿倍。经数学计算,两个巨大黑洞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在黑洞的光视界以外(明界)是亚光速的,而相互进入光视界以内(暗界)便超光速了。超光速对撞后,黑洞物质炸开的速度如果不能超过黑洞对撞速度的话,在黑洞的光视界以外(明界)是看不到超光速物质的。如果在明界看到了炸开的物质超光速,就说明黑洞物质炸开的速度远远大于黑洞对撞的速度。这个问题后面会仔细解释的。纪录片《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二集15分01秒显示宇宙另一端的r射线暴,看起来发光物质运动得很快,物质运动的速度应该是一种极高的超光速,估计为光速的数万或数亿倍;纪录片《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二集1分50秒显示黑洞快速喷出物质,看起来动得很快,应该是很高的超光速。纪录片«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第8集21分21秒显示脉冲星向两极喷射出的两道光束可长达许多光年,许多光年长的两道光束竟然在太空中笔直摆动每秒几十次,甚至象风车一样每秒转动几十次,保持光束笔直不弯。说它是两道光束,又比光快多了,说它是两道物质流,那就是极高的超光速物质。纪录片«宇宙»第1季第12集39分07秒显示发光物质快速运动并爆炸,也应该是极高的超光速。有些中子星、磁星,脉冲星、黑洞具有强大的磁场,向磁场两极喷出物质、能量、光线,其喷出物看起来动得很快,应该具有极高的超光速。现有的宇宙录像有大量的超光速现象,这里就不再列出了。第三章超光速论的数学原理引力、强大的电磁场力、能量都可以引起物体超光速。必须理解这些物理学概念,才能理解超光速。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光速极限论公式:M=M0/√(1-v^2/c^2)式中MO是物体的静止质量,M是具有速度的物体质量。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当物体速度达到光速时,其质量会无限大,就是说,任何物体都不可能超光速。会上,德国的一名科学家就当面质问他说:“有一种现象是超光速的,那就是引力。”爱因斯坦说:“力有引力、电磁力、原子核内粒子间的强作用力,其中最难驾驭的是引力,如果能理解引力,就能理解宇宙奥秘。”爱因斯坦他承认自己不理解引力及宇宙奥秘。所以,他发表的这个光速极限论公式肯定有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可分为两种:实物质和虚物质。实物质是有质量的可见物质。虚物质是存在于实物质周围的场力,包括引力、斥力、电场力、磁场力、原子核内粒子间的核引力等。这些虚物质虽然看不见,又没有质量,但客观存在,且早已分布在实物质周围的宇宙空间,甚至可达无限远的宇宙空间,所以,引力不需要传播,早就存在那里了。美国天文学者已指出:引力的传播速度可大于光速的20亿倍以上1。如果要问引力的传播速度有多快,那就是无限快。古人云:“说曹操,曹操到。”说曹操,曹操就在那里了,而光要到那里去总要点时间,所以,曹操比光跑得快。引力早就分布在那里了,所以,没有任何速度比引力快。揭开了引力之谜,就可以揭开宇宙之谜;揭开了宇宙之谜,就可以揭开原子之谜。爱因斯坦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曹操,更不知道曹操比光还跑得快,所以,他无法知道引力的奥秘,更无法知道宇宙奥秘和原子奥秘。引力场起自实物质,向周围辐射式分布,无正负之分。引力线的方向起自实物质,指向无限远,引力线是只有起点没有止点的。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线方向相反就产生吸引力,但引力线都互不抵消。引力线是只相加不相减的。任何厚的物质对引力线都毫无阻挡。一根引力线之所以能穿过巨大的天体,不是引力线直接穿过,而是逐级接加。引力线密度越大,引力就越大。因为引力场是虚物质,没有质量,所以可以随实物质以任何速度移动。没有虚物质跟不上实物质的道理。假设有两个巨大黑洞在强大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高速靠拢,假设其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引力对超光速的两个巨大黑洞还有牵引力吗?由于虚物质能够以任何速度随实物质移动,两个相向超光速黑洞之间的引力线密度是不会减低的,所以,牵引力也是不会减低的,加速度自然不会减低。所以,超光速物体仍然接受引力的牵拉及加速。这就是宇宙中存在极高超光速物体的原因。引力、斥力、电场力、磁场力、电磁波、光波、x射线、r射线、甚至连纯能量的本身都是虚物质。这些虚物质究竟有没有质量呢?就用显而易见的光波来讨论这个问题。假设光波是有质量的光子以光速运动进行传播,有质量的光速粒子应该可以穿过一层柔软的黑色遮光薄膜,而光波就是无法穿过;有质量的粒子应该难以穿过坚硬的厚玻璃板,穿过厚玻璃板至少能使光波减速,但光波穿过坚硬的长距离玻璃导光纤维后,光波的速度毫不减少,这说明光波的本质纯粹是一种无质量的纯虚物质能量波,而不是有质量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波。地球在阳光中前进之所以没有减速,就是因为阳光是一种没有质量的虚物质能量波。地球在太阳的引力场中前进,如果引力场是有质量的物质,地球就会很快减速坠入太阳之中,而地球已经绕太阳转了几十亿年了也没有坠入太阳之中,说明引力场是没有质量的虚物质,也就是说,引力的本身是没有质量的。任何有质量的实物质周围都有虚物质场力,不论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还是极其细小的中微子等亚原子粒子,只要它是有质量的实物质,必然都各自具有各自的引力场和斥力场。之所以它们能成为亚原子粒子,就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引力场和斥力场。虚物质场力是实物质的固有属性,只有实物质的存在,才有虚物质场力的存在,没有实物质的存在,就没有虚物质场力的存在,这说明实物质不能转化为虚物质,虚物质不能转化为实物质。力的本质是一种虚物质场力,或者说力的本质是虚物质。虚物质是没有质量的,所以,力的本身也是没有质量的,把一个物体施加巨大的压力,这个物体的质量不会增加。一个物体不管是在地球内,还是在太阳内,或者是在黑洞内,所承受的压力虽然各不相同,其质量却总是相等的。如果你用力摔出一个石头,石头获得动能及速度。你的力化作石头的动能,所以,能量的本质是虚物质力在物质上的储存形式及效应。因为人体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化学能的本质是分子之间的电磁场力的释放,电磁场力也是一种没有质量的虚物质,所以,人体力量的本质也是一种没有质量的虚物质场力。石头碰到墙上,墙上砖头破碎,能量化作力,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能量还原成力,或者说能量遇到阻力就把储存的力释放出来。力使砖头破碎,所以能量又以力的形式来表现及产生效应。你用力举起大石头,你的力化作势能,一松手石头掉下去,势能化作动能,石头碰在地上,动能化作反弹力及破碎力。这种虚物质场力化作能量,能量化作虚物质场力的过程,说明能量是虚物质场力在物质(实物质或虚物质)上的储存形式及效应,或者说能量是在物质上以储存形式存在的虚物质力,说得更直接一点,能量就是一种虚物质。所以,能量必须以物质(实物质或虚物质)为载体进行传递,没有脱离物质的纯能量。虚物质没有质量,所以,纯能量的本身也是没有质量的,把一个物体增加巨大的能量,这个物体的质量是不会增加的。所以,光速甚至超光速运动的物体其质量与静止质量相等,绝不会象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物体质量会变得无穷大。电场力及磁场力也是虚物质,与引力一样,其传播速度也是无限大(其实是早就分布在那里,无需传播),所以,强大的电场力及磁场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超光速。电场(电荷)的运动产生磁场,磁场的运动驱动电场(电荷)并产生电流。所以,磁场的运动是产生电流,不是产生电场。电场力是虚物质,是带电实物质的固有属性,并非运动磁场所能产生的。电磁力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类星体的黑洞具有极快的自转速度。黑洞内电荷的快速旋转使黑洞产生强大的旋转磁场,磁场两极的磁力线几乎聚焦成两根直线,磁力可把黑洞物质从两极喷向太空,这样喷出的物质一般都超光速。这说明在黑洞两极的表面,磁力﹥引力。为什么电场力及磁场力的传播速度是无限大,而电磁波及光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这个问题后面会仔细解释的。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其势能转化为动能。两个超光速物体对撞时,其动能相互传递,化作反弹力及破碎力。如果不能破碎,则全部化作反弹力,反弹的初速度也超光速。如果能破碎,就有局限性破碎及完全性破碎。引力究竟能使物体产生多大的超光速呢?必须用数学原理论证。首先用简单的初等数学论证,以便易于理解,也更易于相信宇宙超光速现象的存在。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F=ma。物体在天体表面所受的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天体质量成正比:F=KM1M2/r2(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地球表面引力加速度为9.8米/秒2结合以上两式:m1a=Km1m2/r2
,a=Km2/r2
,物体在天体表面的引力加速度与天体质量成正比。假设有一个天体,其质量是地球的两倍,其体积与地球相等,物体在该天体表面的引力加速度为:a=2×9.8米/秒2。
美国凯茨团队声称发现银河系星系核的黑洞,其质量为太阳的四百万倍,太阳质量为地球的三十三万倍。黑洞质量很大,体积很小。天文界普遍认为,如果地球压缩成黑洞,其直径只有8毫米至5厘米大小。假设黑洞体积和地球一样大。银河黑洞表面的引力加速度应该为:a=4×106×3.3×105×9.8米/秒2
=1.3×1013米/秒2
=1.3×1010公里/秒2
=1.3×106公里/(万分之一秒)2
=4.33光速/(万分之一秒)2
这说明物体在黑洞表面可以在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由零速度加速到光速的四倍多。而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光只能走30公里。那么,物体从银河系引力边缘受引力吸引,逐渐靠近,最后落入银河黑洞的撞击末速度是多少呢?
在均匀加速度中,a为定值。物体行进的距离与加速度及时间平方成正比:h=at2/2,t2=2h/a,t=√(2h/a)。物体获得的末速度为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V末=at=a√(2h/a)=√(2ah)在自由落体变加速度中,加速度与引力大小成正比,引力与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所以,加速度与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半径r=6.371×106米当h=r时,
a=9.8米/秒2当h=2r时,
a=9.8×1/4米/秒2当h=10r时,
a=9.8×1/100米/秒2a=9.8/(h/r)2,
a=9.8(r/h)2a与h成函数关系,作此函数曲线。a为纵座标,H为横座标
,H的单位为r,r=6.371×106米求此函数曲线下h由r趋向于无穷大的闭区间面积。见下图:即求∫∞6.371×106
9.8×(r/h)2d(h)
∵
F(X)=9.8×r2h-2
∴F(X)=-9.8r2h-1∴∫∞6.371×106
9.8×r2/h.d(h)
=-9.8×(6.371×106
)2/h∫∞6.371×106
=9.8×6.371×106=9.8×r
=6.24358×107简写为:S=∫r∞9.8r2/h2dh=9.8r2×h-1/r∞h-2dh=-9.8r2×h-1/r∞=9.8r此闭区间的面积为9.8×r,即6.24358×107,此值为变加速度的ah值,将此值代入公式:V末=√(2ah)
=√2×6.24358×107
=√1.2487×108
=1.1175×104(米/秒)这个速度就是物体从地球引力边缘受引力吸引落入地面的理论速度,并不考虑空气阻力。由公式
F=ma
a=km2/r2
V末=√2ah
得知:物体撞击天体的末速度与天体质量比的平方根成正比。
黑洞V末/地球V末=√m黑洞/m地球黑洞V末=地球V末·√m黑洞/m地球=1.1175×104×√4×106×3.3×105
=1.284×1010(米/秒)
=1.284×1010/3×108(光速)
=42.8光速所以物体撞击银河系星系核黑洞的末速度是42.8倍光速。由公式F=ma,a=km2/r2,
V末=√2ah
得知,黑洞质量扩大一万倍,物体撞击黑洞的末速度便扩大一百倍。宇宙中有些超大黑洞其质量为太阳的200亿倍,甚至更大。所以,有些超大黑洞的对撞末速度应该上千倍光速,甚至上万倍光速。一个物体在黑洞的引力边缘受黑洞引力的吸引逐渐靠近,越靠近黑洞速度越快,当这个物体达到光速时,这个物体所发出的光线就不能从黑洞出来,也不能到达地球,我们就不能看到它,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就是黑洞的光视界。因为光视界上物体的速度已确定为光速,这个物体的ah值就确定了,而变加速度的ah值就是变加速度函数曲线下的闭区间面积。当加速度是9.8米/秒2时,因为变加速度函数曲线下h由r至无穷大的闭区面积就是9.8×r。从纵坐标的9.8位置作一水平线与函数曲线相交,函数曲线下的闭区间面积就是闭区左侧的长方形面积。如果地球物质高度压缩,当撞击压缩地球的物体的末速度达到光速时,压缩地球的半径就是地球黑洞的光视界半径,这时,这个物体的ah值=ar´值(a指这个物体在光视界上的加速度,h指地球引力边缘到地球黑洞光视界的距离,r´指地球压缩成黑洞的光视界半径),即h=r´,也就是说,h值也就是压缩地球所形成的黑洞的光视界半径,所以用光速作为V末代入下式:V末=√(2ah)
,
a=9.8r2/h2
,可算出地球压缩成黑洞的光视界半径(此处为天文数学的理论难点,须仔细思考才能理解。以上两式中,第一式中的h代表从地球引力边缘到压缩后所形成的地球黑洞的光视界的距离;第二式中的h代表地球黑洞的中心到光视界的距离,也就是r´的距离,r´不是r,r是没有被压缩的地球半径=6.371×106米,而r´是地球被压缩成刚好能形成光视界的密度所形成的黑洞的半径,也就是光视界半径;因为引力加速度曲线下的闭区面积与闭区左侧的矩形面积相等,所以,ah=ar´,h=r´,所以,在下式中的两个h是可以约分的):设定V末=CV末=√(2ah)C=√(2ah)C=√2×9.8(r2/h2)×hC=√2×9.8r2/hC2=2×9.8r2/hh=2×9.8r2/c2=8.8×10-3
(米)=8.8(毫米)(这就是地球压缩成黑洞的光视界半径)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33万倍,太阳引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比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33万倍。C=√2×3.3×105×9.8×(r2/h2)×hC2=3.3×105×2×9.8×r²/hh=3.3×105×2×9.8×r²/C²=8.8×10-3×3.3×105=2.9×103(米)=2.9(公里),(这是太阳压缩成黑洞的光视界半径,也就是说,太阳黑洞比地球黑洞的光视界半径大33万倍)400万太阳质量的黑洞所形成的光视界肯定比太阳黑洞的光视界大400万倍:2.9×103×4×106=1.167×1010(米)=1.167×107公里(这是400万太阳质量黑洞的光视界半径)200亿太阳质量黑洞的光视界半径肯定是太阳黑洞光视界半径的200亿倍:2.9×103×2×1011=5.8×1014(米)=0.061(光年)(这是200亿太阳质量黑洞的光视界半径)4万亿太阳质量黑洞的光视界半径肯定是太阳黑洞光视界半径的4万亿倍:2.9×103×4×1013=11.6×1016(米)=12.2(光年)(这是4万亿太阳质量黑洞的光视界半径)黑洞光视界半径=2.9×103×黑洞质量(单位为太阳的倍数)。所以,只要看到黑洞光视界有多宽,就能算出黑洞质量有多大。这里要注意,黑洞的半径比黑洞的光视界半径小。黑洞越大,其物质的密度应该越大。如果错把光视界半径认为是黑洞半径,就会错误的认为黑洞越大,其物质的密度就越小。撞击黑洞的物质在光视界以外(明界)是亚光速的,而到达光视界以内(暗界)是超光速的。两个等大黑洞对撞也是这样的。如果两个等大黑洞对撞爆炸,如果黑洞物质炸开的速度不能大于黑洞对撞速度的话,在黑洞的光视界以外的明界是看不到超光速物质的;如果在光视界外的明界看到炸开的物质超光速,就提示黑洞物质炸开的速度可大于黑洞对撞的速度。黑洞物质的密度有多大?如果知道最小黑洞的质量,它的光视界半径,就是黑洞半径,这样,可以算出黑洞物质的密度。2014年美国NASA发现一个直径只有24公里的最小黑洞,其质量约为太阳的4倍。太阳的质量是2×1030千克=2×1027吨4个太阳质量黑洞的光视界半径是2.9×103×4=11.6×103米,其体积是V=(3/4)πR3=(3/4)×3.14×(11.6×103)3=3.68×1012(M3)=3.68×1018(CM3)4个太阳的质量是8×1027吨黑洞物质密度是(8×1027)÷(3.68×1018)=2.18×109(吨/cm3)所以,如果4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是最小黑洞的话,最小黑洞物质的密度是20多亿吨/立方厘米这个数值可能比较合理。就按照这个值计算一下地球被压进最小黑洞,在最小黑洞内会占多大的体积。地球的质量是6×1021吨地球变为黑洞物质的体积为V=(6×1021)/2.18×109=2.75×1012(cm3)=2.75×106(m3)地球压进最小黑洞其体积也就是长宽高各140米见方的一个物体,这个数字是准确的。而前面所讲的地球黑洞光视界半径只有8.8毫米,是指地球单独形成黑洞时必须压缩得比黑洞物质更加致密才能形成光视界。400万太阳质量黑洞的半径有多大?太阳比地球大33万倍,所以,400万太阳质量黑洞的体积是:2.75×106×3.3×105×4×106=3.63×1018(m3)已知球体的体积可算出球体的半径:3.63×1018=(3/4)3.14R3R3=1.54×1018R=1.15×106(m)=1150km所以,400万太阳质量黑洞的半径是1150公里。从光视界到黑洞表面还有一千多万公里的距离,但物体从光视界到达黑洞表面所花的时间却不足两秒钟。第四章黑洞的粉碎式对撞及融合式对撞黑洞引力巨大,物质、光线、能量都吸入黑洞内。但黑洞必然有被什么巨大的能量炸开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大循环,而不致于物质和能量都集中到一点去。
恒星被吸入黑洞马上就熄灭,这说明核骤变的能量不能炸开黑洞。
炸开黑洞的巨大能量是引力造就的超光速物质动能和黑洞物质所具有的巨大斥力及膨胀能。黑洞物质所具有的巨大斥力和膨胀能是黑洞可以被炸开的内在因素,两个相等大小的黑洞超光速对撞的物质动能是黑洞可以被炸开的外在因素,内因是决定事物的主要因素,外因是决定事物的次要因素,只有内因的存在,外因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两个黑洞越大,对撞的末速度就越大,炸开的初速度也越大。
天体对撞多数情况是以天体或物质融合为主,少数是粉碎式的以物质分散为主。粉碎式天体对撞必须是两个天体质量相当,在进入引力场以前又具有较大的相向初速度。对撞后炸开的能量大于融合的能量,天体就会粉碎式炸开。两个大小相等的行星对撞可以呈粉碎式炸开。而进入引力场以前具有相反初速度的两个天体是永远不会相撞的。假设在1百次天体对撞中,前99次都是天体融合式的物质集中,最后一次是粉碎式的物质分散,物质集中的效果和物质分散的效果就被彻底抵消了,这就足可以维持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大循环。行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及黑洞的对撞都遵守这个规则。宇宙录像显示的许多巨大尘埃云及蝶型星云或哑铃状星云就是黑洞粉碎式对撞的产物。如果两个等大的星系核黑洞在进入引力场以前没有相向初速度,引力把它们拉近,引力化作动能,超光速对撞后,动能化作反弹力及破碎力,两个黑洞炸开的能量与融合的能量相等,两个黑洞都可以粉碎式炸开,有一半粉碎式物质可以脱离融合星系,另一半粉碎式物质逐渐汇集成新的天体,并形成新的星系。如果两个等大的星系核黑洞在进入引力场以前具有较大的相向初速度,超光速对撞后,物质炸开的能量大于融合的能量,两个黑洞都会粉碎式炸开,绝大多数物质会脱离融合星系,极少数的物质融合成新的星系。具有相反初速度的两个黑洞是永远不会相撞的,能够相撞的两个黑洞都具有较大的相向初速度,所以,等大黑洞对撞都以粉碎式物质分散为主。如果小星系核黑洞与大星系核黑洞对撞,物质融合的能量大于炸开的能量,小星系核黑洞可以粉碎,大星系核黑洞不能粉碎,炸开的粉碎式物质只有少数可以脱离融合星系,多数不能脱离融合星系。所以,不等大的两个星系核黑洞对撞以物质融合为主,并伴随着一定量的物质分散,使星系获得激活和再生。
两个等大黑洞的粉碎式对撞是少数情况,多数情况是两个不等大黑洞的非粉碎式对撞。假设有两个不等大黑洞在进入引力场以前具有成一定角度的相向初速度,引力把它们拉近后就有一定的旋转力矩,小黑洞围绕大黑洞快速旋转,超光速对撞后,炸开的物质一方面迅速向两翼展开,一方面在旋转力矩的作用下,物质开始绕星系核旋转。展开的初速度一定是超光速的,旋转的速度比光速慢多了。展开的速度被引力减速,旋转力矩不会减少。融合黑洞具有极快的自转速度,黑洞内电荷的快速旋转使黑洞产生强大的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具有强大的磁悬浮力和劳伦兹力,可把黑洞对撞时炸开的物质拉向磁场两极并以超光速喷出,形成两道对称的喷柱。一个美丽的类星体便形成了。融合黑洞把自转的能量由磁场传递给喷出物,黑洞的转速就会逐渐减慢,旋转磁场就会逐渐减弱,喷出物就会逐渐减少,喷柱也逐渐减小。位于旋转磁场赤道上的物质所受的向两极的磁牵拉力最小,有少部分沿赤道运动的物质可以进入轨道,一个美丽的旋涡星系便形成了。这种非粉碎式黑洞对撞以物质集中为主,伴有一定量的物质分散,使星系获得激活或再生。星系核黑洞的质量应该占星系总质量的绝大多数。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5%。银河系有两千亿颗恒星,美国学者把银河系星系核黑洞的质量只认定为太阳的四百万倍。四百万单位质量的黑洞物质怎么能吸引两千亿单位质量的恒星物质围绕它转呢?黑洞可以吸引比自身多几万倍的物质围绕自己转吗?假设美国凯茨团队发现的这个黑洞不是银河系星系核黑洞,而是一个小小的星型黑洞,这个星型黑洞是围绕星系核黑洞旋转的。假设是目前的科技水平对巨大黑洞质量的巨大性认识不足的话,假设银河系也和太阳系一样,星系核黑洞质量占星系总质量的99.5%的话,那星系核黑洞质量就应该是太阳的四百万倍的基础上再扩大1千万倍,星系核黑洞对撞末速度也应该扩大三千多倍,对撞后物质炸开的初速度也就扩大了三千多倍,达十多万倍光速。假设是这样,“暗物质”就是黑洞物质。纪录片《宇宙》第一季第9集第33分52秒解释说宇宙的可见物质只占0.5%,其余的物质都是暗物质,正支持这一点。如果银河系星系核黑洞的质量确实只有太阳的四百万倍,银河系确实有两千亿颗恒星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黑洞物质是一种超级炸药,一旦引爆,爆炸中心的物质炸得只剩一点点。黑洞物质是引力压缩而成,怎么成了超级炸药呢?请看如下解释:任何实物质周围都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简称斥力)。引力使物质集中,斥力使物质不塌缩。引力又分两种:长引力和短引力。长引力就简称引力,其长度早已分布到无限远的宇宙空间,并随距离增加呈指数递减。短引力是原子核内粒子间的强大吸引力(就简称核引力或核力),其力虽大,但力的作用距离极短,其作用距离大概只有铁原子核直径那么远,约为10-15m。斥力也分两种:长斥力及短斥力。长斥力(就简称斥力)比引力短得多,而比核引力长得多。没有人能压缩液体和固体,就是因为不能对抗长斥力。斥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他决定了黑洞外可见物质原子之间的距离及核子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决定了原子的大小及核子的大小。长斥力不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斥力或电子简并力,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氢原子电离后变成了离子,其核外已无电子,氢离子在一起之所以没有发生核聚变,就是因为氢原子核之间存在长斥力及静电排斥力,氢离子之间的长斥力远大于静电排斥力。如果没有斥力的存在,电子会立即进入氢原子核,电子进入氢原子核就把氢原子核的正电荷抵消了,没有斥力及正电荷排斥力的两个氢离子在弥散力及引力的作用下会立即聚核,所以,氢离子之间的正电荷排斥力是不能阻止氢离子核聚变的,只有斥力的客观存在才能阻止氢离子核聚变。斥力更不是原子间动能传递所造成的弥散力,因为斥力比弥散力大多了,弥散力与温度有关,斥力与温度无关。斥力也不是原子间的静电排斥力,因为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对外不显示静电性。目前对抗引力多少有点办法,但没有办法对抗斥力,这说明斥力比引力大。虽然物质的斥力很大,但原子核的质子及中子(核子)能集聚到一起,这说明核引力大于斥力。从力的大小来说,长引力<长斥力<核引力<短斥力。从力的传播距离及相加特性来说,长引力>长斥力>核引力>短斥力。这里所讲力的传播距离其实指力的作用距离,因为这种力根本就不用传播,早已分布在宇宙空间。核引力虽然巨大,但传播距离极短,粒子稍微隔远,这种巨大的引力就不存在了。少量原子核粒子集聚在一起,核引力之和大于斥力之和;大量原子核粒子集聚在一起,周边粒子间的距离就太大了,周边粒子间的核引力便不能进行相加,而传播距离较长的斥力仍然可以相加。所以,原子核粒子超过一定数量时,核粒子间的斥力之和就大于核引力之和,所以,没有办法造出太大的原子核。就是造出了大原子,也易裂变并放出能量。粒子间的核引力减去斥力就等于粒子间的核结合力。核粒子中等多的原子(如铁原子)核粒子间的结合力最大,粒子间的距离最小,结合最紧密。核粒子太多的原子(如铀原子)其核粒子间的结合力最小,原子核最不稳定,易裂变而放出裂变能。原子弹的威力证明了核裂变能的巨大性。原子核的分裂为什么会放出那么大的能量?因为大原子核的核子斥力之和很大,核引力虽然巨大,但作用距离很短,大原子核的周边核子之间距离太大,超出了核引力的作用距离,核引力不能相加,长斥力仍可相加,长斥力之和大于核引力之和,长斥力就把大原子核撑开。大原子核一旦裂开,核引力就钩不着了,但仍然在长斥力的作用范围之内,分开的两个小原子核在强大的长斥力作用下高速射出,还可以射出一些中子、中微子、r射线。分开后的两个小原子核的核子结合力增大,两个小原子核收缩成型,小原子核收缩时遇到短斥力的反弹,核子便在短斥力和核引力的平衡位快速震动,核子内电荷的快速震动,就产生了快速震动的电磁波,这就是r射线。分开的两个小原子核因为速度很快,也产生强大的电磁波。所以,大原子核分裂时主要是长斥力的释放才有这么大的能量。短斥力是维持核子距离的力。核引力把核子吸引在一起,但核子并没有融合在一起,这说明短斥力大于核引力,但短斥力作用的距离比核引力更短,大概就是核子间的距离。原子还具有电场力及磁场力,所以原子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系统。恒星的高温高压高引力使氢核能克服斥力,靠近到核引力作用范围之内,聚变为氦,并放出巨大的核聚变能。小原子在聚变为大原子时必然放出能量。因为核子在强大的核引力的作用下高速靠拢碰撞,核子遇到短斥力的反弹,就在核引力和短斥力的平衡位快速震动,核子内电荷的快速震动便产生了快速震动的电磁波(r射线)。核子碰撞震动的能量便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核子震动的能量辐射出去之后,核子就不震动了。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即带正负电荷又带负电荷,质子或中子快速震动时都能产生快速震动的电磁波(r射线)。整个原子核震动及转动的能量都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当然,也可以溅射出一些粒子(中微子等)。所以原子核的聚变会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变放出能量的原因是核引力远远大于长斥力,氢弹能够爆炸也说明核引力远远大于长斥力。原子核越大,原子的核子之间的斥力之和就越大,就需要更高的压力和温度才能进一步聚核。越大的原子越重,位于恒星中央,越到恒星中央温度越高。所以,小原子在恒星外层聚变生成,越大的原子越到恒星中央生成。原子越大,长斥力之和及核引力之和都越大,但比铁原子更大的原子核,周边核子的距离太大,核力不能相加,斥力作用距离远些,斥力仍然可以相加。所以比铁原子大的原子,原子核越大,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就越大,其核子结合力就越小。所以恒星要合成比铁原子还大的原子就困难了,就需要更大更大的引力及更高更高的温度才能合成比铁原子还大的原子。而恒星又只有那么高的引力及温度,于是,核聚变就中断了。由于没有聚变能的支撑,恒星向内崩塌。所有原子便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都以极高的速度撞向恒星中央,由于撞击速度极快,小原子核就可以冲开长斥力的阻扰,发生核聚变,生成更大的原子。小原子核在恒星中央遇到更大原子核短斥力的反弹,便在短斥力和核引力的平衡位快速震动,原子内电荷的快速震动,便产生了快速震动的电磁波,这就是r射线,r射线借助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传向远方。几乎所有原子在恒星中央来一次总聚核。这样瞬间产生的r射线真是太多太多了。小原子核向恒星中央的高速碰撞可聚核成很大的原子,这样形成的原子比地球上的原子大多了,可以形成原子序数几百甚至几千的大原子。甚至在恒星中央来一次总聚核形成黑洞,整个黑洞就是一个原子核,产生更强的电磁辐射放出更多的能量,如此多的能量瞬间释放,会把恒星外层的物质炸得远远的。大质量恒星塌缩后就成为黑洞。整个黑洞就是一个原子核。自转慢的恒星的外层物质成球形炸开。自转快的恒星塌缩而成的黑洞就有极快的自转速度,这好比高速旋转的冰上运动员突然把手足收拢会旋转得更快。黑洞内电荷的快速旋转会产生强大的旋转磁场,旋转磁场把恒星外层物质拉向磁场两极,并快速向两极喷出式炸开,这样喷出的物质一般都超光速,这样的爆炸一般就称为r射线爆。恒星中心塌缩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白矮星物质不仅有碳、氧原子组成,还有很多其他元素,甚至有一些原子序数几百的大原子,这些超大的原子是恒星塌缩时原子高速冲向恒星中央,原子冲破了长斥力的阻扰聚核而成,这种聚核同样放出巨大的核聚变能,这种超大的原子也只有在白矮星的强大万有引力环境中才能存在,如果把这种超大的原子拿到地球上,就会立即核裂变,并放出裂变能,因为这种超大原子核的斥力之和太大,地球上的万有引力不能对抗。有人说白矮星内部是一块大金刚石,其实它比金刚石硬多了,成分也复杂多了。如果把白矮星物质拿到地球上,它就立即爆炸,而且比原子弹的威力大多了,这是因为地球上没有那么大的万有引力对抗物质的斥力。中子星甚至还有原子序数几千的更大原子。黑洞的核粒子全部挤在一起,整个黑洞就是一个原子核。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计算得知一立方厘米的空间装满原子核其质量是一亿吨,黑洞物质的密度是20多亿吨/立方厘米,所以,黑洞强大的万有引力和核引力可以使短斥力让步。这说明核子和粒子不是刚性实体,斥力不是刚性斥力,而是弹性斥力。长斥力和短斥力好比两个巨大的弹簧,使黑洞物质具有巨大的膨胀能。黑洞之所以能粉碎式炸开,主要原因是黑洞物质具有巨大的斥力和膨胀能,次要原因是超光速对撞的黑洞具有巨大的动能。如果拿一点点黑洞物质到地球上,整个地球会被立即炸得粉碎。这是因为黑洞物质被万有引力压缩得更加紧密,具有更大的斥力和膨胀能,地球上的万有引力不能对抗,所以立即膨胀爆炸。自然界的物质有7种状态:黑洞态;中子星态;白矮星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物质压进黑洞已不是分子原子,而是亚原子粒子。原子内本来以高速运行的粒子动能便转化为粒子间的弹性排斥能。黑洞不仅是物质收集器,更是能量收集器。发光恒星放出的光能,最终都收集到黑洞内。因为光能是一种电磁波的能量,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扰动周围宇宙空间的磁力线,引起远方的磁力线源的实物质震动,磁力线源的实物质就会吸收光波的能量,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实物质存在于黑洞之内,所以,宇宙中的光波能量绝大多数是被黑洞吸收的,极少数是被恒星或行星吸收的,恒星及行星的能量最终也都会进入黑洞内。所以,发光恒星放出的光能,最终都收集到黑洞内。黑洞在数十亿年里,收集了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也化作粒子间的弹性排斥能贮存在这个无形的弹簧内。固定这个压缩弹簧的机关是引力,触动这个机关的能量是黑洞对撞的超光速物质动能。黑洞对撞前的景相一般难以拍摄到,因为它是超光速的,以超光速进入黑洞的物质所发出的光线是不能从黑洞出来的。对撞后温度剧增,发出强光就易拍摄到。如果两个大小基本相等的黑洞在进入引力场以前具有较大的相向初速度,引力把两个黑洞拉近并超光速对撞后,黑洞炸开的能量就大于融合的能量,对撞的动能使黑洞首先炸成许多大块,并以超光速分开。分开后引力解除,大块黑洞物质在能量和斥力的驱动下便超光速弹性膨胀爆炸,炸成小块黑洞物质后,又再次超光速弹性膨胀爆炸。经过多次膨胀加速后,部分物质可以获得极高的超光速,再加上黑洞对撞时获得的乒乓球样的反弹速度。部分物质炸开的速度比黑洞对撞的速度快多了。遥远星系看似小光斑却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光年大,如果其内有以光速移动的恒星,我们看着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录像显示的一些剧烈爆炸,天体在数秒内炸开的范围几乎有一个星系大小,物质在数秒内跨越的距离难道有数万光年?这么快的速度简直叫人不敢相信。如果两个黑洞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高速靠拢,在黑洞的光视界以外的明界,两个黑洞都是亚光速的,而相互进入光视界以内的暗界才是超光速的,如果黑洞物质炸开的速度不能大于黑洞对撞速度的话,用宇宙望远镜在明界是看不到超光速物质的。目前用宇宙望远镜已经在明界看到了黑洞对撞后炸开的物质超过了光速。这充分说明黑洞物质炸开的速度远远大于黑洞对撞的速度。只有斥力的客观存在,黑洞对撞后其物质炸开的速度才能大于黑洞对撞的速度。小块黑洞物质在膨胀爆炸过程中,中间物质把膨胀的能量传递给周边物质。周边物质获得的速度快、能量高、炸得细,便化作小原子,如氢原子。中间物质获得的速度慢、能量低,炸得不太细便化作大原子,如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射性元素的核裂变能实质上就是所剩余的少量微弱膨胀能的缓慢延迟释放。这个所谓剩余的微弱膨胀能就是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原子弹的威力说明了斥力的巨大性。而小原子要想骤变为大原子,必须先把多余的能量释放出去。这个所谓多余的能量就是氢弹爆炸的能量。小原子含聚变能,大原子含裂变能,不大不小的原子(如铁原子)其核能最低。物质压进黑洞已不是分子原子,而是亚原子粒子,而黑洞物质炸开后都已变成了原子,只有斥力的客观存在,黑洞物质才能全部被炸成单个原子。银河系的恒星及行星有三种来源:一、大多数来源于黑洞,是黑洞对撞时由黑洞内溅出来的物质所组成;二、上一代星系的恒星及行星;三、超新星炸出的物质重新汇集而成。太空中的星系密度恰到好处,一次星系对撞所形成的恒星快要衰老时,又会形成下一次对撞,再次制造出更多的恒星。太阳衰老之时,也就是银河系与仙女系对撞之日。星系对撞的意义是星系获得激活或再生,不至于星系熄灭。第五章光有多种红移,宇宙并不膨胀现代许多宇宙学者认为,宇宙是由一个比原子还小的点突然爆炸并加速膨胀而成。理论根据是多普勒光红移原理,认为远方星系整体光谱红移是由于远方星系快速离去使光的波长延长所致。越远的星系光谱越红移,认为是整个宇宙都在膨胀,空间也在膨胀。而且用多普勒原理计算宇宙的膨胀速度,得出的结论是宇宙膨胀在加速,而不是在减速。星系们在太空中将四散分离,恒星的核聚变能将最终耗完,宇宙最终在太空中熄灭。或者由于宇宙膨胀的能量耗完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整个宇宙发生颤抖,接着宇宙开始收缩崩塌,最终收缩成为比原子还小的一个点。这一学说大错而特错,自然界肯定没有这样的自然规律。这个比原子还小的点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爆炸?既然宇宙是加速膨胀,就不可能再收缩成一点。如果宇宙有开始又有结束,肯定早就结束了。宇宙应该是一种自然规律,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更没有大小。宇宙的年龄、寿命、大小都应该是无限大。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孤立系统,使宇宙现象不能成为一种自然规律,必然不能自圆其说。其实,光有多种红移,错就错在只用一种红移的公式来解释宇宙。光的红移除了多普勒红移以外,还有干涉红移、自行红移、滤光红移等。要想理解光波的红移,首先要理解光波的本质。电场力及磁场力的方向相同则相加,方向相反则相减(这是指力的效果相减或相对抗,虽然两个方向相反的电磁场力的效果抵消了,从表面上看好像那里已经没有电磁力了,其实两个方向相反的电磁力都仍然存在那里,不能认为电磁场力的效果抵消后电磁场力就不存在了)。巨大的天体都有强大的电磁场,每个分子原子都有电磁场,宇宙空间充满电场力及磁场力,但都因力的方向不同相互对抗了,并不显示电磁力的存在,好比太空中的每个角落都有无数大力士在做拔河比赛,力都处于对抗平衡之中,不显示电磁力的存在。一个物体的电磁场力的传导范围很有限,很难对远距离物体起力的作用。但电磁场震动的力可通过太空中的电磁力对抗平衡传到远方。好比绷紧了弹簧的席梦思床垫,任一弹簧震动,其震动的力量可传到远处弹簧。一个分子或原子的电场力及磁场力虽小,但如果这个分子在快速震动,这个分子或原子内的电荷就会快速震动,电场的运动产生磁场,磁场的运动驱动电场,所以,产生快速震动的电磁波,这种快速震动的电磁波就会扰动周围空间的电磁力对抗平衡中的磁力线,并把分子震动的能量借助太空中的电磁力对抗平衡传向远方的物体,这就是电磁波或光波。即使这个分子或原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只要它在快速震动,都能产生快速震动的电磁波或光波。电磁波产生的基本原理是电场的运动(这里是震动)产生磁场,磁场的运动驱动电场。正负电荷相等的电中性分子或原子的快速震动性运动,能够产生快速震动的磁场,这充分说明分子正负电荷的电磁力效果可以相抵消,但正负电荷的电场都还存在那里,一旦这个分子快速震动,分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都可以扰动周围空间的电磁力对抗平衡中的磁力线,产生快速震动的电磁波或光波向外传播出去。电磁力与电磁波是有区别的,电磁力的传播速度无限快(其实是早就分布在那里,不需传播),传播距离很有限,而电磁波传播距离远得多,但速度是有限的,也就是光速。物体温度越高,分子震动越快,形成的电磁波频率越高,电磁波的能量也越高。电磁波频率越高,方向性也越好。频率越低,方向性虽然越差,但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强。所以,用低频长波红外光可透过尘埃看到银河系的中心。不管物体是否带电,只要达到一定温度都会发光,主要原因是带负电荷的电子所带电荷很强但质量很小,受到周围电磁力的扰动易于震动而产生电磁波,带正电荷的质子虽然所带电荷也很强但质量很大,受到周围电磁力的扰动不易震动而不易产生电磁波。电子产生的电磁波很强,质子产生的电磁波虽然与电子产生的电磁波方向相反,但质子产生的电磁波很弱,不能抵消电子产生的电磁波,而且电子与质子所在的位置不同,电子和质子所产生的电磁波的位相就不同,电子与质子的质量不同,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也不同,电子产生的电磁波和质子产生的电磁波不能相互抵消。所以,电中性的分子原子只要快速震动都能发光。如果正电荷和等量的负电荷重叠在一起,没有任何距离的话,带正电荷的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其质量相同的话,正负电荷同步震动时,正电荷产生的电磁波与负电荷产生的电磁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频率和位相相同,完全抵消,不能产生任何电磁波。如果有一个电磁场虽然不动,但电磁场强弱不断变化,甚至正负交变,也会打破周围空间的磁力平衡,形成电磁波或光波向外辐射能量。光波、X射线及r射线也是电磁波。电磁波的传递过程就是能量的传递过程。电磁波和光波穿透力有限的原因是:电力线和磁力线方向相同则相加,方向相反则相减,电力线还有止点,电磁波的传递又是能量的传递,能量可以被物质吸收,这就决定了电磁波和光波穿透力是有限的。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是因为没有传播媒体。声波是机械波,必须以实物质为媒体进行传播。光波在没有电磁力对抗平衡的绝对真空中也是不能传播的。但任何宇宙空间都充满了电磁力对抗平衡的磁力线,所以光在任何宇宙空间都能传播。光波的本质是虚物质性质的电磁场力所形成的能量波,也就是说光波是一种虚物质能量波,虚物质波必须以虚物质场力的对抗平衡为媒体才能传播。所以,光只有波性,没有粒性,没有质量,引力对光不起作用。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也就是说,上述参与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拔河比赛的大力士们的力量之和有多大呢?其力量之大,让人难以置信。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的力量足可以粉碎原子核。科学家们用强大的激光粉碎了原子核。激光是借助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进行传播的,只有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的力量大于粉碎原子核的力量,激光才能粉碎原子核。光具有波粒二相性的说法是错误的。光只有波性,没有粒性。光之所以有光压,不是粒子性质的光子冲击物体,而是电磁波能量产生的电磁场力作用于物体。地球在阳光中快速前进之所以没有减速,是因为光是一种虚物质波,虚物质是没有质量的,而不是有质量的实物质粒子,所以,太阳光不会使地球减速。黑洞之所以能把光压进黑洞,不是因为光有质量,而是因为发光物质在以超光速进入黑洞。光具有干涉性及衍射性,这也是光具有波性的有力证据。正因为光具有波性,两个小狭缝才能成为两个频率及位相完全相同的光源;位相完全相反的两个光波才可以完全抵消,位相相同的两个光波才可以相加。物质的高速带电微观粒子流(如电子流或a粒子流)也具有干涉性和波动性,这是因为宇宙空间充满了电磁力对抗平衡及电磁波,所以,带电粒子在充满了磁力线及电磁波的空间高速运动,必受磁力(劳仑兹力)驱动,随波逐流。光只有波性的另一个证据是: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有折射性。假若光是粒性的,就不会有折射,而只会有散射及反射。如果光是粒性的,具有质量的光子以光速运动进行传播,光就可以穿过一层柔软的黑色遮光薄膜,而光波就是无法穿过。如果光是由粒性的具有质量的光子组成,就不会穿过玻璃这样坚硬的物质。光穿过大气层或厚玻璃板并没有减速,甚至长距离的玻璃导光纤维也不能使光减速,说明光不是粒性的,而是一种没有质量的虚物质场力所形成的纯能量波,这就是电磁波或光波的本质。电磁力的传播距离很小,而电磁波的传播距离很大。为什么电磁力的传播速度是无限大(其实是无需传播),而电磁波和光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如果一个电磁场固定不动,电磁场的强弱也固定不变,对周围宇宙空间的磁力平衡就不会产生任何扰动,就不会产生电磁波向外传播。如果这个电磁场在震动,或强弱在变化,甚至正负交变,就会扰动周围宇宙空间的磁力平衡,就会有电磁力作用于周围磁力平衡中的每一根磁力线,就会使周围宇宙空间磁力线源的实物质发生弹性震动,并引起周围磁力平衡中的磁力线震动,这种震动的能量又传给更远处磁力平衡中的磁力线,这样,电磁波或光波就可传向远方。在这个传播过程中,需远方的磁力线源及磁力线震动,这就需要时间,这就存在了速度,这个速度就是光速。电场的运动产生磁场,磁场的运动驱动电场而产生电流,电场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并非运动磁场所能产生的。运动磁场只能驱动电场并产生电流,而不能产生电场。在电磁波的传导过程中,需要电场产生磁场,磁场驱动电场,反复产生,反复驱动,才能使电磁波传向远方,这样即需要产生,又需要驱动,这总要点时间,这就是电磁波传导具有速度的原因。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而电子在金属导线中的流动速度不是光速。电流速度其实是电磁场力这种虚物质场力所形成的挤压力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可以把金属导线想象成一个长金属管子,管腔内放满了管腔大小的金属球,一端的金属球所受的挤压力可以立即传到另一端的金属球,一个电子的电场好比一个金属球,金属球所受挤压力的传播速度好比电子之间电场力的传播速度,电子之间电场力这种虚物质力的传播速度就是电流速度。光速也是电磁场力这种虚物质场力所形成的挤压力的传播速度。光波的传播其实是能量的传播,或者说是电磁场挤压力的传播。频率越高的光波能量就越高。波动光学和量子力学公式e=fh,e为光子的能量,f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6.6256×10-27),虽然光子理论是错误的,但这也说明光的能量越高频率越高。光在漫长的宇宙旅途中,遇到各种尘埃物质和场力的阻碍必然消耗能量,逐渐变成能量较低的低频长波光,这就产生了滤光红移。光即使没有遇到尘埃物质和场力的阻碍,也能产生自行红移。因为光传播距离越远,需要扰动太空中的磁力线就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光的频率就越减低,就会越红移,这就是自行红移。为了理解光的干涉红移,我们首先复习一下光的干涉性及衍射性。光的干涉现象是指用位相完全相反的两个光源同时照射在同一个物体上,光就被抵消掉了,物体没有被照亮。而位相相同的两个光源可以相加,照得更亮。这个实验方法是用一个点光源照在一个遮光屏上,在遮光屏上做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小缝,光通过两个小缝后照在第二个屏上。在第二个屏上得到的不是两个小光带,而是多个明暗相间的小光带。见下图:
(光的干涉现象图解)这是为什么呢?从两个小缝出来的光是频率和位相都相同的光,但照射到第二个屏上时,因为上下距离之差,使到达屏上的光出现了位相差。到达屏上的两个光位相完全相反则光就被抵消,出现暗带,位相相同则相加出现明带。从光的干涉原理和衍射原理得知,位相完全相反的两个光波可相互抵消(波动光学里讲得很清楚)。为了理解光波的干涉红移,我们首先分析显而易见的水波干涉红移。假设有两个相距很近的水波源的波不断向前传播,如果两个水波频率相同,位相完全相反,水波完全抵消,无波前行,这两个水波干涉的结果,频率降低到零,出现最大的干涉效果及红移结果。如果两个水波频率相近,两个水波向前传播的过程中,每间隔几个波就抵消掉一个波,水波的频率减少了,也出现了水波的干涉红移。大声音可以压制小声音,这是声波的干涉现象。在军事上,用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电磁波干扰敌人的电磁波信号,用强大的电磁波作战飞机压制敌人的电磁波信号,这都是利用电磁波干涉原理。光波也是一种电磁波,与水波及声波一样,也可以产生干涉红移。星系发出的光各种频率的光都有,光与光之间的干涉更加强烈,宇宙空间又有来自各个方向的光干涉,光在漫长的宇宙旅途中,它无法不红移,只会越远越红移(z=ar)。红移至少包括多普勒红移;滤光红移;干涉红移;自行红移;康普顿红移。星系光谱红移值不仅与星系来去速度的快慢有关,更与星系距离的远近有关。只用一种红移的公式来解释宇宙,太忽略了宇宙的复杂性。哈伯定律不能计算星系退行速度。这些都说明远方星系不是快速离去的,宇宙不是无休止加速膨胀的。这个激烈争论了百余年的天文学老大难问题总算有了定论。宇宙由比原子还小的点爆炸起源的学说失去了理论的支撑。滤光原理和红移原理共同决定了光有视界极限,因为任何光线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都可红移成不可见的低频电磁波,更何况宇宙空间充满了稀薄的尘埃物质。视界外的天体用现有的望远镜看不到。r射线穿透力强,类星体及短r射线暴天体在视界外可以有办法显现。紫外线不能穿过尘埃层,太远的r射线红移成紫外线时被尘埃挡住不能到达地球。用红外线工作的望远镜应该望得远些。但红外线衍射性大,太远的图像较模糊。
第六章宇宙动态循环理论远方星系不离去,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宇宙会崩塌吗?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只有把宇宙动态循环理论搬出来。
动态的意思是指太空中没有绝对静止的天体和物质,都处于相对运动之中。好比热水中的水分子无法在热水中静止下来,太空中的天体也无法在太空中静止下来。水分子的运动是简单的不规则运动,水分子的碰撞是简单的动能传递。天体运动除了较规则的轨道运动外,还有散在天体及散在星系的不规则运动,天体碰撞除了动能传递外,还有物质和能量的集中或分散。把一个天体或一个星系都可以理解成热水中的一个水分子。天体越大,在太空中穿行的速度就越快。水蒸汽分子的动能比水分子的动能大,把太空中的天体理解成热水中的水分子其实还不够,应该理解成水蒸汽中的分子才能反映出天体所具有的动能及初速度。因为水分子的动能太小,水分子凝聚在了一起,水蒸气分子的动能很大,蒸汽分子虽然不断高速碰撞,但就是不能凝聚在一起。当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就是说水蒸气分子的动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蒸汽分子就会凝聚在一起。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强度用温度这一概念来衡量,太空中的天体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强度用天体扩散分布能这一概念来衡量。天体扩散分布能是以动能态及势能态储存在天体之间的能量。天体扩散分布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天体发生总凝聚,宇宙就会崩塌。天体扩散分布能即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太空中天体扩散分布能的总和是守恒的。太空中天体的平均势能强度是相对恒定的因素,太空中天体平均动能强度是可变化的因素。决定天体扩散分布能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天体平均动能强度。天体平均动能强度够大,天体就不会发生总凝聚,宇宙就不会崩塌,天体平均动能强度不够大,天体就会发生总凝聚,宇宙就会崩塌。宇宙至今没有崩塌,说明天体平均动能强度是够大的。每个类星体都具有两道巨大的喷流,充分说明两个对撞的黑洞都具有巨大的成一定角度的相向初速度。两个黑洞在相互进入引力场以前如果没有相向初速度的话,引力把它们拉近就不存在旋转力矩,超光速对撞后,炸开的物质虽然也向两翼展开,但维持的时间极短,不能象类星体喷流那样维持很长时间。
循环的意思有三层:物质能量循环;天体轨道循环;天体再生循环。
宇宙物质大循环是指可见物质与黑洞物质之间的循环。黑洞外的可见物质是分子原子,压进黑洞内变成了亚原子粒子,黑洞炸开后又变成了另外一种分子原子。炸开的物质又重新汇集成恒星。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循环。小原子在恒星内骤变为大原子放出能量,能量被黑洞收集,黑洞炸开时又把收集的能量还给原子。黑洞对撞的动能同时也递给了原子。大质量恒星的核聚变能释放出去之后便塌缩为黑洞。白矮星或中子星与大质量恒星对撞融合也可引起超新星爆炸并形成黑洞。宇宙能量大循环是指天体的势能、动能、核能之间的循环。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变很容易理解,核能转变为动能及势能也很容易理解,动能及势能转变为核能很难理解,需要仔细思考才能理解。天体之间的势能加动能就是天体扩散分布能,天体扩散分布能与核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于太阳的核能。天体扩散分布能使天体之间具有够大的平均动能强度,驱使天体的不断运动使宇宙的物质得到不断的集中或分散,能量得到不断的传递和重分布,使宇宙的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整个宇宙充满活力,永不崩塌或熄灭。
月球绕地球循环,地球绕太阳循环,太阳绕银河系中心黑洞循环,银河系绕超星系循环,超星系绕超超星系循环。星系或星系团就是宇宙的基本循环单位,好比水分子是水的基本单位一样。处于轨道上循环的天体之间存在能量和物质的传输,传输的结果导致轨道的改变,改变的结果导致天体碰撞,碰撞的结果导致天体的毁灭和再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及重分布。只有相对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轨道,没有绝对平衡和绝对稳定的轨道,任何天体的轨道都是逐渐不断变化的,不断打破旧平衡,不断建立新平衡和新的循环规则,其实是一种动态平衡。即使有些散在的天体或星系没有与其他星系组成循环单位的话,它在太空中也必然具有速度。这就决定了太空中的任何天体迟早都会发生天体对撞,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不能逃脱物质能量大循环过程这一自然规律。如果没有天体对撞,发光恒星的核骤变能必然耗完,宇宙终将一片漆黑,那才是真正的毁灭。天体对撞与其说是一次毁灭,更应该说是一次再生。恒星不再生,必然要熄灭;星系不再生,必然也熄灭,最终还要被压缩。只有运动不停,变化不断,循环不休,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运动、变化、循环三哲理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宇宙不仅充满奥秘,更充满哲理。只有深刻理解哲学,才能深刻理解宇宙。黑洞对撞,不仅造就恒星,也可造就星系。星系与星系对撞,再生周期数十至数百亿年不等。星系在还没熄灭或压缩以前早就再生了,所以,星系是不会熄灭或压缩的。多数星系对撞是融合式的物质集中,少数星系对撞是粉碎式的物质分散。集中与分散的效果完全可以相抵消,星系对撞的总效果只有动能传递。运动粒子因动能传递而具有从高密度向低密度扩散分布的弥散力,星系之间因动能传递使星系具有从高密度星系区向低密度星系区扩散分布的星系扩散分布力。引力使物质集中,星系扩散分布力使宇宙不崩塌。既集中又不崩塌,既循环又有变化。宇宙原来这么奥妙,须揭开这么多层面纱才露出宇宙奥秘的真相。显然,宇宙有边界论将较难成立,宇宙无边界论将较易成立。因为自然界存在粉碎式黑洞对撞,黑洞在多次融合碰撞中,很难保证一次都不粉碎。整个宇宙作为一个循环单位的话,形成宇宙核超级大黑洞的概率太小太小了,可以说这种概率为零。只有无限大的太空,没有无限大的循环单位。处于循环单位内的天体排列成螺旋形,而宇宙中的星系排列成网状。宇宙的光视界极限外看不到天体是光的特性造成的,并不是视界外没有天体。宇宙深空图象的背景多由模糊光斑组成,这些模糊光斑就是视界外的天体。这些都支持宇宙无边界论。第七章必须澄清的十大物理学慨念一、时间时间是整个宇宙同步的唯一标准,任何速度的物体其时间不随速度而变化。时间只代表事物过程的先后。宇宙时间既无开端,也无结束。宇宙年龄已无限大,宇宙寿命将无限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关于时间速度的公式t=t'/√(1-(v^2/c^2))是完全错误的。按照这一公式,当速度大于光速就时间倒退,人可以乘坐超光速飞船回到古代,甚至把他的祖宗杀死。然后以相反的方向,相同的速度运动可以回到现代甚至还可以进到未来。他把他的祖宗都杀了,哪来的他?他还回得来吗?这就是有名的“孙爷悖论”。如果这一公式是正确的,猎人的子弹就无法打到猎物,子弹会飞进另一个“时空间”。其实,物质超光速现象不仅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自然界的物质参与物质能量大循环的必经过程。物质压进黑洞超光速,物质从黑洞中炸出也超光速,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逃避不了这一循环过程,只有高智慧的人类可以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方可超脱这一过程。既然超光速现象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超光速物质的时间自然不可改变。速度是不能改变时间的,各种速度的物体只有在时间上得到统一和同步。二、空间只代表物体的位置关系。青蛙说:天就井口大;古人说:天圆地方,天就地球大;伽利略用望远镜看清了银河系,称银河系是咱们的宇宙岛,天就银河系大;哈勃望远镜可以看清131亿光年远的宇宙空间,现代科学家们都说宇宙就137亿光年大。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眼可以看到的距离是有限的,人脑可以想到的距离是无限的。宇宙空间即无边界,也无范围,就是无限大。之所以把她叫做“天”,就是因为她年龄已无限大、寿命将无限大、范围也无限大。空间是三维的,不是四维的。空间即不可膨胀,也不可压缩,不可重叠,更不可扭曲。空间只代表物体的位置关系。时间和空间不宜混为一谈为“时空”。不能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重叠。不能错误的认为太空中存在平行宇宙,多维宇宙,多元宇宙。甚至错误的认为多元宇宙之间只隔一层纸,其中有虫洞相连,人可以瞬间通过虫洞到达另一个平行宇宙或多元宇宙。目前有许多学者认为黑洞是通往另一个平行宇宙的通道,这是彻底错误的。最近,世界上最有名的一位宇宙学家访问中国时,中国学者问他:“宇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太空好比一盆沸腾的开水,开水中形成了许多汽泡,每个汽泡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学说错得太离谱了。三、速度代表物体的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可改变物质的能量,但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及时间。相对论公式:M=M0/√(1-v^2/c^2)是完全错误的。根据这一公式,物体速度达到光速时,物体的质量就无限大,这就是光速极限论。如果这一公式成立,物质就不会超光速,黑洞就不会被炸开,物质全部被压进黑洞,宇宙就会漆黑而毁灭。其实,能量的本质是虚物质,虚物质没有质量,能量的本身也是没有质量的,把物体增加能量,物体的质量是不会增加的,光速甚至超光速运动的物体其质量与静止质量相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晚年提出的错误理论,甚至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相对论究竟是什么,他的学生们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相对论,于是,他的一个学生就问他:“究竟什么是相对论?”这下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他就答不出来了,于是他就滑稽地说:“如果你坐在美女旁你会感到时间相对快些,如果你坐在火炉旁你会感到时间相对慢些,这就是相对论。”这种相对快和相对慢只是人脑对时间的体验,其实时间并没有变快也没有变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巨大理论障碍,必须彻底推翻。相对论错在哪里呢?他把两个运动物体用两个坐标系来加以分析讨论,用了一大堆物理定律和一大堆数学公式,然后导出错误结论。错就错在不应该把两个运动的物体用两个坐标系来分析讨论。宇宙空间的任何两个运动物体都在一个坐标系之中。另外加一个坐标系,又把这个坐标系里加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就不是这个宇宙的东西,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所得到的结论也是无中生有的结论。验证相对论正确性的观察实验是观察日全食时,发现太阳引力可以折射星光。其实并不是引力弯曲了星光,光是虚物质波,没有质量,引力对光波没有影响。但巨大天体具有强大的磁场,越靠近天体磁场越强,磁力线密度越大。光波的本质是电磁波,肯定会受磁场力的影响,光是借助磁力线进行传播的。磁力线密度之差越大,对光的折射就越大。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表面也会发生折射,越靠近太阳表面,物质粒子的密度就越大,星光要从太阳表面的另一端到达这一端,须穿过很厚的物质层,这些物质的密度之差足可以引起星光的折射。他把光速认定为宇宙中的极限速度是错误的,把光速认定为一成不变的也是错误的。太空中磁力线密度不是绝对均匀的,光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也是有差异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所以,他以光速作为一种恒定不变的常数推导计算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他毕竟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人,当时没有太空望远镜这样先进的设备,他又急于想把引力、能量、质量、速度、时间、空间、电磁波、光波、物质、宇宙奥秘等许多现象搞清楚,结果把这些问题一个都没有搞清楚,全搞错了。当然,除了相对论以外,他也搞对了一些问题。四、引力见第三章及第四章。五、电场力和磁场力、电磁波和光波见第四章及第五章。光具有波粒二相性的说法是错误的。光只有波性,没有粒性,没有质量,不受引力的影响。光的本质是虚物质场力形成的纯能量波,也就是说光的本质是虚物质,而不是实物质,所以光是没有质量的。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理论是完全错误的。光子理论认为光由光子组成,具有粒性,而且有质量。爱因斯坦认为光的传播是由于光子以光速运动,他还认为光子是有质量的粒子。如果光是粒性的,由具有质量的光子组成,就可以穿过黑色的遮光薄膜,而不能穿过坚硬的玻璃。大气层及厚玻璃板不能使光减速,甚至光线穿过坚硬的长距离玻璃导光纤维也毫不减速,说明光波不是粒性的,也是没有质量的,纯粹是虚物质场力所形成的纯能量波。有质量的粒子穿过坚硬的长距离玻璃导光纤维肯定会减速,而实际情况是毫不减速。有质量的粒子更不能随着玻璃导光纤维转弯抹角的高速传播。这说明光的传播不是光子以光速运动。光子理论无法解释光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解释光的干涉性和衍射性,折射性和穿透性等。而用虚物质场力的能量波这一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光的形成原理,而且可以解释光的本质、传播原理、干涉性和衍射性、折射性和穿透性等许多现象。六、红移见第五章的解释。正因为光具有波性及干涉性而没有粒性,光波在宇宙空间传播时,传播距离越远,被其他方向的光波抵消掉的波就越多。所以,光在宇宙空间传播的距离越远其频率越减低,越红移。光波的频率越高其能量就越高,光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需扰动宇宙电磁力对抗平衡中的磁力线,且传播距离越远需要扰动的磁力线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使频率减低得越多,就越红移。z=ar,z为红移值,a为红移常数,r为距离。光源快速离去也会使光的频率减低引起多普勒红移。七、宇宙背景辐射在宇宙的任何空间、任何时间用天线都能探测到有电磁波的扰动。这是因为宇宙空间遍布活跃的电磁波源,任何有自转速度的天体都能产生磁场。天体越大,自转越快,磁场就越强。很多天体的磁场还在摆动。任何有温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电磁波。任何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都会红移成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都会扰动宇宙空间的电磁力对抗平衡,用天线就能探测到这种电磁波扰动。这就是宇宙背景辐射。有人说这是140亿年前宇宙由比原子还小的一个点爆炸起源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回声,并因此获得了若贝尔奖金。其实,宇宙不是这样起源的,哪来的什么回声?就算有电磁波回声,电磁波可以被物质吸收,电磁波回声应该早就过去了。八、物质物质由实物质及存在于实物质周围的虚物质场力组成。虚物质无质量,并不是“暗物质”。有人认为暗物质是有质量的看不见的物质,而且认为宇宙中99.5%的有质量物质是暗物质,宇宙中有质量的可见物质和黑洞物质只占0.5%,宇宙空间充满了具有质量的暗物质。如果宇宙空间真的充满了具有质量的暗物质,处于轨道上循环转动的天体就会受到暗物质的阻力而很快减速,宇宙就会很快毁灭,宇宙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转让合同
- 大型石材采购合同协议
- 液化气购销合同细则
- 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合同例文
- 校园安保人员服务合同
- 重型起重机采购合同
- 工业机器人习题库含答案
- 水利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大全
- 电商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 练摊经济学课件
- 肩肘倒立公开课教案陈勇
- JJF 1603-2016(0.1~2.5)THz太赫兹光谱仪校准规范
-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编-案例分析,解读-3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工作面防飞矸封闭式管理规定
-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验电接地环安装规范
- 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外墙干挂大理石施工方案(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